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五百六十四章 北伐奏疏

天策大明 第五百六十四章 北伐奏疏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得知鞑靼部正在调集兵马,准备东进攻打广宁,刘君韬顿时吃了一惊,这可是已经和原本的历史进程有产生了偏差,鞑靼部乌珂克图汗孛来可定是畏惧大同镇城的坚固、畏惧自己率领的天策军将士,所以便准备向东进攻,想要攻略辽东之地!

如此一来,原本还纠结如何取舍,是先北上进攻鞑靼部,还是西进收复哈密卫的刘君韬,当即下定了决心,先一步解决鞑靼部!

刘君韬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一是因为鞑靼部已经开始出招了,大明必须有所应对,刘君韬率领的天策军更是首当其冲;

再者,西进收复哈密卫,明军肯定要跟畏兀儿各部的那些宗教疯子激战,这样的大战肯定是要迁延日久的,不可能像攻打鞑靼部那样,可以速战速决,因为这涉及到了宗教、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已经不单单是军事问题了。

明军一旦在哈密卫陷入了持久战,鞑靼部极有可能获得宝贵的发展机会,甚至是占据整个辽东,这样的情况是刘君韬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所以,刘君韬一面下令驻守山西的各部天策军将士开始动员,山西各地明军加强防御,特别是将山西明军的主力向大同镇城和山西西部进行部署,做好防御措施。

一面下令山东镇总兵官胡德兴、副总兵张骁军开始动员驻守山东的天策军将士,做好随时北上辽东的准备。

接着,刘君韬便写了一封奏折,上书朝廷,提出立即北伐鞑靼部的请求。

此时的天顺帝也正在为鞑靼部的异动,以及哈密卫的失守而苦恼,心中的怒火更是无处发泄。

在接到山西总督刘君韬送来的请战北伐奏折之后,天顺帝心中的怒火更是熊熊燃烧起来,当即下旨召开朝会,准备与文武大臣商议应对之策。

“臣闻自古华夏临御四海,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犯中国而骄狂无制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乃华夏劫难,旷世之耻!

庆幸而后天下兵起,华夏之民群起而攻之,太祖洪武皇帝北伐而得天下,征战而驱鞑虏,故此时人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及至今日,鞑靼部日渐狂妄,意图染指辽东,正是朝廷兴大兵、北伐征讨之时。

臣斗胆建议:国朝应起大兵出山海关,驰援辽东,迎击鞑靼部东进之兵;臣率山西之兵北伐草原,断鞑靼部兵马后路,如此则鞑靼部一战可定!”

秉笔太监在高声宣读了这份北伐奏疏之后,满朝文武大臣都议论开了,整个朝堂之中都是嗡嗡作响。

“陛下!如今鞑靼部只是有所异动,毕竟还没有出兵辽东,朝廷如此大举调动兵马,是不是太过紧张了?”

“是啊陛下,一旦朝廷大举调集兵马,鞑靼部也许原本并没有来犯之意,会不会被朝廷此举吓到,反而事与愿违啊?”

“此举耗费巨大,如今国事紧张,此举万万不可!”

“陛下!宁北伯此举非常不妥,如此军国大事,岂能由地方总督提出?”

一时间,天顺帝耳中都是反对山西总督刘君韬北伐奏疏的声音,这些大臣大多都是御史十三台的官员,这些人对于山西总督刘君韬没有什么好感,甚至对国朝的武将都没有什么好感,眼睛都是紧盯着武将手中的军权。

此时面对刘君韬提出的北伐建议,这些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全都跳出来反对此议。

当然,朝廷之中也不是所有人都反对此议,朝堂上不少武将都非常赞同山西总督刘君韬的提议,认为各种情报都已经显示鞑靼部正在调集兵马,这是不争的事实,国朝必须提前有所准备,决不能让鞑虏打一个措手不及!

这些武将都是认为,以鞑靼部之前犯边的罪行,即便鞑靼部没有攻打辽东的计划,国朝也应该调兵北伐,予以痛击,以彰显大明国威!

