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烈火南明二十年 > 第180章 伤兵安置

烈火南明二十年 第180章 伤兵安置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统领,伤亡统计出来了。升龙府一战,我军战死将士两千一百五十八人,受伤一千六百七十七人,其中重伤五百多人,基本上已经没有恢复的可能,还有残疾的士兵,只能强制退役了。”从军营出来,高衡径直去了军部,虽然上次已经有了政务部和军部分离的想法,但是受限于目前人手不足的情况,还不能这么快分开,所以很多事情还是由军部来进行操作。

这段时间,随着伤员陆续后送,成子龙也在组织人手进行安置和清点。清点和救治伤员当然是军部的事情,但是一旦重伤或者残疾的士兵退伍,那么如何安置就成了一个问题。

高衡让葛蕊芳带着一众会医术的人在军营中继续帮忙,一方面是救治伤员,另一方面是培养更多的人有基础的救治知识。高衡后来想了想,不仅仅是要成立专门的医护兵队伍,军中的将士们也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救治技能,所以葛蕊芳这个先生当的非常有必要,不过这么重大的任务交给葛蕊芳,对她一个小姑娘来说也确实重了一些,不过葛蕊芳还是咬牙接了下来。

高衡也没亏待她们,当他得知葛蕊芳是将此作为谋生的一个手段之后,干脆大笔一挥,给他们支付薪水,比如葛蕊芳,现在兴华军最基层的士兵是二两银子一个月,这个标准已经是明军普通士兵的两倍了。

医护兵按理说应该是技术兵种,最起码待遇应该向骑兵靠拢,所以按照高衡制定的标准,如果未来成立医护兵队伍,一个普通医护兵一个月应当是四两银子,再加上葛蕊芳现在是先生,当然,教授知识的先生不止她一个,但是待遇方面最少要跟新兵教头靠拢,所以在翻一番,给葛蕊芳八两银子一个月。

袁宝儿她们也有四两银子的薪水,虽然八两银子看起来好像不多,但是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已经是了不得的收入了,对于这份工作,葛蕊芳和袁宝儿都非常珍惜,也觉得高衡这个将军跟普通的将领不一样。

在大明朝,民间对于军队的观感并不好,都觉得将领们一个个都是大军头,喝兵血,拥兵自重,反正没什么好印象。而葛蕊芳本身就是边关将领的女儿,虽然她的父亲还算是比较正直,但是在边军之中一直有一句话叫作水至清则无鱼,所以她的父亲多多少少也有些克扣军饷之类的事情发生。

但是在高衡这里,葛蕊芳虽然没有深入了解,可她能感受到整个兴华军那种欣欣向荣的氛围,士兵的脸上从来就没有明军那种麻木的表情,每个人都有一种向上奋进的情绪。如果葛蕊芳有机会去后世,那么就会知道,后世有一个词语专门形容这种情绪,叫做正能量。不错,兴华军就是一支充满了正能量的军队。

高衡回到军部之后,听取了成子龙的情况汇报,心中倒是有些沉闷,一仗下来,兴华军死伤四千多人,出兵一万,折损四成兵马,对于兴华军来说是建军以来最大的一次伤亡,而且伤亡主要集中在宋志的步兵旅当中。武器,还是武器的原因,因为四四式火铳产量的原因,导致没能全部装备,所以宋志的步兵旅变成了兴华军的薄弱环节,敌军的攻击重点都放在这里。

阵亡士兵的灵位全部移入忠义祠,享受香火供奉。而受伤的士兵分成两类,但凡是可以恢复的,全部归队,这些人就像是火种一般,变成了百战老兵,高衡将他们打散放入新训旅当中担任各级军官,很快就能把新训旅的战斗力给拉上来。

但还有一部分是无法归队的,比如残疾的士兵,或者伤势太重,即便痊愈也影响身体机能的,这部分士兵必须得到妥善安置,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高衡沉吟了一下对成子龙道:“军师,关于强制退役士兵的安置问题,我们要拿出一个方案来。”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成子龙示意门外的人进来,高衡抬头一看,是景昭和蒲德曼,还有卜弥格也跟他们一起过来了。高衡明白,这是成子龙邀请他们前来共同商议伤兵安置的问题。

高衡道:“议题大家都应该知道了,以前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烦恼,是因为伤兵的数量还不是特别多,军队发放抚恤之后,社会能直接把伤兵的后续问题给消化掉。但是未来,像是这种大规模战役会越来越多,那么产生的伤兵也会越来越多,妥善安置伤兵势在必行。不仅仅是给将士们一个交代,更是要让全体百姓看见,我们兴华军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卜弥格拱手道:“大统领,在下有个提议,目前制造局的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了工坊产业链,所以未来,我们的工坊会进一步扩大到郊外更多地区,这里有我们的军事机密,所以需要一些保卫人员,从正规军中抽调的话太浪费了,不如分出一部分还有行动能力的退役士兵,哪怕是缺胳膊少腿,只要还能动,我来负责给他们安排岗位。比如固定哨、游动哨、门岗等等。甚至工坊之中如果有比较合适的岗位,也可以安排。”

卜弥格比画了一下,“比如失去双腿的士兵,只要他还有手,我可以把他放到流水线上,对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查,也不需要到处移动,就在一个地方固定检查上一个工序的产品就好。”

“质检员?”高衡脱口而出道。

卜弥格道:“质检员?是个好名字。由他们来检查产品的品质,在下放心,都是从前线回来的将士,对于同袍的生命更加珍视,从他们手上出去的产品,不会有问题,否则就是在坑害同袍。”

高衡点了点头,这倒是个好办法,如此一来,制造局能解决不少退役士兵的安置,一方面制造局给他们发薪水,兴华军军部再给他们发抚恤,只要不染上赌博之类的坏习惯,生活肯定是无忧了。

