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烈火南明二十年 > 第262章 干票大的

烈火南明二十年 第262章 干票大的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正当高衡大军兵临琼州城下,堵胤锡自告奋勇上城去跟瞿罕攀谈一番的时候,闽粤交界处,异变陡生。

“图克萨卡!图克萨卡!”福建南部,十数万大军云集在泉州和泉州附近的城池,泉州城内,昔日繁华的街道早已经变得冷冷清清,清军攻入福建之后,在隆武帝诏书的提醒下,很多民众都开始往两广疏散逃难,实在跑不动的或者是实在不想离开的,才待在城里不走。

可即便是这样,不说十室九空,像是泉州这种大城市的人口也瞬间下降了大半,清军进城之后,发现城池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大街上更是连一个行人都看不到,仅剩的居民都躲在家中,直到清军挨家挨户搜索,将他们全部赶出来,博洛这才知道泉州差点就成了一座空城。

经过嘉定三屠和扬州十日之后,清军的剃发令不断往下推行,泉州自然也不能例外,但凡是不听从清军命令的,都是直接杀了了事,所以福建大地也是一片腥风血雨,只不过没有发生像扬州那样系统性的屠城。

这几天,博洛的心情坏到了顶点,用气急败坏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主要是因为郑成功占领金厦之后,总是趁他们不注意在福建沿海的某个点发动突袭,专门收拾小股清兵,打得博洛心烦意乱,别看这种小规模战斗,有个词叫做积少成多,一天损失十几二十个士兵,一个月下来,那就是几百上千的伤亡。要是这么搞一年,博洛的军队岂不是要付出上万人的代价。

关键是他还就偏偏拿郑成功没办法,郑成功的军队一见势头不妙,就立刻上船撤退,博洛站在大陆上遥望金门岛,虽然能看见金门滩头上人影绰绰,可他们就是没办法,因为金门海峡已经被郑成功的舰队彻底封锁,他们只能望洋兴叹。

而上报多尔衮的折子已经递了上去,多尔衮可不像博洛一样,他作为监国摄政王,要站在整个大清的角度考虑,所以他毫不犹豫下令达素的人马前去支援。不过也不知道达素是真的有什么困难,还是故意磨蹭,反正清军水师就是要等全部人马集结之后再南下。

这一来二去,时间可就全部耽误了,清军水师本来就是拼凑而成,有登莱水师、天津卫水师、福建水师、浙江水师等等。这些水师原来都是明军,被攻占母港之后,抵抗的人全部被清军消灭,剩下的人要不逃走向南明小朝廷效忠,要不然就只能向清军效忠了。

所以达素的理由非常充分,我的人马还没集合,怎么南下支援。这样一来,博洛只能四处分兵看守沿海地区,防止郑成功偷袭,另外还要在金厦附近集结重兵,把金门岛给盯死了。等于郑成功一支部队就拖住了博洛整个大军的前进脚步。

问题是,近一段时间,博洛收到了不少两广地区的情报,说是南明绍武政权和永历政权自己打起来了。这让博洛兴奋异常,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都这个时候了,南明小朝廷竟然还自相残杀,真是天助我也。博洛是真想带领大军继续南下,解决最后的小朝廷,一统华夏,这功劳足以在史书上大书特书了。可偏偏被郑成功拖住,动弹不得,再加上他听闻湖广的济尔哈朗已经开始动手了,更是心急如焚。

他和济尔哈朗虽然都是两蓝旗的人,但一个是正蓝旗,一个是镶蓝旗,两人也颇有些比较的意思,而且两人都是爱新觉罗宗室,一个是努尔哈赤的孙子,一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若是按照辈分上来说,博洛还要叫济尔哈朗一声小叔叔。可两人不怎么对付,这在两蓝旗之中已经不是什么秘闻,作为上位者的皇太极包括现在的多尔衮倒是乐见其成,作为上位者,最怕的就是手下人团结一心,只要各个旗主之间有矛盾,上位者就能掌控全局。

