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清弊主 > 第243章 永不加赋

大清弊主 第243章 永不加赋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7:46:53 来源:蚂蚁文学

广东人心惶惶,福建阴云密布,江南沿海风声鹤唳,京师也并不平静,民间是议论纷纷,朝中是舌战不休,起因便是康熙在二月二十九日发出的谕旨:

“朕览各省督抚奏编审人丁数目,并未将加增之数,尽行开报。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若按现在人丁,加徵钱粮,实有不可。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自其后所生人丁,不必徵收钱粮。编审时止将增出实数察明、另造清册题报。”[.]

这便是著名的‘圣世滋丁,永不加赋,。

这道谕旨因何反响如此巨大,皆因大清的丁银征收,并不是全国统一标准,各省不同,甚至是一省之内,各州县也往往不同。

有分三等九则者,有一条鞭征者,有丁随地派者,有丁随丁派者。大体说,北方地区以分三等九则征者居多,即按人户的丁、粮多少定出人丁的等则高下,分别征收不同数额的丁银。南方多以统一科则征派,称为‘一条鞭,。‘丁随地派,是将丁银合并于田赋征收,也以南方居多,特别是西南四川、广西等省和东南江、浙等省的不少地方大都以此法征派。

总的形势便是,北地粮轻丁重,以纳丁而外,一切公差杂派皆出于丁,南土粮重丁轻,以纳正赋而外,一切公差杂派皆出于粮。

康熙这道圣世滋丁,永不加赋的谕旨一下,南方各省自然是拍手称快,但北方各省可就怨声载道,况且圣世滋丁,永不加赋,仅仅只是固定丁额,并不能解决丁银问题,丁银制度所固有的种种弊端依然存在

涉及到自身及家族的利益朝中一众大臣连党争也顾不上了,根据各自的利益所在很自然的形成了北派、南派,相互争论、攻讦不休,根本就无暇他顾。

康熙亦未料想到会引起如此激烈的争论他本意是想乘着手头宽裕,逐步解决丁银问题,缓解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同时确保住既得的丁税收入,使之不致因人丁继续逃亡而有失去的危险。

朝中大臣无休无止的争论,让康熙甚为烦闷但丁银制度革新涉及太广,他也不得不小心翼翼,本想去信问问老十四有何良策,但想到老十四现在亦是焦头烂额,便压下了这个念头,有心将此事暂放一放,心里便琢磨着该如何转移朝中大臣的注意力。

上书房,当值大臣萧永藻正细细审看即将呈报给康熙的奏章节略当值小太监唐三神情稍显惊慌的急步走了进来,听到急促的脚步声,萧永藻抬头不满的盯了他一眼这段时间,朝中南派、北派相互攻讦,上书房的几个大臣日子都不好过,心情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虽然已开春,但仍然有些冷,唐三额头却是一层细汗,他自然留意到了萧永藻的不满,却仍未放慢速度,紧趋了几步赶到炕边,他才躬身递上奏章道:“萧中堂广东水师八百里告急军报,福建水师八百里告急军报。”

一听是八百里告急军报,萧永藻不由微微一楞,验看了火漆之后,便急急拆看,报给康熙的军报比之给施世骠和胤祯的要详细的多快速的看完之后,他便起身下炕,按康熙惯例,但凡涉及军务,一律原件奏进,不写节略,见唐三仍在发楞,他不由轻斥道:“还不快去递牌子,我得马上见皇上。”

康熙正在乾清宫西暖阁听三阿哥胤祉、和硕简亲王雅尔江阿二人汇报托合齐会饮案的审理进展,他便是有心以此案来转移朝中大臣的注意力。

雅尔江阿的汇报已结尾,“一.根据初步的审理结果,托合齐、齐世武、耿额确有结党图谋不轨之事,确凿证据尚待进一步查证。”

康熙正在思忖是否快速了结此案,却听李德全轻声禀报道:“皇上,萧中堂在外求见,说是有紧急军情。”

紧急军情?康熙一怔,很快便反应过来,该是大吕宋舰队到东南沿海生事了,他立即吩咐道:“叫他进来。”

萧永藻急步进来,请安后,便道:“禀皇上,大吕宋舰队扰我东南沿海,于澳门外海与广东水师激战,继而又转道北上,是何目的,尚不得知。”说着便双手将奏章呈了上去。

一听广州水师与大吕宋舰队已经交手,康熙不由一惊,翻开奏章一看,顿觉心惊,广东水师大败,战死一副将一参将,战船十损其六,士卒伤亡一千二百余,仅靠大屿山炮台,才卜将大吕宋舰队惊走。

奏章中仅提及大吕宋舰队共有大小战舰三十五艘,并未提及其损失,看来大吕宋舰队并未受损,这让他更为担忧,福建水师的战报则仅仅只是汇报,大吕宋舰队沿海北上,逼近福建。

看罢奏章,康熙默然不语,大屿山炮台才有几个炮位,岂能惊走大吕宋舰队,料想大吕宋舰队志不在广州,其目的何在?台湾还是上海?