蒲德曼和景昭也拱手道:“既然卜弥格先生提了意见,我们也可以这么做,兴华商会现在规模不断扩大,我们也需要镖师来押运货物,需要教头来训练镖师,从战场上下来的老兵不正好是教头的最佳人选。船上也可以放一些有经验的炮手,担任指挥官进行指挥,还有兴华商会的店铺,也可以雇佣一些退役伤兵。”

成子龙道:“好,这又解决了一部分。”

高衡道:“我们自己也不能闲着,军队中看看有没有什么适合的岗位,也可以进行安置。对了,我们不是要新建学堂吗?学堂的门岗就可以用我们退伍的战士,还有我上次提到的,要建立一个兴华军战史陈列馆,方便民众参观,接受教育,这里面的人也可以用我们的士兵。”

成子龙补充道:“解决工作是一方面,也要看士兵们是否自愿,我建议,给两个方案,愿意解决生计的那就按照上面的方案进行分配,另外就是可以选择拿一大笔补助,至少保证下半辈子吃喝不愁,如果愿意选这个方案的,我们也应当支持,有的士兵不愿意出来抛头露面工作,这种心情我们要理解。”

高衡看了看成子龙,这建议跟后世我军的做法差不多啊,要不给编制,要不给退伍费,他肯定道:“很好,那就在伤兵抚恤的基础上加一笔退役费用,简单计算一下,按照现有部队一半的军饷进行发放,比如普通士兵,就是十二两银子一年,一直发放到死。”

“赞成,赞成。”众人纷纷附和道。

解决了伤兵的问题,高衡一时间心情大好,这说明兴华军的组织度正在不断加强。随着地盘的扩大,组织机构的不断建立,兴华军正朝着正规化不断过渡,再有了最基本的条件之后,下一步就是要提出新的施政纲领了,当然,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这一步要往后放一放。

就在高衡和众人讨论伤兵安置问题的时候,安南北部的局势再次发生了变化。这个世道,本就是动荡不堪,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和连锁反应。当大明朝京师朝廷覆灭之后,朝廷西南部的土司们就已经有蠢蠢欲动的迹象了,而弘光朝廷建立不到一年又被灭掉,更加刺激了这些土司们,所以西南地区的局势骤然间紧张起来。

弘光元年八月,就在升龙府战役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云南元谋土司吾必奎发动了叛乱,土司军一路攻下了定远、湄潭、武定、禄丰、姚安等地,声势浩大,关键是得到了其他土司的声援,一时间云南各地风声鹤唳。

镇守云南的是沐王府,沐家世代享受明朝国公的待遇,镇守云南。但是当地人都喜欢把沐家称作沐王府,既然有土司叛乱,那么平叛的职责当然就落在了沐王府的头上,他们责无旁贷。

沐王府作为明初就在云南的势力,经过他们几百年的经营,在云南当地早就已经是根深蒂固,势力盘根错节。这次吾必奎叛乱,沐王府倒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能说沐王府在云南太久,自以为有他们镇守,手下这些土司们不敢兴风作浪。加上内陆局势变幻莫测,沐王府的目光也全部聚焦在清军南下这件事情上,一时疏忽竟然被吾必奎给偷袭了。

好在沐王府的号召力还是非常强大的,沐王府这一代的领军人物是沐天波,人称小公爷,弘光元年才二十七岁,年少有为,不论是在沐王府内部还是在云南当地,威望都挺高。在他号令之下,沐王府从昆明出兵一万五千,加上八家土司,组成联军,在一个月之内就荡平了吾必奎的叛乱,吾必奎兵败身死。

大军攻下了吾必奎的大本营元谋县,元谋县的民众一个个都是瑟瑟发抖,生怕小公爷发怒,让整个元谋县鸡犬不留。但是沐天波没有这么干,恩威并施才是沐王府治理云南的杀手锏。云贵川等地,本来就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的状态,并且少数民族不是少数,所以才有了朝廷将地方的治理权交给各个土司的情况。

这些土司平日里在他们各自的地盘上跟土皇帝没什么区别,治下民众的生死都由他们来定夺,只要定期给朝廷交税就可以了,到了明朝后期,这些土司连税都不交了,天下大乱,只要他们不反叛朝廷,朝廷就烧高香了,哪里还敢跟他们收税。

沐王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们不生事端,听沐王府的号令,也就随他们去了。这些土司畏威而不怀德,但是也不能把他们逼狠了,吾必奎叛军已经覆灭,麾下主要将领也被沐天波全部斩首,罪魁祸首已经伏诛,如果在元谋搞清洗,势必会引起各族强烈反抗,对沐王府的治理不利,所以沐天波放他们一马,将元谋的民众跟吾必奎的反叛力量分开。

一时间沐天波名声大噪,民众对他感恩戴德,一个个痛哭流涕,都愿意听沐王府调遣,永生永世再也不行叛乱之事。

平定了吾必奎的势力,沐王府的军队便开始分批撤离。此次作战除了一万五千沐王府的直属军队之外,剩余八支队伍都是跟沐王府交好的云南土司,这其中最大的一支队伍是来自蒙自地区的土司沙定洲,其麾下也贡献了一万五千人的力量。

按照撤退方略,由沐王府的军队进行最后收尾,各个土司的人马先回去,众人便听从沐天波的命令,分批起程回到各自的地盘上。元谋在昆明的北边,沐天波召集的土司部队基本上都来自昆明南部,所以他们撤回去的必经之路就是昆明,昆明城内,还有沐王府留下的五千守军,包括沐天波本人的家眷,基本上都留在城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