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二百七十三章 南国烽火二十年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二百七十三章 南国烽火二十年

作者:陈恶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间来到了九月十五日。

这几日山东算是彻底平静下来,金国水军也在内讧的威胁下,放弃了对东平军的进攻。

就连忠义大军也只是对沂水县围三缺一,希望将武兴军逼出来。但武兴军只是当缩头乌龟,一动也不动。

唯一比较重大的事情就是攻入大名府的博州土豪王友直迎头挨了一闷棍,被威毅军石盏斜也正面击破,麾下聚集的数万天雄军溃散大半,只率数千残兵败将回到博州。

石盏斜也率军追杀,也顺势攻入山东。

如果王友直在博州再败,很有可能往东南方向,也就是泰安州与沂州方向跑,而彼处正是天平军的驻地。

说不定石盏斜也就会与耿京发动一场火星撞地球的大战。

但总的来说,此时山东还算是平静。

可谁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罢了。

金国水军不可能永远跟东平军大眼瞪小眼,忠义军也不可能放武兴军逍遥快活,甚至杀入山东的威毅军,已经整编完毕的天平军,作困兽之斗的天雄军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所有人都在等宋金大战的开始。

而就在今日,大战的确是开始了。

九月十五日午后,身在关中的徒单合喜首先发动了进攻,他与张中彦合军一处,率五千骑兵当先而行,攻破了大散关,沿着陈仓道攻入凤州,行进三十里后,分设三座军营,直面宋军屯驻之地,黄牛堡。

黄牛堡守将李彦坚向后方求援。

吴璘率军北上,准备与金国展开正面对决。

在吴玠吴璘兄弟在左近的和尚原与金军大战整整三十年后,吴璘复又走上了这条陈仓道。

此时此刻,这名老将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这一次,一定要收复家乡。

大约在同一时刻,曾经拒绝东海起义军归附宋国、也曾经用实际行动支持魏胜北伐的楚州通判徐宗偃渡过了淮河,抵达金国境内泗州临淮县,并且遇到了携带银牌的金国使臣。

徐宗偃夺过金国使臣的皮包,从其中翻检出了金国讨宋的檄文,并且还有斥责赵构,并且给宋国下达最后通牒的言语。

在涛涛淮河之畔,自诩精明强干的徐宗偃彻底呆愣。

即便是有了宋金大战的心理准备,但两个万里之国的大战此时正式开始,依旧让徐宗偃惶恐不已。

正如上下磨盘研磨,不管那一方最终撑不住,但最先碎成齑粉的,肯定是身在磨盘中央的豆子。

而现在,楚州就在磨盘的正中央,战争的最前线。

“呵呵呵呵呵……”

被打得满嘴是血的银牌使臣此时依旧被反剪双手,跪在地上。可哪怕是头发被抓住,头皮渗血,其人依旧面露狰狞笑容。

“兀那宋狗,你还在看这劝降文书,看这宣战檄文,却不晓得兵贵神速。你这般颟顸,应该不知道昨日我大金左监军已经抵达泗州,现在想来,此时就应该就在渡江攻打淮阴了吧。”

“宋狗,你回去之后,就看到你全家的妻儿老小,八成全都被剁成肉泥!”

“哈哈……”

“哈哈哈哈!!!”

银牌使臣自知已无幸理,笑容趋于癫狂。

徐宗偃心中一沉。

他已经渡过淮河两日了,为了亲身探查情况,他是从淮河上游盱眙军渡河,想要从侧面绕行到宿州。

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事情竟然这么巧,时间恰巧岔开,致使其人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与徒单贞所率的三万大军错身而过。

“杀了他。”徐宗偃稳定心神,对押着那银牌使臣的伴当说道。

伴当抽出刀来,刚要动手,徐宗偃就抬手制止了。

“把刀给我。”徐宗偃脸颊抽搐几下:“宋金大战再起,接下来十年二十年都可能会厮杀不停,我身为国家大臣,如何能不杀人呢?”

说着,徐宗偃不顾其余伴当的反应,挥起一刀砍在那金人的脖子上。

力气使歪了,而且也使小了,使得这一刀并没有斩首,只是砍断了半个脖子。

那名金人颈血如注,喷涌而出,在地上抽搐片刻,弄得周遭几人衣服下摆狼藉之后,方才死去。

徐宗偃脸色发青,咬着牙说道:“走!”

他还要去镇守楚州,反击金军,在这里耽搁不得。

此时此刻,徐宗偃认为,他即便不是史书中的主角,也应该占据一个先锋的位置。

然而几十年后,当史家整理这个时代的史料之时,却惊讶发现,在这场宋金大战中,宋国的第一次反击并不是吴璘、吴拱、成闵等名臣大将;也不是蓝师稷、徐宗偃等地方守臣;甚至也不是刘淮魏胜等注定要登上另一本史书的北伐军将。

而是在涟水左近的一个不知名的人物。

在淮河北岸的一个小渡口中,曾经协助魏胜三百北伐军渡过淮河的消瘦老者抬头望天,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俺的名字是啥来着?

