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烈火南明二十年 > 第498章 决战前夜中

烈火南明二十年 第498章 决战前夜中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皇上,虽然条件简陋了一些,但总比在外面大营要好。”临淮关城衙门内,先期入城的席特库已经派人将房间给打扫干净,临淮关城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小县城,所以往往被各路军阀忽略,相对于旁边的凤阳城,受到的冲击较小,保存较为完整,特别是县衙,从外面看还马马虎虎,葛布什贤超哈营的士兵进去之后,立刻收拾了一番,迎接多尔衮的到来。

席特库跪在衙门门口,多尔衮已经带着大部队进了城,见到席特库,多尔衮立刻翻身下马,席特库见状,跪地爬行几步,来到了多尔衮战马的旁边,弓起背部,让多尔衮踩着他的身体下马。

多尔衮对席特库此举非常满意,这家伙不仅能打,而且情商也很高,不愧是有从龙之功的大将,这种人很值得信任。多尔衮抬头看了看县衙,迈步走上了台阶,席特库亦步亦趋跟在后面,多尔衮打趣道:“朕听闻,军中叫你和阿昌阿还有拜音岱是宣统三杰,可有此事?”

席特库一听,暗叫一声不好,这是谁他娘的传话,竟然把这种事情给传到了多尔衮的耳朵里,他立刻跪下道:“皇上,这都是谣传,谣传。奴才等对皇上忠心耿耿,哪里有什么非分之想,只要能在皇上身边永远服侍皇上,那就是奴才的福分了。”

多尔衮哈哈大笑,“哈哈哈,起来吧,朕跟你开玩笑的,宣统三杰这个称呼还是不错的,你们三个人也当得起,以后,只要为朕把事情做好,荣华富贵少不了你们的。”

席特库立刻山呼万岁,向多尔衮大肆表忠心,随后一行人随着多尔衮进了县衙。临淮关城的面积较小,本来就是个三五万人的县城,虽然说没遭到太大的破坏,但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如果严格意义上来说,实际上现在临淮关城的容纳量也不过一两万人的样子,这是根据房屋的数量来决定的,房屋就这么多,剩下的士兵就算是进了城,也只能睡大街了。

县衙正堂上,多尔衮一坐下,就对众人道:“这县城的情况你们也看见了,能容纳的士兵不多,朕以为,也不用挤得满满当当了,不如就让葛布什贤超哈和巴牙喇进来,剩下的人依旧在城外扎营如何?另外曹先生。”

多尔衮指了指曹振彦,曹振彦立即出声道:“奴才在。”

多尔衮道:“北洋新军也是舟车劳顿,不如就紧靠城池休息吧,正好看看城内还有没有可以利用的物资,如果有也都利用起来,就算是给将士们一点福利。”

曹振彦道:“皇上果然是体恤三军,奴才感佩之至。”事实上,多尔衮说的都是些屁话,这城池基本上都荒废了,哪来的什么物资,让北洋新军靠近城市驻扎,也不过就是让新军面子上好看一些,体现了皇帝对他们的重视罢了,事实上的好处是一点没有。

曹振彦想了想,明白了多尔衮的用意,又道:“不过皇上,我北洋新军既然是朝廷全力打造的新军,自然要起到模范作用,我们要出现在最艰苦的地方,打最难打的仗才对,所以奴才斗胆,新军不用如此待遇,将这个位置让给后面的绿营兵和汉八旗吧。”

曹振彦这是故意摆出高姿态,多尔衮也就是这个用意。显然,他对曹振彦的临场反应非常满意,多尔衮起身指着曹振彦对众人道:“看看,看看,你们都看看,这才是我大清的肱股之臣,你们所有人都要向曹先生学习,你们的部下要向北洋新军学习。”

“嗻。奴才谨记。”众人回答道。

随即,多尔衮将驻军计划交代完毕,席特库又招呼人给多尔衮端上了御膳,众人这才散去,各自回到本部之中。按照刚才的布置,精锐八旗驻防在城内,外围给汉八旗和绿营兵,而北洋新军则另找地方驻军,剩下的满蒙八旗也在外围。

