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原始迷踪 > 第二卷 玩转部落 第349章 石灰造纸

原始迷踪 第二卷 玩转部落 第349章 石灰造纸

作者:青云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3: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已经开过会,对木桶榨油的工作进行了分工,丁奇又开始去忙着第二件事儿,那就是研究如何造纸。

丁奇以前上学时,了解到中国的造纸术是东汉末年的蔡伦进行改进。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而现在,丁奇准备做的事就是造纸,他已经被没有手纸的日子折磨疯了。当然,这不是他造纸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为了方便记录、传播知识。

目前部落所拥有的东西只有一些破渔网和锯末,麻暂时没有,那么能考虑的造纸材料主要就是树皮、南湖边上的芦苇、杂草以及未来稻谷收割后剩下的稻草,包括前面所说的破渔网和锯末。至于竹子,丁奇暂时不去考虑,那个太难分解,不好制浆。

小时候,离村子一公里处,有一个造纸厂,周围的村民都会将不用的麦秸杆、玉米杆儿甚至是树皮运过去,卖几个零花钱来贴补家用。丁奇没事了就会带几个小伙伴一起去造纸厂挖蚯蚓,回村边河里钓鱼。

经常去的情况下,他就对造纸厂的环境有所了解。长期在外堆放的麦杆儿、树皮等物,石灰,源源不断向里面运送麦杆儿的锅炉车间,以及从车间里面运出来的麦杆儿泥堆,还有散发着刺鼻气味的纸浆池,都是丁奇记忆中的儿时场景。

再加上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关于手工造纸知识的传播,丁d杏觉得自己理论知识学得挺多。

所以,他准备利用掌握的知识,开始造纸。

安排几个人去收集破渔网、锯末,再安排五六个人去南湖边割芦苇、杂草进行晾晒,还有人拿着青铜铲去搬迁的林场内收集树皮。安排花寻找到部落内最大的陶锅,安排荆依据花寻找到的最大陶锅样式,制作竹篦子或者木头篦子,以及用木头制成的蒸笼。

最后,丁奇带几个人去南湖边远离稻田和马场的地方,选址准备建造纸场地。

由于造纸有很大污染,产生很多废水,因此丁奇只能选择一处地势稍高的乱石滩、不长野草的地方作为造纸场,离湖边不算太远,取水也方便。

场址选定,就开始安排人用砖在平整好的地面上挖出一个坑,里面用砖垒了一个大池子,这是用来制浆的池子。不远处又建了一个用来蒸煮制浆原料的棚子,一个用来存放石灰的木棚子,四周用木板遮挡风雨。

讲到石灰,可能大家猜到了丁奇准备如何制作纸浆。没错,就是石灰法制浆。这种制浆方法,就是丁奇根据记忆中的画面,总结的制浆方法。丁奇不知道这其中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他隐约觉得应该是石灰的碱性加速了植物中纤维的浆化。同时,石灰还起到漂白和去除杂质的作用。

现在丁奇准备做的,就是进行小批量试验,利用比较好制浆的芦苇、杂草来制作草纸,也是最简单的纸制品。只要这个能做成,下一步用树皮、麻及木头等制浆得到的纸将会更好。

有人在挖坑建池子,有人则开始用铡刀将以前编苇芭留下来的芦苇切成十公分长的段,再切一些干枯的杂草后,将两样材料混合在一起。然后将这些草料在一个大陶缸中淘洗,将一些泥土、石块等杂质清除掉。接着将一些生石灰粉洒入经过淘洗的草料中,搅拌均匀。

由于是第一次做,不知道多少比例合适,丁奇就准备从最低的水平开始,即石灰重量与草料重量比为1:10。搅拌均匀后的草料放在一边发酵一段时间,利用生石灰产生的热量进行自然发酵。

随后开始在陶锅中烧水加草料,盖上蒸笼,慢慢蒸煮。蒸煮的过程中,还要不停翻搅,使材料得到全面的煮制,能够快速地得到纸浆,缩短制浆时间。具体蒸煮的时间,丁奇心中没谱,只能边蒸煮边观察,但怎么着也得三个小时之后,前期可以让人先准备着。

