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八十九章 八千里路云和月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八十九章 八千里路云和月

作者:陈恶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望着扬帆远去,片刻之后只余片片帆影的麾下残部,李道才想起,刚刚竟然忘记问孟佛陀知不知道靖难大军究竟有没有渡江了。

随后他又笑出声来。

自己这是在今日忙昏了头,忘记厮杀激烈,即便孟佛陀有军使与东采石作交通,又如何会记得询问这种消息呢?

唯独洞庭湖水军伤亡惨重,若不知道靖难大军是否成行,李道终究还是有些心有不甘。

也罢,等会儿到下边问问幽都王,看他是否知道点什么。

李道望着缓缓逼近的金军舰船,又回望换了个旗杆的李字大旗,最后将目光放在已经举起大盾准备做最后战斗的四十余甲士身上。

他们都是老卒,有些是在建炎年间一次次大败随李道撤下来的老部下,有跟着钟相杨幺作乱后被岳飞招降的水军,也有北伐时拯救的中原流民。他们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相同的却是须发花白,都已是垂垂老矣。

老不以筋骨为能,李道今年五十四岁,他的老兄弟们岁数也是差不多。在四十岁就是老者的宋代,这样的老卒早就应该解甲归田了,可他们又能去哪里呢?

他们的家乡早就在一次次兵乱中毁灭了,他们的家人也在动乱中死干净了。

除了军中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呢?

现在洞庭湖水军也被打得支离破碎,最后的家都没了,这些老朽自然也不会再惜此身。

跟李道的心情差不多,苏保衡心底也十分不好受,眉毛眼睛一起跳,几乎是强自压抑着愤怒与失望。

无论谁眼见盘中煮熟的鸭子飞了,都会跟苏保衡一个反应。

近百艘战舰围堵一群残兵败将,竟然还能让他们逃出生天,还差点搭上一个副都统,简直是匪夷所思。

说的明白一点,若是完颜郑家在陆上打出这种战绩,活该被全家处斩。

苏保衡强行将各种情绪压下,回望金军舰队,又是心痛异常。

此战金国水军损失之大几乎不可用言语形容,虽然击沉加俘获宋军舰船八十余艘,可金国水军也损失了七十余艘战舰。

要知道,这可是抢占上游、突袭、夹击三个优势加一起才打出的效果。苏保衡心中发寒,这要是拉开车马堂堂正正的来一仗,大金水军没准就全军覆没了。

原本浩浩荡荡从真州杀到采石矶的三百余大小战船,在经历了一系列战斗、运输之后,只剩下栖栖遑遑不到二百艘,这其中还有缴获而来的宋军舰船。

虽然作为胜利者,金军可以从容救援打捞落入水中的军卒,可现在是大冬天,金军能在寒冷的水中撑多久,那也是个未知数。

苏保衡眼见岸上南边又是烟尘滚滚,知道韩棠所部已然全军抵达。三个万户的金国正军正在岸边列阵,准备强渡长江。苏尚书沉默了半晌,还是升起黄色大幡,强行驱动着完颜郑家奴率领一百余车船靠西岸,去服从完颜亮的指挥。

苏保衡也明白水军虽然赢了,却也是惨胜,更别说作战中的疲惫在短短片刻间根本无法平复。可战争就是这个样子,既然已经覆灭了宋国水军,在采石矶防线上砸出一个缺口,那就要马不停蹄的继续发动进攻。

根据军事常识,敌军一部已经覆灭的情况下,其余各部士气上必然受到打击。而此时正是扩大战果的最好时机。

否则等宋军再次鼓舞起勇气,事情又会再起波澜。

苏保衡让其余四十艘小型车船在河上搜救落水金军,之后亲自率十三艘大船再次将李道的旗舰围了起来。

至于向下游逃窜的二十余宋军舰船,苏保衡一时间也管不了了。

不过也无所谓,这群残兵败将还能闹出什么事端吗?

近十艘战舰再次从各个方向贴上了李道的旗舰,用钩锁相互脸上,搭上踏板,形成一片小小的陆地。

而李道只是拄着长矛立在船头,身后的老卒甲士在甲板上用盾牌围成一个防御的圆阵。

王怀在舵楼上,用火石将身侧的几盏油灯点亮,默默注视着金军踏上旗舰,伴随着鼓声,高举刀盾向宋军的阵型围来。

等到距宋军不到五步时,鼓声一停,金军一齐止步,肃然而立。

围上来的车船二层,吱呀之声连成一片,金军弓手将八牛弩神臂弓全都上了弦,将箭矢指向了宋军的小小阵型。

“李道李子石!”一名金军猛安排众而出,目光看着李道如同咀嚼吞咽一般,可在严格的军纪下,还是将劝降之语说了出来:“你杀我无数儿郎,老子恨不食汝肉,寝汝皮!然而也不得不认,论水战,你当为天下之冠。”

“苏尚书在出战之前向陛下请了恩旨,你若能降,自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你若想要官爵,自然会有开国县公之位!”

