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清弊主 > 第291章 皇家科学院

大清弊主 第291章 皇家科学院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7:46:53 来源:蚂蚁文学

收费章节(12点)

第291章皇家科学院

康熙一行次日下午方赶回天津,驻跸丁字沽行宫。稍事休息,康熙便命人传召胤祯。[.]

胤祯并未随驾,而是快马赶回天津检查各项准备事宜,巡查天津城内外治安情况,天津献俘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康熙又是完美主义者,事事追求完美、圆满,若是出了漏子,他作为策划者和执行者自然是难辞其咎,在康熙心里亦会留下能力有限的印象,眼下天津人满为患,又多是京师权贵、士子、缙绅、殷商富贾等,食、住、行这几方面,他都不敢有半点疏忽。

听闻康熙传召,胤祯一路走一路默想,估计是为了戴梓等工匠的封赏问题,明日献俘之后,海军便将建军,自然也要大肆封赏,这问题确实该定下来了,只不清楚康熙是什么章程?

进得书房,请安见礼之后,康熙便笑道:“赐座,赏茶。”

谢恩之后,胤祯才在下首座下,康熙已是含笑道:“召你来,是为戴梓等工匠封赏一事,朕意将几名工匠授予九品虚衔,再赏以银两,你意如何?”

九品虚衔,这与心中设想相差太远了,胤祯不由大为失望,康熙的眼界太局限了,微一思忖,他才欠身道:“回皇阿玛,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儿臣窃以为,还要因时而异。经过世祖爷与皇阿玛七十余年宵旰孜孜,如今已是四海统一,天下归心,士子、农民、商人皆有长足发展,唯独手工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工匠不受重视,地位低下,则必然导致杂学人才短缺,有道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凡稍有才智之士,莫不钻研孔孟之道,汲汲营营,为的便是学而优则仕,谁愿意把精力浪费在没有任何出路的杂学之道?

杂学、工匠不仅关系到火器的改良,亦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每一项重大改进和发明皆能极大的促进农业、商业的发展,方便人们的生活,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此外,儿臣认为,唯有孔孟之徒方能出仕的千古陈规亦需打破,地方官员,不能只有举子、进士,应该吸纳农学、杂学、商业人才。”

听到最后一句,康熙不由一怔,老十四要求重赏工匠的背后竟然还隐藏着这样一篇大文章想到农学院的建立,设立督农官,他不由一阵无语,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帮老十四迈了一大步,转念他又想到,地方官员不由士子独专,吸纳各行人才,法子倒是不错,能够促进地方全面发展,那些个为官的举子、进士自幼埋头苦读,很多都是不务实、不懂农事、不擅经济之道,不解民生疾苦的官员。

想到这里,康熙疑惑的道:“如此,不虑引起士林反对?再说,农乃国之本,大肆鼓励百姓从事手工业,不虑影响农业?”

见康熙并未明确反对,胤祯大松了一口气,忙欠身道:“回皇阿玛,不论农学、杂学还是商业人才,都必须是士子出身,对士子而言,乃是多了条入仕途径,何来反对?此举,不过是鼓励士子多面发展,不局限于孔孟之道而已。

农业乃是百业之本,自然不能影响、危及农业根本,随着皇阿玛颁布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以及摊丁入亩的推行,人口会出现猛烈增长,不仅不用担忧没有足够的劳力从事农业,反而要虑及富足剩余劳动力的生计问题。”

人口猛烈增长?康熙一楞,摊丁入亩会引发这个后果?稍一思忖,他便微微颌首,取消了丁税,添丁便再无负担,百姓又多是多子多福的观念,这个可能性确实很大,想到这里,他极为赞赏的瞅了胤祯一眼,老十四虑事周全、眼光长远,满朝上下,确实无人能及,固定丁额,摊丁入亩将引起人口暴增这一点,根本就没人虑及。

沉吟了半晌,康熙才道:“此事牵扯甚大,须得从长计议,你对这批工匠的封赏有何具体建议?”

