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烈火南明二十年 > 第418章 如履薄冰

烈火南明二十年 第418章 如履薄冰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该死!该死!”回到宫内的多尔衮摘下自己的暖帽,重重扔在了地上。堂中站着的阿济格和范文程等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劝说他。

多尔衮负手来回快速踱步,走到众人的面前道:“看看,看看,你们都看见了,你们都看见了,这大清到底是谁说了算,搞这一出算什么,逼宫吗?这些人不知道轻重缓急,一个个都没打过仗,他们知道个屁!现在兴华军士气正盛,兵法有云,避其锋芒,难道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些人都不懂?老太太不明所以也就算了,你看看这里面还有些什么人,吴三桂的儿子,满达海的兄弟、车尔布的侄子,这些人都在满蒙汉八旗里服役,难道他们也不知道这个道理?本王看,都是昏了头了。”

多尔衮越说越气,谁能想到乌拉那拉氏竟然搞出逼宫的大戏,关键人家还是死谏,好死不死,那石狮子果真坚硬,老太太这么一碰,竟然当场没了,当着在场数万人的面,老太太用生命完成了一次逼宫,一下子点燃了数万人的复仇怒火,不仅如此,除了在场的数万人之外,整个内城都沸腾了,哪怕是几岁的小孩子,也被家长带着在街道上挥舞着拳头,高喊着复仇的口号。

多尔衮气急败坏道:“你们说,怎么办?怎么办!”

多尔衮明白,这次不出兵恐怕也要出兵了,民意难为。这四个字不仅仅发生在汉人王朝几千年的历史上,放在满人身上也是一样的。纵然多尔衮是摄政王不错,但是他可以违背少数人的意志强行推动一件事情,可如今,整个八旗群情激奋,他多尔衮纵使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推翻整个八旗的决定。

众人都不说话,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不知道该如何说,因为站在多尔衮的角度,他肯定是不想出兵,不是多尔衮主观意识上不想,而是多尔衮乃是大清帝国的最高领导人,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肯定不能意气用事,说打就打。但是民意难为,众人知道,这次多尔衮要不打,肯定是犯了众怒了,说不定下台都有可能。

本来多尔衮就得位不正,而且明面上还有顺治小皇帝,反对他的势力不是没有,八旗内部也是暗流涌动。比如豪格,就是坚定反对多尔衮当权的。现在豪格死了,但不意味着内部就没有第二个豪格,第三个豪格了。多尔衮如果违背民意,正好给反对派找了个绝佳借口,可是出兵,该怎么出?从哪个方向打?众人也是不明所以。

“范先生,你说说看,满朝大臣之中,就数你最足智多谋。”多尔衮见大家都不说话,直接点名道。

范文程其实心中早有想法,只是多尔衮不叫他,他也不好随便发言。范文程刚要跪下,多尔衮道:“站着答话。”

对于范文程,多尔衮还是非常尊重的,范文程见状,也就不藏着掖着了,直接道:“殿下,事到如今,只能出兵。”

多尔衮一愣,众人也是一愣,宁完我等人都看向了范文程,这家伙,殿下不想出兵,你非要提出兵,这不是对着干吗?多尔衮面色不虞道:“范先生这是何意,难道跟外面那些无知之人想法一致?”

范文程摇头道:“自古以来,民意不可违,我大清能成功入关,除了勇士们骁勇善战之外,跟八旗上下万众一心是密不可分的,如今京师家家披麻戴孝,这种感情我们应该理解,民众也需要朝廷考虑他们的情感,我想,现在恐怕不仅仅是京师的民众,就算是军队之中,也是群情激奋,前方的军队不好说,毕竟他们已经经历过跟兴华军的战斗,但后方的军队可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说完,他还有意识瞥了吴拜和曹振彦等人一眼。多尔衮猛然意识到,对啊,别说是后方的这些军队,即便是他本人,也从来没有跟兴华军交过手,对于兴华军的了解也只停留在战报上。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多尔衮也不能说对兴华军有完全的认知,更不要说手下那些军队了。

北洋新军刚刚训练完成,正是嗷嗷叫的时候,这时候发生这样的事,相当于干柴烈火,一点就着。

多尔衮道:“那先生的意思是?”

“出兵,至少朝廷要放出出兵的讯号。奴才以为,出兵当分三步走。”范文程道。

“哦?此话何意?”多尔衮一下子转身看着范文程道。不仅是多尔衮来了兴趣,所有人都是竖起耳朵,想听听范文程怎么说。

范文程不紧不慢道:“第一,朝廷立刻答应民众的请求,说法很简单,就是朝廷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出兵。答应归答应,但是出兵的时间我们来控制,在此之前,放出风去,要集结多少兵马,准备多少粮草等等,拖延时间。至少,将这个月给拖过去,等待新军全部换装完毕。毕竟下个月就是腊月了,寒冬之中也不适合出兵,这么一来,又能拖一拖。”

“嗯。有道理。”多尔衮点点头道。

“第二,如果民众催得紧了,我们干脆就先派出一部分军队做个姿态,这部分军队行动速度不用快,在半路磨蹭一下,再耽误一些时间。”范文程道。

多尔衮恍然大悟,这从头到尾就是个拖字诀,反正跟兴华军的战争早晚要打,但现在不是时候,可民意难为,干脆就用拖字诀,军队在行动,但也不完全行动,总之做出姿态给民众看看就行。

“好,有道理!第三呢?”多尔衮道。

“这第三,上面说的两点都是雕虫小技,所谓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总是拖下去也不可能,当拖不下去的时候,我们就开打,但这开打不意味着立刻就要找到兴华军进行决战,我们可以循序渐进,柿子先找软的捏嘛。”范文程道。

全新的思路,多尔衮何等精明,毕竟是大清摄政王,这心眼子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范文程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如果他还不明白,不就是傻子了吗?多尔衮立刻接话道:“先生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先找一些比较好打的目标,来几次大捷,鼓舞人心士气再说?”