“你若想要财宝,自然会有数不清的金银珠玉!”

“你若想要统兵,大金组建舰队自有你的一席之地,大金的无敌大军也会在你的麾下效命!”

“我陛下英瑞神武,知人善任,岂不胜南边那赵构万倍!”

“李子石!你奋战多日已经报了大宋官家之恩了,如今山穷水尽,降了罢!”

苏保衡是真的想要招降一名水军将领,通过这几次大型水战,这个老狐狸已经看出来了,宋军组织起马军有多难,金国训练水军就有多难。

这种技术兵种的战斗力有没有行家参与根本就是天差地别。

另外,李道的资历也很老,若能将其招降,也能起到千金买马骨的效果。

“山穷水尽?”李道听完了那名猛安的劝降之语,嗤笑一声说道:“老夫还有一杆大枪,七尺之躯,四十袍泽,何来山穷水尽一说?”

“那你就是不降了?”金军猛安的语气变得危险。

“轰!”所有金军用刀面猛击盾牌,发出轰然一声巨响,为金军猛安的威胁助长声势。

“老夫跟你这小崽子没话说。”李道嘿然一声:“让苏保衡出来!”

“好狗胆!”金军猛安狞笑说道:“想要见苏尚书,先放下武器!”

李道皮笑肉不笑的看着面前的传话之人,将金军猛安看着全身发毛,终于还是摘下了头盔,扔到了一边。

金军猛安暗暗放下戒备的心神。

军中征战往往就是一口气,这一口气提住,那从生到死都是一条好汉。而这一口气泄了,自然就会一泄到底。

别看现在只是扔掉头盔,可这只是个开始。有了这个口子,金军猛安坚信,李道就会将他的武器、荣誉乃至尊严一起扔掉。

果不其然,李道随后解开了绑在手臂上的盾牌,咚的一声重重的砸在地上。

“你的矛!”金军猛安怒喝道。

北风阵阵,旌旗猎猎,摆成圆阵的老卒们通过盾牌间的缝隙看着近在咫尺的金军,手中用力握了握兵刃,面上却是没有丝毫表情。

李道微微一笑,平伸出手,将长矛扔到了身侧。

金军的旗舰之上一阵微微骚动,却又很快平息下来。

一名顶盔掼甲清瘦矍铄的老者出现在了金军旗舰的船头,李道抬眼望去,隔着一条车船,大约三十步左右的距离,与苏保衡遥遥对视。

因为都是荷载五百人的大型车船,两人的高度是差不多的。

“老夫就是大金工部尚书、水军都统苏保衡,你有何言语,且说来!”苏保衡有些不耐的说道。

“也没有甚大事,就是想让你听首曲而已!”李道朗声以对。

北风一紧,呼啸声中,杀气肆意。

这句话刚落,隆隆鼓声就响了起来。

与鼓声同时响起的,还有王怀撕声裂肺一般的歌声。

所歌之曲,正是那首名扬天下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杀贼!”

仿佛以歌声为信号,一直沉默列阵的宋军老卒爆发出震天的喊杀,向着五步之外包围着他们的金军杀去。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宰了他们!”那名与李道交涉的金军猛安勃然大怒,当先挥刀砍向手无寸铁的李道。

李道身后闪出一名老卒,用盾牌挡住了兜头一刀。

李道则趁此机会就地一滚,握住之前扔在地上的长枪,拧身一刺,刺进了金军猛安的肋侧。拔出以后,长枪的缨子在空中划出一条弧线,挑破了侧后方一名金军的喉咙。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李道眼睛微微一涩,离家出征已然三十载,转战多年何止八千里?家乡的尘与土,故园的云与月早已在记忆中模糊,成为了一个符号。

不知黄河畔的芦苇花如今还会盛开吗?

“火!脚下有火!”正待上前围攻的金军突然发现脚下越来越热,而且同时还有浓烟升起,当即有些混乱。

这不是这些金军战斗意志不坚决,而是在今日,金军水军也是强弩之末了。他们所承受的伤亡已经近四分之一,若是在陆军中,早就溃散了。要知道,这在现代军队中也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数字。

若不是军法严苛,若不是船只完好的金军大部分都保存了建制,说不得苏保衡早已组织不起攻势了。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王怀在舵楼上,奋力高歌击鼓,唱到此处,想起自己已经半白的头发,声音也是一窒。他身侧几个打翻的油灯已经点燃了通往下层火药包焾线,然而这几个油灯却没有熄灭,而是在甲板上越烧越旺,此时已经点燃了王怀的衣角,然而他却丝毫不在乎了。

当日从相州一起参军出征的乡人共有二十三人,在相州死了六个,在洛阳死了七个,追随岳飞历次北伐时死了四个。期间病死了两个,还有两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而如今就剩下了在甲板厮杀的李道与在舵楼击鼓的王怀。

