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六百零六章 发兵嘉峪关

天策大明 第六百零六章 发兵嘉峪关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两日之后,刘君韬率领龙骧军以及三万京营将士从京师出发,由井陉关西进,经雁门关一路抵达太原府城。

此时,太原镇总兵官严虎已经率领鹰扬军将士出发,正在朝着平阳府马斗关,而山西境内的其余几部天策军将士也全都开拔,正在朝着马斗关汇集。

刘君韬率领大军将士在太原府城驻扎了一天,期间刘君韬给大同镇总兵官薛桐下令,将山西的防务暂时交给其统管,务必做好山西西面的防务,以防万一。

次日,刘君韬率军继续西进,三天后大军抵达了马斗关。

马头关在山西大宁县西七十里,是一处古关口,《唐书?地理志》中就曾经记载过:大宁县有马斗关,关南临黄河。

到了大明洪武初年,朝廷在马斗关设立官渡,并设有巡司值守。隰州古八景中"马涧流清"就指此处。

大军开到马斗关的时候,天策军各部将士已经齐聚这里,整个马斗关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军营,十几万大军无法全部进入关城驻扎,此时已经在关城周围依次扎下大营。

只见马斗关东临巍巍群山,西毗滔滔黄河,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要冲,而在大山、大河之中,无数的旌旗迎风摇曳,无数鲜红的战甲将士往来巡视,远远看去蔚为壮观。

此时,太原镇总兵官严虎、平阳镇总兵官孙旭、泽州镇总兵官陈子平、潞安镇总兵官高冉纷纷赶来拜见刘君韬,幕府众人也和几名总兵官一一见面,众人见面之后少不了一阵寒暄。

而后,众人便簇拥着刘君韬巡视了各部大营,最后登上了马斗关城墙。龙骧军的大营在关城之内,刘君韬的临时中军也放在关城内。

提前赶到这里的太原镇总兵官严虎自然是作为向导,向刘君韬介绍着马斗关的情况:“兵宪,这马斗关也是一处名胜,关上有古建筑多处,其中以曹仙媪祠和花娘娘庙、北庙最为有名。咱们前面的就是曹仙媪祠,始建于元大德元年……”

众人一路走来,看遍了整个马斗关,而后便一同来到关城内的中军大堂。

刘君韬坐下之后,与众人说了一会儿闲话,便说道:“大军在马斗关驻扎一天,稍稍修整一下,便继续开拔,现在各部情况如何?”

军部部长向群说道:“启禀兵宪,瀚海镇总兵官周宗胜已经率领长水军将士出发,在瀚海都护府图拉河一带驻扎,预计三天后瀚海都护府的五万扈从铁骑便可抵达,两军整顿一天后,便会按照计划向居延海一带进发。”

“很好!”

“启禀兵宪,目前户部和兵部运来的钱粮、兵备足够大军四十日所需,后续物资正在筹措、运输之中。”

商部部长唐宇也是出列禀报,而后民部部长郭永忠也做了一些补充。

“好!”

刘君韬又看向情报部部长刘子安,问道:“癿加思兰所部兵马目前在什么位置?”

刘子安沉声说道:“启禀兵宪,根据昨天送来的情报显示,目前癿加思兰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已经攻陷了沙州卫、安定卫,目前正在沙州卫、安定卫周边劫掠。同时,癿加思兰分兵十万正在猛攻嘉峪关,守关将士会同甘肃镇的援兵正在抵抗鞑虏的进攻。”

刘君韬点头沉吟了一番,而后说道:“传令甘肃镇总兵官,命其继续坚守至少十五日,嘉峪关到了第十六日失守,本宪恕他无罪,要是少守一天,本宪便让他人头落地!”

“得令!”

了解了目前的基本战况之后,刘君韬便下令各部将士抓紧时间休整,准备开拔。

一天之后,刘君韬率领天策军各部、三万京营将士出发,从马斗关向西行进。

大军将士经延安府、临兆府一路向西,历时八天抵达了肃州卫。

此时,甘肃各部兵马已经汇集嘉峪关,癿加思兰所部大部分兵马还在劫掠人口和财物,并没有因为明军的出动而重新集结,只有嘉峪关外的十万大军在警戒着。

刘君韬这才松了一口气,那癿加思兰之前可谓是机关算尽,也是一个胡族枭雄,如今势力膨胀,却开始裹足不前了,竟然没有趁着明军主力赶到之前,先将嘉峪关拿下,真是万幸!

“兵宪,有个坏消息……”

刘子安有些迟疑的说道。

“说吧,只要嘉峪关没有失守,局势就不会败坏。”

刘子安叹了一口气,说道:“刚刚从甘肃镇兵将那边得到消息,甘肃镇总兵官陈宏亮阵亡了。”

刘君韬猛然站了起来,问道:“说清楚!”