济尔哈朗的兵力配置可是不差,手下也是一大帮大清国的猛将,比如正红旗的硕詹、镶蓝旗的蓝拜、正黄旗的卓布泰、正白旗的卓罗、镶白旗的鄂硕,以及一大群汉军八旗跟随左右,这些将领随便单拎一个出来,那都是清军一等一的大将,让人头疼的是,多尔衮为了加强济尔哈朗的兵马,特地将巴牙喇全部调了过去,巴牙喇两位章京,一个觉罗果科、一个博尔辉也一起随军前往。

而最让博洛接受不了的是,济尔哈朗这家伙,哭穷真是有一套,又是兵力不足喽,又是粮草不足喽,总之就突出一个劳苦功高,搞得好像只有他在为大清国尽心尽力,自己这东路军主帅跟打酱油的没区别。然而,上面就吃这一套,多尔衮亲自下令,竟然把席特库给调了过去,加强给济尔哈朗。

这席特库是什么人,他可是葛布什贤超哈营章京,葛布什贤超哈,日后的前锋营,那是比巴牙喇还要强大的存在,是大清国最最最精锐的黑甲武士军团,好不夸张的说,如果跟普通马甲比起来,葛布什贤超哈武士完全可以以一当十。

巴牙喇、葛布什贤超哈,两支大清国的王牌全部给了济尔哈朗,他这里连根毛都没有,哦,还是有的,该死的达素人还不知道在哪里。这怎能不让博洛暴跳如雷。

博洛在泉州府衙内破口大骂,满洲将领当然能听懂,汉军将领当中懂满语的也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图克萨卡在满语当中就是贱种、野种的意思。不明事理的,也许以为他在骂郑成功,实际上博洛是在骂达素这个混蛋怎么还不来支援。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正在气头上的博洛。过了好半晌,李成栋咬了咬牙上前一步道:“大人,不如让奴才抽调一支兵马打入广东看看,试探一下明军的虚实。”

李成栋这家伙,说他三姓家奴都抬举他了,其人反复无常,早年间随李自成起兵,在高杰麾下当兵,后面随着高杰归附明朝,累功当上了总兵官,弘光元年,多铎南下,李成栋这家伙不防守就算了,竟然直接带兵剃发降清,并且跟随清军一路南征北战,若是站在当时的视角,那就是铁杆汉奸。

汉奸的心态都是一样的,比正牌清军还要变态,急于在主子面前证明自己的忠诚。所以别人都不说话,李成栋不能不说话,他自告奋勇,要带兵进入广东看看什么情况。他的算盘打得不错,他带领一支家丁骑兵进入广东,骑兵速度快,即便碰到危险也能迅速撤退,但不管怎么说,他带兵进入广东了,是清军的先锋,是大清的勇士,光是这份胆识,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正心烦意乱的博洛抬头扫了一眼李成栋,“你?”

“正是,奴才想,绍武政权跟永历政权正在激战,到底什么情况,我们并不了解,不如我领兵进入广东,试探一下绍武的虚实也好,如果其战斗力极差,或者主力都在跟永历对峙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派出一支偏师攻入广东,提前拿下广州,以免。”李成栋顿了顿道。

“以免什么?”博洛反问道。

“以免被西路军抢先。”李成栋跪下道。

这正好说到了博洛的心痒之处,他的表情放松了一些,对李成栋道:“不错,你的忠心可嘉,这样吧,就按你的方案,去侦查一下,看看什么情况,如果有机可乘,你立刻派人来报,我想办法抽调一支精锐,对广州进行突袭。”博洛说道。

