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天平军应创太平(三)

事实证明,正如耿京所说的那样,天平军这支说兵不是兵说匪不像匪的流民集团,就算没有敌人来攻,自己也会出乱子的。

在八月七日这一日,早上就早早开完了军议,确定了各军先后。

因为辛弃疾与李铁枪的部众不再当开路先锋,而是要与中军汇合,就开始扎营等待中军。在这前后位置转换的期间,混乱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然而与所有人想象不同的是,这场混乱迅速突破了天平军高层底线。

说不清混乱是从哪里开始的,只知道第一场大规模冲突是从平山胡所部与如林军之间产生的。

如林军为了等待中军,直接在官道两侧扎营。而平山胡趾高气扬的带着近三千兵马行军至此时,直接让如林军再靠边点,为大军让开道路。

李铁枪的副将也是天平军中的老人了,哪里管这个,当即嗤之以鼻骂了回去。

原本平山胡被刘淮揍了一顿,本身就憋着一股邪火,双方迅速推搡喝骂了起来。

本来到了这一步,无非就是‘老子就不让路,你爱过不过’与‘老子就是得过,你爱让不让’的冲突。

可平山胡所部的队列本身就不齐整,这安子河畔的官道又是年久失修,相对狭窄,两千多人一起过,就难免会拥塞,难免踏过如林军的营寨。

偏偏如林军的营寨修得也十分差劲,别说木栏望楼,连壕沟都没有挖,鹿角都没有设。整个营寨四面大开,犹如公共厕所,让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平山胡所部大多是匪兵出身,偷鸡摸狗惯了,这拿两支箭,那拿三块饼,很快在大头兵之间就起了冲突。

而这些大头兵可不会像这个头领,那个副将般有所克制,先是骂,吃亏了叫人,人多了壮了胆量,自然就会动手。

先是用拳头斗殴,出了人命后直接亮了兵刃,厮杀起来。

待到基层军官们发现不对,开始弹压后,却又被混乱裹挟其中,成了混乱的一部分。

直到各自将军亲自下场,才把混乱平息。

平山胡所部直接死了三十人,轻重伤兵足有一百。

如林军毕竟是精锐,死伤加起来竟然还不到五十。

平山胡的鼻子差点没有气歪。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须知道平山胡与如林军是在官道上斗殴的。

这些乱军乱乱哄哄的直接把安子河西岸的官道彻底堵塞,身后的几支部队也被堵着难以前行。

偏偏因为天平军建制不全,根本没有军使、幕僚等人管着信息传递,这也就导致了前面的军队已经被堵住了,后面的军队根本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行军依旧。

最终安子河西岸发生了大堵车。

真的是堵车,因为队列中是有许多辎重大车的。这些大车灵活性差,根本没办法机动,想走田垄都没法走,堵住了那就是彻底堵死了。

这么多支军混在一起,一些犯罪事件也就层出不穷了,偷盗、抢劫、强暴甚至杀人屡见不鲜,再加上说是随军家眷,其实就是流民的普通百姓参与其中,老人闹孩子哭,使得场面骚乱一时。

就是在这样一幅即将失控的场面中,刘淮与辛弃疾赶到了现场。

在刘淮的冷眼旁观中,辛弃疾展示了冷酷的一面,他带着亲卫几乎是一路前行,一路杀人,路过一军则整顿一军,终于在天色将黑之时,将安子河西岸安定了下来。

安子河并不宽阔,东岸的辛字军之前见到西岸乱起来的时候,就知道要坏事,偏偏将主不在,辛字军的几名将领只能尽量不让混乱在东岸也蔓延起来,扎营之时远离了官道。

在东岸行军的孙黑虽然也是山贼出身,却是个守规矩的坐匪,见状自然不会没事找事,去触辛弃疾的霉头,也就顺利通过,相安无事了。

可这样一来,到了夜间,原本齐头并进的东西两支兵马就拉开了十几里的距离。

这是个十分尴尬的距离。

说近吧,的确有些脱节;说远吧,也就是一个时辰的路程,在友军的支援范围之内。

同样有些尴尬的,还有陪同刘淮一起看完全程的邵进。

这厮作为耿京的亲卫,还是有些政治眼光的,他知道将这种混乱场面展现给盟友是多么大的篓子,可辛弃疾与李铁枪这两人都不管,邵进这种身份也自然也不好说什么。

然而见刘淮表情越来越严肃,邵进还是忍不住开口:“刘太尉勿怪,这不是辛将军酷烈,而是此时确实别无他法。”

刘淮瞥了邵进一眼。

他板起脸来不是因为辛弃疾做的事,而是终于想起来邵进这厮是谁了。

在原本历史上,就是张安国与邵进二人在辛弃疾南下向宋朝求取封赏时,杀了耿京,投降了金国。

然后才引出了辛弃疾百骑踏敌营,生擒仇人归的故事。

今日一天之内就把这两个叛徒见全了,也是运道。

当然,正如之前面对张安国时那样,此时刘淮自然也没有立场去处置对方,闻言只是叹气:“我不是在想辛五郎酷烈,而是在想,你们天平军的元帅将军们,有一个算一个,都太软弱了。”

此时辛弃疾与李铁枪的距离也不太远,事实上,这百余骑基本上都是这两人的亲卫,刘淮等人被夹在其中,形成了一个小团体。

毕竟,虽然天平军不会限制刘淮走动,可也不会让他满世界乱窜。

“软弱?”邵进愕然,揉了揉额角,目光看向辛弃疾的战马鞍鞯侧方。

那里还挂着三颗人头,正是之前肃正军法时斩下来的。

这副样子,无论如何也不能跟软弱沾边吧。

“正是软弱。”刘淮摇头,用辛弃疾能听到的声音朗声说道:“不敢主动去揭开烂创,屡屡对军中的恶事容忍让步,害怕杀人后会没了义气,优柔寡断拖拖拉拉。

结果就是原本只用杀十几个就能解决的事,到最后演变成了几百死伤都控制不住的大清洗。”

李铁枪回头看向刘淮,不知道是因为是如林军先产生的冲突,还是因为这番话刺痛了他,这厮脸色难看的说道:“刘大郎说这话过了吧。”

刘淮嗤笑一声,只是盯着辛弃疾的背影:“大铁枪,有些故事你没听过不怪你,可我不信辛五郎饱读诗书,却没听过《子产诫游吉》的故事。”

李铁枪看向辛弃疾,见对方只是沉默,也只能再次回首拱手:“望大郎赐教。”

这事其实是《韩非子》中记载的故事。

春秋时,子产做郑国的丞相,病重将死时,对继任者游吉说:“我死后,你一定要实行严厉的制度。火的样子很可怕,所以人们很少被烧伤。水的样子看起来很弱,可很多人却淹死在水里。你一定要严厉执行你的刑法,不要让老百姓看到你的懦弱而触犯刑法。”

后来子产死了。游吉不肯实行严厉的制度。于是郑国的年轻人就在萑泽竞相作乱,就要逐步的变成郑国的大祸了。

游吉率领车骑与他们作战,激战了一日一夜才战胜他们。游吉感叹地说:“我早日要是听了子产的教导,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后悔。”

讲完之后,刘淮喟然长叹:“你们现在做的事情,跟游吉所做,有什么区别呢?”

辛弃疾依旧沉默不语,只不过在秋日傍晚微凉的风中勒马驻足,怅然若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