“三天前,甘肃镇总兵官陈宏亮眼见鞑虏大军攻城不利,便率领一万多将士主动出关,想要突袭鞑虏大军,却在嘉峪关外遭到埋伏,被十万鞑虏合围、聚歼,自甘肃镇总兵官陈宏亮以下一万七千多名将士无一幸存!”

“贪功冒进!”

刘君韬恼怒鞑靼吼道:“本宪已经严令:只要守住嘉峪关就是大功一件,他陈宏亮自以为是,非要斩首立功,他自己想死,还要拉上一万七千多名将士一同陪葬,真是混账东西!”

中军内众人无不叹息,刘君韬说的没错,既然鞑虏大军的进取之心已经松懈了,守军完全可以据关城死守,等待主力大军赶到,完全没有必要再打这一仗。

“现在嘉峪关是何人主持!”

刘子安说道:“甘肃镇副将黄天鸣。”

“此人如何?”

“不堪大用!”

刘子安担忧的说道:“兵宪,此人是世袭的官职,没怎么打过仗,嘉峪关有点危险啊!”

刘君韬也不再犹豫,当即吼道:“太原镇总兵官严虎听令!”

严虎抱拳说道:“末将在!”

“即刻率领鹰扬军出发,接管嘉峪关防务!”

“得令!”

严虎顿了顿,问道:“兵宪,如果末将赶到时嘉峪关已经失守,又该如何?”

刘君韬沉吟一下,说道:“据险死守,迟滞鞑虏进攻速度!”

“遵命!”

四天之后,正在率军朝着嘉峪关推进的刘君韬得到了急报:太原镇总兵官严虎已经率部赶到,并且接管了嘉峪关防务,现在正组织兵马严防死守。

同时,严虎也在急报中写道:嘉峪关内守军尚有四万余人,目前兵力充盈。

刘君韬稍稍松了一口气,便下令大军加快行进速度,同时命令前来回合的陕西各部兵马也加快行进速度,争取两天后在甘肃镇以西的肃州卫汇合。

肃州卫。

刘君韬登上城头的时候,大军已经整装待发了,天策军各部十万将士、三万京营将士、陕西各部四万大军汇合成无边无尽的红色海洋,正在朝着西面的嘉峪关滚滚前进。

此时,算上嘉峪关内的鹰扬军和四万余守军将士,刘君韬这南路大军的兵力就有二十三万左右,可谓实力雄厚!

有这二十三万大军在手,别说是守住嘉峪关,就算是正面与癿加思兰所部三十万大军展开决战,刘君韬也有把握取胜,只不过大军的伤亡会很大。

刘君韬此时想的,便是如何用最少的伤亡获得此战的胜利。

就在这一天,刘君韬接到了瀚海镇总兵官周宗胜送来的最后一道战报:长水军会同扈从军铁骑,共计六万余将士已经深入大漠,正在朝着居延海前进。

几天之后铁骑大军将会进入人迹罕至的荒漠,所以与南路大军的联系也将随之中断。

刘君韬当即回复了最后一道命令:将在外自行其便!

战事进行到这里,刘君韬只有给周宗胜最大的权力,让其自行其是,才能及时抓住战机。

更何况,周宗胜手中握着六万多铁骑大军,这样的力量在大漠上可谓是无敌的存在,即便在哈密卫不能一击而中,铁骑大军也可以从容后撤,这一点刘君韬丝毫不担心。

两天后,刘君韬率军抵达嘉峪关外。

嘉峪关位于甘肃西面最狭窄的一处山谷中部,这处山谷只有不到十里,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大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

嘉峪关始建于洪武五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一百二十里。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关城平面呈梯形,由外城、内城、罗城、瓮城及城楼附属建筑等组成。内城为关城的中心,周长六百多步,城墙高九米,上建高五尺的垛墙。内城有东西二门,西曰“柔远”、东曰“光化”,其上均建有三层城楼,城墙四角建角楼,南北墙正中建敌楼。二门外各修筑瓮城一座,门均南开,东曰“朝宗”,西曰“会极”。

内城西有罗城,呈“凸”字形,青砖包砌,高与内城相同。罗城中间突出部分开券门,为关城正门,门额上刻“嘉峪关”三字,门上建关楼。城南、北两角筑有角楼。内城南、北和东侧外围均筑外城,西与罗城相连,南、北与内城平行并形成夹道,可供车马通行,东北角上建“闸门”,上建一层三间式闸楼。

关城外城四周距墙五步外有一道宽十步、深一丈的壕沟。关城内外还有官井、营房及文昌阁、关帝庙、戏楼等附属建筑。

此时刘君韬看到雄伟的嘉峪关,心中也是激荡不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