这种布置的好处就是让满蒙八旗和北洋新军把汉军给夹在中间,哪怕汉军有什么异动,也能及时控制住。现在多尔衮对这些汉兵确实不放心,金声桓等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还有阿昌阿的情报,西北的几个汉军将领都有小心思,所以现在多尔衮对这些汉兵都不放心,心里想着,不行就在下一次跟兴华军的作战中把这些汉兵都给消耗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反过来也适用。汉人总觉得满蒙联军是坏人,反过来说,难道满蒙高层不觉得这些汉军不听话吗?

安排妥当之后,多尔衮自然是洗洗睡了。城头有巴牙喇进行巡逻,按照军事会议的布置,架桥的任务自然是落在了汉兵头上。要知道,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架设浮桥可是个非常危险的技术活,每次架设都会有很多人落入江中淹死。

多尔衮自然舍不得自己宝贵的满蒙精锐去干这些粗活,而且他们常年生活在北方大草原,也不识水性,到了水里很多人都是旱鸭子。所以这些苦活还是交给汉军去办吧。

临淮关城的夜晚来得很迟,毕竟是夏天,白天的时间长,夜晚的时间短。若是在平日里,夜幕降临之后,这里非常安静,因为人烟凋敝,所以没什么人气,最多也就是能听到知了的鸣叫还有淮河河滩上蛙鸣,但是今日,情况大为不同,清军后续部队陆续到达,虽然不是六十万人马,但也有一二十万人,这么多人聚集在临淮关城周围,可谓是人声鼎沸,异常嘈杂。

城外,到处都是士兵们扎下的营寨,一个个灯火通明。陆续到达的汉军搭好帐篷之后就席地而坐,掏出身上的干粮就着凉水吃了起来。

即便是多尔衮在城内,因为临淮实在是太小的缘故,外面吵闹的声音依旧传入了衙门之中,多尔衮不禁有些烦躁,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拉开了房门,在衙门的后院中走动起来。席特库就守在院门外,他又不傻,这时候不表现一下,还什么时候表现。

听见院子里的动静,席特库悄悄推开了院门,多尔衮一眼就看见了他,招招手道:“你怎么还不去休息,这些站岗放哨的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就是。”

席特库立刻道:“奴才不累。皇上,这外面实在是太吵了,这些下贱的尼堪,竟然敢打扰皇上休息,奴才这就带人出城,整顿他们。”

多尔衮摇头道:“行了,你的好意朕心领了,非常时期还是不要节外生枝的好。”多尔衮说这话也是有原因的,汉兵在清军阵营中地位低下,打仗时候也是充当炮灰,军中怨气自然不小。这次扎营,他们依旧只能在城外,而且此次撤退,整个清军大队的补给也是捉襟见肘,所以很多士兵携带的粮食已经告罄,满蒙八旗还有北洋新军的给养倒是比较充足,主要是清军的补给都先紧着这些精锐部队,汉军自然分不到多少。

如此一来,本身心里就不爽,如果这时候再去刺激他们,还不知道会生出什么事端,明日还要利用这些汉兵修浮桥呢,可不能让席特库和他们发生冲突。

城外一处汉军营地,这是一个绿营兵营地,比汉军八旗的营地条件还要差很多。一个队长带着麾下十个弟兄盘着腿席地而坐,从怀中掏出两个干饼,然后撕巴撕巴分成几块,递给了手下人。

这对绿营兵是从孙可望的人马中挑出来的正兵,饥兵都被拉出去当炮灰了,只有孙可望的正兵和老营兵被清军编成了绿营,分散在各部之中。

一个看起来有些年纪的老兵从队长手里接过干饼,放到嘴里咬了一口,便捂着嘴道:“哎哟,太硬了,差点磕掉老子的牙。”随即将干饼狠狠扔在地上骂道:“妈了个巴子的,还把不把我们当人看。”

