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一百零一章 火铳大生产(一)

天策大明 第一百零一章 火铳大生产(一)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白圭沉声说道:“我正要和你说这件事情,那碗口铳的仿制有进展了,但是需要解决一个问题!”

刘君韬问道:“什么问题?”

“铳管!”

张白圭说道:“我和手下的工匠已经将碗口铳研究了一番,发现铳管的打造是打造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可是,现在兵仗局对于如何打造铳管有了分歧,有一部分工匠主张用拼接法,而另一部分工匠则是主张用双层钢板直接卷合。”

“那张师傅的意思呢?”

张白圭苦笑着说道:“说实话,现在我也是没了主意。”

张白圭所说的这两种打造火铳铳管的方法,刘君韬是知道的,这两种技术在明代前期就已经出现,并趋于成熟。

到了明末时期,这两种技术还被收录在书中明确记载。

《天工开物》的记述就是如此:以几根熟铁条锻打出一根短管,再以两三根短管焊打为一根长管,便是拼接法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造长铳管,而且分段铳管冷却相对均匀,坚实程度有一定保证。但缺点也很明显,铳管的质量由分段的焊接决定,而这焊接手艺全靠经验,没个十年以上的积淀,可出不来合格产品,这是所谓的精工路线。

而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上记载的就是双层钢板直接卷合法。这个方法的优点是铳管不必焊接,但缺点是造不了长枪管,而且整管锻造时的冷却不够均匀。造成管身前后质地有差别,冷却差异太大的话,也很容易炸膛。

刘君韬思考了一番,便说道:“既然大家有分歧,那我就做个决断好了!”

张白圭闻言顿时来了精神,问道:“如何决断?”

“明天一早,张师傅将负责打造火铳的工匠集中起来,我现场教学!”

“这样能行吗?”

“当然!”

刘君韬笑着说道:“只不过要先做些准备工作。这样,碗口铳既然兵仗局已经吃透了,那我就来一场火铳大生产好了!咱们不要打造什么碗口铳了,直接上神器!”

张白圭急忙问道:“神器?什么神器!”

话音刚落,刘君韬便拿出了自己早已经画好的鸟铳图样,而且还是燧发式!

张白圭仔细看了一下,惊呼道:“这种火铳的样式可是比碗口铳精良太多了!”

“当然!”

按照刘君韬读过的历史资料,明末时候打造一杆鸟铳,一名工匠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需要四十斤的生铁,最后只能炼出七八斤精铁,打造完的铳管,大约重六斤,其他的铁料都消耗掉了

而刘君韬画的这幅图样中,鸟铳的药池上方多了一个盖子,扣动扳机的时候,药池上面的盖子就自动打开,之后勾住火绳的铁夹子才会被压入药池内。松开扳机,铁夹子复位,药池盖板也回复原位,盖住药池。

如此一来,可以确保鸟铳风雨无阻皆可击发!

也正是这个小细节,让张白圭惊叹不已,同时也表示自己和手下的工匠需要一点时间来琢磨一番。

次日一早,刘君韬早早的赶到了兵仗局。

刚一进院,刘君韬便看到张白圭已经带着六十多名工匠等在锻造台前,准备等候刘君韬的现场教学了。

刘君韬见状也不多言,直接让张白圭从众工匠中挑出一组公认技艺最好,准备在刘君韬的指挥下试造鸟铳火铳。

这个被挑出来的铁匠姓王,别人都不记得他的名字,就记住他叫王一锤,因为捶打铁器的手艺出神入化,才有了这个绰号。

而另一名铁匠是王一锤的徒弟,二人不但技艺精湛,而且常年配合下来,也是十分的默契。

此时,王一锤带着徒弟,按照刘君韬的指点,先打造鸟铳的铳管,再制作铳身其他部件,最后再进行组装。

第一步就是打造铳管。

只见在刘君韬的指挥下,王一锤和徒弟用一根已经提前准备好圆柱体的钢芯做冷骨,先将做铳管的熟铁烧至红热,然后将坯料取出,用锤把炽热的熟铁敲在钢芯外,卷成一根铁管。

并在包铁的过程中不停的抽出钢芯用水冷却,防止钢芯和熟铁焊在一起。卷成的铁管厚度也要在一公分左右。这一步王一锤做的很熟练,一番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旁边的徒弟也是和他配合默契。

