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三百九十六章 一锤定音

天策大明 第三百九十六章 一锤定音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原本景泰帝面对朝中的纷乱局面就有些烦恼,不知道如何才能尽快平息下来,这段时间以来的争论已经让朝政拖延了下来,甚至一些重要的国事都无法顺利部署下去。

幸好在这个时候,衍圣公及时发声,让景泰帝长出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会同大同镇、山西镇、宣府镇、辽东镇、云南镇、广西镇、陕西镇、甘肃镇、广东镇、贵州镇等十名总兵官,以及各地参将、游击将军数十人联名上奏,一直奏请朝廷在山东推行新军制,成功之后在全国进行推行!

面对如此形势,朝中的文官全都傻了眼,各地的文官也是震惊不已。

这些文官原本以为经过了土木堡之败,朝中的武官实力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那也是朝中的武官实力而已,在各省的总兵、参将势力依然庞大,只是在朝中的权势被极大的削弱了而已!

此时这些地方上的总兵官联合到了一起,竟然也是声势浩大,让朝中的文官势力为之一震。

就连景泰帝都是不由皱起眉头,对这股武官的庞大势力感到有些头痛。

幸好这些各地的总兵官都是想要推行新军制,而这新军制对于朝廷控制地方、提升明军战力、节约朝廷军费有很大的好处,要不然景泰帝肯定是十分不满的。

一时间,朝中对于新军制和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的反对之声销声匿迹,就连弹劾的奏折都是不见了踪影,景泰帝一连四天都没见到一封弹劾的奏折,心中不由畅快不已。

三天之后,朝堂大议。

景泰帝再次将新军制的议题抛了出来,让景泰帝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朝中大臣大多数都是支持新军制的实施,而且其中很多大臣都是原本文官势力,此番迫于形势站到了刘君韬的一边。

就连一直默不作声的右都督石亨和监察御史徐有贞都是出言赞成,并且引经据典说了一达通新军制的好处,让景泰帝心中高兴不已。

另外,朝中那些依旧不赞成新军制的文官也都是一反常态,这一次并没有义愤填膺的跳出来反对,而是出奇一致的保持了沉默。

面对已经无法挽回的颓势,这些固执的文官只能用自己的沉默来表示愤怒了。

眼见如此,兵部尚书于谦便站了出来,将兵部拟定的新军制草案呈报上来。

景泰帝看了一下,便当堂明发下去,让朝中大臣当堂议论一下。

其实于谦的这份草案并不是兵部“原创”的,而是根据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上报的方案改良而来。

在这份草案中,朝廷将逐步裁撤各布政使司、府、县的卫所兵马,但在边关以及要冲的地方,会将该地的卫所堡垒进行保留,在该处设立千总、守备统兵把守。

裁撤下来的卫所兵马将经过筛选、操练,合格者整编进当地的军镇服役,不合格者由兵部下发“归家银”予以遣散,当中各地军镇应将所有兵马登记造册,上报兵部审核为准,并且整编的兵力也要经由兵部调配。

各地卫所的将官也是如此,由兵部对各地卫所将官进行操练,合格者调往各地军镇为官,不合格者一律遣散!

同时,将由兵部调集人手对各地卫所的军屯田亩进行清查、核算。

对于侵占军屯田亩的人等一律由当地军镇兵马奉命捉拿,按照侵占的数目定罪,并且罚没相应的罚款充作军饷。

而后,所有清查无误的军屯田亩全部由各地军镇管辖,雇佣当地百姓耕种(赤贫、流民、灾民优先),形势效法玉山镇民部实行的联产承包制,田亩所产粮食一部分上缴兵部作为国家收入,一部分上缴军镇作为军粮,剩下的不论多少都归个人!

各地卫所裁撤之后,该地的总兵官便是最高武官。

在一些没有设立军镇的地方,兵部也将逐步设立军镇以镇守,基本上是以布政使司或是数府之地为限。

同时,在新军制中,各军镇的军备打造、钱粮供应也将由兵部同统一调拨,各军镇虽然可以自行建立军械局打造兵备,但其规模必须受到兵部的管控。

各军镇的总兵官不得从商,不得吃空饷等等。

当然,对于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来说,最后这几条规定都是没有什么效力的,这些都是用来约束其余总兵的规矩。

这新军制中的内容,也都是刘君韬经过深思熟虑定下来的,目的就是要为将来联产承包制和营兵制度在全国的推广打下基础。

虽然这新军制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地方军镇的壮大,但是新军制中对军械兵备和钱粮的约束,也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就算最坏的情况发生了,刘君韬也并不担心,毕竟如今山东镇的十万营兵,以及正在形成的数十万预备役兵马,完全可以击败任何敌人!

如果真的有哪个总兵官妄自尊大,想要重演地方割据的故事,刘君韬便有把握奉兵部命令率军征讨,战至而胜!

面对兵部草拟的这份方案,在场的文武大臣都没什么意见,众人都是纷纷赞同。

此时大势已定,如果有谁再去方案中挑肥拣瘦的话,那就真的是脑子不好用了。

景泰帝见状也是十分高兴,毕竟长时间以来的争论终于有了结果,新军制的提案通过之后,估计很长一段时间内文武官吏之间都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冲突了。

于是,景泰帝当堂下旨:命兵部立即实行,先行在山东镇推行新军制!

几天之后,山东镇率先推行新军制的消息传开,一时间各方震动。

特别是大同镇、宣府镇、山西镇、陕西镇等边关军镇,更是欢庆不已。

毕竟这些军阵直接面对瓦剌、鞑靼等胡虏大军,以往卫所兵马战力孱弱的情况让各地兵将苦不堪言。

如今,一旦新军制在山东推行顺利,这些军镇也将逐一实行,到时候各军镇不但兵力增加,而且大军的战力也将增长不少!

而最为高兴的,还是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

此时,情报部送来的消息比兵部传来的命令还要快上一些,刘君韬看着手中的情报大笑不已,对刘子安说道:“如今新军制一实行,再加上商部在各地推行的商业、实业,以及民部在各地修建的道路、基础设施,本镇有信心在数年之内将山东打造成大明最为强大、繁荣的省份!”

新军制只是刘君韬计划中的一部分,再加上民部和商部的各项进展,刘君韬已经开始在山东全省部署自己的规划。

现在,山东各地不但商业繁荣,而且各地的各类工坊也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兴盛起来,再加上中枢部发展司、商部各司、情报部内政司的通力合作,各式各样的新技术、新设备都在发展之中,并且被各地的商贾和百姓应用了起来。

刘君韬估计,再有几年的时间,便可以让山东本省的经济实现腾飞,逐步开始由农耕经济向资本经济转变!

在后世明末的时候,其实大明已经开始了资本经济萌芽,在江南各省都相继开始出现“工会”,各地的工坊、新技术、资本等横行于世!

如果不是后世满清入关,再有几十年大明完全有可能迎来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此时,刘君韬只不过是用海量的白银和各种新技术,将这场需要长时间的变革大大提前了!

同时一起开始转变的,还有大明各地的军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