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三百七十四章 后院起火

天策大明 第三百七十四章 后院起火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兖州镇数万明军将士与瓦剌大军一直对峙了六天,期间参将周宗胜率领铁骑军将士不断骚扰瓦剌大军各营垒,同时明军各营的夜不收、哨骑也是不断近前探查,但是瓦剌大军始终没有反击的意思。

在瓦剌大汗也先的严令之下,十几万瓦剌大军在连绵数里的营地中按兵不动,让明军将士很是窝火。

对此,刘君韬也是召集了各营主将,嘱咐众将要戒骄戒躁,既然也先准备在白登山、雷公山一带耗下去,那就奉陪到底。

刘君韬绝不相信,以瓦剌的国力,十几万瓦剌大军可以在这里无休止的驻守下去。

只要时间一长,首先坚持不住的肯定是瓦剌一方!

要知道,此时的大明可不是后世明末时候的大明,此时大明虽然经历了土木堡之败,以及北京保卫战等战事,但除了北地之外,整个大明依旧是风调雨顺,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依旧在源源不断的供应着海量的钱粮和人力!

以如此的国力,刘君韬完全可以率领数万大军在白登山、雷公山一带驻守一年、两年,甚至几年的时间!

而瓦剌绝对没有这样的国力。

与此同时,刘君韬也在等候着瓦剌内部发生变乱。

刘君韬十分清楚瓦剌内部各部落之间的脆弱关系,只要大同镇大战失利的消息传回草原,瓦剌内部必定生变,到时候自己就可以率军顺势进击!

不过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恰好刘君韬此时有的是时间。

在此期间,刘君韬也是接到了代王、大同府、大同镇先后送来的钱粮、辎重,以及犒军的诸多物资。

对此刘君韬也是全部收了下来,并且派人对代王府、大同府、大同镇一一表示了感谢,并且表示自己和全军将士会继续奋战下去,直到瓦剌大军败退回草原为止。

而后几天,兵部尚书于谦也是派人送来了消息:右都督石亨、司设监太监曹吉祥和监察御史徐有贞都是开始散播刘君韬拥兵不战的消息,朝中的御史言官也是闻风而动,纷纷上折子要求景泰帝下旨,督促刘君韬尽快出兵决战。

不过于谦也在书信中提到,兵部已经向景泰帝做出了说明,将此时刘君韬所部面临的情形详细的呈报给了景泰帝,言明此时绝不可轻易出击,以免被瓦剌大军抓住机会反败为胜。

“至今圣上依旧没有支持御史言官的奏请,也没有理会右都督等人的议论,刘总兵可继续稳扎稳打,朝中之事当由我全力周旋!”

看完书信,刘君韬心中也是愤怒不已,现在朝中的文官还远没有控制住朝政,远没有后世明末时候那样的权势,竟然就敢插手军政,对自己这个前线大将的方略指手画脚,真是恬不知耻!

而且,那石亨本是武人,竟然为了一己之私,勾结宦官曹吉祥和一众文官,屡次与自己为难,当真是小人、奸臣!

刘君韬在心中将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以及一众御史言官骂了个遍,心中更是下定决心,只要将来得势,定当将这些奸臣小人一一铲除!

不过,眼下刘君韬也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便长出了一口气,将心中的怒气平抑下来,专心处理眼下的军情。

虽然刘君韬已经打定主意,要和瓦剌大军对峙下去,但也不等于什么都不做。

也先迟早都会率军撤退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所以刘君韬便开始部署大军追击的准备了。

首先,刘君韬暗中调集兖州镇前营和后营将士出动,绕路前往白登山、雷公山一带,赶到瓦剌大军的背后埋伏,准备在瓦剌大军后撤的时候进行阻击。

参将孙绪和参将严虎接到命令之后,便趁着夜色率军出动,二人分头各自向东西两面行进。

参将孙绪率领兖州镇前营从雷公山山麓向北进发,参将严虎率领兖州镇后营从白登山山麓向北进发,二人准备在瓦剌大营以北十里处,两山相对的山口处埋伏下来,随时准备阻击北撤的瓦剌大军。

之后,刘君韬有命令参将周宗胜继续出击,率领铁骑军将士不断骚扰瓦剌各部,使其“日夜枕戈而眠,无日不惊”,以此达到疲敝敌军的目的。

而剩下的各营主力兵马,也在刘君韬的命令下暗中开始整顿,随时准备出动展开追击。

一切都布置好了之后,刘君韬便长出一口气,心中暗道;“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待了!”

就在刘君韬暗中准备的同时,瓦剌大汗也先已经是一日三惊、夜不能寐了。

这段时间以来,也先不断收到后方传来的消息,此时瓦剌各部已经陆续得知前线失利的消息,不少部落都开始蠢蠢欲动,甚至一些被瓦剌吞并的小部落开始谋划反叛了。

这对于也先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噩耗,对于十几万瓦剌大军来说,也是沉重一击!

此时也先心中明白,此战已经没有再打下去的必要了,自己应该做的,便是如何将剩下的十几万大军安然带回草原!

而且,也先还必须尽快率军北上,否则一旦草原上出现反叛,就极有可能形成燎原之势,也先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会在顷刻之间毁于一旦。

不过,明军会让瓦剌大军安然后撤吗?

也先心中明白:也许别的明军将领会见好就收,不过刘君韬一定会率军追击的!

到时候一个不留神,后撤就会变成溃败。

一想到这里,瓦剌大汗也先就冷汗直冒,仿佛看到了十几万大军分崩离析的情形。

于是,也先一连几天都和大将阿剌知院、赛刊王秘密商议,三人不断推演大军后撤的事情。

一番商议之后,三人决定:既然明军一定会展开追击,那就只能来个壮士断腕了,留下一部兵马进行阻击,大军快速北上冲回草原。

瓦剌大军大部分兵马都是铁骑,如果真的要冲回去的话,明军是追不上的。

不过,具体商议到由哪一部留下阻击,也先、阿剌知院、赛刊王三人便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阿剌知院主张留下也先麾下一部精锐,因为只有精锐兵马才有能力阻击数万强悍的兖州镇兵马,否则其余的偏师根本起不到阻击的作用。

也先当然不愿意留下自己的核心兵力,便主张留下兀良哈、女真等归顺部落的兵马,借此进一步消耗这些与瓦剌不是一条心的部落实力。

而赛刊王眼见二人意见不和,便主张折中一下,由少量的瓦剌精锐为主,率领一部归顺部落的兵马留下,阻击明军北上。

三人一直争论了整整两天时间,在此期间参将周宗胜不断率部来犯,让瓦剌各部苦不堪言。

甚至最为嚣张的一次,铁骑军将士竟然穿过了几座瓦剌军营之间,一直冲到了距离瓦剌中军大营三里的地方,吓得也先急忙调集兵马进行拦截。

周宗胜眼见瓦剌大军开始调动,便转而向东,率部扬长而去。

此后,瓦剌各部的士气越发低落了。

也先更是愁云不展,面对严峻的形势,只能采取赛刊王的意见,准备留下两千精兵,再留下一万归顺部落兵马,让这一万两千大军驻守中军大营,剩下的十几万主力大军两天之后北上后撤。

一切定下来之后,瓦剌各部便开始作着准备。

不过,大将阿剌知院却满心担忧,因为阿剌知院明白,那一万两千兵马根本抵挡不住明军的进攻,争取不到多少时间,完全起不到作用。

可是,此时的阿剌知院在经过阳和坡之战后,已经有些心灰意冷,长叹一声便不再争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