“正是此理。”范文程点点头道。

“明白了,明白了,先生请受本王一拜。”多尔衮面色恢复了一些红润,比刚才苍白的脸色好看许多了。他躬身就要给范文程行礼,范文程哪里敢受此大礼,立刻跪下道:“奴才岂敢。”

多尔衮一把托住他道:“范先生老成谋国,不愧是我大清肱股之臣啊。”话音刚落,那边鲍承先、宁完我等人就用嫉妒的眼神上下扫视了范文程一番。他们当然很不爽,毕竟他们也是汉臣,但是地位跟范文程总是差了很多,除了范文程这家伙号称范仲淹的后代之外,他们两人进入清军阵营的时间也比范文程落后很多,再加上关键时候范文程说的总能迎合上位者的心思,他们二人想要取代范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即,按照范文程的布置,朝廷立刻对外发布了公告,既然大家群情激奋,朝廷也就顺应民意,先开启征兵、调兵的工作,然后通知国库准备粮草。风一放出来,内城民众就爆发了极大的热情,不仅如此,多尔衮还利用这个机会,提出因为几路大军接连作战,军费不足,你想报仇就要募捐军费。

这么一提,反而是反将了民众一军,但民间复仇的怒火既然点燃就不可能熄灭,范文程暗地里对多尔衮说煽动一些效忠他的宗室带头捐钱,然后把他们的钱再退回去,这样既做了样子,又没有损害自己人的利益,岂不是皆大欢喜。

这么一来,大家不捐钱也要捐钱了,别说别人,多尔衮带头捐出私库白银五万两。这摄政王都带头了,你不捐肯定是不行,内城四十万民众,还都是旗人。哪怕就按照一年俸禄的标准,一个大头兵也能捐出十八两银子。

顺治登基之后,清廷逐渐正规化,对于士兵们的俸禄也设立了相应的标准。按照八旗兵丁的广义说法,基本上分成六大类,分别是前锋、护军、领催、马甲、匠人、步甲,其中前三个等级比较高,后面两个次之,最后的步甲是最差的。当然,这里指的是正规军,包衣奴才不算在里面。

跟后世一样,清军的军饷也是有地区差的,比如驻防辽东老家的,待遇就低一些,京师附近的待遇就高一些,前面打仗的,待遇再高一些。就按照目前来说,京师兵丁,前锋、护军、领催一个月四两银子,马甲、匠人三两银子,步甲一两五。所以哪怕是正规军的大头兵,至少也要捐献十八两银子。

这还不算达官贵人、王公贵族。总之命令一下去,四十万民众竟然凑出了四百万两银子给多尔衮,平均一个人捐献十两。当然,这里面的大头主要是达官贵人的,范文程他们这些文官,都是五千、一万的捐,这么一算,四百万两银子也不难。

有了银子,多尔衮的底气大了一些,眼瞅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半个月一晃而过,这就到了十一月中旬了。

京师位于北方,天气寒冷,湖面结冰较早,一般来说,十一月中下旬河面湖面就会结冰了。明末正处于小冰河期,气候异常,结冰的时间还要早一些,所以虽然是十一月中旬,但不少湖面上已经出现了一层看起来厚厚的冰。

十五日一早,多尔衮便起身在御花园散步,范文程陪同在多尔衮身边,这段时间,范文程是多尔衮最常召见的人,多尔衮干脆直接给了范文程御书房行走的特权,到最后也不废话了,直接腾出一个房间给范文程暂时居住。要知道,在大明朝,臣子晚上是绝不可能留宿宫内的,但是多尔衮没那么多讲究,就把范文程留下,还派了几个太监宫女伺候着。

多尔衮今天看起来精神不错,毕竟四百万两银子在手,心情自然好。他道:“范先生,你这一招厉害啊,昨天国库上报,已经筹集了四百万两军费,先生居功至伟。”

范文程连忙谦虚道:“奴才不敢当。”

多尔衮望着已经结冰的御花园湖面,说道:“兵者,国之大事,大清再也不能承受一场巨大的失败了。这次出兵,本王势必亲征,倒要看看兴华军如何厉害。”

范文程接话道:“若是殿下亲征,必然马到成功。”

多尔衮摇摇头,他径直走到湖边,看着湖面的冰,试探性迈出了一步。太监们一阵惊呼,范文程立刻道:“殿下小心,这才初冬,冰面不结实,会掉到湖里的。”

古代,一旦掉入冰冷刺骨的湖水里,弄个肺炎什么的,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就是个死。所以范文程和太监们才会如此紧张。

多尔衮却摆摆手,又将另一只脚踏了上去,只听见咯吱咯吱,冰面好像承受不住他的重量,发出了即将碎裂的声音。

多尔衮无视冰面上隐隐出现的裂纹,一边前进,一边道:“我这一生如履薄冰,先生,你说,我能走到对岸吗?”

范文程一愣,他当然明白多尔衮的意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皇太极登基,再到顺治登基,多尔衮历经三朝,他等得太久了,谁不知道多尔衮文治武功,有超越太祖之风,只是苦于得位不正,迟迟不能称帝。他说的对岸,就是那张九五之尊的宝座。

所谓如履薄冰,那就是在每件事情的处理上,多尔衮都小心翼翼,尽量平衡各方的利益,毕竟大家都清楚,八旗本质上是部落联盟,走向国家正规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此之前,多尔衮不能让局面崩塌。

范文程扑通一声跪地道:“殿下,您一定能走到对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