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四百四十五章 皇统之争

天策大明 第四百四十五章 皇统之争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景泰帝在右都督石亨、左都御史徐有贞等一党的步步紧逼下震怒不易,此时朝中非议不断,就连内阁首辅陈循也是坐不住,带着一众文官跳出来“参战”,声称要在皇族内公推“贤德”皇子继任太子之位。

眼见如此,景泰帝顿时身心疲惫,再加上痛失自己唯一的儿子,便再也坚持不住,整个人都变得萎靡不振,朝会也因此而中断。

刘君韬听闻消息之后,意识到景泰帝的身体多半也是出现了状况,如果情况属实的话,右都督石亨一党将会提前采取行动,历史上的“夺门之变”将会大大提前!

虽然刘君韬非常忧心眼下的局势,但心中所想却没办法说出来,这可是不能和任何人说起的“绝密”,眼下只能是密切关注着时局,没办法做任何事情。

这样的状态让刘君韬很是烦躁,甚至心中都涌起了一丝无力感。

就在这时,情报部部长刘子安急匆匆的赶到总兵府,说道:“总镇!刚刚传来消息,陛下开始动手清除朝臣了!”

听到这里,刘君韬也是吃了一惊,急忙接过刘子安递过来的情报。

就在几天之前,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上书景泰帝,言道:“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并且,钟同还在奏折中建议景泰帝除去一切弊政,不要分派别用人,对于“前朝之臣”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让朝政通顺、政局平稳。

景泰帝原本就已经心中怒火滔天,此时接到了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的这份公开上奏的奏折,顿时情绪失控,几乎是咆哮着命令身边的太监传旨,命令北镇抚司立即派出锦衣卫,将钟同逮捕入京下狱杖死。

就在四天之前,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被押送到了京城,并且在没经过三法司会审的情况下,直接被锦衣卫押进了北镇抚司的诏狱杖毙而死。

看到这里,刘君韬也是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对刘子安说道:“如此一来,朝中算是要炸锅了!”

“总镇,咱们怎么办?”

“咱们还是继续关注为好,其他的,什么也不要做!”

刘子安闻言微微一叹,便领命离开了。

山东镇这边继续“按兵不动”,但是这件事情就如同是一颗特大号的震天雷,顿时将原本就已经波涛汹涌的朝堂掀翻了!

此时,不但右都督石亨、左都御史徐有贞等人纷纷上书,要求景泰帝就此事给出说法;内阁首辅陈循带着一众御史言官堵在御书房要求面圣,向景泰帝索要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的“罪证”,声言要弄清楚钟同是因何而死。

就连已经久久无言的兵部尚书于谦也是站了出来,在朝堂上公开指出景泰帝此举“失当”,为防止朝野非议,建议景泰帝应“明正典刑”,决不可暗中处置,失了朝野之心!

景泰帝眼见满朝文武几乎都对自己充满了敌意,甚至不少人都是出言指责,心中满是绝望。

这几年来,景泰帝扪心自问,也算是兢兢业业、如履薄冰,自己登基的时候正值瓦剌大军气焰嚣张、大明在土木堡惨败之时,是自己苦心经营,才让大明从战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并且开始恢复元气。

可是现在,太子刚刚薨逝,满朝文武便伸着脖子盯着太子之位,逼迫自己再立太子!

景泰帝恨不得怒吼着质问满朝文武,自己就只有太子朱见齐一个儿子,此时再立太子,是要立谁的儿子?

答案不言而喻!

“几年来,朕一直在防范太上皇,在朝中清除太上皇的势力,到头来却不成想,这满朝文武竟然都是站在太上皇一边的!”

此时,景泰帝可谓是痛苦不堪,有心站出来和满朝文武“掰手腕”,就算是再立太子,自己也绝不复立被贬为沂王的朱见深为太子!

