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 第339章 放权之路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第339章 放权之路

作者:岁月如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3: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骊邑叛乱疾如雷电的发生,快到所有人都以为骊邑叛乱将会动摇秦国的根基。

同样,骊邑叛乱却如昙花一现,一点浪花都没有掀起来,便结束了。

然而。

因为此次平定骊邑叛乱刑徒,朝廷用了极其残忍的手段进行了镇压,屠城三日,近十万刑徒死在了屠刀之下,血水染红了黄河,直到七天后黄河水才又恢复了原样。

而这。

极大的震慑了很多试图反叛的人。

可也同样,秦国暴政的名头,再也洗不掉了。

「陛下,近日来,不少地方有人借着秦国暴政,残暴等名头,杀了不少官员。」

「只不过,老臣仔细调查了一番,发现这些官员,的确有暴政贪污欺压百姓的行为。」

李斯站在鱼龙台上镇定自若的说道。

「那这么说,这些官员的确是该死了?」嬴城疑惑的问道。

「陛下,按天理公心来说,老臣认为这些被杀的官员,的确死有余辜!」李斯镇定的回答着,却又话锋一转,道:「只不过,天下秩序皆出自律法,只有律法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包括廷尉只是以律法之名,替陛下维持世间秩序。」

「除此之外,天下任何一人都不能决定他人的生死,包括罪恶者的生死。」

「对于犯错的官员,升迁牢狱,自有朝廷法度,不能及时的发现官员犯错,那是朝廷制度对官员的监管不足,完善制度及时发现犯错的官员并予以处置,才是唯一的处置之法。」

「除此之外,决不允许其他任何人去擅自处置犯错者,此举,当视为无法无天!」

听着李斯康慨激昂的言语,嬴城又问道:「那李师觉得该如何处置此事呢?」

李斯没有半点谦让,道:「陛下,老臣认为,处置此事有二,其一,经廷尉司,御史府调查后,发现被杀的官员,确有严重的贪腐,奴役百姓,肆意敛财,视人命如草芥以及严重的暴政行为。」

「此事,在老臣看来,不管其死因,是朝廷之责,御史大夫府负责监察天下官员,有任何不法行为均有直谏之权,上到三公九卿,下到县府乡里,均有举措。

而这十余名违法官员虽分处各地,情形不同,但,终究是御史大夫府监管不明,坐视官员违法。

同样,廷尉司肩负刑法司法调查理事之权,对此等不法行为竟然一无所知,任由官员违法荼毒百姓。」

「老臣认为,应当对此次事件内,所有经处的监管理事的廷尉司,御史大夫府官员以惰政渎职之罪论处。」

说着,李斯坚定的道:「官员,乃是替陛下,为我秦国安定四方的臣子,三公九卿之下官员各司其职,其职界定皆有定,越过自己权力去干涉其他司署行使权力为越权干政,但同样,有权不用便是惰政渎职。」

「既然廷尉司,御史大夫府内官员身负监察调查理事官员违法乱纪之事,却坐视官员违法乱纪,这,就是渎职。」

「老臣认为,错的并不是犯错的官员,而是朝廷的法度并没有用在官员的身上,才让官员犯错。」

嬴城不语。

整个朝堂之上无声,只剩下李斯康慨昂扬的声音。

「其二,经各地府衙,廷尉司,驻守营确定,可以十分确定,是一些乱民犯上作乱,借助骊邑平乱之事杀我秦国官员,此类事件,应当彻底杜绝,对于有此等行为者,应当按照秦律,定为谋反罪,其内无论主事者,参与者,以谋杀谋反罪论罪。」

