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清弊主 > 第699章 自做孽

大清弊主 第699章 自做孽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7:46:53 来源:蚂蚁文学

听的胤祥这话,几人皆是屏息静听,他们虽然都清楚京报宁报的辩论是出自贞武的授意,却不清楚贞武为何要采用这种方式来进行舆论引导,很显然,贞武不仅是在丛恿鼓励宁报抨击新政,而且是未做任何限制的,这种不加以限制的辩论,风险着实有些大,以贞武一贯的风格来看,这背后定然是另有用意,不清楚这主子的用意,他们自然不敢妄言。

贞武瞥了一眼胤祥,才微微笑道:“朕之所以要郎延极创办宁报,为的便是给京报竖立一个对手,若是宁报亦跟京报一个口吻,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跟写文章是一个道理,一味的平铺直叙,勾不起人的兴趣,要有矛盾,有冲突,有辩论,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兴趣和注意。

朕之所以对宁报不加以限制,既是要营造出不以文罪人的宽松氛围,亦是要倡导官绅士民关心国事,天下事,积极监督议论国事,宁报就是朕为他们搭建的监督议政的一个平台。

再则,有如此一个平台,朝廷亦能受益不浅,不仅能够更多的了解民情下情,亦能从他们的挑刺和诘难中发现漏洞和不足之处,以收拾遗补缺之效。

此番借探讨明亡原因挑起京报宁报的辩论,并引起江南官员士绅对新政的抨击,一举奠定宁报的地位,并引起官员士绅商贾百姓对宁报的关注和兴趣,朕觉的效果甚好。”

让士绅监督议论国事,这又是唱的那一出?自古至今,就从未听闻过,听的贞武侃侃而谈,胤禩、胤祥、张鹏翮几人不由都是一呆,贞武的意思是让宁报畅所欲言,允许宁报对朝廷对官员肆意抨击,这岂不是乱套了?这纯粹就是自做孽,闲的没事。找骂!

微微沉吟,萧永藻才试探着道:“皇上,即便如此,奴才窃以为也不能不稍加限制,不能让他们攻击满洲,危及大清正统。”

贞武不以为意的道:“大清统御天下七十余载,荡平了西北边患,靖平了江南海患。天下一统,对内于民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各安其职,以致百业兴盛,商贸昌盛,国安民治、盗贼宁息。

对外则开疆拓土,诸番臣服。万国来朝,可谓是民康物埠,中外乂安。海内殷阜,大清子民早已视大清为正统,即便有心怀怨恨之士人偶有攻讦之言,又何能抹杀大清之正统?

正所谓公道自在人心,是否正统,非是朝廷说了算,天下士绅百姓心中自有比较,大清不仅要媲美前明,更要超越前明。超越汉唐,大清需要的不仅是天下太平,民康物埠,更要开发民智,广拓言路。要让士绅百姓以大清为傲,以大清为荣,衷心拥护大清,维护大清的统治。”

听的这话,胤禩、胤祥不由心中恍然。难怪老十四一坐稳位置就开始革新八旗制度,又是逐步放宽对旗民的限制,又是解除了对地方驻防八旗的束缚,而且大力推行满汉一体,鼓励满汉联姻,原来竟有如此野心。

张鹏翮、萧永藻、嵩祝三人也为贞武的这番雄心震得不轻,贞武竟然跟康熙一个德行,也是想要做千古一帝,谁也没想到,他创办宁报的用意竟是要形成一个能够自由发表言论,甚至是抨击朝廷,抨击朝廷政策的平台,以此来鼓励士绅商贾监督议论朝政。

微微沉吟,张鹏翮便躬身道:“皇上,鼓励士绅商贾监督议论朝政,实是亘古未闻,此举无异于开一代之先河,唯有胸襟宽阔之明君方敢轻尝,微臣窃以为,此举有利于开发民智,广开言路,亦有利于对朝廷大员地方官员的监督,有利于朝廷及时发现施政的不足。

然而,此举亦无异于加大了朝廷施政的难度,加大了朝廷对舆论的引导难度,亦有可能形成清谈误国之不良风气,亦不利于稳定人心,不利于地方安定,微臣恳祈皇上三思。”

一见张鹏翮率先开炮,胤禩也紧跟着道:“皇上,江南乃文风鼎盛之地,人才倍出,不乏名家大儒,若是对宁报丝毫不加以限制,臣恐有太阿倒持之忧。另则,江南乃富庶繁华之地,富商巨贾如过江之鲫,臣亦担忧出现富商巨贾把持宁报之局面,江南乃国家赋税重地,臣亦恳祈皇上慎虑。”

胤祥亦跟着道:“皇上,臣窃以为鼓励士绅商贾监督议论朝政值得放手一试,不过,皇上刷新吏治,革新弊端正方兴未艾,能否延后数年,再行实施?”