可是,景泰帝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整个人都是浑浑噩噩的,几天之内面对满朝文武的紧逼,竟然毫无作为。

如今储位之争被放在了桌面上,所有人都盯着东宫之位,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而在右都督石亨、左都御史徐有贞等人的推波助澜下,朝中大臣逐渐将储位之争,演变成了大明皇统之争!

在景泰帝罢朝的几天时间里,虽然始终拒绝与朝中大臣接触,但也对朝中的风向完全掌握着。

景泰帝听到朝中大臣都在议论皇统之争,正在争吵到底是太上皇一系是大明皇帝的正统,还是景泰帝一系是大明皇帝的正统,心中顿时涌现出了无尽的杀意!

原本景泰帝还想着用“拖”字诀,准备在皇储问题上拖个几年的时间,也许自己就会有新的皇子出生了,到时候再重新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也就名正言顺了。

谁能想到,朝中的文武大臣完全不给自己这个机会,全都急不可耐的将争论的焦点转换到皇统上面,打了景泰帝一个措手不及!

“既然如此,那就别怪朕无情了!”

次日一早,景泰帝便召集了朝会。

满朝文武一连几天时间见不到景泰帝,此时好不容易见了面,便纷纷将再立太子的事情提了出来。

面对如同浪潮一般的朝议,景泰帝脸色铁青的默然不语,任凭朝堂上的众多官吏沸沸扬扬、无止无休。

过了许久,景泰帝听着嗡嗡作响的议论声,似乎有些厌烦了,便大声说了什么,但马上就被众朝臣的巨大议论声掩盖住了,朝堂上的大多数朝臣甚至都没注意到景泰帝发言了。

“砰!”

此时,景泰帝眼见满朝文武竟然如此轻视自己,猛地将书案上的茶杯摔在地上,而后站起身来,对着满朝文武大声怒吼道:“朕,还是大明的天子!你们,都还是大明的臣子!如今犬吠朝堂,该当何罪!”

说完,景泰帝便怒吼道:“来人!将这些咆哮朝堂的逆臣拉下去,重打三十大板!”

话音一落,只见二十多个大汉将军冲进大殿,将刚才激烈争论的十来个御史言官当场拿下,这些人顿时如同猪狗一般被拖了出去。

没过一会儿,大殿外面便传来了阵阵惨叫声。

此时,大殿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看着依旧愤怒咆哮着的景泰帝。

不过,满朝文武的神情却是不同。

右都督石亨、左都御史徐有贞的眼神毫不畏惧,看着景泰帝十分镇定。

内阁首辅陈循则是有些气恼,对于景泰帝刚才的做法非常不认可,但是迫于景泰帝的威严,又不敢出言劝阻,显得非常纠结。

而兵部尚书于谦则是眉头紧锁,几度想要发言劝谏,想要让景泰帝息怒,以免进一步激化朝中的矛盾。

但是景泰帝根本不给于谦这个机会,也不给朝中任何人再次说话的机会,对着满朝文武不断怒吼着、咆哮着,似乎要将自己心中的痛苦、失望、不安全部发泄出去。

这一天,被拉出去重打三十大板的九名御史言官中,有七人当场气绝身亡,剩下两人也是重伤不起,就算医治好也是个废人了。

这个消息如同是飓风一般,瞬间就传遍了整个朝堂,并且朝着各省传去。

刘君韬得知消息之后,也是愣住了,没想到事情竟然发展到了这一步,石亨那些人竟然将景泰帝逼成了这样!

此时,刘君韬真的有些担心,害怕景泰帝会在石亨等人的逼迫下,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来,到时候就不光是朝局动荡,而是局势要彻底失控了!

于是,刘君韬便急书兵部尚书于谦,建议于谦联合朝中大臣从中调停,最好是能和右都督石亨、景泰帝两方,在朝中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以此来稳定当前的局势。

但是刘君韬等了一阵之后收到于谦的回书,上面只写了一句话:“我将极力挽回,但朝中局面大势已去,我等唯有听天由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