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从揍哭刘彻开始 > 第137章 是个狼人

从揍哭刘彻开始 第137章 是个狼人

作者:鲸仙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5: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信宫中一场“慈善宴会”正在举行。

宴会的召集人正是当今的大汉太后——窦漪房。

她是大汉初期一位鼎鼎有名的女性政治家。

与吕后留下的更多是恶名不同,她的名声极好,其所作所为收获了后世史学家们许多的溢美之词。

人们都说,文景之治有她的一份功劳。

她是两位皇帝背后的女人,其作用被远远低估了。

就像如今,汉景帝在朝堂上努力组织朝臣们进行救灾活动的时候,她一个人默默在后宫主持了一场捐赠活动。

窦太后出生于清河观津的一个贫民之家,和几个兄弟从小就被人买来卖去,深知民间疾苦。

她的童年和少女时代,都在饥寒交迫中度过的,直到因为美貌而进宫,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

如今,哪怕她已经贵为太后了,仍然时时想起小时候的苦难。

可以说,大汉的统治阶层当中,唯有她对于长安百姓正在遭遇的苦楚感同身受。

她组织的这场大汉后宫捐赠活动,其实有两个用意。

第一个用意是单纯的捐款:后宫皆是富贵之人,她们这些人随便拿出点金银,就能够救活无数的百姓。

试想她们这样的人物都愿意捐款了,其他的官员富豪不捐点,这合适吗?

大汉的府库虽然充盈,但也没办法养活全长安的百姓。

存在的财政缺口很大,能补一点是一点。

第二个用于就是表率,是政治表演。

她要让文武百官、让全天下的臣民们都看看,如今的大汉皇室是心系百姓的,是和人民站在一处的。

儒生们所谓的“天灾全因政事不修”都是屁话。

她想要借此帮助汉景帝巩固声望,以便自己的儿子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削藩等事。

转眼之间,妃嫔们已经齐聚。

因为事先已经知道了聚会的主题,所以大家的表情都怪怪的。

显然心里对于窦太后逼捐的行为十分不爽。

黄橙橙的金子全都散给穷人,这不是作孽吗?她们如此想。

窦太后是何等的精明,看了众人的表情,就知道了大家的心思。

她心中暗道:

“往日里一个个珠光宝气,打扮的和天上的仙女一般,生活排场,挥霍无度。如今一听我这个老婆子让大家出点钱,心里就不情愿了?不情愿,就不要做我刘家的媳妇!”

她的表情严肃,显然心情也已经开始不好了。

窦太后深知,要先让大家乖乖听话,必须先要找个倒霉蛋杀鸡儆猴。

她的目光扫视全场,很快就锁定了她钦定的倒霉蛋——薄皇后。

打定了主意,窦太后缓缓起身,讲了一番大道理,说了长安目前灾情的严重,号称大家捐款救灾。

随后,她面向薄皇后,询问道:“皇后,你打算捐多少,救济那些嗷嗷待哺的灾民?”

听着窦太后的话,看着窦太后针锋相对的表情,薄皇后一时之间有些慌张。

她稳定了一下情绪,道:“回母后,儿臣愿意拿出八十金。”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八十金,用来打水漂,捐给穷人,这可真不少了。

其实,薄皇后本来想捐十金的,但是被窦太后一逼问,不自觉的提高了到了八十金。

对于强势的窦太后,她的心里还是有些畏惧的。

说起来,大汉开国以来,曾为有一个皇后像她这么弱势。

上不能讨太后、皇帝欢心,下不能得到妃嫔们的尊敬,她这个皇后实在是憋屈极了。

汉景帝还总想以“不贤”“无子”的罪过废掉她。

如今,她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

窦太后听了薄皇后的“报价”,和她预想的金额大差不差,心里还是十分满意的。

但既然她是要拿薄皇后来杀鸡儆猴,自然要表现出不满的样子。

只见窦太后的脸色一沉,道:“皇帝此刻为了灾情彻夜难寐,皇后居然只肯出这么一点钱财,也太不识大体了。难怪——”

