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三百一十三章 夺关(一)

天策大明 第三百一十三章 夺关(一)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君韬送走于谦之后,便率军在章仪门休整了四天时间,并且从兵部要来了大量的钱粮。

期间,刘君韬还主持了盛大的祭奠活动,将千总刘有财等六千多名将士全部就近安葬在京郊。

兵部尚书于谦闻讯也是派人前来吊唁,就连石亨也是派人前来祭奠了一番。

此外,刘君韬考虑到攻打居庸关需要大量的攻城器械,便派人和兵部协商,为大军调集了十门火炮,以及二十名精锐炮手。

当然,这十门火炮还是比较老旧的,跟刘君韬期望的佛郎机炮、红衣大炮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用来攻打关城也足够了。

按照刘君韬的估计,也先留在居庸关的兵力充其量只有几千人而已,不会太多。

毕竟自从也先和脱脱不花率军南下之后,瓦剌大军一直都是在进攻之中,明军处处都是被迫防御,所以也先不会在后路留下太多兵力。

更何况,鞑虏本就不善守城,就算兵力多一些,也无关大局!

待到十门火炮和二十名精锐炮手到位之后,刘君韬便临时成立了一个炮队,由自己直接指挥。

同时,刘君韬考虑到指挥高冉身受重伤,便在城内找了几处大宅院,将高冉和数百名负伤将士安顿在城内,等到大军凯旋之时再行归队。

等到一切都处理完毕之后,刘君韬便沉下心来,就在章仪门外待着不走了。

于谦闻讯十分焦急,担心也先和脱脱不花会撤军北上,那此番大战大明的损失就白白折损了!

于是,于谦一连派了四拨人马前来催促刘君韬出兵,但是都被刘君韬以各种理由拖延了下来。

刘子安和张玉清都是十分不解,本来刘君韬对鞑虏异常痛恨,此时有了这么一个痛杀鞑虏的好机会,刘君韬会什么偏偏又按兵不动了?

刘君韬笑着说道:“我军兵力折损不少,同时火器消耗颇大,必须要及时休整!我已经派人急告新兵司司丞胡德兴,命其部新兵加快北上,直接赶到居庸关和咱们汇合。不过,咱们也要等上几天,给那些新兵一些时间赶路!”

刘子安和张玉清闻言都是一愣,没想到刘君韬对于打下居庸关这么有信心。

张玉清便说道:“将军!那居庸关可是天下闻名的雄关啊,又是瓦剌大军的后路,也先就算再不重视,也会布置重兵防守的,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刘君韬却是笑着说道:“哈哈!鞑虏野战还算可以,这城池攻防之战嘛,哼!咱们汉家是鞑虏的祖宗!”

二人见刘君韬不为所动,便都是微微一叹。

次日,刘君韬终于收到了六千北上新兵的消息,此时六千新兵已经进入了京畿地区,正在朝着居庸关一路疾行,估计再有五到七天便可以抵达关城之下!

于是刘君韬便不再等待,立即下令全军出发,留下数百名辎重兵押运辎重粮草,剩下的两万一千多名将士全部轻装简从,杀向了居庸关。

与此同时,也先和脱脱不花已经率部撤到了昌平州,正在昌平州州城内休整。

此时,也先所部兵马还有十一万,脱脱不花麾下兵马剩下七万两千多人,二人兵马折损的兵力已经达到十万之巨!

这样的损失,对于草原上的鞑虏来说,可以说已经是遭到重创了,也就是此时的瓦剌实力强盛,还能够硬顶着支撑下去。

要是换成一些小的部落族群,这十万兵马折损下去,早就要从草原上除名了!

此时,也先和脱脱不花面面相觑,二人脸色都是异常难看,此战对于瓦剌大军来说已经是进退两难了。

要是打下去吧,北京城依旧是固若金汤,明军数战之下全都打赢了,士气更加旺盛,要想打下北京城将会难上加难,瓦剌也将会蒙受更大的伤亡!

可要是就此撤军的话,不光是也先和脱脱不花心有不甘,就连二人麾下的众将也是愤愤难平,毕竟此番南下瓦剌已经损兵十万,要是不打下北京城,那瓦剌各部的损失如何弥补?

将来瓦剌在草原上的威名也要受损,一直和瓦剌摩擦不断的鞑靼部,也将会趁机兴风作浪!

于是,也先和脱脱不花就窝在昌平州日夜苦思冥想,不断的权衡战与不战的利弊得失。

最后,二人还是决定再等一等,待到大军休整一番之后,再南下北京城试探一下,也许就可以打个胜仗,战局也会有所转折!

就在也先和脱脱不花率部迟滞在昌平州一带的时候,刘君韬已经率部赶到了居庸关外围。

居庸关是“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

此时的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大明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居庸关是南口关,居庸关城,上官和八达岭的总称。

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

居庸关形势险要,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山、常山,实天下之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居庸关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为北京城的西北门户。

居庸关城垣东达翠屏山脊,西驶金柜山巅,周长八里有余,南北月城及城楼、敌楼等配套设施齐备。关城内外还有衙署、庙宇、儒学等各种相关建筑设施,关隘所建石门如台,其下穿以梯形园劵道。雕饰繁缛。

而南关瓮城呈马蹄形,南关主城门南北走,向上有重檐歇山城楼一座,自地面计算高大三十多米,瓮城西侧有瓮城城门通往关城向南的大道,在弧形瓮城城台上设有炮台,外墙有垛口,内侧墙低矮无垛口。作战时可将敌人诱入瓮城,主城关闭阻其入城,再放瓮城闸门,敌人就被困在瓮城里,只能束手就擒,有“瓮中捉鳖“之意,因此得名瓮城,在瓮城之中建有一座福佑关城的关王庙。

北关与南关作用相同,呈长方形的瓮城上设有炮台,瓮城城门朝向北侧,北瓮城中建有北方镇守大神真武庙,庙内供有十二生肖神,水火。

此时,刘君韬率军直接兵临南关城下,各营兵马在关城外列阵待命,随军的十门火炮也在大军阵前一字排开,二十名炮手在十几名辎重兵的协助下,正在紧锣密鼓的填装火炮。

由于指挥高冉留在北京城养伤,玉山镇护卫队右营兵马便由千总常宏道暂时统领。

面对刘君韬所部大军,驻守在居庸关的瓦剌兵马纷纷涌上城头,准备守城作战。

城内的瓦剌兵马是也先的部下,兵力大概有三千多人,刘君韬对此并不在意。

只是,根据刘子安提供的情报,此时居庸关内有十门火炮,对此刘君韬不由有些担心起来。

原本明军在居庸关南券城和北券城城墙之上,分别部署了五门火炮。

南券城和北券城都是部署了大将军铁炮两门,竹节铁炮三门。

此时,居庸关内的火炮有十门,和刘君韬所部携带的火炮数量相同,刘君韬现在只能寄希望于瓦剌并没有俘虏明军的炮手,这样的话,那十门火炮就相当于十个铁疙瘩,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