此事胤祯早有思虑,当即试探着道:“回皇阿玛,若欲鼓励士子专研杂学,吸引杂学有成者投身于火器研究,唯有提高其地位、身份,给予俸禄,这批工匠唯有戴梓是士子出身,其余皆是匠人,儿臣窃以为晋封戴梓骑都尉(正四品),其余人等晋封恩骑尉(正七品)再赏以银钱,让其名利双收,还请皇阿玛圣决。”

康熙闻言不由默然不语,国之名器,例不轻授,老十四竟然想给工匠封爵,实乃千古未有之奇闻。骑都尉、恩骑尉都是武官爵位,海军没意见,八旗官兵岂能没意见?多少进士出身的文臣终其一生也封不了爵位,给几个工匠封爵位,朝野上下不闹翻天才怪,此事断不能行。

他颇为奇怪的瞥了胤祯一眼,工匠的作用是无庸质疑的,但也不至于如老十四说的如此重要,老十四何以一再坚持给工匠封爵?老十四可不是如此不知轻重、不知进退之人,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目的?这小子行事现在是越来越看不明白了。

想到这里,康熙斯条慢理的呷了口茶,而后才施施然道:“少给朕兜圈子,有什么想法说出来朕听听。”

听康熙如此说,胤祯不由微笑道:“皇阿玛洞察幽微,儿臣一点小心思难逃圣鉴。”

这小子果然是另有想法,怕自己不同意,就故意拿封爵来说事,康熙心里不由暗笑,跟朕玩心眼,你小子还嫩了点。

胤祯已是接着说道:“皇阿玛,儿臣想成立一个科学院,专门从事杂学及火器、炼铁、铸造等技术改良、革新的研究,不过,规格必须是最高的,其地位必须要远远高于国子监,如此戴梓等人便可收入科学院,这是地位,待遇方面,可以参考官员或者是爵位的俸禄。名字儿臣都想好了,就叫大清皇家科学院。”

科学院?又是西洋的称呼?康熙听的微微发楞,这法子倒是不错,至少比封爵位强的多,估计也没人反对,至于俸禄待遇,让老十四自己发,想怎么发都随他,只是这大清皇家的名头,皇室在老十四这里沾了不少的光,让他狐假虎威一次也无妨。

想到这里,康熙又觉不对,老十四绕去绕来才说出这个想法,定然是大有深意,或者是有所求才对,微微沉吟,他才试探着问道:“你的意思,该不是要朕出面创建这个科学院吧?”

“皇阿玛圣明,唯有皇阿玛亲自创办科学院,方显朝廷对科学院的重视,方显朝廷对杂学对工匠的重视,方能配得上大清皇家科学院的名字。”胤祯连忙躬身说道。

闹了半天,是为了给朕下套,康熙瞪了胤祯一眼,不过,由他出面创建也好,如此方能彰显朝廷对戴梓等工匠的重视,这杂学也该大力发展了,西洋派来的传教士,几乎个个都是学识渊博之人,历法、数学、几何什么的都精通,泱泱天朝岂能无杂学人才?

想到这里,康熙含笑道:“朕允了,不过这建科学院的银子可得你出,是建在京城还是上海?”

“谢皇阿玛成全。”胤祯躬身谢道,起身才道:“京师建总院,上海建分院。”

还总院、分院的,看来这科学院不能等闲视之,康熙接着问道:“你打算给戴梓哪一级的待遇?”

“享受一品大员俸禄。”胤祯毫不迟疑的说道。

一品大员俸禄,康熙心里一跳,有钱也不是这么个玩法,这可不是千金买马骨,那只买一次,这俸禄可是年年要发的,这么高的待遇,那岂不让人削尖了脑袋往科学院挤?

见康熙表情惊讶,胤祯忙解释道:“科学院,不是轻易能进的,况且,儿臣还打算以此高俸禄吸引西洋的人才,不仅是俸禄,所有的研究器材、材料,经费,儿臣都一概免费供应,儿臣希望通过二十年或者是三十年,让大清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

二、三十年,那得花多少银子?康熙大为疑惑的问道:“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有何好处?”

胤祯躬身道:“回皇阿玛,这好处是数之不尽的,而且泽被子孙后代,就军事而言,最先进的火炮、火枪、战舰都会是大清先研制出来,当然不仅仅是军事,科学研究将触及各行各业,农业、手工业、商业都会得到极大的促进,例如造纸印刷、炼铁炼钢,纺纱织布,农作物的栽培、改良,铸造等等都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康熙听的怦然心动,迟疑的问道:“既有如此多益处,西洋诸国会放这些人才来大清?”

胤祯微微笑着说道:“科学研究是需要大量银钱做后盾的。”胤祯信心满满的说道:“大清是天下最富有的国家,皇阿玛又是这世界眼界最开阔的君主,最雄厚的资金、最优厚的待遇,这一切都将随着皇阿玛宣布大清皇家科学院的成立而传播开去,十年之内,全世界的杂学人才都将云集大清”

胤祯充满信心的望着康熙,心里却是暗笑,一般的二流角色,咱看不上眼,咱要挖顶级的大师,而且是在没出名之前就挖来。

第291章皇家科学院

第291章皇家科学院,到网址

{宜搜小说ysxiaoshuo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