此时如果按照明军制造鸟铳的方法,第二步就是焊接了。

明代对弹道知识匮乏,认为火铳越长威力越大,致使火铳为了增加长度,铳体都以单筒卷成,然后一节节焊接,发展到后世满清的抬枪,枪管甚至长达两米。这种焊接方法制成的铳管很容易炸镗,工匠们把是否焊接的天衣无缝的铳管当做制铳成败的关键。

胡德兴交给刘君韬的那杆碗口铳就是如此打造的。

到了明末时期,明军工匠投机取巧,造成了很多事故。纪效新书中记载:“近来,洞晓此中病痛者既少,而又不任怨任真责成工匠,听其卷成铁筒,粗细薄厚不均,甚至单筒卷成,举即炸损。”

越是容易炸膛,士兵越排斥使用,以至于明朝一共制造出几万支鸟铳,而实际装备部队可以用于实战的却很少,最精锐的关宁铁骑仍然使用原始的三眼铳!

此时,刘君韬指导的方法则是完全不同的双层复合式铳管,与单筒焊接法不同,刘君韬的方法是在钢芯上裹以红铁,当第一层铁包裹好以后,在这层铳体上再裹一层,使内铳的接合口被外层铳体包裹结实形成复合体。

从技术上来看双层复合铳比单筒焊接铳科学,铳体接合更坚固,虽然用这种铳管无法做出很长的鸟铳铳管,但口径可以做的比第一种鸟铳大,因而有限距离内威力也大。

打造铳管的过程中,王一锤按照以往的经验认为短管不如长管打的远,便和刘君韬说明了一番,但是见刘君韬坚持如此,便不再说什么。

第二步就是修整内膛。

这时的铳管还是粗胚,且芯体不直,膛内也粗糙不平,除了把管身外部打磨光滑,最重要的就是用钻头将铳膛钻大、钻光滑。

在明代,一般的钻头都采用堕子钢,钢性并不是很硬,而且都是人工钻膛,所以打造鸟铳所需时间的一半都是在钻铳膛,而且每天最多只能钻一寸,想要钻完用时可长达一个月。

纪效新书记载:“鸟铳原孔甚用钢钻钻之,一日钻寸许,至底为止,一月钻光为上。”

在刘君韬看来,明军鸟铳生产效率低得令人发指。解决的办法有两方面,一是改进钻头,二是改变钻孔方式。

制造钻头的钢很好解决,现在兵仗局就可以炼制出优质的钢材来,不但可以用来制造钻头,而且还可以用来打造将来必须要研制的车床、冲床等设备。

至于钻孔方式,刘君韬想到的方法,便是采用水动力简易车床。日后等条件成熟之后,刘君韬打算在将建议车床改为精钢打造。

所谓简易车床就是一个放大的横置手摇钻,不过是用水力代替手摇。

原来钻孔是人工一寸一寸的钻,而且竖着钻,费时费力,采用简易车床则是将枪管横向固定在一个可以转动的架子上自行旋转,钻头刀具水平进给,这样钻孔的效率比原来提高数倍,原本要钻一个月才能钻出一根铳管,现在只要五六天就可以钻出一根内膛光滑的优质铳管。

此时,刘君韬将水动力简易车床的图纸也交给了张白圭,让其立即在兵仗局打造。

幸好当初在修建兵仗局的时候,刘君韬就已经考虑到可能会用到水力,便命人提前将鱼山集外的一条小河改道引了过来,并且在兵仗局外修建了一个小型的水坝待用。

铳管制作成功,还可以看作对原有工艺的改进,接下来的制作就是革命性的改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