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 第一百六十三章 五千石领主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第一百六十三章 五千石领主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6:50:19 来源:蚂蚁文学

第一百六十三章 五千石领主

神冈城,于永禄七年时,武田信玄出于进军越中的考虑,命江马时盛在此筑城,作为向越中国的攻击据点。神冈城筑成之后,就作为江马家本城高原诹访城的支城。

与历史上不同的是,眼下这座城的筑城者,由江马时盛换成了李晓,而筑城年也比历史上提前了一年。

神冈城是修筑的位置,是在可俯看高原乡的台地之上,这里至日后大名鼎鼎的神冈矿山的距离并不远。

提及神冈银山,李晓就来气,显然江马辉盛之前向李晓所说,江马家的情报时,并没有透露这个底细。

这神冈银山实是江马家最大的底牌,也是最大秘密。

在神冈银山周围,江马家设下严密保护,除了本家之人,矿工以外,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之前在高原诹访城,李晓有故意向江马时盛询问过神冈金山的情况,不过江马时盛一听李晓提到神冈银山这四个字,那双警惕的眼睛就对李晓上下一扫,一副捂紧钱包,防贼防盗防小偷的模样。

李晓对此只能在心底暗暗冷笑。

当时江马家神冈银山的一切实行消息封锁,不允许任何勘矿师进入,所以神冈银山当时藏矿量有多大,日产量有多少,只有江马家自己心底有数。

因此神冈银山,具体情报连敌国姊小路家也不清楚,而对各国而言就更不了解了。而实际上北飞驒山高路远,消息闭锁,对此感兴趣的大名家也确实不多。

作为封建农业经济国家,日本的各大名家还是努力将攻略领地,将提高领土石高为第一目的。

以至到了后来,当依靠甲州金发家的武田信玄,以及开采佐渡金山,鸣海金山一夜暴富的上杉谦信,这两人并肩崛起为战国之雄。

至此各国才对金矿开采真正重视起来。

而神冈银山当时到底矿储量多少,尽管江马家一再封锁。

但是可以从历史资料上得出具体情报,神冈银山是银铅锌矿山,从奈良时代养老年间(720年)就开始开采。

而神冈银山真正实施大规模开采,是在明治七年时,当时作为保皇党的三井财阀(今日的丰田,东芝都是其下属公司),因为政治投资成功,取得神冈银山的开采权。

在之后的一百三十年中,三井财阀一共从神冈银山开采出7500万吨矿石之巨!

当然这点对于只会玩信野,太阁等游戏的李晓是不知道,他只要知道神冈银山的矿储量灰常灰常多,就足够了。

要知道当时采矿手段单一,并且落后,从奈良时代养老年间一直到明治七年以前,整个神冈银山都没开采出多少来。而江马家不准勘矿师进入,想必挖掘手段更加落后了。

李晓看着江马家手捧着如此巨大的宝藏在怀中,却好没有好好利用,一副双眼瞪得通红的模样。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望着脚下这片高原乡,李晓已经开始处心积虑,准备谋夺这江马家这片家业了。

不过在谋夺神冈矿山前,李晓必须进行他筑城大业。

由于飞驒国土地贫瘠,李晓在飞驒国的五千石知行地,面积是大得惊人。

好吧,如果那群山峻岭中,那一片望不到头的原始森林也可算做领地的话。

实际上李晓掌控的领地,就是原来江马家家臣河上家,和仁家地盘,李晓在高原诹访城击溃这两家军势后,河上家家主首级被讨取,和仁家家主后来虽投降,但因为背叛主家的缘故,其下场是被江马时盛追放别国。

于是河上,和仁两家的地盘,就作为江马家酬谢武田家来援的交换,被李晓顺利接管,成为他为知行地。

李晓真正掌控在手里的知行地,除了那大片的原始森林以外,主要是高原乡下游这一片土地。因为高原川是由东流向北西,愈向北,川面就愈宽,所以能够耕种的田地都分布在河川的下游两旁。

