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二百七十三章 进贡争端

天策大明 第二百七十三章 进贡争端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正统十五年,八月中旬,宣府镇以北一百二十里,瓦剌大军中军大营。

瓦剌太师也先率领三十万铁骑大军屯兵九边各地已经一年有余了,在此期间,也先为了保证南下功明之战的万无一失,还在不断调集部众、筹集粮草马匹,力争将准备工作做到极致,所以才会一直按兵不动。

同时,也先为了迷惑大明朝廷,为自己调集粮草争取时间,也先还特意组建了一支两千余人的使团,对外诈称三千人,准备以向大明进贡战马为由,南下进入大明京畿重地,并且准备趁机打探明军防备的虚实。

很快,这支两千余人的使团便筹建完毕,其中绝大多数使团成员都是也先调集的铁骑战士。

而后,这支两千多人的使团便带着一百多匹驽马,浩浩荡荡的南下,一路过关经城,从居庸关进入了京师地界。

此时,朝堂之上就此番瓦剌进贡之事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了,朝中的文臣武将激烈争吵,甚至还上演了“全武行”,不少的御使、言官甚至当着正统帝的面,公然殴打武将,让正统帝很是恼怒,但是却又无可奈何。

那些御史言官根本就不怕正统帝惩罚自己,甚至当正统帝下令将某一个御史言官拉下去打板子的时候,那些御史言官还喜不自禁的高声叫喊,就好像自己已经名留青史、流芳百世一般,让正统帝暴跳如雷。

这一幕幕的闹剧,就连秉笔太监王振和兵部侍郎于谦都看不过去,二人都是站在了武将一边,开始赤膊上阵和御史言官“开撕”,一时间朝堂之上热闹非凡,但是几天下来却没办成一件事情,所有人都在争吵着。

这天下朝之后,秉笔太监王振对正统帝说道:“陛下,看如今这架势,要想在朝议上争出个结果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陛下最好还是乾坤独断为好!”

“哼!”

正统帝冷哼一声,说道:“朕就算下了旨意,那些文官不同意,照样会由内阁驳回拒绝执行,最后还是要回到朝议上来!”

“陛下,老奴有个主意,可以办成此事。”

“说!”

“陛下可以下令由老奴负责此事,老奴出面直接回了瓦剌人,也免得和那些文官纠缠不断,让陛下心烦。”

“嗯!”

正统帝思索了一番,便说道:“也好!那此事就由你去办吧!”

几天之后,秉笔太监王振便下令将两千余人的瓦剌使团拦了下来,就近安顿在昌平州,不得继续南下京城。

与此同时,秉笔太监王振还暗中派人核实瓦剌使团的真实人数、贡马质量,同时还拒绝了瓦剌使团首领要求进京面圣的请求,让瓦剌使团上下很是气愤。

又过了数日,派出去的锦衣卫纷纷回京,将瓦剌使团的真实人数呈报给了王振。

看着瓦剌使团虚报人数、以次充好的伎俩,秉笔太监王振气愤不已,面对瓦剌的讹诈不肯多给赏赐,转而力谏正统帝就按瓦剌进贡的实际人数给赏,并减去瓦剌进贡马匹之马价的五分之四!

正统帝闻听瓦剌人的重重伎俩,也是震怒不已,当即便不顾朝中御史言官的劝阻,下令按照秉笔太监王振的奏议实行了。

由于大明没能满足瓦剌的无力要求,于是前来进贡的瓦剌使团便开始在昌平州频频制造衅端,昌平州各地许多村镇都被瓦剌使团洗劫,甚至瓦剌使团还一度兵临昌平州城下,引得京师各地烽烟戒严。

秉笔太监王振闻讯暴怒不已,为了在正统帝面前立下功劳,立即奏请正统帝,请求调集京师各地兵马驱散瓦剌使团,正统帝当即准奏。

几天之内,京城各地大军出动,区区两千多人的瓦剌使团一天之内便被击溃,死者一千余人,剩下的数百瓦剌人被明军押解处境。

瓦剌太师也先看着逃回来的数百部下,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大笑着对手下将领说道:“哈哈!我原本还担心各部首领畏惧明军威势,或是不愿与明廷为敌,在开战之后会拖我的后退。现在好了,明廷的一个太监帮了我大忙,用一千多条人命,鼓舞了我三十万铁骑的士气!”

中军大帐内的众多瓦剌将领也是大笑不止,就好像众人已经率军攻略了大明城池、收获颇丰一般,笑得前仰后合,好不开心。

当天,瓦剌太师也先便派出了数十队快马,将瓦剌使团遭到明军屠杀的消息传遍瓦剌各个部落,特别是派了心腹给瓦剌大汗脱脱不花送去了消息。

一时之间,整个瓦剌都陷入了愤怒之中,原本还对南下攻明心中忐忑,或是对轻启战端心中不满的各部首领,此时已经被彻底激怒了,纷纷响应也先的号召,开始积极备战。

几天之内,原本还半备战、半放牧的三十万瓦剌铁骑便开始整军,并且在瓦剌太师也先的率领下,开始调兵遣将,在各处集结兵力,准备对大明九边各地展开进攻。

与此同时,瓦剌使团被驱散的消息也不胫而走,没过几天的时间便被玉山镇探查部得知,八天之内这个消息便从京城送到了玉山镇。

而刘君韬便是整个山东第一个得知这个消息的人!

“唉!”

一声长叹之后,刘君韬喃喃的说道:“一切都已经开始了!我估计没错的话,用不了多久,三十万瓦剌铁骑便要兵分四路大举进攻了!”

想到这里,刘君韬看着书房墙壁上挂着的不太标准的大明舆图,说道:“只是不知道,今上准备什么时候动身御驾亲征了!”

虽然刘君韬知道正统帝一定会御驾亲征,但是确切的日期却不清楚,只是知道个大概而已。

“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此时,刘君韬面对的局势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危急,虽然土木堡之变过后,明军会在于谦的指挥下击败数十万瓦剌大军,并且此番战乱也没有波及到山东,更不会波及到玉山镇。

但是对于刘君韬来说,土木堡之变以及之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是自己真正走上大明权力中枢千载难逢的机会,必须要抓住,而且必须要率军打赢此战!

“就算来不及参与土木堡之战,也要在之后的北京保卫战中崭露头角,否则今后便没有这样的好机会了!”

想到这里,刘君韬便立即召集军部、民部、商部、探查部司丞以上的所有人议事,由于不少人都要从别的州府赶回来,所以时间就只能定在十天之后了。

在此期间,刘君韬准备在等候众人赶回来的时候,再做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对已经被安顿在滑口镇的蓝思齐、赵凌、张玉清进行一番考核,如果这三个人真的像他们自己所说,是真正的人才,那刘君韬将会趁此时机组建赞画部,任命三人为赞画部的负责人!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刘君韬必须要在经过自己严格的考核之后,才能下最终的决断。

刘君韬十分清楚一个道理:成大事者可以一败再败,但却不能没有人才!

而对于人才,刘君韬更是秉承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所以才会这么谨慎、严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