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 第三章 投效武田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第三章 投效武田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6:50:19 来源:蚂蚁文学

第三章 投效武田()

面对武田信玄的招揽,李晓掩饰住心底的喜意,但犹豫了一阵,还是言道:“多谢大人好意,我虽在大明已没有亲人,但我乃是朝廷的武将,怎可出仕他国?”

李晓推辞颇有几分出乎武田信玄的意料。

但武田信玄心底已认定李晓是员足可匹敌三军猛将,怎会轻易放他走,于是他开口劝道:“甲斐此去明国有千里之遥,又有大洋阻隔。你虽心怀故国,但此去恐怕路途艰险。”

马场信房亦出声言道:“不错,听越前来的商人说,明国海禁森严,若是你贸然渡船回国,恐怕会惹上麻烦。”

李晓听马场信房这么一说,心想也确实,当然明朝因海患而禁海,自己若贸然回国搞不好会当上私通岛国人的罪名。

看李晓似在犹豫,武田信玄觉得有戏,又复言道:“李君,我知你是担心难以适应环境,不如如此,你出仕我武田家期间一切礼仪仿照明国礼制,不必遵循这里的规矩,即使见了我也不必参拜。”

正好我意,李晓这才一副大喜的模样,上前抱拳言道:“主公如此优厚李某,李某必誓死报效。”

武田信玄听后哈大笑,双手上前捧起李晓双臂,两人上演了一幕君臣相知相遇的感人画面。

之后武田信玄不仅赏赐给李晓价值一千贯的砂金,并赠给他一副上等的铠甲,还专门挑了一匹“高头大马”给李晓,这个比例是相对于矮小的日本马而论。

李晓心知这些物件,都是武田信玄为了笼络自己赠予的。

就像以前自己玩信长之野望时,对新招募的忠诚度低的浪人,随便打赏一件武器或者铠甲,属下的忠诚度立马就从70几窜到100,诸如伊达政宗,本多忠胜之类猛将无不有效。

尽管玩信长游戏里,李晓做过一段武将收集狂人,将一个个战国名将收买聚拢在麾下,而且一个个都是忠诚度100,想掉都难,那样的游戏玩久了也是很容易就腻味了。

在现实里,人性太复杂多了,每个人的”忠诚度“主君是看不见,武将们对”忠诚“这个词的理解也是不同。

至于李晓心底对武田家忠心程度有多少,只有天晓得。

正在李晓心底不断yy着自己在武田家的前景时,这时一行十二三人的武田家骑兵队到达了本阵。以李晓所知,在武士中也好高中低级之分,能够骑马的武士一般而论都是高级武士这一范畴。

所以李晓仔细盯着这十几人的骑兵,看看是否又能见到一两位武田家的名将。

“信繁,你终于来了,”武田信玄大步走了过去,来到骑马武将的面前。骑马武将当即跳下马来,脱去头上的盔甲,半膝跪地言道:“拜见主公。”

李晓仔细看去,这员武将穿着武田家特有的红色盔甲,除了年纪与信玄相较偏小一些,两人的相貌极其相似,连胡须发式都一模一样。

据不太详实的资料记载,武田信玄有两个与他相貌极其相似的弟弟,在他不在阵前时,往往由他们两人中之一担任“影武者”,冒充信玄的身份,并且作为主将指挥全军。

这也是兵法上虚虚实实的计谋,比如用“影武者”充作替身,故意让敌国的细作,误以为武田信玄本人仍在甲斐国中坐镇,并无侵攻的打算,但实际上信玄本人已亲帅大军来到对方城下。

此人自然是他的二弟,武田信繁。

“主公,海津城来报,越后军已经在千曲川畔的妻女山立下本阵。”

武田信玄思考了一会,沉声说道:“昌信在作甚么?”

“昌信见寡不敌众,现已放火烧去了城下町退守城中,而越后军似乎也有攻城的打算。我们应否加速进军?”

武田信玄想了一阵,言道:“不,我军急速进军,正落入了越后军布下的大网。上杉家一直谋求与我军决战,若我军疾进,对方则以逸待劳,如此则落入对手的圈套。”

顿了顿武田信玄显然不想多说,看了一眼在旁的李晓,言道:“信繁,给你介绍一名来自明国的武将,他现在已是我武田家的武士了。”

李晓此刻已是全身披挂,颇有几分日本战国猛将的气质,武田信繁一见,不由惊叹言道:“好雄伟的一员武将,明国人难道都如此之雄壮吗?”