从眼下李晓的筑城地神冈城,沿着高原川往北下游行进十公里左右,会与东边流过来的迹津川会合,这里有一条连接着越中国新川郡的街道。

不过这条山路比较陡峭,如果有大规模军势行进,十分不易,并且因为冬季大雪封山的缘故,一年之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不能通行。

但在武田信玄从飞驒向越中,越后包抄的大战略,这条街道是武田军从信浓,经过飞驒出兵越中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武田家数度出兵飞驒都是走得这一路线。

而神冈城扼守在这条街道上,地势十分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武田信玄,让江马时盛在此筑城的目的。

不过在武田信玄给李晓的军令中,申明这座神冈城,主要目的是作为囤粮屯兵之用,防御目的次之。

原因很简单,从飞驒远征越中,路途山路跋涉,需费许多天,仅仅靠士兵身上的干粮袋,根本支持不了武田军的后勤。

所以在飞驒征讨军未行进之前,李晓必须神冈城在囤积足够粮草,准备征讨军日后使用。

这也算武田信玄三军未动,而粮草先行的一种考量。

然后李晓未料想到,他决定筑城神冈开始的开始半月,却丝毫没有成效。

原因是李晓向知行地中各村的名主(也就是村长),发出筑城普请役时,结果是应者全无,根本没有人买他的账。

李晓得知以后,脸色巨变,这简直是造反吗。

李晓立即派出忍者一调查,顿时将情况明了,原来是江马时盛在背后搞鬼。

李晓听了不由大怒,破开开骂,本来他对将来准备谋夺江马家家业,还有那么一点愧疚之心,眼下完全烟消云散了。

但愤怒归愤怒,如何扭转化解,眼前这种不利局面,才是李晓要做的当务之急。

作为一个飞驒的外来者,李晓虽得到江马时盛承认的封地,但是本地人根本不买他的账。这对于李晓这个新任领主而言,其地位可谓是岌岌可危。

万一这时候姊小路家突然起了什么歹意,调兵来攻打,李晓根本无法在当地召集农兵,支援作战。

而有甚者,那些本地乡人再搞个什么“土一揆”,“一向一揆”来闹革命,那李晓就真的欲哭无泪了。

作为一个现代人,李晓深刻知道搞好群众关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这一革命先烈总结出来的深刻道理。

