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四百八十五章 惹了众怒

天策大明 第四百八十五章 惹了众怒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景泰六年,九月。

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等十九镇总兵,连同各地镇守参将、副将等几十人纷纷上奏朝廷,无一例外全部开始抵制内阁首辅陈循提出的派出镇守官、加强各地巡抚权柄的两项主张,一时间声势浩大,就连兵部尚书于谦也不能制止。

但是由于景泰帝已经病入膏肓,目前已经没有办法处理政务,朝中的政务实际上已经由内阁首辅陈循等文官势力把持住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君韬等一众武将的反对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直接被内阁首辅陈循等人无视了,并且还以朝廷的名义,对上书的众多将领进行驳斥、训斥。

没过多久,朝廷便顶着压力派出了第一批镇守官,其中就有此时任兵部侍郎王骥。

当刘君韬听到王骥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是感受到了内阁首辅陈循的“用心良苦”。

这个王骥虽然只是兵部侍郎而已,但之前可是做过兵部尚书的,只是因为被人弹劾,才被降职任用。

刘君韬穿越之前熟悉明史,对于这个王骥也很是熟悉,知道此人可不是一个文文弱弱的书生,也不是一个迂腐之人,而是真真正正知兵的能臣!

看着情报部送来的消息,刘君韬的脑海里也翻涌出了王骥的信息。

王骥,字尚德,保定府束鹿县(今河北辛集)人。

据称,这个王骥刚毅有胆、晓畅戎略,永乐四年登进士第,授兵科给事中。明宣宗时累迁至兵部尚书。

在正统三年的时候,王骥还率兵与陕西镇参将蒋贵一起,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击破扰边的瓦剌军,迫使朵儿只伯远逃,立下了大功。

正统六年至正统十三年间,王骥总督军务,三次征讨麓川,并且因功封靖远伯,与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官。

不过后来王骥被朝中御史言官弹劾以劳师费财,赖权宦王振庇护才得免罪,这也是王骥仕途中的一个巨大污点,特别是在土木堡之变后,更是让王骥从兵部尚书直接被降为兵部侍郎留用。

后王骥还曾率军平定湖广等地的苗人叛乱,获赐世券。

刘君韬还记得,王骥因参与夺门之变有功,获授兵部尚书而取代了于谦,并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数月后,王骥请老告退。

天顺四年(1460年),王骥去世,年八十三。追封靖远侯,谥号“忠毅“。

不过,刘君韬曾经在野史中看过一段记录,当武清侯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迎立朱祁镇复位的时候。王骥也参与了这一密谋,不但自己亲自披甲上马,还将儿孙都带在了身边。

事后,英宗给王骥的赏赐稍迟,他便上书陈说道:“臣的儿子王祥进入南城,被诸将所挤,摔到地上差点死去。现在论功没有他的份,臣怀疑有人把他压了下来。“

英宗便任命王骥的儿子王祥为指挥佥事,仍任王骥为兵部尚书,管理兵部事务,加勋阶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其余如旧。 几个月之后,王骥请老告退。

也正是这段记载,让刘君韬对王骥此人有些看轻,此人对于权柄太过看重,活生生一个“官迷”。

王骥虽然很有能力、会打仗,但是对于权柄太过看重,在人品上很是问题。

于是,刘君韬便找来情报部部长刘子安让其持续关注镇守官王骥的行踪、举动,及时汇报。

安排下去之后,刘君韬便开始处理一些军务,可是没等几天时间,刘子安便脸色铁青的前来禀报:王骥闯下大祸了!

原来,朝廷在任命王骥镇守甘肃的时候,便已经下达了两条命令:

其一,边务,国家大事,而甘肃尤为要冲。比者将非其人,兵备废弛。今特命王骥前往,同总兵镇守官会议战守方略,务一一区划允当,朝廷听从王骥便宜施行,仍具奏闻;

其二,凡官军有不遵卿号令,沮坏政务、漏泄事机及遇寇畏缩者,究问明白,斩之以徇。

朝中的这两个命令实际上是在表达着同一个意思——赋予了王骥在甘肃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王骥正是带着这两个命令,火急火燎的赶往了甘肃,别看此时王骥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者,但被朝廷任命为镇守官之后,依旧是精神矍铄,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千里之途马不停蹄的就赶到了。

于是,王骥奉命赶到甘肃之后,没过几天就以“失机”之罪将都指挥使安敬当众斩首,并斥责已经转调甘肃都督的蒋贵死罪招状,根本就不念及自己和蒋贵曾经并肩作战的情谊。

由于王骥奉有皇命,同时整个朝局的大环境都是文官占上风,所以甘肃一省的将领全都大惊失色,对王骥惟命是从,但有指令莫敢不从。

但是这个惊人的消息传开之后,大明各地总兵、武将全都炸窝了,纷纷上书对王骥口诛笔伐、大肆抗议,甚至一些鲁莽之人叫嚣着要起兵清君侧。

一时之间朝野大乱,眼看着王骥刚到甘肃便惹了众怒,内阁首辅陈循也是颇为头痛,立即对一些冒头的将领进行责罚,但是依旧按压不住朝野内外的汹汹抗议。

兵部尚书于谦见状急忙以兵部的名义召回了王骥,生怕这个性情火爆的“老爷子”再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还是暂时将其拉回京城为好。

同时,于谦也是亲自写信安抚各地总兵、将领,但是此时各地总兵、将领的怒火已经点燃,没有几个人听从于谦的劝解,继续不断上书弹劾王骥,声讨朝廷的政策调整。

特别是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甚至直接上书要求罢黜兵部侍郎王骥,并且严办朝中实行镇守官、加强巡抚权柄政策之人,声称这些大臣都是“擅权、夺政”的奸臣,必须予以严惩!

内阁首辅陈循看着刘君韬等武将的抗议奏折,心中也是有些惊慌,此时虽然朝中文官占据上风,但远没有达到彻底压制武人的程度,所以面对众多总兵一级的实权大将如此抗议,陈循也不得不让王骥先回家“休息”一段时间,以封堵住各地将领的悠悠众口。

不过,对于向各地派驻镇守官,增强各省巡抚的权柄,这两项政策却并没有停止下来,甚至在内阁首辅陈循等人的推动下,还加快进行了。

而让刘君韬感到不安的是,朝中已经如同是烧开了一锅沸水一般,彻底开了锅,右都督石亨、左都御史徐有贞、司礼监太监曹吉祥等人却是一同偃旗息鼓了,并没有参与其中。

“这几个家伙竟然知道夹着尾巴做人了?”

刘君韬思考了一阵,突然意识到,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极有可能在借着此时朝中争论的事情,在遮掩着什么。

“难道他们要提前行动了!”

刘君韬忽然意识到,在历史上镇守官的推行虽然也受到了一些抵触,但远没有此时自己带头抵触得强硬,石亨等人很有可能是顺势而发,准备提前发动“夺门之变”了!

想到这里,刘君韬也不禁苦笑了一阵,暗道:“没想到啊,我现在的一举一动也开始影响历史的走势了,还真是无奈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