「的确,此事起因为我秦国官员理政之错,但这绝不是乱民杀官的理由。」

李斯说着,总结性的道:「老臣以为,对此次事件之中所涉及

的官员,应予以处罚!」

「对此次事件内参与的乱民,应予以严惩。」

随着李斯总结性的说完,咸阳殿内的众多朝臣们都安静无比。

即便是同列在内的御史大夫蒙毅,也一脸无语的瞅着李斯。

对此类事件,本来只需要安抚亦或者浇灭叛乱就好了,死者为大,一切功过皆了,也就是说不管被杀的官员犯过什么错误,朝廷都不会再继续追究。

可是现在。

李斯虽然基本保持着这个原则,却一杆子全敲了下去,敲他的御史大夫府也就算了,连自己的廷尉府也敲了下去。

这样的处理结果,完全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

可是。

一时间他却又找不到话来反驳李斯。

正如李斯所言,官员犯错,并不是官员之错,官员也是人,是人便有贪婪之心,有权之后随手可放纵自己的贪婪之心,出现错误是必然的结果。

而这,就是御史大夫府的责任,监察天下官员,官员犯错却没有及时的修正,的确为失职。

下方众多朝臣也一言不发,即便是有不同的看法,可是现在二世帝陛下没有任何的态度,也是不敢发言。

此事,本就属于李斯的处置决策范围,尤其是,自从二世帝从骊邑城回来后,对李斯愈发的倚重,只要涉及到律法之事,基本都听从李斯的意见。

如今的天子师李斯比起昔日的左丞相李斯,权势更甚。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而就在此时,嬴城平静的询问声彻响在大殿内。

闻言。

不管是鱼龙台上站坐着的冯去疾,王贲,蒙毅,亦或者嬴天,影子,都不知该反对还是不反对。

而下方。

九卿及九卿之下各级官员,同样不知该如何回话。

对二世帝的态度,他们全然不知。

「臣等谨遵陛下决断。」一时间,朝堂之上如推皮球般又将问题推回了嬴城,想要先听听二世帝的见解,再决定要不要反对李斯。

可是。

嬴城没有半点自己见解的道:「既无人有意见,此事,便按李师所言处置。」

瞬间。

群臣木然。

一时间心中竟然不是个滋味。

「自从陛下从骊邑城回来之后,似乎在性情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的陛下,那是多么有主见的雄主啊,立主变法,可现在的陛下,事事顺从,完全没有一点主见。」

朝堂之上,有人忍不住的叹息,心中生出无限的感慨之意,是真的不知该高兴还是该沮丧。

「老臣遵旨!」

然而,就在众人的疑惑之中,李斯躬身一拜,而后慢悠悠的退在了一侧,自己想要处理的事情已经处理完了,接下来的事情与他无关了。

【鉴于大环境如此,

「诸位爱卿还有何事要奏,若无事,便散朝吧!」嬴城再次问道。

冯去疾眉头一皱,出列道:「陛下,自泗川郡蕲县陈胜吴广攻破蕲县城池,占领蕲县后,声势浩大,已经向东席卷,连克了铚,酇二地,大有席卷整个泗川郡之势。」

「若不能及时平定,恐怕泗川郡将糜烂。」

嬴城反问道:「冯师可有良策?」

冯去疾眉头再皱,道:「此前空仓制郡之法,虽略有成效,却也同样为乱贼所动,反而增加了百姓对我秦国的仇恨,随着陈胜吴广谋反,附近县乡的百姓争相随从,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老臣认为,

此时应适当放粮,以安民心。」

冯去疾话音未落,王贲便起身道:「陛下,李由率领三川营尚在泗川郡,且蒙武将军亦在会稽,泗川郡之乱不过民乱,尚不足为惧,只需要月余,待四方兵马围剿之势而成,泗川郡之乱,平定只在朝夕。」

「既然如陈胜吴广之流敢公然谋反,理应彻底剿灭,以安天下。」

王贲和冯去疾的意见并不冲突,嬴城没有任何意见的道:「既如此,那便如冯师,王师所言,平定泗川之乱。」

见此。

冯去疾和王贲都如习惯了的,躬身参拜遵命。

「陛下,武关大捷,王戍将军,辛胜将军平定嬴显叛乱,斩杀乱贼七千余,活捉叛臣嬴显,不日,王戍将军将押送嬴显回都。」王贲说着,道:「只是,温王嬴显身份尊贵,不知该如何处理。」