所以李晓决定下基层,亲自访问一下这几名不买自己账的各村名主们。

七月骄阳似火,但作为高地气候的飞驒国而言,还是略显清爽。

李晓骑着黑锻沿着高原川岸边行进,作为山地河流,高原川的流速非常的湍急,根本无法行船,一直走了好一段,水势才满满平缓下来。在这里形成了河滩。

河滩的一旁可以看见当地农人,去河边来取水浇灌田地。

当地农人待看见李晓这一支行进的人马,显得有几分抵抗,都是逃离得离李晓人马远远的,拿着锄头,在远处以一种不怀善意的目光,打量着这群陌生人。

李晓去拜访当地地头,除了师冈一羽以外,还带上三十名手持长枪的常备。

此趟,他可不敢向上次去高原诹访城般单身赴会。

在消息闭塞的飞弹山国,这群刁民鬼才知道你什么武田家大将李晓,听都没听说过。

也是担心民风太过于彪悍的缘故,当然这不太可能,但处于提防那些宵小的目的,李晓觉得还是带上人马比较安全一点,说不定真有危机之时,也能弹压一下当地的刁民。

沿着高原川走了好长一段路,李晓来到知行地里,最大的村落,有山之村。

有山之村毗邻越中国边境,这村子旁就是大多和山,翻过这座山就可以到达越中国了。

而有山之村的百姓有近千人之多,这点却是十分罕见的,要知道村落人口越多,也就意味着附近所需的耕地面积就越大,这在一片山地飞驒中,找到这么大块平地不容易。

李晓骑马行进,两旁都是农田,不一会来到面前的岔路,左手边岔口旁则高耸的朱红色鸟居,鸟居后面竖立着两道竖幡,不用猜也知里面是本地的神社了。

而右手边岔路的另一旁则通向村里,都是低矮的屋舍,村门见还有一具竖立的火见。

火见是作用是嘹望台,可供人爬上,防止山贼,山火,专为村子预警使用。

走进村里后,李晓的两侧皆是低矮农家屋舍,屋舍墙壁是用茅草堆制成的,这样的屋舍虽不如木制板屋,但在寒冷山间具有保温好,抗风雪的效果。

不过在村里,李晓可以却没有看见有什么活动的人,只是隐约感觉在在木门之后,有一双双警惕的眼睛,在打量着他们这些外人。

李晓低声下令常备们小心戒备,自己旁若无人的继续前进,按照正常道理,自己怎么说也是本地领主,还没进村,当地的名主就该老远过来就前来迎接才是。

待李晓行进到村子中,名主居住长屋门。

这时从两侧屋舍中,突然涌出上百名手持刀枪的当地乡人来,将李晓的几十人的军势包围在中央。

李晓看了这群乡人一眼,冷哼一声。

这些本地土著一身粗布麻衣打扮,面上乌黑,显然是几百年没洗澡的邋遢模样,不过手里的“管制武器”却是不少,肋差,武士刀,素枪,弓箭,薙刀等等就不一一列举。

这也是未实行刀狩令前,日本每个乡村的实际情况。要知道当时不仅有山贼,大名军队也不时会二转,转职为劫匪。

每个村子也必须有足够武力自卫。

李晓麾下的足轻纷纷提枪,将李晓护在中央,在外围了一圈。

而师冈一羽却大声喝道:“放肆,这位武士大人,可是本地的领主,你们这幅样子,难道是想以下犯上,不要命吗?”

当时日本人的阶级观念超级严重,不少乡人一听这位骑在马上的大人,不仅是武士,还是本地领主,顿时都感到从上到下畏惧。

在那个年代武士杀这些乡人是不需要理由的,更何况此人还是本地的领主。

平日高高在上的领主大人,都只居住在高耸的城里的,没想到居然会在亲自到这里来。

随着师冈一羽这一声怒喝,不少人都当场畏缩了,但亦有几个人在一旁低声喝道:“怕什么,堆上去。”

师冈一羽头一转,看向了鼓动同伴上前的乡人,那如刀的目光嗦地一下射在了那人身上。

那人当场打了个寒颤,但师冈一羽却没有放过他。

只见师冈一羽噌地一声拔刀,也不见他有什么动作,武士刀已经在手,步伐挪动,然后白亮的刀光一晃而过。

刀光敛去,这名鼓动的乡人不可置信地看着胸膛处,那十几公分长的破口,然后伸手朝师冈一羽一指,直接仆到在地上挂掉。

众乡人看见师冈一羽拔刀杀人,不仅没有一拥而上替此人报仇,反而轰地一声,畏缩着集体朝后退了一步。

李晓见此叹了口气,作为一个现代人很不习惯这样草菅人命的行为,但是当时这就是武士的特权。

这也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一种威压,对方只需要听命服从就是,不需要理由,就是想有一点反抗,出言为自己行为辩解都可以斩杀。

所以师冈一羽的雷霆手段,也是让李晓最快在这群刁民心底立威的办法。

这时李晓面前,本地名主的屋子大门,终于打开。

一名五十多岁的老头出门后,问道:“这位可是李晓大人,小人本村名主又四郎。”

李晓高居马上,将手里江马时盛交给自己文书,递给又四郎一看。

又四郎见了以后,慌忙拜倒在地上,言道:“失礼,失礼了,拜见大人。”

附近乡民一听了,纷纷将武器丢在一旁,仓皇地将双手下按跪拜在地。

对此李晓只是嗯地一声,也不是他傲慢,当时武士的态度就是这样,若太谦卑了,反而令对方感到害怕。

李晓言道:“你和本村的本百姓,一起到屋里来详谈。”