“老王头,你他娘的少说两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个道理你活这么大岁数了,不懂吗?”队正严厉道。实际上,他的心里也很不满,本来他在孙可望军中是正兵,而且是一个正兵军官,别的不说,孙可望对饥兵很差,但是对正兵和老营兵还是不错的,有什么资源都是先给正兵和老营兵,作为军官,自然得到的好处更多,至少比现在要好得多,比如吃食,比如一些战利品的分配,自然都是高一些。

但是到了清军阵营中之后,一开始军饷正常发放,但是现在,清军吃了败仗,军饷可就不正常了,至于战利品就更不用说了,吃了败仗哪里来的战利品。至于吃食,那就跟别谈了,这硬得跟石头一样的干粮就是他们的吃食,而且就这,一个人还分不到一块,还得全队人一起吃。

老王头越说越气,也不管队正的警告了,“队正,什么他娘的人在屋檐下,我年轻时候就跟着大西王干,后面又跟了少帅,老子还有点武艺,怎么着也不至于混成炮灰,你看看,什么他娘的绿营兵,跟饥兵有啥区别,不过是先死后死罢了,都是炮灰。你瞧瞧这给我们吃的东西,猪狗都不如。再看看帐篷,你瞧满蒙那边就不说了,就汉军八旗,再不济也是一队一个帐篷,你看看我们呢,帐篷数量严重不足,几十个人一个帐篷,挤得满满当当,翻身都不行,这还是人过的日子吗?”

他这么一说,众人都很愤慨,一个年轻士兵道:“是啊,本以为投靠了清兵能吃饱穿暖,现在倒好,这他娘的日子还过回去了。”

队正也恼了,“你们说这么多屁话顶什么用,你能怎么办?”

年轻士兵道:“老子今晚就跑,不干了。”

队正将水壶扔在他脸上骂道:“你想死可别拉着我们,外围都是满蒙骑兵,这些巡逻队将我们看得死死的,你以为你两条腿能跑赢四条腿?别做梦了,你不知道发现逃兵全队皆斩,可别连累大家伙。去,给老子把水壶满上。”

那年轻士兵嘟囔着,捡起水壶出了大营,让他去打水,实际上也就是去淮河岸边把水壶给灌满,那时候的大部分人都没有喝开水的概念,除了兴华军这种超前的军队,大部分军队都是喝生水,所以那士兵很快来到淮河岸边,准备将手中的水壶灌满。

只要是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明白,如果人的视力从明亮转换到黑暗,或者从黑暗突然转换到明亮,会有一个适应期。而如果自身处于一个较为明亮的环境之中,反而会看不清前方黑暗处的事物。也就是说,后世影视剧中那种营门哨兵站在明亮处执勤的桥段就是胡扯,真正打仗的时候,哨兵首先是分成明哨暗哨,第二就是即便明哨也不会站在有灯火的地方,肯定是在黑暗处,否则一方面灯火等于给对方指示目标,另一方面哨兵站在明亮处也看不见黑暗处的动静。

显然,没有任何戒备心的汉兵就发生了这种问题。他们的大营灯火通明,反观淮河上却是一片黑暗,哪怕是城头戒备的巴牙喇,注意力也都被下面的汉兵吸引,没注意到河面上发生的变化。

打水的士兵蹲在岸边,咕噜咕噜将水壶灌满,就当他起身准备走人的时候,却发现了异常。黑暗的淮河河面上,好像隐约有许多大山一般的影子在移动。那士兵使劲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可下一刻,他浑身的汗毛都要倒竖起来,他没看错,那就是一个个移动的黑影,从轮廓来看,好像是船。

哪怕是最基层的汉军士兵也知道,清军水师是个巨大短板,河面上能漂着的肯定是船,只要是大船,九成九不是属于清军的。那既然不属于清军,还能是谁呢?当啷一声脆响,士兵拿捏不稳,手中的水壶掉在了地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