言下之意,难怪皇帝会想要废了皇后。

薄皇后听到这几句话,被吓得一激灵。

她赶忙补充道:“母后教训的是,是儿臣思虑不周了,儿臣愿意出三百金,救济那些苦难的百姓,帮助陛下排忧解难。”

三百金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大家都知道,皇后素来不得宠,得到的赏赐很少。

拿出这些钱,已经有点影响皇后的日常生活了,比如需要少做两件衣服。

薄皇后心中暗道:我真的太难了。

窦太后十分满意,当场称赞了薄皇后,称她是后宫的楷模。

打一棍子,喂一个枣,老套路了。

薄皇后之下,地位最高的就是刘荣的母亲栗妃了。

本来,栗妃在刘荣的逼迫之下,打算忍痛捐出百金。

没想到,窦太后的逼迫更狠,上来就压榨了薄皇后三百金。

这时候,她再捐赠百金,就显得有些寒酸了,必然要被薄太后怼一番。

于是,栗妃咬了咬牙,来了一个超级翻倍,捐赠了二百金。

栗妃生了三个皇子,算是比较受宠的妃子,拿出二百金对她来说不痛不痒。

但栗妃聪明,给出了的理由很充分:后宫之中,尊卑有序,她的捐款绝不能比薄皇后多。

本来窦太后照例想怼她一番,但想想她说的好像也对,于是就算了。

后宫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有钱,有些妃嫔还是十分寒酸的。

如果贸然把金额定的太高,确实有些不太合适。

有了薄皇后和栗妃捐款数额,其他的妃嫔也被迫提高了捐款的预算。

程姬捐赠一百八十金、贾夫人也捐赠一百八十金。

她们和栗妃属于同一级别,都是生下了儿子的妃嫔。

不过,为了显示谦卑和省钱,她们都比栗妃捐款略少了一些。

栗妃听了二人的捐赠数额之后,心中又既高兴又不高兴。

她高兴的是,二人主动示弱,低她一头,让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她不高兴的是,自己出的钱比这两个人多,总感觉亏了不少。

和栗妃、程姬、贾夫人同属一级的还有两个王夫人,即王娡和王兒姁。

皇后之下,以她们五人为尊。

因为这五人给汉景帝生下了十三个儿子,同母者为宗,所以司马迁在《史记》里将她们称为“五宗”。

五人当中,以栗妃的资历最老,是皇后之下第一人。

所以在历史上,薄皇后被废之后,她理所应当的皇后的顺位继承人,奈何汉景帝不肯册封。

有了程姬、贾夫人捐赠一百八十金的行为,王娡和王兒姁本来也应该捐赠一百八十金。

毕竟她们四人的资历比栗妃还是差些的。

但是,王氏姐妹年纪最少,颜值还没有崩坏。

她们现在很受汉景帝的喜爱,是后宫当中的当红炸子鸡。

对于栗妃这样年老色衰的老人,她们这两个新人自然是有些不服气的。

大家的地位相等,为什么要给栗妃面子,主动低她一头呢?

她们偏不,于是两姐妹全都选择了捐赠二百金。

她们倒不是有多心善,主要是为了和栗妃平起平坐,是为了斗气。

果然,听到二人的金额与自己相等,栗妃的面色有些不善。

但几个人的地位是相等的,她有说不出什么来,只好暗自生气。

薄皇后等六人捐赠完成之后,就轮到下面的人了。

汉初沿袭秦代的后宫制度,下面依次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级别。

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昭仪、婕妤等好听的等级名称,在此时还没有出现。

按照尊卑有序的原则,美人大多捐赠百金,良人大多捐赠五十金,其余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各三十金至十金不等。

在窦太后的逼迫之下,她们都“十分自愿”的慷慨解囊,表达了他们对于灾民的爱心。

总之,汉景帝的这些女人们或多或少都进行了捐赠。

虽然每个人捐赠的不多,但是架不住后宫人多啊。

最后,算了算账,居然总共捐赠了四千九百金。

对于这个数字,窦太后十分的满意,这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

窦太后眉开眼笑,众多的妃嫔们也笑了,不过她们笑的比哭都难看。

任谁被敲诈了这么一笔,大抵心情都不会好吧。

这时候,一个少年走进了大殿,躬身向窦太后行礼。

“孙儿参见皇祖母。”此人正是刘彻。

此间乃是妇人们的聚会,他一个皇子怎么来了呢?

