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四章 谁言良将非良相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四章 谁言良将非良相

作者:陈恶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虞相公,刘都统如何了?”

快步迈进县衙,刘淮首先就问起了刘锜的伤情。

刘锜原本就已经老病不堪,强行参战之后又被完颜亮射了一箭,虽然胸部盔甲比较厚实,然而重箭抵近射击依旧射穿了盔甲,入肉一寸。

仿佛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般,刘锜在战后直接昏迷不醒,第二天就发起高烧来。

虞允文正在处理许多文书,闻言抬头,脸色有些黯然:“老刘都统本来就是抱病上阵,而且还饮了许多虎狼之药,军中医师都去看了,缝合了伤口,开了一些汤药灌了下去。

若是明日老刘都统能够醒来,还有一二生还可能,若是没能醒……唉……”

说到最后,虞允文也不由得连连长叹。

他这两日除了收拢安置兵马,就是写文书。

此时,虞允文将写好的文书递给刘淮,让他过目。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报功文书。

巢县大战的惨烈程度已经到了不用文学手法来描写,单单只是平铺直叙,就可以让所读之人看到作战之人的舍生忘死与壮怀激烈。

不说擒住了金国皇帝与宰执,就说缴获的旗帜,斩下的头颅就已经足以证明此战是何等大捷了。

如果不重重封赏,别说军心不平,天下心向大宋之人,也全都会心灰意冷。

第二个,是上书给朝廷,写文书给叶义问,提出新的战略目标。

首先,完颜亮的淮西四万户外加水军已经彻底完蛋,淮东的侧翼已经没有威胁,仆散忠义还在襄樊作战,飞不过来。

猬集在建康周边的十几万宋军都别他妈愣着了,赶紧出兵追击徒单贞的淮东三万户。

魏胜还率忠义军主力在邳州堵着呢,趁这个机会,全军追击北上,前后夹击,把徒单贞的三万户掐吧死,跟魏胜与耿京会师之后,山东就能直接光复了!

然后,趁着金国大乱,山东两淮夹击中原,直接就能将仆散忠义所率的十几万大军后路掐断,让他首尾不得顾!

而且这一切都要快。

因为徒单贞所率的淮东三万户也是归心似箭,虽然各军的第一猛安全都没了,但主力尚在,忠义军几千兵马只能作拖延,阵战不是对手。

第三个,则是上书朝廷的文书,让赵构来建康,别躲在临安了。

此时最紧要的战事已经完了,迫在眉睫的危险已经消失,赵构作为皇帝,必须来建康来坐镇,从而鼓舞士气,为接下来的战略来拍板。

来往临安消息传递实在是太慢了。

虞允文其实也不想让赵构来作总指挥,想让太子直接来,但用膝盖想这都是不可能的。

上一封这样的文书,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虞允文流放,太子被废。

刘淮皱着眉头看完了三封文书,随后就在军议中一言不发,李显忠等人连连回头,以目相视,他却终究没有说什么其余。

军议解散之后,刘淮火速写了文书,派遣数名军使,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告知了他们,让这些军使火速赶到邳州,一定要将事情完完整整的告诉魏胜。

并且刘淮在书信的最后,他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宋军一定会逡巡不前,不敢与徒单贞主力作决战,忠义军一定要早做准备,不要在邳州与金军主力死磕。

打不过的!

如果忠义军死伤惨重,山东的大好局面一定会丧失。

这并不是刘淮一拍脑门所作出的判断,而是因为在历史上,张子盖那群人就眼睁睁的看着金军安然撤军,一点都不敢追击。

敢于跟金军作战的两淮兵马,此时全都在巢县,如果建康大军敢跟金军死磕,早特么干什么去了?

一切正如刘淮所料的那般。

在十二月二十六日,就在刘锜醒来的第二天,建康大军三万步骑,一万水军,浩浩荡荡的出征。

目标正是……

巢县!

这个战术动作直接把虞允文整懵了,一日之内,去了五封文书,询问枢密相公叶义问到底想要干什么?

刘淮觉得虞允文是昏了头了。

他们来还能干什么?

来他妈抢功呗!

最起码分一些战马,分一些俘虏,分一些盔甲。

如果能把完颜亮控制在手里,那他们就是大功一件。

就算这一切都没沾边,接下来收复合肥以北的数个州郡,可以轻而易举立下功劳不说,还能狠狠再捞一把。

而且这件事还真的不见得是叶义问被糊弄了。

因为叶义问本身也是需要政治资源的。

这么大的功劳,怎么可以不捞一把?!

虞允文听罢刘淮的冷言冷语,连连摇头:“不可能的,我大宋军事自有规制,如果说叶相公单骑而来倒还有说法,四万大军一起来争功,如何有可能?”

