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烈火南明二十年 > 第254章 草台班子上

烈火南明二十年 第254章 草台班子上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殿下!殿下!”福建漳州府的官道上,一群人正在骑马飞奔,这群人的身后,还有一骑快马,马上的骑士正在疯狂甩动手中的马鞭,看样子是要追上前面的人。

“这,这,众位爱卿,后面是什么人,是不是建虏的追兵到了。”前方马队之中,一名穿着普通文士服的男子面如土色。心惊胆战,带着颤抖的声音问周围人道。

“殿下放心,前面就是象湖山了,我们还有几十号人,真不行,我们就在山下结阵,跟建虏拼了,保护殿下先走。”一个中年男子道。

“苏大人,你先走,你是文官,哪里懂什么战阵。我来带兵堵住道路,掩护诸位大人先走便是。”又一人说道。

“王大人,你这是何苦,我们怎能抛弃你。”

“都别说了,后面好像不是建虏追兵,貌似是我们的人。”断后的一人道。

“何大人,你可看清楚了?”方才要留下来结阵的男子说道。

“看清楚了,是我们的塘马。”

众人听见这话,才松了一口气,姓苏的男子道:“全军停下,殿下,不妨等一等,看看有什么消息,我们从福京出来,这一路亡命奔逃,还不知道后面的情况怎么样了。”

听此人一说,被称为殿下的人也冷静了不少,能看得出来,姓苏的男子是这个团队的主心骨,他一发话,众人就不在多说了。

原来,这一小队人马,正是从福京逃出来的唐王朱聿鐭,朱聿鐭是隆武帝朱聿键的亲弟弟,他登基称为隆武帝之后,这唐王的位子自然就给了亲弟弟。清军大举压境之后,郑成功主张据城死守,让皇室成员先走。所以隆武帝选择往江西南部跑,而朱聿鐭则前往福建南部的漳州。主要是隆武帝觉得让弟弟走不同的路线,可以防止被清兵一网打尽,万一自己遭遇不测,也许弟弟还能接替皇帝的位子。

所以给朱聿鐭保驾护航的有大学士苏观生、大学士何吾驺、兵部侍郎王应华、曾道唯,以及其他大臣,不仅如此,苏观生在此之前就已经派出报信兵,抢在清兵彻底围困福京之前冲出去前往广东报信,苏观生和广东布政使顾元镜交好,他派人去找顾元镜,就是为了让他在广东派兵接应一下。

官道上的马队停下,后面的人很快就追了上来,众人一看,只见塘马浑身是血,一看就是突破重围追上来的。

那塘马一见到众人,立刻翻身下马,哭喊着来到众人面前,说道:“殿下,诸位大人,陛下,陛下他。”

朱聿鐭一听陛下二字,浑身立刻剧烈颤抖起来,他哆嗦着问道:“陛下他怎么样了?”

“陛下在汀州被建虏追上,护卫军几乎全军覆没,陛下被建虏俘获,重伤不治,殡天了!呜呜呜呜。”塘马哭道。

“啊!陛下!皇兄!”朱聿鐭仰面就要栽落马下,幸亏是周围几个卫士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他,这才没从马上掉下来。但是苏观生、何吾驺等人却是忍不住了,他们辛苦逃亡,眼看着就要进入广东境内了,可谁能想到,竟然听到如此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按理说,清军如果追击,应该是追击他们这一路才对,毕竟他们是自北向南进攻,顺着福建往广东打才是正理,怎么建虏就直奔江西去了。而且隆武帝出发时间比他们早一些,理应比他们更快,怎么还在汀州。可是如此重大打击之下,没有人深究其中的缘由,大家只知道,隆武帝被建虏杀死了。

苏观生痛哭流涕,但他镇定了一下,还是来到塘马身边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塘马道:“汀州被攻下,有一些士兵逃出来,在此之前,福京已经沦陷,国姓爷带着残部撤往金厦,在半路上听到了这个消息,就派小人和几个同伴拼死前来禀报,跟小人一起的人都阵亡了,小人准备去广东,没想到在这里就遇到了殿下一行。”

