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 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商李旦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商李旦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6:50:19 来源:蚂蚁文学

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商李旦

岩濑凑之中一座修筑在半山的教堂。

这是李晓准许葡萄牙人在岩濑凑修筑的两座教堂之一。

眼下李晓现在站立在教堂二楼的窗帘之后,打量着从港口缓缓一路行来的明国来客。

看去这十几人老少皆有,身材虽不魁梧,但都十分结实。每一人都腰间都跨刀,最后几人则手上端着盒子,不知是否是礼品一类之物。

李晓打量着这一行人,首先是为首的两名年轻人,心底猜出他们才是这一行人的主心骨。

为首一名年轻人,大约二十多岁,正与增田长盛一起彼此jiāo谈并缓缓而行,虽是年纪轻轻都是举止皆透出一股沉稳,并行止老练的味道来。

而另一人虽年纪更长一些,但始终有意识地坠后他半步的距离。

李晓看着这名为首年轻人,心道:没想到第一个看见的故国之人,居然就碰到这种厉害角sè。

李晓并非半仙,看外表就能推断出一人的深度来,而是因为他知道这名年轻人,就是历史上江浙一带赫赫有名的海商头头李旦。

李旦之名虽现在名声不晓,但是其影响力却足以在历史留下重重一笔。

李旦是福建省泉州人,其人原来是五峰船主王直的配下,后来王直被胡忠宪yòu杀,李旦便成为了继王直之后,明日贸易间的海商头目。

好吧,换一个说法,他们更是实际意义上海盗,或者是这个时代武装海商,从事海上走si贸易,以及打砸抢烧等不法活动。

李旦的厉害之处,并非只是他继承了王直的贸易事业,历史上德川家康一统日本,很大程度上也有李旦的财力支持在里面,后德川家康创立幕府,亦给了李旦以回报,给与其朱印状,允许其在明日之间进行朱印船贸易。

除了进行走si贸易之外,李旦在海上行事作风亦十分彪悍,四处进行劫掠,连当时的西方人亦敬畏地称呼其为‘captain china。’也就是中国船长的意思,亦或者称为甲比丹李旦。

在一六二三年,明朝为夺回澎湖,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行的澎湖海战中,两边皆请李旦居中作为调解人,沟通两边关系,可以看出那时李旦势力已如日中天。

随便提一句,国姓爷的老爹郑芝龙曾作为李旦的翻译助手(亦有是李旦义子之说,但作过翻译是无疑的),李旦死后,郑芝龙继承了李旦的武装船队,成为了有千艘武装商船以上的大海盗。

李晓看向这位将来要雄霸海上,大海盗头子,此刻的李旦还未真正发家,他继王直之后,于郑芝龙之前,真正崛起称雄海上,应该是在十六世纪末的那一段时间。

这时李旦有意无意地抬起头,朝李晓所在窗帘望了一眼。

李晓对上此人犹如海鹰般锐利的目光,不过李旦并没有久视,随即转过头去。

不过李晓心知对方已察觉到自己了。

李晓搬张椅子来坐下,闭目等候,在日本许久之后,李晓整日席地而坐,他已久就没有坐在椅子上的感觉了。

不久之后,房mén之外,传来增田长盛的声音,言道:“主公就在里间等候,两位请进,其余随从在客厅休息,已备有茶水。”

“有劳了。”

房mén吱地一声推开,李晓睁开双目,正对上两人的目光。

三人对视了片刻。

李旦首先客气一笑,抱拳拱手言道:“在下李旦,见过李大人。”

而另一人却言道:“在下王坦之,见过李将军。”

李晓听二人这不同称呼微微一笑,用汉语言道:“请坐”

李旦听李晓之言,首先一愣言道:“李大人,这是侯官一地的口音么?”

李旦开口亦用与李晓差不多的语腔,李晓亦对其语言能力,感到佩服,因为其进mén问询之言语,是明朝当时的通用语言南京官话,现在却转换成近似李晓的语腔。

要知道李旦是泉州人,最jing通肯定是闽南语,至于日语水平他刚才与增田长盛有说有聊的情况来看,亦是不差。

看来这年代当个海盗,居然需要得还是这样的国际语言人才。

不过听闻郑芝龙才是牛人,除了通晓闽南语,南京官话,日语外,还jing通荷兰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否则也不能凭此本事成为李旦的语言翻译。

但是李晓对李旦之语不置可否地。

而李旦亦意识到自己方才之举,是冒昧追问他人底细,与同伴对视了一眼,彼此坐下。

之后两名shì从进来奉茶,用得日本当地的茶汤。

李晓观察二人喝茶的动作,李旦是十分熟练,明显是久居日地的缘故,而另一人却máo手máo脚了一点,并且还对茶汤表示出十分苦涩的表情,看来这王坦之才新到日本不久,没有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

