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原始迷踪 > 第二卷 玩转部落 第270章 农事(一)

原始迷踪 第二卷 玩转部落 第270章 农事(一)

作者:青云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3: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啊!啊!

接连不断地惨叫声响起,刚刚还不在意这点鞭笞处罚的人却是忍受不住后背的疼痛,惨叫出声,被抽得摔倒在地,有些人疼得在地上翻滚。

那些只挨一下的人庆幸自己只是斗鹌鹑了,可那些要挨三下的赌博之人却是后悔自己的赌博行为,对后面余下的两记鞭笞感受无比恐惧,期望轻一点,早点结束。

啪啪啪!

再次响起连续不断地鞭笞声,包括丁奇在内的人员承受了三记鞭笞之刑。丁奇只是有点脸色发白,可刚才还跪在地上的人,此时早已倒在地上,疼痛得哇哇大叫。内心中不停告诫自己,坚决不能再进行赌博,下一次可就是自己的命了!

周围传来呜呜哭泣声,鹿紧咬嘴唇,看到那些倒地之人的惨状,再看丁奇忍受住这同样的鞭笞,心中越发心疼。第一时间就赶紧冲上去,把仓推到一边,扶住丁奇有些颤抖的身体。

仓也是一阵苦笑,自己内心也难受啊,可自己实在不敢违背头领的意愿啊!自己可是知道违背头领的意愿有多惨,上次差点没被蚂蟥给吃喽!

下面围观的人也纷纷匍匐在地,向丁奇表达自己内心的尊敬之情,大家对丁奇的忠诚度那是刷刷地往上涨。而受鞭笞之人更是感同身受,对丁奇忠贞不二。哪有头领跟着受罚的人一起受罚呢?

很快,他们就被身后的战士给搀扶到自己的住处处理伤口,丁奇也被鹿用稚嫩的肩膀与双臂给挪回小院。奔和仓要上前帮忙,都被她一个眼神给瞪回去,两人也只好悻悻地帮助疏散人群,不敢招惹正在生气中的“小母豹”。

当然,他们俩也不愿意此刻去打扰头领和鹿独处的机会,对奔这个原鹿部落的老人来说,头领迟早是鹿的;可转过来,在被丁奇救过的仓和奔看来,鹿迟早也是头领的,只不过早和晚罢了。

当天下午,关于斗鹌鹑一事在整个部落内得到了警示教育,有私藏喂养鹌鹑的人也赶紧将鹌鹑交给部落。雄鹿长老趁机在部落内宣传关于举报措施,凡举报者所述情况属实,奖励铜钱一枚。从此刻起,部落监察体系开始慢慢建立起来。尤其是关于发挥部落群众力量这一招,被他发挥到极致。

众人不再以斗鹌鹑为乐,可并没有能阻止大家游乐的心情。五子棋,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用来消遣的游戏项目。

这个游戏活动本来就是丁奇让大家玩的棋类游戏,刚开始玩的人比较少。可在经历过斗鹌鹑赌博风波之后,大家对五子棋的兴趣大增,每天要是不下上一盘,晚上都睡不好觉。

第三天,经过两天时间静养的丁奇站在城门外,朝着眼前妇和鼠率领的两个排及白牙带领的另外一个排战士,挥手告别,他的身边站着部落一应高层。

伤筋动骨一百天,鼠的胳膊还没有恢复,至少还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才可以恢复好。但妇和他两人急于赶回盐矿,生怕被五大部落的人再过去抢夺。对于他们一起战斗过的地方,他们始终向往回去。更何况,那还是妇生长和生活的地方。

由于部落马匹不够,所以丁奇只允许他们带走十匹马和五公五母共计十匹驯鹿,用于驮运物品和传递信息,当然鼠和妇自己的马匹不算在内。丁奇给他们的物资很多,武器人手一套,包括新做出的弓、开山刀、斧头、锯子和青铜矛,至于生活用品如陶

器等更不会少。

这些物资都平均分配到每个人身上,用每个人必备的兽皮背包装着,还额外带了不少陶器,准备和周围的一些小部落进行交换,或者进行友好交流,提高丁部落知名度。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丁奇给鼠他们配备的人很齐全,配的有木匠、烧陶烧砖师傅,他们将在鼠的带领下在那里建造一个合适的居住区,建筑防御等都要按照一定的规模进行建造。同时,围绕盐矿山建立第二个交换场,直接在那里烧制陶器,便于交换,免去长途运送的麻烦。