自己在这里看着,丁奇则让几个人去找蝶拿回之前安排她制作的篾席,找荆拿安排他做好的一个大木桶。木桶用来作为抄纸用的纸浆池使用,而篾席则是抄纸帘。

抄纸帘做出来的不多,只有五个,主要是因为那只有三根头发丝粗细的竹篾实在不好做。为得到这些竹篾,丁奇特意制作了一个制篾工具,刮篾器。

在一块青铜板上,丁奇凿出五个洞,这些洞可是利用他手中的多功能瑞士军刀一点点钻出来的。五个洞从大到小,从五毫米到最后的两毫米,可是费了不少功夫。

竹篾从最大的孔穿进去,抽出来的过程中将大于孔洞的部落去除。然后再从下面的孔中穿进去,抽出来继续去除多余部分。以此类推,直至达到目标竹篾。这个过程耗费时间太长,更不说之前的破竹篾这项工作耗费的时间。

竹篾做成,蝶又开始编篾席,也就是抄纸帘。这个对绳索要求极高,就是绳索不能太粗,只能有一毫米左右细,可是将巧儿那一组人给折腾晕。还好,最后她们总算完成了这个任务。

有了绳有了竹篾,蝶编起来抄纸帘也就快得多。长六十公分,宽五十公分,一共五个。

一应工具都准备好,只待纸浆制好。

蒸煮好的纸浆,还没有最终成形。此时需要将这些纸浆从锅里捞出来进行漂洗,将里面的一些杂质和生料剔除出去,避免影响成品质量。漂洗后的纸浆捞出来,放入石臼中进行臼捣,使纸浆中的纤维充分分离出去,此时制浆工作算是完成。

丁奇算了一下,蒸煮的时间比预期的三个小时长了一倍,达到六个小时,还不包括后面的漂洗和臼捣。臼捣简单,岩他们凿出来的石臼和石锤,两人合作或一人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臼捣。

制好的纸浆呈

黄白色,微微的淡黄,没有全白,说明里面的石灰用量还有些少,下次再做时就要多增加一些,试试漂白效果。不过丁奇是第一次做这个,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算是不错了。

牛顿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之所以我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那么,丁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以前学过看过了解过。只要知道原理,过程只是细分出来用来达到目的罢了。就像以前他上过的自然课,老师有讲过如何利用废旧报纸来制作纸张的试验,而那个试验才是让丁奇真正明白造纸原理的一节课。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而丁奇在造纸方面是否最终成功,也要看他最后这临门一脚能不能踢得出去。

在丁奇准备纸浆的过程中,另一组在榨油的人那里传来了好消息,经过压榨油桐粉饼,里面含有的丰富油脂已经在铜块和石块的共同挤压下渗了出来,并汇合在一起顺着石槽流入下面的陶罐中。

好消息传来,也激发了丁奇的斗志,誓要将纸张一下制成。

纸浆做成的第二天,好好休息一晚的丁奇带着一干人来到造纸场,向荆做成的那个大木桶中倒入准备好的井水。井水清澈,里面没有什么杂质,不会影响造出来的纸质量。

然后,丁奇将一定量的纸浆一点点的倒入木桶中,边倒边搅拌,直至搅拌均匀,这调配纸浆的活儿才算结束。只是成功不成功,还要看纸浆的附着情况。丁奇先将手伸进去,再捞起,看着手上的纸浆分布情况,丁奇略有些失望。纸浆还是有些粗,不够细腻,里面含有部分未彻底熟化的生料。而且,丁奇的手在里面停留的时间不算短,可沾在手上的量也不多,薄薄的一层。看来纸浆的量不够,另外也要增加抄纸帘在纸浆桶中的时间。

但这也只是在手上的表现,等呆会用抄纸帘之后就能知道抄出来的纸是什么样子了。

再次向里面投入一团拳头大的纸浆,继续搅拌直至均匀。然后丁奇拿起身边的那个抄纸帘,深吸一口气,两手将抄纸帘绷紧,前头朝下没入纸浆桶中。稍一停顿,丁奇就倾斜着快速出水,那些纸浆就在抄纸帘出水的过程附着在抄纸帘上,形成一层厚约两毫米的纸层。

水顺着抄纸帘上的空隙快速沥下,丁奇将抄纸帘正面朝下放在一块木板上,轻轻挑动抄纸帘一头,将上面的纸慢慢揭下,平铺在木板上,等待其风干。

完成这张纸,丁奇之前吸入的那口气被他慢慢吐出来,本应该激动起来的心情反倒逐渐平静下来,让丁奇有一种释怀的感觉。

不再停留,丁奇再次将抄水帘没入纸浆桶中,左右一摆,前后一晃,停留两抄,迅速直上直下出水,又一张蕴含着大量水分的纸张就在抄水帘上成形。沥干水分,再次将抄水帘正面朝下,将那一张纸铺在另一块木板上,等待它最终风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