虞允文当然不明白,因为他原本是不知兵的文臣,虽然参与了战争,也处理过军中事务,但对于军中的蝇营狗苟下作手段还是没有切身体会。

不是没有听说过,但他终究没有真正经历过。

但这点手段,对于成闵、李显忠这两名在宋军中厮混半辈子的大将来说实在是太熟了。

倒不如说这才是原汁原味的宋军,在巢县之下,宋军各部都拼却性命来争取那一点点胜利的机会,才是少见中的少见。

面对如此场景,成闵与李显忠皆是嘿然不语,刘淮继续解释道:“大战之后,获利最大的从来不是出力最大的军队,而是保存实力最为完整的军队,这是王朝末期的常态。

现在,我军出力最大,而建康大军保存最为完整,他们来摘桃子了。”

虞允文低头饮茶,听罢此言之后,用复杂的目光看向了刘淮,没有说军略,却是论起另外一事:“刘大郎难道以为我大宋已经气数将尽了?”

刘淮指了指脚下:“这里是两淮,是巢县,自古以来,南朝被攻到了这个地方,说一声气数衰微难道不合适吗?”

当然他娘的不合适!

这是在大宋,不是在你的山东老巢!

三名宋国老臣心中齐齐冒出这个念头,却又齐齐丧失了驳斥的欲望。

战场难道没有在两淮吗?友军难道没来抢功吗?

既然都是真的,又何苦作什么言语之争?

“老夫现在就上书朝廷,现在就给叶相公发去文书!”虞允文咬牙说道:“让他们哪来回哪里去!”

“没用的。”刘淮摇头:“赵官家在临安,双方仅仅通讯就需要许久,他根本不知道前线的情况,实在是太好糊弄了。虞相公有一封文书,其余人就会有十封文书,哪里能论得过他们?!”

“至于叶相公那里……”刘淮冷笑:“如果他们能被一封文书所斥退,那他们就不会来了。”

虞允文叹了一口气,心中疲惫不已,随后又是一阵不可抑制的怒意升起。

多少忠义之人怀着对未来的希冀,死在了这片战场上,才拼出了这么一个机会。

可如此宝贵的机会,此时却被这些心思鬼祟的小人活生生浪费掉了!

刘淮看着成闵与李显忠。

作为未来的后三大帅,这二人理论上离实权最高的武人就差一条旨意了,面对军中龌龊事情,理应有所办法。

然而这两人却是同时苦笑。

“小刘都统,不是俺们没有办法,而这就是军中惯例。”成闵叹了一口气,随后有些颓然的说道:“对于建康这群废物,俺也觉得愤怒,却是对他们不顾大局。可如今他们都已经出发,也只能让他们来蹭一些功劳。否则俺们没法做人的。”

刘淮点头,以示理解。

这就是标准的军事被政治裹挟。

“两位都在宋军之中,我理解。”刘淮说着,随后转身,看向了虞允文:“虞相公,我为山东野人,不怕什么这个总管,那个都统,只是不知道虞相公还有没有担当。”

虞允文冷冷看了刘淮一眼:“刘大郎有话就直接说,在老夫这里,言者无罪。”

刘淮点头,首先说的却是所有人都没有想过的事情:“两淮残破成这个样子,已经经不起再一次的兵灾了,绝对不能让建康大军去收复淮西失地,而且要想办法赈灾!”

虞允文愕然,随即用一种复杂的眼光看向了刘淮。

其他两名老将则是有些呆住,随后不知为何,微微有些战栗起来。

在卑劣者看向功名利禄,高尚者看向天下大势之时,只有刘淮首先看向了那些在生死线中苦苦挣扎的黔首。

“在巢县、庐州、濠州、安丰这一条运输路线上,肯定囤积着大量粮草,成伯与张总管可以一路向北收复失地,但一定要严肃军纪。得到粮草之后,就地赈济灾民,恢复秩序。还望虞相公能总揽此事。”

刘淮说罢,对虞允文躬身行礼。

而虞允文却不敢受此礼,起身避席后,随即还礼。

“至于建康大军。”刘淮冷笑道:“连与金贼正面作战都不敢的腌臜货,我靖难大军虽然损失惨重,却也不会怕这种货色。自有我来当之,只不过,我终究还是少一个名义。”

虞允文会意:“老夫立即以淮西缺粮为由,禁止建康大军前来。并且发往朝中,以作先手。”

刘淮点头,随后接过虞允文书写的文书:“那事不宜迟,我即刻整军出发,去东关建立营寨。”

说着,刘淮又看向了两名老将。

成闵与李显忠自然知道刘淮想要说什么,李显忠直接表态:“来日我是要从两淮北伐的,自然不会在此时让儿郎们搅乱淮西,那样岂不是自己给自己使绊子?”

成闵则是直接说道:“老夫久镇淮西,全是熟人,不会残害邻里,你勿要多虑。”

刘淮这才放心点头离去。

然而刚刚走到帐门口,身后却传来了虞允文的声音:“刘大郎,老夫一直以为你是来日的岳鹏举,今日才知晓,你来日可为执政相公。”

面对如此夸奖,刘淮只是淡然转身摇头:“虞相公谬赞了。我也只是事事依从本心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