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六百六十四章 东西大战南北通商(二)

日本官史将这场战斗称呼为“鹿儿岛海战”,可对大明海军而言,这不是一场战争。和菊丸号的小炮火枪是整场“冲突”里,大明黄海舰队所遭遇的最激烈“抵抗”。之后那些关船,根本就是被单方面轰击的炮靶子,被黄海舰队的战列舰屠杀了三百来艘,再被后面跟上来的三十多艘四级战列舰群压上来,终于全面崩溃,如丧家之犬,朝着鹿儿岛沿岸奔逃。

“江户湾海战”根据日本史书记载,日本军损失三百二十六艘战船,战死三千四百六十三人,被俘二百一十七人,而大明方面,将失足落水的,火炮灼手的,甚至因战舰转舵而摔伤的全算在一起,伤八人……

而后,冯祥便下令舰队止步,不仅因为鹿儿岛深处水文不熟,浦贺炮台的威胁也没完全解除。

“还是要登陆浦贺,占了他们炮台才行,陆战不可避免,战斗才刚刚开始!”

两天后的下午,浦贺冲附近海面再无一艘幕府战船,只剩下满目残骸,冯祥用无比凝重的语气,向部下交代着。

此时不光是冯祥以及黄海舰队,所有人都不认为仅仅海战就能让日本低头,必须从陆地上施加压力。但陆战就有风险了,黄海舰队目前没有配属成建制的步兵,只有随船的零散兵力,凑起来不过三百人。

只要活动范围不超越舰炮射程,这点兵力也够了,用来占炮台问题不大,可众人都读过当年蒙古人进攻日本的史料,知道日本人陆战凶悍,送三百步兵上岸时还确实捏了把汗。

但让人感到出呼意料的是,这股小部队上岸没遭遇任何抵抗,占领炮台的行动也非常顺利,还抓了一百多被轰得耳目流血的幕府兵。

之后从俘虏口中得知从三浦到江户一线有七万幕府大军,黄海舰队又紧张了,再凑出六百水手,送了几门炮上岸,连夜构建工事。

一夜无事,直到凌晨时分,冯祥与几个手下熬了一夜,两眼血丝,满心不解,日本人呢?幕府的人呢?都蒸发了?

黄海舰队这一夜熬得辛苦,可江户城一夜更是没安生住,城中彻夜喧嚣。江户城被逃回来的幕府船队的惨状吓呆了,驻在城中的藩主家眷,江户町的町民,屁滚尿流地收拾着行囊,要北逃入山。

就在这时,后续的明军主力终于赶到了鹿儿岛,冯祥和舰队将士也是松了一口气。

几天之后,作为明军统帅的山东镇总兵官张骁军在鹿儿岛登陆,当天便立即组织虎贲军、陷阵军、鹰扬军三部将士向日本本岛发起进攻。

同时,后续的五万大明新军也陆地抵达,张骁军下令全部驻扎在鹿儿岛,作为预备兵力,视情况投入战斗。

与此同时,张骁军还与冯祥商议妥当,由北洋舰队黄海分舰队负责封锁日本沿海,将日本的兵力全部封锁在陆地上。

一场大战随即展开!

虽然此时日本各番被大明的强大军力所震撼,但日本人骨子里的凶悍也不逞多让,已经集结完毕的七万大军随即扑向了兵分三路的虎贲军、陷阵军、鹰扬军三部将士,双方大军在京都一线展开了决战。

这是一场没有丝毫悬念的大决战,七万日军面对虎贲军、陷阵军、鹰扬军三部五万余将士的猛攻,面对各式精良火器的轰击、上万铁骑大军的冲击,根本坚持不住,整场战斗只持续了一个时辰左右,七万日军便宣告崩溃!

随即平阳镇总兵官孙绪率领虎贲军攻占京都城,陷阵军、鹰扬军则是继续兵分两路,由南而北开始横扫日本全境。

此时,张骁军留下五千大明新军驻守鹿儿岛,率领剩下的四万五千新军登陆本岛,支援前方的虎贲军、陷阵军、鹰扬军三部将士。

不过,当张骁军率部在日本高歌猛进的时候,刘君韬则是眉头不展。

此时随着大明国势日益强盛,特别是随着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相继建立,回教在西域的传播被彻底切断,西域各部都开始全面汉化,这让中亚各国、各部都无法容忍。

于是,中亚十几个国家、部落开始串联起来,并且组建了三十万联军,准备东进讨伐大明,恢复回教在西域、甚至是大明西北各省的传播!