李晓说完与师冈一羽,一起进入了长屋门内,而其他常备留在屋外戒备,至于那些乡人多看了屋子几眼,不久就忧心忡忡地解散了。

进入木屋门后,作为本村名主,又八郎住的屋子是一个人字形的合掌屋,比起附近低矮的农舍,卖相还是不错。

合掌屋是山地乡人,特有的屋子,屋子两层上开着一个小门,冬季下大雪后,屋下积雪时,作为出入使用。

李晓进入屋子后,地面铺着地板,不是向其他乡人家里都是泥土地。

但是作为一村的名主,他屋子也就这样子了,也就是五十平方不到,比其他乡人家里略大一点。

李晓安然坐在火塘之前,而屋内的几个女人,老少都有,穿着一身补丁的衣服,连忙从里间。噗通一声跪在李晓面前,一齐言道:“拜见大人。”

李晓见她们背心不住的颤抖,显然是在畏惧自己。

对此李晓只是挥了挥头,让她们退下。

不一会儿,又八郎带着本村六名本百姓,来到了屋子里,对着李晓又是行了一番跪拜之礼。

又八郎跪拜在李晓面前,头也不敢抬起,言道:“让大人,亲自劳顿来到鄙村,实在是小人们的罪过。大人此来之目的,小人们也明白,但是眼下今年的税赋,本村刚刚交纳过一遍,目前实在已无力再交纳了。”

李晓没想到又八郎有这番说辞,这其中显然有什么误会,李晓想了一下问道:“我路途经过,看见附近农田尚未收割,为何这么早就交纳了税赋呢?”

又八郎喔地一声言道:“回禀大人,是前任地头河上大人,他说要提前交纳今年的税赋,所以在二月时,就让本村缴税了。”

“二月?”李晓恍然大悟,显然河上富信起意要造反,所以提前准备,将今年的税赋先收齐了,招兵买马使用。

不过丢你老母,河上富信你这鸟人,把今年税赋收齐了,不意味着本领主大人,今年收不到一毛钱了吗。

又八郎言道:“请大人垂怜,因为河上大人强征收税的缘故,本村百姓实在日子过得艰难,开春以来就饿死二三十人,所以小人恳请大人宽限一段时间,等秋收之后,再交纳税赋。”

李晓嗯地一声,他现在倒不是缺钱用,而且他也做不到那么残忍,逼迫这些百姓再缴税。

他们现在怎么说也是自己领地内的百姓,作为一名领主,或者按明国的说法是父母官,就要尽可能照顾好他们,所以李晓已有了减免今年税赋的念头,反正他现在又不缺钱。

这次为了修筑神冈城,武田信玄这一口气给李晓拨来大笔的军资金,足够李晓花的,现在最困扰他的,倒是人手问题。

但李晓不准备这么快就行施恩,减免他们的税赋,恩威要并用,恩才有效果。

李晓点了点头言道:“收税的事以后再说,不过又八郎。”

“喔。”又八郎恭敬地答道。

“这次我要在神冈城筑城,需要民夫帮忙,可是阁下对我命令置之不理,这是什么道理?”

这时下面沉默了一会,又八郎身边一名本百姓出声言道:“回禀城主大人,是这样的,之前有人来谣传,说领主大人向各村发布,普请役是想让各村的青壮集结去筑城,然后乘各村空虚再派人洗劫。”

“荒唐。”李晓怒叱一声,不用想这谣言有八成是江马家散布的,这江马时盛实在不智,之前赖着不肯交出领地也就罢了,现在李晓既然已经接管了,大家日后可以和平共处,现在偏偏来背后捅李晓的刀子,难道他如此愚蠢看不清楚形势。

“是不是荒唐,只是大人知道。”

这时又八郎下面,一名本百姓突然抬起头来,向李晓喝道。

此言一出,顿时屋子里的人都惊惧了,一介百姓居然敢如此和领主大人说话,这不是不想活了吗?

“虎定,你不要命了。”又八郎一把将对方扯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