也罢,今日奋战而死到下边见到老兄弟们也有话可说。

身侧不断有箭矢飞过,间或还有一两箭射在王怀身上,可王怀手中鼓槌却是稳如泰山,依旧在奋力击鼓,放声高歌。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在越来越大的火势之中,金军虽然没有军令,也渐渐后退到自家船上,不想死在这艘火船之上。

趁此机会,李道带着剩余的三十名老卒跳向金军舰船,向着苏保衡所在的旗舰奋力杀去。

苏保衡拒绝了先行躲避的建议,扶剑肃立在船头,脸色无喜无悲,只是静静看着二十余步外的李道,听着那首充满愤怒的满江红。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放箭!放箭!射死他们!”在军官的指挥下,占据高处的弓手弩手纷纷将箭矢抛洒到宋军之中。

即使有大盾重甲,可在如此近的距离被神臂弓、女真重箭攒射,宋军老卒们还是纷纷倒下。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一轮箭雨之后,李道所部的老卒已经只剩下十一人,而且人人带伤。然而这些老卒却仿佛未觉,依旧狂呼酣战,不要命的向金军阵中扑去,为李道开辟前路。

在部下的保护下,李道只是肩头中了一箭,而发髻却是被弩矢割开。他头顶花白头发如同杂草一般迎风飘散,一阵血雾飞来,复又将其的头发迅速染成了黑红色,远远望去,竟如同返老还童了一般。

然而此时李道却顾不得这些了,他推开了袍泽的尸体,一枪抡翻了想要捡漏的金军,将长矛倒持,恶狠狠的望向十余步外的苏保衡。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歌声与鼓声戛然而止,围在宋军旗舰船尾的一名金军射雕手终于找准机会,五石弓拉满,一箭将王怀钉死在了大鼓上。

李道心中一痛,却发现前方金军再次涌来。

“杀过去!”身后的老卒们大吼,他们越过李道,抛下武器,双手持盾奋力撞向金军。

在老卒们决死之下,金军又被推得向后退了几步。

此时,李道距苏保衡已经仅仅只有十步了。

“朝!”

李道目光凌厉,定定的看向苏保衡大吼了一声。

“杀了他们!”金军的反击随后就到,将宋军老卒纷纷砍倒在地。

“天!”

李道扬起手中长矛,向前助跑两步,奋力掷出。

而车船高层的神臂弓手将第二轮箭矢如雨一般打在了李道身上。

“阙!”

长矛如同流星赶月一般,飞到苏保衡的面前。苏保衡的侍卫只来得及将他推开,另一名侍卫拿起大盾想要阻挡,却已然来不及了。

矛头刺开了甲胄,狠狠的洞穿了苏保衡的右肩。苏保衡闷哼一声,后退两步,被亲卫扶住。

亲卫们根本不敢把大枪拔出来,只能前后拿住,一刀将枪杆砍断。

苏保衡虽然痛的脸色发白,浑身颤抖,却终究没有惨叫出声,只是用眼睛狠狠盯着近在咫尺的李道。

宋军老卒已经全都变成了尸体,倒在了甲板上。而李道虽然身上插满箭矢,如同一只刺猬一般,却还剩下最后一口气。

他半跪在地,依旧奋力的想要站起来,可浓稠的鲜血从他口中涌出,流进鼻腔气管,让他连连轻咳,一时间根本凝聚不了力气。

金军的喝骂,阵阵的江涛,隆隆的金鼓,烈烈的大旗,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飘进李道的耳朵里,可他却几乎什么都听不见了。

血液的大量流失使得李道眼前也渐渐发黑,然而在恍惚间,他却看见了一片辽阔的景色。

蓝天白云笼罩四野,阵阵浊浪滚滚向东,金黄的麦浪随着微风起起伏伏,歌声与号子隐隐传来,大河之中点点白帆随波而去。

李道跪在麦田之中,贪婪着环视着四周风景。

这里正是故乡,相州。

“阿兄。”

“四郎!”

“石头……”

李道看见面前出现了许多人,他们轻声呼唤着李道的小名,其中乡音已经多年没有听过了。

那是他的阿爷、阿娘、妹子、兄弟。

三十年已经过去了,这些人的脸已经在记忆中模糊,却并不妨碍李道第一时间将他们都认了出来。

李道的脸露出微笑,鲜血混杂着眼泪,划过脸颊,顺着已经染成红色的花白胡子落到甲板上。李道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站直身体,张开双臂,想要去拥抱前方之人。

“我回来了……”

……

“引!”

……

“我好想你们……”

……

“放!”

在金军军官的指挥下,箭矢再一次向李道攒射而来。

漫天箭雨中,洞庭湖水军统制官李道缓缓吐出了最后一口气。

生于黄河畔,死于长江中。

年五十四岁。

今天应该只有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