这又是一个晴天霹雳,没想到福京终究还是沦陷了,郑成功撤往金厦,就说明福建的陆地基本上可以说全部沦陷了,他们算是跑得快的,可以想象,清军大队肯定继续南下,他们要是在这里待一两天,很可能就会被追上。

王应华最先反应过来,他说道:“国姓爷前往金厦,倒是以退为进的手段,特别是进门,四面环海,背靠台岛,这是我们福建水师传统的活动区域,水文条件我们熟悉,建虏的短板就是水师,如果国姓爷能在金厦站住脚,随时可以反攻,便若当年的毛文龙一样,始终是建虏背后的一根刺,这对牵制建虏有很大作用。”

“王大人,此言差矣,若是寻常时候,这么说没问题,可是你不要忘了,郑芝龙已经投降满清,带走了不少水师的士兵和舰船,如果建虏再给他们加强一些人马,进攻金厦,也许金厦都守不住,除非国姓爷能击败建虏。”曾道唯说道。

王应华叹了口气,作为隆武的兵部侍郎,他对目前的清军水师情况有一些了解,原本清军基本上是没有水师的,即便是有,也是各地征集的杂牌,或者在山东登莱一带俘虏的船只和水兵,这些人组织度很差,可以承担一些运输任务,但要是真刀真枪拼杀可就不行了。

而郑芝龙投降之后,不仅仅带去了水兵和船只,最重要是给清军带去了水师指挥的人才,虽然多尔衮将郑芝龙和郑芝虎、郑芝豹等主要将领收押,但是其他的非主要将领还是官复原职,该干啥干啥。

比如现在清军水师,由镶黄旗护军统领鳌拜推荐的达素担任水师主将,副将是原本郑芝龙的手下黄廷,先锋官是原郑芝龙部将黄梧,而水师的实际操控人,正是鳌拜。

鳌拜此人乃是皇太极心腹,要不然也不可能带领皇太极亲自掌控的镶黄旗,所以他对皇太极一直是忠心耿耿,自从皇太极去世,多尔衮上位之后,鳌拜便是皇太极遗留一派的中坚力量,也是满洲第一巴图鲁。可以跟多尔衮分庭抗礼,但在明面上,毕竟多尔衮是摄政王,所以鳌拜还是低了一点。

但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加强自己的力量,陆地上不行,那就从海面上入手,比如水师,清军以弓马得天下,对于水师不是很重视,觉得水师不过是陆军的辅助部队罢了。但是鳌拜看到了水师的前景,随着统一华夏的战争不断向前推进,内陆地区基本上已经十拿九稳,下面的重点要放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不靠水师怎么行。

所以鳌拜先下手为强,抢先推荐达素任水师统领,多尔衮当时目光都在内地,也没在意,这一下郑芝龙投降,鳌拜又选了几个降将加入清军水师,这样一来,水师就被鳌拜所掌控,至少除了两黄旗之外,鳌拜手中又多了一张牌。

曾道唯的担心不无道理,今日的建虏不可同日而语,现在他们也有水师了,而且还是以明朝降将为主导,这些人的水战技巧可不逊色于国姓爷的人马,大家本来就是同门师兄弟,谁还不知道谁啊。

“殿下!”就在王应华和曾道唯对话的时候,苏观生猛然回头下拜道。

这一下把众人都是一惊,朱聿鐭自己也吓了一跳,对苏观生道:“苏大人,这?这是何意?”

苏观生正了正衣冠道:“殿下,陛下已经殡天,为人臣,不应该说这话,但是生死存亡之秋,大明危在旦夕,国不可一日无君,事已至此,臣请殿下立刻前往广州,布政使顾元镜那里臣已经通报过了,陛下前往广州之后,请立刻登基,延续国祚。”

“这,这,爱卿,这如何是好。”朱聿鐭都蒙了,哪知道苏观生会突然来这一套。

众人一听苏观生的意思,都立刻反应过来,说实在话这还真没错,隆武没来得及指定太子,况且崇祯就是兄终弟及,也不是没有先例,事急从权,隆武死了,唐王接任,法理上还真没什么问题,如果拥立成功,他们不都变成了从龙功臣。

既然苏观生带了头,那也没什么好犹豫的了,搞得好,大家就是青史留名。何吾驺等人立刻下拜道:“臣等请殿下继承大统,延续国祚!臣等请殿下继承大统,延续国祚!”