说来好笑。

即便是魏胜,也只是唤这消瘦老者叫刘大管而已。

就算他的儿子孙子,也只知道老者的这个名字。

事实上怎么可能呢?

大管是对管事之人的统称,哪有人会给孩子起这个大名呢?

刘大管想了想,终于有些丧气。

他今年多少岁,自己也数不清楚,只记得应该有五十多岁了。这也不奇怪,记不起年岁与名字在这年头不算少见,从小破家灭门的人基本都这样。

而根据自丰亨豫大的靖康年间一直延续到此时的大乱来看,破家灭门的人自然也不少。

此时刘大管只依稀记得家里是江南人士,至于家门是破于方腊作乱,还是破于更早的花石纲,他就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了。

那时候他的年纪还小,浑浑噩噩的跟着家中大人逃难,没有饿死也算是邀天之幸,后来家中失散,他又被卖到淮北作奴,再后来靖康之变,天下大乱,其人复又加入了韩世忠的军队,又在军中认识了魏胜等人。

哦……魏大刀,也不知道他的这场北伐如何了?

唉,韩王都没干成的事情,他能做成吗?

思绪发散许久,刘大管突然想起他回想原本名字的原因了。

因为这小小的渡口太安静了。

为了躲避兵灾,村里人都已经撤到淮河以南了,跑得远的甚至都到了大江以南。穷苦人家,锅碗瓢盆都珍贵,能带走的都带走了。

养的几只鸡犬也都带走了。

想到这里,刘大管复又有些失落,最起码应该把那只狸奴留下的。

反正两个儿子都不待见这狸奴,还不如留着给他最后做个伴。

叹了一口气后,刘大管将一副由木片编织成的木甲穿戴好,复又拿起一根削尖的木矛,站起身来,推开了院子的木门。

如同闷雷般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刘大管侧耳倾听,心中莫名欣喜,终于有点声响了。

随后,他在门上挂了锁,披着木甲,拄着长枪,缓缓来到村口。

远方的雷声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密集,很快,就有一线黑色从地平线上涌出。

身着银色铠甲,黑色罩袍的金军甲骑簇拥着一面徒单大旗,速度虽慢,却如同高山崩塌般势不可挡压了过来。

见到这么多骑兵,刘大管第一时间有些畏缩,最后复又站稳身形,拄着木矛,将胸膛挺得更加挺拔。

此时在大军前方引路的游骑已经看到了老者,他们不觉得这是什么威胁,反而指着老者身上怪异的装束嬉笑出声。

不多时,数百金军甲骑裂开,那名姓徒单的金国将领似乎也要看看这副奇景。

“这就是贼酋了。”

刘大管默默对自己说了一句,随后在数百金军甲骑的注视下,扛着长矛,迈开了第一步。

随后是第二步。

秋日微凉的风打在脸上,使得刘大管感到一丝惊奇,他觉得自己老胳膊老腿竟然有了些力量,真的如同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那时,刘大管刚刚加入韩世忠的队伍,经历了一次次逃窜之后,终于在黄天荡鼓起余勇,围攻金军。

当时有人还要逃,不想战,韩世忠跟他们说:若是都逃了,这天下还有咱们汉人的立锥之地吗?

也许正是这句话,让当时的刘大管抑制住了恐惧,拼死作战的吧。

而前几日,他也将这句话说给了想要强行将自己带走的两个儿子:若是都逃了,天下还有咱们汉人的立锥之地吗?

迎着秋日的阳光,刘大管觉得脚步越来越轻松,跑得越来越快,仿佛此刻不是在向金军冲锋,而是在时光长河中转回到年少时那般。

老年的平淡,中年的奋战,青年的茫然,少年的恐惧都一一略过,恍然间,他跑到了记忆最开始的地方。

那是一个温暖的午后,刘大管的父亲在书桌后,一边看着他的习作,一边摇头叹气。

“阿大,你如何连自己的名字‘刘昭睿’三个字都写不对呢?”

我……我终于想起自己的名字了。

刘大管此时几乎欢呼雀跃的想要笑出声来。

下一刻,这名曾经追随韩世忠的老卒就在奔跑中高举木矛,大吼出声。

“神武左军刘昭睿在此,金贼可来共决死!”

甲骑奔涌而过,如同碾碎了一片尘埃。

“九月十五,兵至涟水,遇一颠翁拦路呼战,戮之。”

——《南征笔记》徒单贞

历史老人只是在涟水畔稍稍停滞,微微侧眼,随即就驾着长车继续前行,将所有人的欲望、祈祷、生命、呐喊卷在其中,搅成了一团碎片,铺撒在这片天地间。

在这一日,自西川至襄樊,从山东到两淮,战火蔓延开来,宋金两国在经历了二十年的和平之后,正式开始交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