接着李晓改用闽南语,与他们二人谈了几句饮这茶汤之道。

这一番情景,更令李旦二人对李晓神sè大为诧异,其中王坦之犹甚。

实际上,李晓小时候时,曾在闽南住了一年,所以对闽南话有所了解,至少看追看霹雳群侠传时,已全程不用看中文翻译的地步。

不过此举却消去李旦,王坦之二人的疑虑,他们眼下对李晓身为明国人这一点已经是确信无疑。

李旦笑道:“李大人,能在倭国之地,凭一己之力,封疆拜侯,这一点实在难以置信,李某深感佩服。恰好李某又与李大人分属同宗,不是是否巧合。”

李晓嘴角一动,心想,谢了,虽是同姓,但我也不想和你闹出什么亲戚关系来。

李晓温和地言道:“李当家客气了,正所谓炎黄之后,大家五百年都是一家吧。”

李晓这么说三人,二人脸上皆泛起喜sè。

这时王坦之言道:“李将军,请恕我直言,阁下以一己之力,在倭国开疆扩土,到了现在人上人之地步,可见是一位有抱负,有胆识的好汉,但但为何却出仕蛮夷,要知道阁下本为朝廷将军,即便不回家乡,亦可寻其他手段,总比在倭人手下做事要好。”

李旦听王坦之说话颇不客气,轻轻咳了一声,向李晓言道:“我这位兄弟想来直言,请李大人不要见怪。”

李晓闻言哈哈一笑,实际上他对于王坦之直言的个xìng,颇为欣赏。

而王坦之的观点,亦是中国人自来坚持的华夷之辨的观念。

在他眼中李晓即便不为朝廷做官,亦不要出仕倭国,即使如他这般做个海盗,也能在海上逍遥自在。

李晓笑道:“当初出仕此地,亦是为了生存之无奈之举,后时日长了,国主大人却对我恩,故而留下相报,到了现今能成就眼下之事业,亦是当初所未料到的,况且我已在此地成家立业,再行离去已是不可能了。”

说道这里,李晓将话锋一转,言道:“更何况,luàn世方出英雄,眼下国内四海升平,天子垂拱而治,我等武人并无一展抱负之良机,但此地虽小,却正逢千百年未有之机,我亦想在此建功立业,将来或许有衣锦还乡,拜见天子的一日。”

王坦之待要开口,却被李旦拦住,他言道:“李大人志向远大,并非我等可以望之项背。”

接着李旦与李晓直接沟通起了,海贸通商一事。

李晓亦对此早有筹谋,之前归云金山,神冈银山所产出金银,皆是由盐屋秋贞负责收购,之后转卖给另一处商家,之后再由这商家,转卖给葡萄牙人或者明国人。

因为中途转了好几手,所以中间利润被压榨,令李晓十分不快。

攻取越中后,李晓有了出海口,直接便让葡萄牙人来越中收购金银,但是葡萄牙人店大欺客,给李晓的价格十分不厚道,与原先相较,利润并没有高许多。

正好这时,明国海商船队找李晓搭线,李晓亦十分高兴地答允,双方见面磋商。

看在都是明国人的份上,李旦给了李晓开了一个十分厚道的,用永乐通宝换购金银的价格。

并且承诺有多少,收购多少。

李晓点了点头,心底对此十分满意,心想凭着自己再攻下佐渡,获得佐渡金山,鹤子银山之后,自己的金银矿开采量将达到一个惊人的地步。

到时候李晓有了这笔钱,正可以用来招募常备,更换武器,成为他将来横扫天下霸业的基石。

除了达成意向之后,三人都十分高兴。

李旦,王坦之显然是因为,开拓一条商路,财源广进而欣喜不已,而李晓则仿佛看见了铺天盖地,举着日月双纹旗印,装备铁炮,大筒的新式军队。

之后,李晓亦承诺给与李旦他们海商,与葡萄牙人一样在岩濑凑居住的权力。

并且划出了专mén一块地,租借给明国海商的居住使用,同时在岩濑凑之中,享受治外法权。

李晓的大方之举,更是令李旦他们心huā怒放。

李晓此举亦是效仿北条家在小田原城的开设唐人町的举动,如此也算可以更好的招商引资吧。

而李晓此目的,更是为了更好促进岩濑凑的商贸,让之成为北陆道平户港一样地位。

否则就jiāo通地利而论,岩濑凑是不如,同样身为北陆道两大良港,能登的轮岛凑,以及越后国的直江津之町。

所以李晓要想发展岩濑凑商贸,一定要有他的特殊吸引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