众人一致固请,朱聿鐭实在是不好推辞,其实很好理解,这种事情放在一个普通的藩王身上,确实很难拒绝。要知道,从藩王变成皇帝,这不知道是古今多少人的梦想,皇帝宝座仿佛是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一般,一般人无法拒绝。放在朱聿鐭身上,至少是五五开,复国或者失败,一旦复国成功,那他就是中兴之主,青史留名,这个诱惑太大了。而且这么多大臣支持他,由不得他不动心。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至少应该到了广州再说。他对众人道:“诸位爱卿的心意寡人明白了,这样吧,现在还为时尚早,我们先去广州,到了广州再说也不迟。”

众人便立刻踏上了行程。于此同时,隆武帝兵败身死,国姓爷败退厦门的消息经过陆路和水路加上清军有意识的散播,正在明廷控制区内大肆传播,清军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跟自己对抗没有好下场,你们立一个皇帝,我们就干掉一个,所以你们这些残兵败将还是早早投降的好。

十月初,广西的瞿式耜、湖广的何腾蛟等一众明廷官员都接到了隆武帝兵败身死的消息。众人在各地举行哭灵祭祀大会,瞿式耜更是在仪式上用刀割破手指,用鲜血书写报仇二字,意思是跟满清不共戴天。

两日后,瞿式耜通报何腾蛟等一众官员,决定拥立身在广西的永明王朱由榔为皇帝,继承大统。瞿式耜一直是朱由榔的哥哥朱由楥的亲信,也就是前任桂王的铁杆支持者,但是桂王虽然有才华,可是英年早逝,死前将弟弟朱由榔特地托付给了瞿式耜,他在临死前对瞿式耜道:“国家事一听瞿先生处分,孤再生珈蓝,而王第一罗汉也,先生好辅之。”

这就跟白帝城托孤没什么两样的,古代人最重视的就是忠诚气节,桂王都这样了,瞿式耜还不肝脑涂地为朱由榔操碎了心。加上广西和湖广基本上都被桂王一派把持,隆武在位时候,就打算封朱由榔为新任桂王,当时隆武帝就说过,“此永明之天下也。永明神宗嫡孙,正统所系。朕无子,后当属诸永明。”

意思就是给了朱由榔一个所谓永明王的名号,也是说明一旦他出问题,朱由榔是神宗嫡孙,也能继承大统,这无疑是给了桂王上位的法理支持。

瞿式耜就是拿住这一条,十月十四日,百官劝进,以广西巡抚瞿式耜和隆武朝两广总督丁魁楚为首,拥立朱由榔上位,朱由榔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哪里架得住这么大的阵仗,私底下,朱由榔可是尊称瞿式耜为先生的,还不都是瞿式耜说了算。

当日,朱由榔于广东肇庆府就任监国,颁诏楚、滇、黔、蜀。以总督两广兵部尚书丁魁楚兼东阁大学士,为首辅,督军兵部尚书吕大器、兵部左侍郎瞿式耜各兼东阁大学士,同入直。但监国一开始的人事安排便出现了问题。这就是以丁魁楚为首辅和授太监王坤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两人在崇祯朝都声名狼藉,因此巡按御史顾之俊西遁而去,兵部尚书李永茂拒绝入阁,吕大器虽已受命,见丁魁楚为首辅,也非常不满,不辞而行。

此时,清军已占领福建南部之漳州与江西南部之赣州,兵锋逼近广东,司礼监王坤建议应马上移跸梧州,加以躲避,朱由榔不顾瞿式耜等人的反对,在监国六天后的十月二十日就率群臣出奔梧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