“嗻!”李成栋再次跪下磕头道。

“慢着,李将军,你可从军中挑选一批清军铠甲进行换装,就说是我特批的。”博洛道。

李成栋简直感激涕零,他的军队是明军降兵,即便是家丁,也不是人人有甲,有甲的士兵不少盔甲都已经破烂,现在博洛提供一批铠甲,正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两日后,泉州城外,八百骑兵整装待命,这是李成栋的家丁卫队,也是李成栋的家底,这八百人全部装备了一水的正蓝旗棉甲,这些汉军骑兵也都留着金钱鼠尾的发型,如果不仔细辨别,一般人肯定会认为他们是清军马甲。

李成栋看着脱胎换骨的家丁卫队,喜上眉梢,有了这么好的装备,他的信心更足了。不仅如此,博洛大手一挥,还拨付了他几门轻型火炮,包括数门缴获的佛郎机和虎蹲炮。这些火炮重量轻,可以跟随骑兵一起机动,博洛还给了李成栋数百匹战马。李成栋什么时候打过这样的富裕仗,竟然做到了一人双马,这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李成栋大手一挥,“出击!”

八百骑兵陡然发动,在官道上以一字长蛇阵行军,向着广东一路奔驰。他们越过福建平和县城的控制区,直接迈入了广东大埔县的防区。

“大帅!大帅!弟兄们去了大埔县,发现,发现。”一名报信兵气喘吁吁前来禀报。

李成栋也不傻,既然带领八百骑兵轻装上阵,肯定不能把军队都放在一起,他将兵马一分为三,火炮放在最后,他带领五百精锐作为中军,前面有近百骑兵作为哨探先锋。先看看前面这些县城的虚实再说。

李成栋见到报信兵的样子,心中一惊,难道前方有明军重兵把守?他用马鞭一指道:“什么情况?”

那报信兵缓了一下道:“大埔县城门打开,好像并无士兵防守。”

“你说什么?”李成栋面色变了数变,事实上,这段时间,因为绍武政权建立,博洛的注意力又被郑成功吸引,清军还真就没派出一兵一卒越过闽粤边境。因为在正常人的意识里,边境地区绍武政权怎么也得重兵把守,总不可能唱空城计。

李成栋一脸难以置信的样子,“混账!边境地区怎么可能没有重兵把守,是不是敌人故意唱空城计,要把我们骗进城!一看你们就没好好打探,简直混账!”

“大帅!借小人一个胆子,也不敢骗大帅啊,小的们一开始也不行,但是几个胆大的看着城门大开,硬是进去了。这才发现,真的没有明军驻扎,不仅如此,县城几乎也是空无一人,民众不知道都跑到哪里去了。”报信兵道。

其实他们还真的没搞错,绍武政权这个草台班子,建立之后不想着怎么阻击清军,竟然集结兵马去西面打永历帝,本来广东一地能有多少兵马,十五卫总员额也就七万多人,去掉海南和水师,再去掉吃空饷的部分还有效忠永历的军队。绍武政权实际能控制的所有兵马一共就两万多人,其中一半被陈际泰带去打永历了,广州附近就交给一万多卫所兵把守。

别说是闽粤边境的潮州府,就算是惠州府基本上也是真空状态。民众也不傻,看见兵都撤了,他们也跟着撤,所以现在的广州,就跟当初的京师一样,难民遍地,反而是周围的城池,十室九空。

李成栋万万想不到事情竟然会发展成这样,他本来还准备带着八百兵马打几个硬仗,真要是不敌,就直接撤退。谁想到,他们竟然一路高歌猛进,区区数日时间,竟然就已经挺进到惠州博罗县城下。

李成栋这家伙不知道得了谁的指点或者是他自己灵光一现,竟然想出了偷天换日之计。反正一路畅通无阻,他们不仅扫荡了不少县城,还缴获了不少官府大印。反正李成栋本来就是明朝总兵,干脆伪造军报,派人穿上明军的衣服去给广州报信,说闽粤边境相安无事,清军没有异常,关键是绍武政权还就信了。

一个超级大胆的想法在李成栋心头升起,他转头对着手下骑兵道:“弟兄们,千古功业,就在眼前,不如我们一起,干一票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