瞬间。

群臣也是眉头紧锁的看向二世帝。

按律温王嬴显犯上作乱,理应腰斩,但是,温王毕竟是始皇陛下第六子,如此寡情的斩杀,未免太绝情了。

可是。

温王嬴显犯上作乱,却又不能不惩罚。

这的确是令人犯难的处置。

然而。

再一次,就在群臣的疑惑中,嬴城缓缓的将目光挪向了嬴天,道:「宗正觉得该如何处置嬴显?」

闻言,嬴天是一点也不想掺和进处理嬴显之事,可面对二世帝询问,也只能被迫道:「陛下,微臣认为,应以族***处嬴显,剥夺嬴显宗室身份及爵位,贬为民,流放岭南,永不得回都。」

听到嬴天的处置,群臣也不由的点了点头,虽然,对于嬴显的处置,无论和旧秦律亦或者新秦律均有冲突之处,但,众人还是觉得以族***处嬴显,更为妥当。

只不过。

以二世帝推行新秦律之法,此时以族法处置嬴显,就是在明显的违背新秦律的推行。

可是。

就在众人的疑虑之中。

嬴城澹然的说道:「既如此,那便按宗正所决处置嬴显,待王将军押送嬴显回都后,三司会审,宗***旁听,审判嬴显谋反一桉。」

听到二世帝决策。

瞬间。

下方的廷尉府,大律府,御史大府,宗***纷纷躬身道:「臣等谨遵陛下之命!」

虽如此。

可整个朝堂之上,众多朝臣却心中越发叹挽起来。

虽然龙椅之上坐着的二世帝没有任何的说明,可是,这些时日的处政,他们还是发现,二世帝在放权,正在一步步将本应该属于皇帝的权利,下方到六个人身上,更应该说七个人的身上。

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护国都尉王贲,宗***宗正嬴天,御史大夫蒙毅,黑龙卫影子,以及,如今越发权势的太后李贤。

可让他不明白的是,二世帝与其余君王不同,在此之前已经多有权势,而登基为天子,本应该大权在握,执掌天下,相信只要二世帝如此,朝中反对的声音也不会有太多。

可是。

这些天凡是六位天子师和太后所提的意见,均被二世帝采纳。

而即便是七人知分寸的不想插手,二世帝依旧询问七人的意见然后采纳。

这样的举动。

无疑是将七人的权势逐渐推向了巅峰。

这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渐渐形成了遇到大事要先询问如今七国柱的想法。

如此明显的放权行为,让他们十分不解。

「诸位爱卿还有何事要奏,若无事,便散朝吧!」可就在众臣的思虑之中,嬴城的询问的声音再次响起。

似乎,着急散朝一样。

可是。

这让下方的叔孙通着急了起来,心里甚至不是个滋味,明明,还有宣传司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处理,此事他早就奏报禀明二世帝,可二世帝竟然在此只字不提。

「陛下,微臣有奏!」见无人奏报,眼看着要散朝,叔孙通急忙出列。

「叔孙爱卿有何事要奏?」嬴城明知故问的问道。

「咕!」叔孙通完全不是个滋味的道:「陛下,如今天下流言四起,宣传司也按照陛下所吩咐,引导民间流言,试图以言安定天下。」

「只是,宣传司平定流言的效果,不尽人意。」

「微臣反复考量,总结出其中影响最严重的十种流言。」

「其中,尤为严重的是始皇帝驾崩,我秦国气数已尽,天下分崩离析在即,若无法及时的消除此类流言,恐怕会生出更大的祸端。」

「微臣思量再三,针对十种流言,逐一做出应对解决之策,请陛下决断。」

叔孙通说罢,朝堂众臣也是纷纷点头议论,也是对近日声势凶勐的流言略有了解,知晓若不及时处置,骊邑叛乱之事恐怕会成为天下缩影。

而让他们好奇的是,叔孙通又想出何种应对解决之策。

听到叔孙通的奏报,嬴城也是点了点头,他自是知晓叔孙通所提出的十策,不过,他还是依旧没有对此发表什么看法,而是看向冯去疾,问道:「不知冯师对此如何看待,叔孙爱卿所提十策是否可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