武田信玄不无得意地言道:“我相信此人足可力敌三军。”

武田信玄随即唤李晓来到面前,言道:“李晓,这位是我弟弟信繁,他精通你们明国的文化,对于四书五经,汉字的书法都有很深的研究,日后你就跟随在他身边一段日子,拜他当老师,学习这里的语言。”

李晓看了正不断微笑着武田信繁,心道原来此人是个中国通,自己在他面前可千万不要露出什么马脚才是。

李晓当然是上前参见,武田信繁显得则也是一副非常十分欣喜的模样。

在大部分日本战国游戏中,武田信繁是位出场很短暂的人物,但对于此刻的武田家而言,他却是二号人物,文武兼备,仅次于其兄。

在早年,武田家家主武田信虎,本打算废除嫡子信玄,让更得他喜爱的二子信繁来继承武田家家业。可是后来武田信玄在家臣的支持下,反是放逐了他的父亲信虎,成为家主。

在父亲与兄长两相为难中,信繁选择了兄长。正是由于他的支持,在信虎离去后,武田家家臣团至始至终,空前地团结在信玄的麾下。

之后信繁一直支持兄长,参与了武田家每一场战争,犹如影子一般追随着信玄,其战略战术的能力并不逊色于其兄多少,稳居武田家第二把交椅。

按照信玄的吩咐,李晓作为寄骑,被派往信繁麾下,但李晓未料到是,自己的手下败将武田胜赖,与李晓一同被派信繁这位叔父的麾下。

武田信玄竟有让李晓教导胜赖武艺的意思。

坐在栗色的大马上,李晓内心极度的忐忑,作个一个现代人要他开自行,摩托,甚至宝马,奔驰等等交通工具都没问题。

但要他骑马,李晓的骑术根本无从说起嘛,不要说策马奔驰,就连最简单的代步前行也并不稳妥。

在颠簸的信浓山间小路行走,加上一身行动不便的铠甲,特别是肩膀上两片过分夸张的大袖(即保护肩部的铠甲),令他双手无法控制住自身的平衡。而且腰间那一长一短两柄腰刀,按照日本人的说法,短的叫肋差,长的叫太刀,这两柄刀格得他几乎无法扭腰,令他分外难受。

幸好李晓没佩戴遮盖下巴和面颊还有脖子的喉轮,否则真要窒息死了。

但现在情况也不是太好,亏得李晓胯下这匹东洋马颇为温顺,若真要将李晓颠下马来了,那可要丢人丢大发了。

“李晓,恐怕是第一次乘马吧?”

李晓转过头,看见武田信繁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他稳稳当骑乘在马上对李晓说话。

李晓不住调整在马鞍上的坐姿,犹如便秘般坐立不安,他心知自己现在无疑是狼狈极了。最主要的是,他对外声明自己身为一名明朝武将,却明显不会骑乘,这显然与武将的身份不合。

李晓用尴尬的表情,来掩饰内心的慌张,开口言道:“在下确实不太会乘马,李某镇守的福建,多是丘陵水泽,所以马匹虽不缺乏,但却难以驰骋,即使身为将领,我也多是步行。”

武田信繁这才露出一副明白的表情,哈笑道:“原来如此。”而这时之前败给李晓,仍有几分不服气的武田胜赖却插口道:“武将不会骑马,这简直是种耻辱。”

说完武田胜赖重重了抽了一马鞭,驰骋到李晓前头去了,远远将他抛在身后。

李晓见武田胜赖如此小孩斗气般心性,不由呵一笑,同时感觉到身旁的武田信繁,仍是注视着自己。李晓暗暗提防,不论是信玄,信繁这兄弟二人都是心细之人,要想不让对方在细节处看出一点端倪来,这点很难。

眼下也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了,李晓只有尽快适应战国武将的身份,并融入武田家的氛围,这才是当前最关键的。于是李晓立即虚心向武田信繁讨教起马术来。

武田信繁并不藏私,将自己平时对马术一些心得和见解说出,李晓学习后,马术立即见长,这点让武田信繁也极有成就感。一个教的兴起,一个学的开心,很快两人的“友好度”就快速上升。

在李晓适应在胯下战马的颠簸后,两人便开始攀谈,武田信繁于是和他介绍起武田家的渊源。

先从先祖源的新罗三郎义光说起,到义光之子信义改姓武田,成为武田家第一代家主,之后武田家经历内乱,由二十四家主武田信虎才再度崛起,统一了甲斐国,版图现在于现任家主,武田信玄上达到了辉煌,基本并吞了信浓国。

而这一切作为战国迷的李晓早已熟练在胸,但他现在更在乎自己身处于日本战国的什么年代,现在的年号肯定不是天文年间,也绝非后来的天正年间,最大可能应该是永禄年间。

对于通关无数遍信长野望和太阁立志传的李晓而论,熟知每一个剧本的起始年代,是一个很基本的常识。就像玩惯三国志系列的骨灰玩家,闭着眼睛也能说出,黄巾之乱的剧本是从公元184年起始的一样。

如果说这时信玄已经占领了信浓国的全境。那么将不可避免的,与北方越后国,有“越后之龙”之称的上杉谦信起冲突。在历史上上杉谦信在得到被武田家驱逐出境的信浓豪强支持后,五次带兵与武田信玄作战于川中岛一带。

这一段历史,在以前看过的电影《天与地》中,曾被详细描述过。

武田信玄,上杉谦信这两人并称当世之雄,两者军略与麾下军力,皆不相上下。正是这两人在信浓一地作战十余年,消耗了太多的时间,并毫无寸进,以致都错过了彼此统一日本的最好时机,这点令无数后来读史者而感到扼腕可惜。

随着武田信繁的讲述,事实果然如李晓所料想,武田家不仅早与上杉家开战,并且在之前三次与上杉谦信的大军对峙于川中岛。

而现在公元1561年,日本永禄四年,武田信玄第四次率军,从甲斐北上与上杉谦信在川中岛附近对阵,史称第四次川中岛合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