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四百二十六章 储位之争

天策大明 第四百二十六章 储位之争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景泰三年八月。

刘君韬已经做好了南下返回山东的所有准备,此时京畿驻军各部的操练、整编事宜也基本上接近了尾声。

此时,刘君韬最后一次对京畿驻军各部进行了巡查,对各部的操练情况基本上是满意的,并且将此番巡查的情况写成了奏本,会同自己写好的总结一同报给了兵部尚书于谦。

于谦接到了刘君韬的奏本,但并没有过多的关注,此时于谦已经没有心思放在整编京畿驻军的事情上了。

此时的朝堂之上,废立太子的事情已经基本上被摆在了明面上,右都督石亨等人眼见景泰帝已经开始对付太子朱见深,便直接上书力保太子,将此事公开化,希望以此让景泰帝有所顾忌。

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外,景泰帝已经是打定了主意,铁了心的要废掉太子朱见深,根本不理会朝中众大臣的反对意见,甚至将同样反对废立太子的皇后废掉、打入了冷宫,更是让所有人为之震惊!

于谦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忧心忡忡,一时之间彷徨无计。

刘君韬问询之后,也是唏嘘不已,自己穿越之后发展到如今,已经开始影响了历史的走向,但是没想到历史发展的惯性依旧,该发生的事情还是会发生,只是早晚的事情罢了!

对此,刘君韬虽然也是有所担心,但更多的还是准备明哲保身,既然历史大势不可抵挡,那就要最大程度的独善其身,以免受到波及。

在这一点上,刘君韬和于谦完全不一样。

于谦是想方设法要避免皇储争端,以免朝堂动荡;而刘君韬则是选择保存实力,顺应历史走向,以图后效!

几天之后,早朝之上,几名御史言官公然上书,主张太子朱见深“寡德无功”、“享乐贪念”,不可继承大统,应废黜太子,立皇子朱见齐为东宫太子!

此议一出,朝野顿时沸腾了起来。

兵部尚书于谦当即出言斥责几人,右都督石亨也是极为罕见的声援于谦,反对废立太子。

不过,内阁首辅陈循等一众文官势力的官吏则是分成了两派,分别支持保太子和废太子两个方案。

石亨和于谦明白,这是文官势力在押宝,准备两面都支持,以免在皇权之争中遭到打击!

景泰帝看着争吵不断的朝臣,始终是面无表情,不过在眼神之中却是激荡着兴奋之色。

好一阵之后,朝堂上的争吵依旧没有停歇,甚至愈演愈烈,绝大部分的朝臣都卷入其中,众人分成了两派大声争吵,甚至一些御史言官异常激动的冲了上去,和政见相左的同僚扭打在一起!

景泰帝见状依旧没有制止,甚至嘴角上还微微上扬。

此时,景泰帝看着混乱不堪的朝堂,哪些人反对自己,哪些人支持自己,哪些人属于墙头草,景泰帝的心中已经基本上有了答案。

过了一会儿,景泰帝挥了挥手,旁边的太监便扯着嗓子大声叫道:“肃静!肃静!”

众朝臣闻声都是陆续停了下来,纷纷看向了景泰帝。

一时间,朝堂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景泰帝的发言。

右都督石亨更是上前一步,大声说道:“陛下!废立太子之议绝不可行,还望陛下三思!”

景泰帝看着石亨,死死的盯了一会儿,而后便面无表情的说道:“几位爱卿废立太子的奏议,准奏!”

说完,景泰帝也不管众朝臣是何反应,直接起身离开了大殿。

于谦痛苦的闭上了眼睛,长叹一声转身而去。

石亨和徐有贞等众人都是神色凝重,脸色非常难看。

而那些支持废立太子的朝臣则是喜笑颜开,众人纷纷小声议论着离开了大殿。

此时,内阁首辅陈循看了看众人,沉声说道:“此议已定,诸位都请回吧!”