众人有些不解,刘彻的母亲王夫人也是一脸懵。

窦太后让刘彻免礼,询问他的缘故。

只见刘彻正色道:

“孙儿听说长安发生了灾患,皇祖母、父皇、母后为此忧心忡忡,特地前来解劝。”

“圣人说,世之有灾变,此乃天之行也。修政以应之,则灾变自除,请皇祖母不要过分的忧心。”

“孙儿的能力有限,但是这些年父皇也赐给了孙儿不少的财物,我刚让他们算了一下,约有百金左右。”

“孙儿愿意全部捐赠给长安的百姓,帮助他们渡过此次灾患,请皇祖母应允。”

不得不说,刘彻这孩子打小就有表演欲。

如今,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跑到窦太后面前说了这么一通大道理,一下子就显得其他皇子不懂事了。

窦太后认真地听着刘彻的话。

起初,她是有些不开心的。

窦太后崇信道家,认为灾祸乃是天道的一部分,和人事没有关系。

可是儒家非得把天灾这口锅扣在为政者头上,这令窦太后十分的不爽。

刚才刘彻所说的,正是儒家的道理。

什么“修政以应之,则灾变自除”,显然和之前那些腐儒的“天灾全因政事不修”的论调是如出一辙的。

刘彻说完之后,很是得意,还觉得秀了一把学识,等着窦太后夸奖呢。

此时,还没有发生窦太后把儒者扔到猪圈里的故事,因此包括刘彻在内的许多人,还不清楚窦太后对儒家的深恶痛绝。

窦太后听完刘彻的演讲,点了点头。

“彻儿长大了,学会为父皇排忧解难了,这很好。后宫的皇子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一番话,算是给了刘彻肯定。

随后,她小声的对王夫人说道:

“你教的儿子,极好,这是你的功劳,我会向皇帝说明此事的。但是你平时也要多督促彻儿的学业,少让他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书。”

王夫人闻言,赶忙点了点头。

刘彻这次前来,事先根本就没和她这个母亲商量。

不过,从窦太后的表现来看,刘彻的这一百金花的真的太值了。

王夫人不由得开始感慨,自己的儿子真的长大了。

他聪明绝顶,比他的那些哥哥们强出一万倍。

就比如此时此刻,除了刘彻,皇子们全都没有动作。

刘彻一番操作,顺利收获了窦太后的宠爱与人心。

王夫人想,或许自己再努努力,真的有可能将刘彻推上太子之位。

这件事,大有可为。

刘彻的操作算是告一段落。

刚刚妃嫔们捐了四千九百金,刘彻又捐了一百金,合计五千金。

窦太后大手一挥,自己捐出了五千金,凑足了一万之数。

听到这个消息,妃嫔们的表情这才舒缓了些。

虽然她们的捐赠不能拿回来了,但有人捐了更多,就总觉得心里莫名其妙的舒服了许多。

人性,真奇妙。

忽然,一个小黄门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他凑到窦太后,小声的禀告着什么。

窦太后闻言,脸上的表情显得有些吃惊,她耐人寻味的看了栗妃一眼。

栗妃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心中有些惊疑不定。

老太太不会再逼自己捐款吧。

没想到,窦太后笑着站起身,走过来,拉起了栗妃的手。

她高声的宣布:

“就在刚刚,我的大孙子刘荣送来了一万金,用于救灾事宜。”

“荣儿反复强调,不要公布这件事情。”

“但我思考之后,还是决定要公布出来。”

“荣儿还未得到分封,手里的钱财并不多,这一万金,可以说是他全部的身家了。”

“什么是一心为国啊,这就是一心为国。”

“栗妃,你教出了一个好儿子啊。”

众人闻言,全都大惊失色,这可是一万金啊。

刘彻瞬间面如死灰。

完了,有了这笔一万金的捐款,自己这一百金完全不够看了,可以说是白捐了。

而且,相对于刘荣的做好事不留名,他的高调宣讲,显得是那么的虚假且做作。

他不信感慨,大哥刘荣真的太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