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四百九十五章 节度使

天策大明 第四百九十五章 节度使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于谦的家小在途径东昌府的时候,竟然不可思议般的消失不见了,负责押解的衙役和锦衣卫也是全部被杀,而这股胆大包天的贼匪则是人间蒸发,任凭山东镇数万兵马,以及山东布政使司上千人马搜查,也是毫无踪影,这样的事情足以让朝野上下为之惊骇。

虽然徐有贞和石亨、曹吉祥两方也是惊怒不已,都是派人暗中查看,但是始终没有任何的线索。

时间一长,徐有贞和石亨、曹吉祥两方便开始互相猜忌了起来,认为是对方将于谦家小劫走并且藏匿了起来,以便将来打压自己之用。

于是,徐有贞便趁机联合朝中不少文官,公开指责于谦家小被劫走之事,是石亨一党所为,顿时引得朝野哗然。

石亨和曹吉祥见状也是不甘示弱,二人纷纷展开反击,石亨联合一众大臣弹劾徐有贞,指责其“贼喊捉贼”。

而曹吉祥则是不断在天顺帝耳边吹风,说尽了徐有贞的坏话。

朝中大臣也随着徐有贞和石亨、曹吉祥之间的争斗分裂成了两个阵营,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吵,天顺帝对此不厌其烦。

于是,天顺帝为了平息此事,便责令新任北镇抚司指挥使严查此案,并且限期一个月必须破案。

但是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北镇抚司依旧没有任何的线索,于谦家小被劫的事情也就变成了一桩无头公案,天顺帝对此徒呼奈何。

就这样,朝中大臣为此事争吵了一个月之久,徐有贞眼见凭借此事无法打压石亨、曹吉祥一党,便开始将心思转到别处。

于是,徐有贞召集了一帮文官在家中密议,之后便带着几个心腹大臣找到了内阁首辅陈循,双方在深夜时分商议了许久,直到次日一早徐有贞等人才离开了陈循府上。

几天之后,徐有贞联合三十多名大臣上奏,提出为了朝廷更好的控制各地军队,提升大明将士的战斗力,应将各地军镇总兵、将领,以及各地卫所的都指挥使之兵权全部集中起来,由各省巡抚统一执掌。

如此一来,按照徐有贞的提议,各省的巡抚就直接掌握了一省的军政大权,成为了真正的封疆大吏。

这可不是之前朝廷增加各省巡抚权柄那样,只是增加了各省巡抚调动本地卫所兵马、监管各省营兵的权利,还没有直接调动、管理本省所有兵马的权利。

如果朝廷按照徐有贞的提议切实颁行,那大明的军权就真正转移到了文官手中,大明文贵武贱的风气将会大大提前!

此议一出,朝野顿时陷入了激烈的争论之中,朝中的武将纷纷反对,而文官则是极力赞成,天顺帝心中也是偏向于徐有贞的,毕竟将军权掌控在文官手中,看似是没有什么大的威胁的,总好过军权在能征善战武将手中。

而且,如今朝中也是文官占据上风,即便是石亨、曹吉祥二人已经权倾朝野,也无法彻底压制朝中文官势力的态势,只能就事论事罢了。

眼见朝中的争论中,徐有贞等文官势力占据了上风,就连天顺帝也多次在不同场合表态,态度很是偏向徐有贞等人,一直关注朝中情况的刘君韬对此十分忧心。

不光是刘君韬如此,各地总兵、将领也是极力反对朝中此议,之前朝廷加重各地巡抚的权利之时,就已经让各地武将、总兵惴惴不安、心中惶恐,此时朝廷更是直接将各地巡抚摆在了各地总兵、武将的头顶上,众人如何能够咽下这口气?

于是此时的局面变得异常诡异,朝中大部分大臣都是支持徐有贞的提议,就算是有大臣反对,面对朝中的大势,也基本上是选择了沉默,只有石亨、曹吉祥等人还在抗争。

而大明各省地方上,人数众多的总兵官、副将、参将等武将,则是纷纷表示反对,如同雪片一般的奏折飞向了京城,出现在天顺帝的书案上,全都是反对将各省军权移交给巡抚的奏折。

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更是在奏折中直言:“徐有贞此举乃是重现晚唐之节度使,此议一旦通过,我大明必定重演晚唐之祸乱!”

刘君韬的奏折顿时在已经激荡不已的朝中掀起了滔天海浪,徐有贞听闻消息之后,更是带着一众御史言官上奏,开始对刘君韬进行口诛笔伐。

但是刘君韬依旧不为所动,继续和一众总兵官、将领上奏,坚决和徐有贞等一党对决到底。

天顺帝见状也是苦不堪言,虽然自己的意见偏向于徐有贞的提议,但是面对全国几乎大部分武将的极力反对,自己一时之间也无法下定决心批准实行。

对于朝中的争吵,天顺帝始终是犹豫不决,徐有贞和石亨、曹吉祥都是帮助自己复位的功臣,现在双方各执一词,各省的总兵官、武将又牵扯了进来,自己也无法抉择。

就在此时,天顺帝忽然看到了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最新上奏的奏折,想起了自己被景泰帝圈禁的时候,武将中只有刘君韬帮助过自己,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也好比雪中送炭,让天顺帝铭记于心。

想到这里,天顺帝便下秘旨询问刘君韬,难道徐有贞的主张难道真的不可取吗?

在天顺帝的心中,还想着是不是可以平衡一下,毕竟徐有贞的提议还是很合乎天顺帝心意的。

几天之后,刘君韬接到了天顺帝的密旨,不禁长叹一声。

天顺帝的心中还是看重文官,这对于大明来说,并不算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刘君韬也并没有当即回复,而是先让副总兵胡德行招待一下前来送密旨的太监和锦衣卫,刘君韬自己则是在书房内陷入了沉思之中。

直到第二天,在宣旨的太监执意要求下,刘君韬将那名太监请到了书房内,其余人等全部在外面等候。

“昭勇将军(刘君韬的武勋散阶),已经一天光景了,考虑得如何了?杂家还要尽快返京复命呢,可不能让陛下等太久了!”

刘君韬微微一笑,抱拳说道:“有劳公公久候了!”

接着,刘君韬便取出了一封书信,递了过去,说道:“烦劳公公将这封奏折呈给陛下!”

说完,刘君韬又是递上了一封玉山票号的银票,那太监接过来瞄了一眼,竟然是白银五百两!

“哈哈!昭勇将军太客气了!那杂家就却之不恭了,此事杂家一定好好帮衬一番。”

没过几天时间,天顺帝便收到了刘君韬的奏折,只见奏折中写道:“微臣眼见徐有贞已是内阁大臣、挂兵部尚书衔(荣誉)、封伯,现在几乎已经可以主导朝政走向,此乃朝中权臣是也!而各地巡抚一旦掌握了各省的军政大权,在地方上就是事实上的藩镇一般,如同晚唐之节度使,假以时日朝廷未必可以从容调度。到了那时,陛下面对的局面就是内有权臣、外有藩镇,而此权臣又和地方藩镇藕断丝连,陛下之皇权如何处之?”

天顺帝看完奏折之后顿时骇然变色,眼神也是闪烁不定,只觉得后背一阵发凉,竟是冷汗已经湿透了衣衫。

天顺帝经过景泰帝即位,自己被囚禁于南宫这一系列的事端之后,对于皇权异常看重,刘君韬所描述的前景,让天顺帝心惊不已,几乎是一瞬间就下定了决心。

再联想起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天顺帝的脸色变得异常难看,眼神也是越发的凌厉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