说完,陈循也是离开了。

次日,景泰帝颁下圣旨:废太子朱见深,贬为沂王,限期一月离京!立皇子朱见齐为太子,即刻准备册封大殿!

这道圣旨一下,顿时激起了朝中大部分朝臣的反对,甚至一些大臣纷纷聚集到宫门外,大声斥责景泰帝“贪恋皇权”、“别有用心”。

景泰帝问询也是火气上涌,下旨将这些朝臣杖责二十,当天便有三名年老体弱的大臣被活活打死!

这一下,整个朝堂都炸了锅,就连原本属于中间派的朝臣,此时也开始反对废立太子之议,右都督石亨更是集结了上百名大臣,再次公开上书,力保太子朱见深之位。

刘君韬听闻消息,也是一同上书,力保太子朱见深,声言:“太子储位乃是国家之根本,岂能转瞬废立?陛下应以国家为重、以社稷为重!”

但是,这些奏折递交上去之后,全都是石沉大海,没有半分消息。

反而是已经被贬为沂王的朱见深被迫离开了京城,新太子的册封大殿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

刘君韬听闻朱见深离开了京城,担心朱见深会在路上遭遇不测,毕竟此时历史的大致走向是没有变化的,但是谁能保证历史走向不会突然发生变化?

于是,刘君韬立即调集了三百重甲铁骑追了上去,一路护送朱见深前往封地。

此时,整个朝堂都陷入了动荡之中,储位之争已经成了一颗导火索,将朝堂彻底撕裂成了两半,双方开始了激烈的对抗。

景泰帝眼见朝中反对声浪滔天,就算是自己已经下旨,朱见深已经被迫离京,朝中的反对之声并没有半分减弱,不禁恼怒不已。

于是,景泰帝不顾朝臣的反对,强行下旨,立新太子朱见齐的生母为皇后,顿时让朝中的争论再达高潮!

在此期间,兵部尚书于谦没有再去争辩,因为于谦认为事已至此,已经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了。

所以于谦便重新开始将精力放在了京畿驻军上面,至少要保证此番朝野动荡不会扩大,仅限于朝堂之中,决不可蔓延至京畿驻军之中!

不过,于谦看着朝堂上大臣们的激烈争吵,看着景泰帝坚决的态度,不禁长叹一声,明白自己制衡朝政的努力已经彻底失败了。

想到这里,于谦不禁悲从中来。

丰台大营。

此时距离沂王朱见深离京已经过去半个月的时间了,刘君韬收到消息,朱见深已经到达了封地,派去的三百重甲铁骑正在返回途中。

听到这个消息,刘君韬微微松了一口气,幸好历史走向并没有太大的偏差。

对于朱见深,刘君韬心中还是很有好感的,朱见深便是后世的明宪宗、成化帝。

不说别的,成化帝对外很是强硬,并且知人善任,大明在其手里实现了大发展,在土木堡之败后,大明的国力恢复得很快。

最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成化帝在位期间,曾经两次对建州女真用兵,这两次征伐几乎将建州女真彻底灭族,史称“成化犁庭”!

就是因为这一点,刘君韬对朱见深很有好感,同时也有所遗憾,如果在成化年间就将野猪皮的先祖剿灭,也许后世就不会有神州华夏再次陆沉的悲剧发生了!

几天之后,刘君韬收到副总兵胡德行发来的消息,情报部部长刘子安、商部部长唐宇带回去的人才已经全部分配完毕,现在总兵府各部和玉山镇都是人手充足,暂时不会出现人手短缺的情况。

但是,胡德行在信中也有所担心,山东镇需要的各种人才,不能总靠四处招募来保证,这样一来总会受制于人,并且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无法得到保证,最好还是想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刘君韬看到这里也是若有所思,而后便自言自语道:“看来,山东镇要开始发展义务教育了!”

想到这里,刘君韬便准备在山东广设学院,开始培养各方各面的人才,为己所用!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至少也要等刘君韬了结京城这边的事情,返回山东之后才能开始办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