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四百九十二章 当世秦桧

天策大明 第四百九十二章 当世秦桧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自从正统帝复位之后,兵部尚书于谦便一直秉公值守,极力控制着朝中的动~乱。

同时,由于于谦的性格很是刚强,遇到有不痛快的事,总是要争辩一二,绝不会袖手旁观。

于谦看不起那些懦怯无能的大臣、勋臣、皇亲国戚,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

在此之前,于谦始终不赞成和瓦剌讲和,对于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北上抗击瓦剌的行动非常支持,虽然太上皇正统帝因此能够回来,但对于谦并不满意。

刘君韬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对于谦很是担心,虽然自己几次三番的警告石亨、徐有贞等人,但也不能保证于谦能够逢凶化吉。

没过多久,朝中便暗流涌动,开始出现对兵部尚书于谦极其不利的消息,但是于谦依旧我行我素,每日处理公务,丝毫不倦怠,旁人见了也是感慨不已。

此前瓦剌南下之时,徐有贞因为提出迁都南京,受到于谦的斥责,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徐有贞经常咬牙切齿地恨于谦,此番一朝得势,便开始寻找机会准备进行报复。

而石亨本来因为违犯了军法被削职,是于谦请求明代宗宽恕了他,让他总理十营兵马,但石亨因为害怕于谦不敢太过放肆,所以也想要拿下于谦。

当初瓦剌南下,明军将士在德胜门一仗取得胜利,石亨的功劳其实并不比于谦大,而得到世袭侯爵,内心有愧,于是上书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

当时正统帝便下诏让到于冕京师,但是于谦极力推辞:“国家多事的时候,臣子在道义上不应该顾及个人的恩德。而且石亨身为大将,没有听说他举荐一位隐士,提拔一个兵卒,以补益军队国家,而只是推荐了我的儿子,这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吗?我对于军功,极力杜绝侥幸,绝对不敢用儿子来滥领功劳。“

后来这件事情传到了石亨耳中,顿时又愧又恨,认为于谦这是在故意羞辱自己。

至于都督张辄则是因为征苗时不守律令,被于谦弹劾,和司设监太监曹吉祥等都一向恨于谦。

也正是由于这些陈年往事,石亨、徐有贞等一党全部恨不得将于谦碎尸万段。

于是,当正统帝收拾完一些急迫事务之后,石亨、徐有贞等人便开始不断在正统帝耳边吹风。

此时正统帝将石亨、徐有贞等人当做自己的肱股之臣,虽然知道于谦也是一个忠臣,但对于谦并没有什么好感,毕竟景泰帝就是于谦带着一众大臣拥立的,让自己被景泰帝囚禁了几年光景!

于是正统帝便下旨,派出锦衣卫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等人逮捕入狱。

随即,石亨、徐有贞等人便弄出了一连串的资料,诬陷于谦等人为一党,说于谦等人制造不轨言论,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人,在景泰帝病重之时策划迎接册立襄王为帝。

石亨、徐有贞等人拿定这个说法,便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支持对于谦等人的审判,并且仅用了三天时间便予以定罪,于谦等人被坐以谋反,判处死刑。

大学士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陷,在狱中急于争辩,于谦则是悲凉的苦笑着,说道:“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哪里是朝廷的意思!分辩有什么用处?咱们但求问心无愧便好!“

几天之后,石亨、徐有贞等人的奏疏上呈后,正统帝还有些犹豫,说道:“此前也先大军南下之时,于谦也是有功劳的,如今这番处置,恐怕难以服众啊!“

徐有贞则是进言说道:“陛下,不杀于谦,陛下复位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之事!“

别的话已经不用再说了,只这一句话就已经足够定下于谦等人的死罪了!

正统帝的主意便拿定了!

当定下于谦死罪的消息传到天牢的时候,狱中管事官吏便纷纷说:于谦谋反,查无实据。

但是随后徐有贞便答复说道:“于谦谋反之事,虽无显迹,意有之!“

没几天的时间,徐有贞的这句话便传遍了朝堂,情报部也将这句话,连同于谦被下狱的事情一同送回了山东镇。

刘君韬得知之后顿时暴怒,破口大骂徐有贞乃是当世秦桧,立即联系了之前结交的大同镇总兵官薛桐、北京各镇将领一同上书,一同为于谦辩解。

于谦身为兵部尚书日久,各地总兵官、将领对其也是深感厚恩,纷纷响应刘君韬的提议,短短十几天的时间,正统帝就见到了二十多份地方将领的奏折,这些奏折都是替于谦辩解的。

正统帝见状再次犹豫了起来,不过闻讯进宫而来的石亨、徐有贞便纷纷大喜过望,对正统帝说道:“陛下!如今各地将领一同结党力保于谦,这就是于谦谋反的证据,如果大明各地的武将都站在于谦一边,那陛下应该如何自处!”

正统帝闻言当即下定了决心,下旨十天之后处斩于谦等人。

十天之后,于谦被锦衣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

当时的史官便记载了此事:天下冤之!

遂溪的教谕吾豫更是公开说道:于谦的罪应该灭族,那于谦所推荐的各文武大臣都应该处死,石、徐之辈更是应该如此!

但是这些都没能阻止于谦被杀,石亨甚至还调集手下,将为于谦鸣不平的官吏全部记录下来,准备“秋后算账”。

当于谦被处斩之后,有一个叫朵儿的指挥使,此人本来出自司设监太监曹吉祥的部下,但是当朵儿赶到崇文门外的时候,将一壶好酒泼在于谦死的地方,然后当着街上众多百姓的面失声恸哭。

司设监太监曹吉祥闻讯当即发怒,立即派人将朵儿抓了起来,当众鞭打了一顿。

但是到了第二天,朵儿还是照样泼酒在地表示祭奠。

京城之内,自发为于谦祭奠的官民数不胜数,正统帝、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见状都是心虚不已,但是又无力禁止。

与此同时,刘君韬听闻于谦被当街处斩,当即失声痛哭,并且下令山东镇上下全部平披麻戴孝、搭设灵堂,天策军上下纷纷公开祭奠于谦,刘君韬还连同各地军镇总兵官一同,上书朝廷要求为于谦之死给个说法!

但是正统帝对此置若罔闻,石亨、徐有贞等人闻讯却是惊惧交加,对于刘君韬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不过刘君韬和于谦不同,于谦虽然是兵部尚书,但却只是一个大臣,手中没有一兵一卒,只要正统帝的一道圣旨便可以拿下。

而刘君韬可是拥兵十几万的实权总兵官,麾下天策军更是大明最前兵马,对于这样的地方实权大将,石亨、徐有贞等人还没有胆子对刘君韬进行构陷!

不过,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一党杀了一代忠臣于谦,这个千古骂名算是背定了。

刘君韬更是让中枢部行文,将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的罪行全部写成了评书,编写成了书籍,而后便广发天下,顿时让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的声名大损!

而且特别是徐有贞的那句:于谦谋反之事,虽无显迹,意有之!更是被山东镇中枢部提炼成了更加精练的两个字“意欲“,顿时成为足与秦桧杀岳飞的“莫须有“相提并论的冤案。

没过多久,徐有贞便被民间称之为当世秦桧!

听到了自己的“绰号”,徐有贞羞愤交加,差一点就失去了理智,甚至还找到石亨,要商议如何处置刘君韬,但是石亨却没有这个胆子,只好好生劝慰徐有贞一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