这个消息让刘君韬有些纠结,既给了刘君韬继续进军西域以西的借口,又让刘君韬意识到这件事情可能会让大明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毕竟此时日本方面的战事还远未结束。

这些事情还只是大明外部的威胁,此时在大明内部,随着朝廷颁布《结社筹备法》,大明民间顿时沸腾了起来,不但民间的士绅、大户开始组建商社、农社,甚至是政社,就连地方上的皇族、返乡的原官吏也开始结社,大明民间的社团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这就意味着,现在大明民间的意识已经开始转变,开始全民重视商业和工业的发展。

刘君韬收到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一年来,大明的商税增加了四倍,同时大明民间的银钱流转也剧增了起来,按照唐宇的说法,现在大明不但朝廷收入剧增,就连民间也是富得流油,至少有七千多万两的银子在民间流转着,这还不算民间储存起来、投入到工坊和农事中的银子!

按理说这应该是好事,为什么刘君韬还要发愁?

因为民间和朝廷手中的银子多了,就意味着需要的货物也相应的增多了,如果短时间内没有相应的货物产生,那就意味着百姓手中的银子将会急剧贬值!

此时此刻,大明急需扩大市场、开拓原料产地!

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刘君韬唯一能够想到的办法,便是战争!

只有打仗,才能在短时间内夺取足够的的土地和人口,才能拉动国内的基础建设和军工产业,才能化解一些国内的矛盾,才能掠夺足够多的原材料和战利品,这些都能够完美的化解此时大明国内即将爆发的银钱危急!

“真是没想到,大明这么快就走上了帝国~主义的道路了!”

刘君韬心中苦笑一番,而后便开始着手部署。

经过周密的商议,刘君韬与各部尚书、内阁大臣共同定下了东西两面进行大战,南北两面进行通商的基本国策。

具体来说,就是大明帝国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东线的日本国、西线的西域以西同时应对两场大战,将会在这两方同时投入不少于五十万的强大兵力!

刘君韬为这两场大战划定下的底线便是:

东线要彻底击败日本国,占据日本一部分领土,将日本彻底变成大明帝国的附庸、商品倾销地和原料来源地,让日本国彻底成为大明帝国宣泄内部矛盾的泄洪口!

西线则是干脆一些,明军要给予那些中亚各国、各部以致命打击,在西域以西划定“警戒区”,此战过后中亚不允许存在区域性的大国,所有国家、部落都必须作为大明帝国的附属,以此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

而南北通商的意思便是,刘君韬准备对南面的越南、缅甸,以及北面的朝鲜国进行大规模的通商,并且鼓励民间商贾全力进入这几个国家,通过大明强大的经济实力,在短时间内打垮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以此而扩大大明帝国的市场和货物来源,化解此时大明帝国面临的经济危险。

而且,东西大战、南北通商作为大明的基本国策,至少将会延续数年、甚至是十年以上,整个朝廷也将会围绕这一点进行侧重。

当刘君韬将这份议案递交成化帝的时候,成化帝顿时惊呆了,自己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穷兵黩武”的议案。

要知道一个不小心,北面的朝鲜、南面的越南和缅甸都会狗急跳墙,到时候大明面对的最坏的局面就是四面皆敌国!

“阁老可想过如此行事的后果?”

刘君韬点了点头,说道:“陛下,以如今国朝的实力,这份国策的可行性非常大,就算是各方面都与大明刀兵相见,也不足为虑。”

“而且,如今国朝的国势已经到了一个节点,必须要有一个破关的过程,而这个东西大战、南北通商的国策,就是为了让国朝顺利破关而制定的,并且事不宜迟!”

成化帝眉头紧锁,沉吟了一番,说道:“西域以西路途遥远,那些回教联军更是拥兵三十余万,是不是太过弄险了?”

“陛下,如今刚刚恢复的丝绸之路对于国朝来说,可谓是经济命脉,绝不容有失的!所以此战必须要打,而且还要尽早开打。”

成化帝也明白此时丝绸之路对于大明的重要性,西域是否在中原王朝手中,丝绸之路是否畅通,已经成为衡量大明帝国是否强盛的关键要点,绝不容有失!

想到这里,成化帝便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阁老就放手去做吧!朕,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