眼见萧永藻亦准备张口,贞武伸手虚按了一下,道:“十五弟,你掌着京报,你说说京报刊载文章的程序。”

“臣弟尊旨。”胤禑忙躬身道,抬起身,他才侃侃说道:“京报,在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有专门的撰稿人,多是当地名望素著之士绅,一般州县一、二人,府以上则二、三人不等,皆是直接给京报撰稿,撰稿人撰写之人事并不局限于当地。

对于京报撰稿人之稿件,要经编辑总编审核,样报最后还要呈报皇上御览,才能排版刊发,对于非京报撰稿人投送的稿件,审查更严。”

“宁报对撰稿人的要求稍微松一点,稿件在宁报上刊发也较为容易。”贞武接过话头道:“虽说对宁报不加以限制,却也非是完全放任自流,新生事物,须得善加引导,完全自由,必须有一个过程,当然,宁报最终将会成为完全自由的民报。”

完全自由的民报?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几人不由微微一愣,不过这是后话,谁也不肯多嘴,贞武扫了几人一眼,才道:“为了宁报的名声计,亦为了给宁报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朕已令郎延极对宁报不加限制,此番京报与宁报的辩论,京报必须完胜。

明亡之根由与摊丁入亩以及山西试行之新政的实施推行,关系甚为紧密。朕以为,明亡在于流民之祸,在于国库空虚,无力养兵,但有强大的兵力,就不会被流民攻陷京师,吴三桂亦不会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拱手让出山海关。”

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传旨召王鸿绪回京,赏回原有品级,仍入明史馆负责《明史》编撰,国不可无史,对于《明史》之编撰,要敢于直书,要详查史料,无须刻意回避,美化本朝,亦不能刻意歪曲,大清刻意丑化明朝,后人亦会刻意丑化我大清,要刻意培养敢于秉笔直书的史官。

另命明史馆之官员为京报撰写文章,全面深刻的探析明亡之因由,不仅是为了辩论,亦要让朝野上下的官员士绅清楚,创造了仁宣之治、弘治中兴、隆万中兴的大明朝是如何衰败灭亡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不仅官员要学,士绅亦要学一学。

民为国之根,绅为国之本,大清天下,乃是朝廷与士绅共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明亡,士绅亦是广遭流民荼毒,身死族灭者不在少数,朝廷与士绅可谓是利益相连,命运与共,让士绅眼光都看远点,多为子孙后代着想一点。

着李光地、张鹏翮、方苞、戴名世、陈梦雷等人为京报撰文,详细阐述缙绅与朝廷的关系,阐述新政的必要性,另外,号召朝廷百官为京报撰文,凡被京报采纳的文章,朕皆有赏。”

乖乖,贞武这是发动朝廷所有的力量与宁报那些江南的士绅叫板了!这可真叫做是无事找事做,张鹏翮、萧永藻、嵩祝等上书房三人忙躬身道:“微臣等谨尊圣谕。”

胤禩、胤祥则是暗暗咂舌,看来京报与宁报的大辩论将更为激烈了,这段时间可有的热闹瞧了,胤禑却是暗暗叫苦,这下可是有的忙了,京报上上下下怕是都要忙的昏天黑地了。

贞武扫了几人一眼,又接着道:“另外,令各省府州县之学政、地方官员督促各省学、府学、州学、县学之生员,各书院、西学、社学、义学之生员,讨论学习近段时间的京报宁报,并广为宣传。”

“臣等遵旨。”胤禩等人忙躬身道,一个个都是暗暗咋舌,如此一来,这场辩论将会波及大清所有州县,宁报这下算是一炮而红了。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道:“胤禩、胤祥留下,其他的跪安吧。”

待的胤禑、张鹏翮几人退出,贞武呷了两口茶,才含笑道:“十哥在潼关便与朕分手,南下上海,然后经广州,赶赴南洋噶罗巴,征伐非洲的海军,已经整装待发,你们的人手可都安排妥当?”

一听胤誐已经南下噶罗巴,胤禩、胤祥忙躬身道:“回皇上,人手船只皆已经安排妥当,在七月便已经开始陆续南下。”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道:“这段时间,官员加俸,八旗绿营加饷,禁卫新军扩招,海军扩招,处处皆要银子,朕的内帑最多只能支持二年之久,非洲在二年之内必须见到银子。”微微一顿,他才看向胤禩道:“八哥跟新井君美谈的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