对于朝中武将的言论,以及山西总督、宁北伯刘君韬的北伐奏折,天顺帝还是颇为意动的。

毕竟有天策军在,有宁北伯、龙虎将军刘君韬在,此战应该没有什么危险,这也可以为天顺帝增添一桩武功,以洗刷土木堡之败的耻辱,这才是天顺帝最为在意的事情。

不过面对朝中来势汹汹的文官大臣,对这些人的反对之声,天顺帝又不能视而不见,于是便明里暗里的声援朝廷中的武将,想要压制下那些文官的叫嚣。

如此一来,朝中人数众多的文官便警觉了起来,意识到天顺帝已经站在了武人一边,至少在此事上是与武人保持一致的,这种情况可是文官所不能忍受的。

至于国政是不是正确,对于这些文官来说并不是最在意的,能不能稳稳的握住朝政的走向,才是文官最关心的。

至少是大部分文官都是如此。

于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官加入到了争吵之中,朝中君臣也陷入了彻底的争论里,整整半天的时间,也没能争吵出一个结果来。

对此,天顺帝非常不满,到了晌午时分,眼见此事无果,便怒气冲冲的拂袖而去,只留下满朝文武继续在大殿上争吵不休。

次日,天顺帝再次驾临早朝,还没等朝中大臣开口,便直接怒声说道:“来人!给朕读一读!”

说完,天顺帝便将一份奏折丢在了御案上,旁边秉笔太监连忙双手捧起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开始高声朗读。

“据北镇抚司暗中查访,大理寺卿徐浩然收受贿赂、数额巨大,贪得无厌……”

“礼部侍郎黎子明以聚众弹劾同僚为要挟,向同僚索取钱财,行径可恶……”

“都察院御史陈久昌收受贿赂、贪得无厌……”

“按察使司左布政王泉索贿不成,纠集同党诬陷他人,藐视国法……”

这份奏折是北镇抚司暗中查访、总结出来的,天顺帝眼见朝中文官日渐骄纵,便让北镇抚司提前准备出来的,没想到这次派上了用场。

秉笔太监在大殿上一条一条的宣读着,每点出一个人名来,便有一人从群臣之中惊慌的站出来,扑通一声便跪倒在地。

这份奏折很厚,秉笔太监一直宣读了足足一刻钟的时间,此时大殿上已经跪倒了十几人之多。

只见这些文官全都是战战兢兢,不少人都已经是脸色惨白、汗流浃背,旁边的众多大臣看向这些文官的眼神之中,就好像是在看死人一般。

众多大臣的心中都是吹起了一阵阵寒风,众人万万没想到,天顺帝竟然剑走偏锋,用不知道什么时候准备好的这些罪证,将昨天反对北伐奏疏最为坚决的一帮人全部拿下了!

此时众人心中都是没有底气,不知道天顺帝手中的材料是不是已经都拿出来了,还有没有其他人的“黑材料”。

一时间,满朝文武看向天顺帝的眼神都是带上了一丝畏惧,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对于山西总督、宁北伯刘君韬的这份北伐奏疏,朝中大臣已经不敢再有什么反对的意见了,生怕反对之后,天顺帝再拿出什么东西来,到时候可就引火烧身了。

天顺帝看着跪在地上的那些大臣,冷声说道:“全都革职、拿下!命北镇抚司严加审问!”

话音刚落,一队锦衣卫便冲上了大殿,将那些已经面如死灰的大臣全部带走,只留下矗立在寒风中的满朝文武。

接着,天顺帝冷声说道:“这件事情处理完了,现在就议一议宁北伯的这份北伐奏疏吧!不知道诸位爱卿,可有什么意见?”

这一声询问,就好像万钧大山一般,压在满朝文武的心头,让众人有些喘不过起来。

但是天顺帝询问之后,满朝文官都是沉默不言,只有武官纷纷表态赞同。

但如果开战之后,没有这些文官的支持,大战也是打不下去的,毕竟后勤都是需要这些文官来出力的。

天顺帝眼见这些文官倒是不反对了,但是却开始沉默不言,全都开始“冷处理”来对待北伐奏疏了,这是摆明了要与天顺帝拉开架势打擂台了。

眼见如此,天顺帝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着,但是又无可奈何。

面对朝中文官齐心合力,天顺帝明白,自己拿一些文官当做引子来敲山震虎还好,但是要将铁了心同进退的这些文官全都处置了,这是不可能的!

原本天顺帝还想着今天亮出这一手之后,朝中文官便可以对自己俯首帖耳,自己也可以放开手脚,调动大军出击北伐鞑靼部。

但是天顺帝万万没有想到,朝中的那些文官竟然如此有韧性,如此的团结,这也让天顺帝意识到,朝中的文官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势力,已经开始和自己手中的皇权暗中对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