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四百四十八章 再赴东平岛

天策大明 第四百四十八章 再赴东平岛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几天之后,经过军部兵备司司丞张白圭和研发司司丞杨立本的精挑细选,二人最终从兵部下发的准样图中选出了二十多种兵备样式,至于其他的兵备样式,二人则是全都看不上眼。

这些挑选出来的兵备样式中,大部分都是天策军各部已经装备的,不过准样图中的样式比天策军装备的兵备要精良一些,所以军部便准备依样改进一下。

剩下的一些兵备,则是天策军没有装备过的兵备,这些兵备无一例外都不是进攻性的武器,而是后勤、防护一类的兵备,虽然无法提升天策军将士的战力,但是可以最大程度的让将士们安心奋战、保障后方。

刘君韬拿到兵部兵备司、研发司联合呈报的兵备改良计划之后,当即确认同意,并且让兵部尽快照准施行。

张白圭和杨立本也是已经提前调集了一些人手,待到商部拨付钱粮之后,便可以立即让兵备司下属的各处兵仗局开始依样打造。

刘君韬按照军部给出的计划,估计四个月之后,天策军各部将士便可以陆续装备这些改良后的兵备了。

几天之后,情报部部长刘子安也是急匆匆的赶到总兵府,向刘君韬汇报道:“总镇,商部那边已经收购了八艘海船,经过军部兵备司的改装之后,已经全部移交给东平岛的冯祥了,一同移交的还有十门火炮、五名炮手,以及两百发炮弹!”

刘君韬闻言问道:“那八艘海船都是什么样式?大小如何?”

对于明代的造船业,刘君韬也是深有了解的,在穿越之前就非常感兴趣,所以涉猎的历史资料很多,毕竟在中国历史上,明代可是发生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大事件:郑和下西洋!

刘君韬甚至认为,明代是中国古代造船业的顶峰,就算是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即便是到了现在下西洋已经被朝廷停止,大明的造船工场也是遍布于全国滨江沿海各地,尤以江苏、福建、湖广、浙江等地最为发达。

这些造船工场除民办的以外,还有官办的,而且规模更大、技术更为先进。

刘君韬记得在洪武二十六年的时候,朝廷曾经规定“如或新造海运船只,须要量度产木、水便地方差人打造。”

根据这个原则,大明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官办船厂,其中最大的有南京的龙江船厂、苏北的清冮船厂、山东的清河船厂、福建的台南船厂和东北的吉林船厂。

此番商部筹集的八艘海船便是从山东的清河船厂订购的,当然是商部出面,由几名普通商贾代为订购的,山东镇是无法出面的,毕竟要避嫌。

这些官办的船厂规模大,组织严密,工种齐全。如龙江船厂,隶属工部都水司,占地八千一百亩。厂设工部分司,掌管督察,提举司,负责造船业努,指挥厅,指挥生产。该厂的生产组织仿照明代城市居民的坊厢组织,按专业性质分为四厢:一厢制木梭橹,二厢制造船木、铁件及缆,三厢修补旧船,四厢制造棕篷等物。生产的合理组织和分工的严密,大大促进了效率的提高。

如此,明代中前期的造船能力很是惊人,刘君韬记得在《成祖实录》中的不完全统计,明永乐时期中的十二年期间,大明各地就造了两千七百三十五艘海船,非常的惊人!

明代造船除数量多以外,还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船体增大是船型名目繁多。明代船舶最大的,要算郑和下西洋的大型宝船,长肆拾肆丈肆尺,阔壹拾捌丈。根据明朝规定的斛斗称尺制度当时的一尺相当于后世三十一厘米,依此换算,大宝船的长与宽约为一百三十八米和五十六米,载重量约为两千五百吨、排水量为三千一百吨。

随郑和下西洋的巩珍在其著作《西洋番国志》中,说宝船“体势巍然,巨无与敌,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这样的巨舶,不仅“盖古所未有”,而且达到了十九世纪以前世界上木帆船的顶峰。

刘君韬对于大明宝船也很是向往,甚至还一度想要在山东镇日后准备筹建的船队中,打造一支以宝船为根基的大型舰队。

宝船这样的巨型船舶如果全部装上火炮,那火力将会非常恐怖,绝对可以制霸大洋!

当然,此番商部订购的八艘海船肯定是没有这样的宝船,一者是商部的财力暂时有些不足,再者便是宝船太过扎眼,对外无法交代。

而且,刘君韬还知道按照后世《明史职官志工部》的分类,把明代的船只分为江海转运的漕船、江河交通的杂用船和海防备倭的江海兵船三大类。

具体到明代的海船,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型,即广船型、福船型和沙船型。

凡属海船,无论是民船,还是战船,都属于这三种船型。

其中,广船因广东所造而得名。

首尖体长,吃水较深。梁拱小,甲脊弧不高,有较好的耐波性。结构上,横向以密距肋骨与隔舱板构成,纵向强度依靠龙骨和大维持。造船材料为茘枝木、樟木和铁栗木(乌婪木),坚固耐用,但材料来源困难,且造价高,有碍于其发展。

广船侧前方装有能垂直升降,伸出船底之下的摔板,起减摇和稳定航向的作用。舵板上开有成排的茭形小孔,使操舵省力,又不影响舵效。

大型广船的中桅和前桅均向前倾,上悬布质硬帆,篷杄较粗目排列稀疏。在中、小型广船上备有橹、桨。广船破浪性能力好,利于深水航行。

福船因福建所造而得名。

船有四层,下层装压舱石,第三层放置淡水柜,第二层住人。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尾封结构呈马蹄形,两舷边向外拱,有宽平的甲板,舷侧用对开原木厚板加固。

造船用材主要为福建的松、杉、樟、楠木。有些福船首或尾有活水舱,舱在满载水线附近有孔。当首或尾在浪中下降时,水流入活水舱,上升时,水又缓缓流出,使船上升速度降低,以达到减小纵摇的目的。

福船的破浪性能好,宜于海上深水航行。福船还派生出一些船型,如哨船(草撇船)、冬船(海沧船)、鸟船(开浪船)等。

沙船是起源于上海祟明的一种平底海船。沙船的特点是:底平方头方艄,利于行沙,少搁无碍,吃水浅,受潮水影响小,船宽稳性大,有披水板、硬水木和太平篮等减摇设备,多桅多帆,快速性好。由于沙船船底平,不能破大浪,故主要航区是北方海域。

按照刘君韬的估计,此番商部订购的八艘海船,多一半是福船样式,毕竟广船价高、沙船不利于远海作战。

果然!

刘子安说道:“总镇,这八艘海船都是福船样式,虽然数量有八艘,但是都不算太大,四百料左右。”

刘君韬心中也是换算了一下,明代一料大致相当于一石,约合一百斤左右。

这四百料就是四百石,排水量大概在四十吨,再加上船上的帆具、装备、绳索等,估计有五十至六十吨的排水量。

“也相当于后世巡逻艇了!”

刘君韬暗道:“我就不信,八艘装备了火炮和鸟铳的巡逻艇,还干不过区区海寇!”

于是,刘君韬便对刘子安说道:“这样,明天一早,咱们再去一趟东平岛,本镇要看一看冯祥的真本事!”

次日一早,刘君韬便带着刘子安,率领两百名重甲铁骑出发,朝着青州府安东卫赶去。

经过十一天的飞驰,刘君韬一行赶到了安东卫,一众并没有在卫城内休息,便直接在驻守把总的安排下乘船出海,于当天抵达了东平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