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陛下要造反?快去请国师大人! > 第118章 迎熙节项目开展

忙活一个上午,三十余名家丁,均已挑选完毕,余下的面选者,徐病让唐大愚遣散了去。

又念及可怜,让唐大愚遣散时,每人分上一斤白米,带回家吃。

受其恩惠之人,皆跪地拜服,一片感激。

那声音直入内院。

唐大愚站于门口,摆手言道,“都回去吧,都回去吧。”

“大人心善,不愿看你等白来,赏了些白米,速速回去吧。”

“若觉白米难掩饥饿,可去玄武街米铺,置换次麦次米。”

他眼中亦有怜悯,曾几何时,他亦是其中一员,吃了上顿没下顿。

那人纷纷离去,一斤白米已是不少,这一饭之恩,有时比天大。

府邸内的几百斤白米,就此一扫而空,徐病却不觉得亏。

调教家丁之事,徐病便全权交由唐大愚负责,徐病将【开合掌】,编写于纸上,交给唐大愚,让唐大愚指导家丁练习。

如上次一般,凡是入选者,每人给十两安家费。安顿完家事,回到府中,登记姓名,领取名字,安排工作等等。

这些唐大愚手拿把掐,徐病的精力,便不用在此处了。

他该操心的,该是二月七的迎熙节,以及…一件小麻烦事。

先说迎熙节。

今日二月二,距离迎熙节,只余四日时间布置。迎熙节,既作为大熙皇朝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与徐病前世春节性质相似,故就算没有任务,他也想让百姓过好这一节日,至少这一天,他们是快乐了。

要做好迎熙节,便需要先了解情况,往日的迎熙节是如何度过的,是如何安排的。徐病摩挲下巴,来回走动,努力在前身记忆中找寻。

倒还真寻到了,徐病眉头一挑,此前迎熙节,太过简陋单调了些。

简直不能称为节日。

元风一年,迎熙节日。

大熙城城东西南北,四城区各请来戏班,唱几场大戏,百姓挤破脑袋看戏,夜里再各回各家,吃上一顿白米团圆饭,这便结束了。

就仅是如此,还有不少百姓,赞誉这是最好的一次迎熙节。

因为再往前追溯,连大戏都没有。

元风二年,迎熙节日。

官府分发甜饭团,以人头来算,家家户户皆分到手。

这一年的迎熙节,毫无疑问是最失败的一年。

原因很简单,人人一顿饭团,大熙城八十万人口,这耗资多恐怖,甚至不用去算。

耗资大是一点,更重要的是,吃力不讨好。

纪沅本意是先向各家各户,征半斤的白米,集中在朝廷手中,制作成甜饭团,再分发至各家各户。

本意是好的,既可以减少朝廷开支,也能让家家户户,在那迎熙日吃上一口甜食。

可她没考虑具体,首先朝廷贪腐严重,她说征半斤白米,落实起来,却是一斤半。

其次是朝廷执行力问题。分发甜饭团,工作量不小,难免有少发漏发。

这便造成了,不少百姓既上交了白米,又没吃到甜饭团。

是十分失败的决策,纪沅自己也承认。也正是此次过后。

元风三年的迎熙节,平平淡淡,连大戏都不开了,让百姓自己过自己的。

而今。

元风四年,这次迎熙节,落在了徐病手中。

徐病双眸微闔,椅子轻轻摇晃,身前燃着暖身的炭火,远处乌鸦啄食肉块。

大黑飞到徐病肩头,徐病伸手指逗弄。

想办好迎熙节,首先第一点,便是吸取教训,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在徐病看来,往年大熙的迎熙节太平淡,也太寻常。能看得出,纪沅很想搞好迎熙节,但碍于财力、精力等诸多原因,一直没搞好。

前三次经历,首先体现一点。

朝廷执行力不行。

所以…必须提前部署好安排,否则人一多,定然会出现踩踏,混乱等情况。

第二点。

朝廷贪腐严重,往年迎熙节,是纪沅问询礼部大臣意见,纪沅提出想法、方向,由礼部协调吏部、户部…等各部,共同执行落实。

太过麻烦。

层层下来,想法会逐渐变质。

再着三。

太过单调,最大的娱乐,居然只是看大戏?

徐病决不能如此。

大黑飞起,徐病从摇椅上起身,行至书桌前,毛笔沾墨,将自己的想法,洋洋洒洒写下。

迎熙节初步设想。

要点之一,要热闹。

故第一点,徐病要暂解宵禁,这一想法十分大胆,但并非不可行。

守城士兵加大兵力巡游,禁卫军分为四人一小队,在城中大街,小巷…等地,巡回巡察。

要点之二,要有趣。

徐病既做,那便要做得最好,大戏要有,除此之外,花灯、游街,猜灯谜,舞狮子,热场的武会…都要有。

要点之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快乐。如今的徐病,还做不到让大熙子民衣食无忧。

但至少能在这一天,这一夜,这一城的百姓,做到真正的无忧快乐。

徐病停笔,至此,迎熙节初纲,便是完成了,接下来…徐病要亲手落实。

“四日时间,应该够了。”徐病喃喃。

有了决断,徐病穿上衣袍,快快入了皇宫,召开朝会。

那大臣即便不愿,也不敢违逆,纷纷上朝开会。

“那周,王,李,三公呢?”

大臣集结,徐病见那三老不死,还未出现,便问道。

“禀国师,他们身体抱恙,来不了了。因为事发突然,奏折还未到国师手中。”一大臣侧身一步,禀报道。

徐病没多追究,正事要紧,三公不再群龙无首,与他更有益之。

他提出迎熙节之事,朝中大臣纷纷献策。

各种意见皆有,不过大多臣子,难逃一个特点,那便是迂腐古板,一味效仿先人。

所提之计策,大多是前人做过、施行过的,几乎没有创新可言。

朝中好一场焦灼。

最后,徐病盖棺定论,道:“既大家争论不下,没个定数,那这样好了,本次迎熙节,本国师亲手安排。”

礼部尚书面色难看,“这…不合法规吧?”这种情况,他从没遇过。

“下朝。”徐病大手一挥,全然没去理会。

出了皇宫,徐病立刻开始部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