想到大吕宋舰队的庞大,康熙不仅忧心忡忡,福建水师虽说是最强的水师,却也是二十多年未经战事,况且战船规模与大吕宋舰队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战败不过迟早的事,若是大吕宋舰队是冲着台湾而去,倒能缓上一缓,若是奔着上海来的,则只有堵塞大江的航道一途,整个江南都要为之震动。

老十四的远洋舰队若是能够早开建二年,岂有今日之忧?想到老十四,康熙猛然一惊,怎得不见老十四的折子?他在上海,不可能不知道此事,难道他不在上海?

压心头的疑惑,康熙看向萧永藻道:‘此事,你是何看法?”

萧永藻一路过来,便在苦苦琢磨,无奈他对大吕宋舰队根本就毫无所知,对大吕宋也仅只限于知道是南洋一岛国,与广州素有贸易往来,而广东水师的战报中偏偏对大吕宋舰队只有大小战舰三十有五,贼势强大等寥寥数语,根本无从推论。

此时见康熙问起,他心头甚是惶恐,但康熙问话不得不回,他便沉吟着道:“奴才窃以为,当务之急是须探明大吕宋舰队犯我东南沿海的目的何在?大吕宋舰队既是未乘胜进逼广州,料想并无意登陆,犯我大清。前明,红毛国曾强占台湾,而大吕宋本就一岛国,奴才以为,大吕宋舰队其志亦在于台湾,不妨徐徐图之。”

闻言,康熙微蹙了下眉头,才道:“尔身为上书房大臣,对毗邻而居之南洋竟茫然无知,大吕宋岂是一岛国如此之简单?”

萧永藻暗道倒霉,怎得轮到今儿当值,听的康熙语气严厉,又急又怕,忙叩头道:“奴才才识浅薄,舔居高位,不能为君父分忧,实惶恐不安,祈望皇上责罚。”

康熙倒也不苛责,微微颉首道:“下去将大吕宋的情形查清楚,后日早朝再议。”说完,他又看向三阿哥胤祉,道:“胤祉,你博览群书,可清楚大吕宋的情形?”

胤祉正听的出神,不想康熙竟然问到自己头上,微微沉吟,才回道:“回皇阿玛,儿臣虽是博览群书,却是专于经史子集,天文律例,于商贸,地理、格物却甚少涉及,南洋悬于海外,儿臣甚少上心。”

康熙颌首道:“术业有专攻,朕倒是苛责求全了,都跪安吧。”

待三人退下,康熙才吩咐李德全道:“随时留意上海的密折,一到则马上进呈。”

李德全知道康熙这是再等十四爷的折子,忙躬身应道,“喳。”

康熙轻叹了口气,起身缓步在殿内踱着,自立国以来,大清从未在海上遭遇过来自西洋、南洋、东洋的敌人,唯有征台湾时,有过几次海战,征台之后,二十余载,水师再未经大战,仅仅二十年安逸,水师竟已如此不堪!

想到广东水师战船十损其六,而大吕宋舰队却毫发未伤,康熙就一阵忿然,几十年前,荷兰战舰不也曾数次扰乱东南沿海,当时郑芝龙的战船亦是远不如荷兰战舰,却每次都将荷兰人杀的大败而回。

转而想到广东水师此役战死一副将一参将,士卒伤亡一千二百余,康熙心情稍稍平复,倒也不能完全怪罪将士贪生怕死。

想到大吕宋舰队规模宏大,火炮众多,康熙不由一阵烦闷,若是任由大吕宋舰队横行东南沿海,或是强占了台湾,他这一世英名可都要付之东流了。

大吕宋舰队重创广东水师,沿海北上,上书房大臣萧永藻因不清楚大吕宋情况,遭康熙斥责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一时间,京师所有文武大员都忙于打探大吕宋的情况,争取后日早朝能有所表现,大吕宋远在南洋,这海贸商人和传教士自然成了打探对象的首选。

有关大吕宋的点点滴滴很快就散布开了,所有的人这才知道,所谓大吕宋,不过是西班牙帝国在海外的一块领地,当然,连带着西班牙帝国的情况他们自然也问了个一清二楚。t

{宜搜小说ysxiaoshuo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