和鼠他们同行的,是白牙的一个排战士和部分工匠,他们的任务是去铜矿开发建设,同样按照当地的情况进行建设,同时还要肩负起保卫和收集运送物资的工作。

三个排近百名战士,裹挟着一部分工匠,朝着目的地行去。而部落内,则在丁奇的领导下,开展大生产运动。

丁奇带头,人人挑粪桶担箩筐,向那片之前开垦好的田地里运送粪肥和草木灰。粪肥除了长期积累的人类粪便之外,还包括动物们的粪便和厩肥。

全员齐上阵,硬是将那十几亩地从前到后堆了两指厚的一层。如果不是丁奇担心肥力过度对下一步种植的农作物产生危害,他都想一股脑全给堆上去。

肥料运送完毕,这块地就暂时放在那里不管,等过几天粪肥干燥之后再翻到地里面去。

人不能闲着,闲能生事,既然开始干就不能停下来,再说部落内安排有一天休息时间,不用担心大家累着。

丁奇将部落劳动人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人多,一部分人少。人少的由奔带领着,从水溪那里向刚开挖的田地那边挖掘沟渠,只待田里翻耕播种之后,就可以将溪水引到田里进行灌溉。

而人多一方则由他本人带着拿着铁锹等工具来到湖边,开始在之前确定好的低洼处挖掘平整泥土,将石头、草木等清除出去,然后将这块足有十亩大的地方分成一块块小田地。

奔询问丁奇,说为什么要挖这么多田呢?他是知道水稻种子不是特别多的,根本种不完。

丁奇只说了一句话:

“我们还要种更多的菖蒲草!”

奔一拍脑袋,扭头就走,太丢人了!自己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呢?

田地翻整好,离湖边有十余米的距离,各块田之间也有六十余公分的距离,方便进出。

这片水田的水来源有两处,一处是山上流下来的那条小溪,已经被丁奇安排人挖了一条沟用于排水。当水田中需要水时,将进水口打开就能用于水田灌溉。当不需要水时,就将进水口关闭,从旁边的沟渠中排出去,流向湖中。

另外一处,则是在湖岸边挖出一个围堰,围堰和水田之间通过一个半米宽的沟连接。平时不用水时封堵起来,用水时打开封堵即可自动流入水田中。

至于围堰本身,则是为了存水,和以前讲的围堰是用来排水的功能正好相反。围堰平时和湖水连接,待灌溉开始时,则将与湖水连接处堵住,人力向其中注水。现在还建不了水车,只能人工借助水桶和陶缸之类的工具从湖水中向其中注水。

其实关键的问题在于,丁奇目前还不想把人力过多的放在深挖水田这项工作上。他只是想进行一个初步的试验,种植水稻和菖蒲,反正冬天水田干了之后

也可以根据之前的情况进行挖掘,此事还不着急。

这些挖掘水田和围堰的工作同时进行,水田一块有九块,呈九宫格样式,围堰则挖了两个,能够同时向水田注水,结合上面的水溪注水,能够快速将水田注满。

哗啦啦~

水流欢快地流入这片刚刚挖好的水田中,快速向各个地块注入,慢慢渗入土壤里,将土壤和块状泥土化开。水积满之后逐渐升高,没过土面,将周围田埂上松散的土壤淹进水中,直至不能撬动分毫。

在水没过土壤二十多公分后,丁奇就让人不再放水,准备浸泡后三天后再翻泥。丁奇虽是北方人,但看的电视多了,也见过南方人水稻种植的一些简单画面。尤其是翻泥那块,应该用水牛拉犁铧进行翻土。但现在没有水牛,马又不合适,只能人工进行。

而在旁边一小块长宽两米的水田中,周围树了一圈栅栏,防止有野兽进入。这里,丁奇亲自翻整土地,将杂草树根石块等全部清除出去,再用铁锹进行翻地,用烧铸出的钉头耙(pa,第二声)将土壤耙平整后才将水引入。

这块水田是用来育苗的!

育苗时水不能多,不能有积水,保持田里湿润即可。所以在水漫过土壤五公分左右之后,就没有再进行灌水,余下的水会慢慢渗入田中,却不会让育苗田中积水。

丁奇趁着第二天天气好,将提早吸胀好的水稻种子撒进去,上面搭上十字交叉的横棍,铺上兽皮进行保温,希望稻种能够尽快出芽。现在的天气已经开始变热,加上保温层,能够使发芽的温度保持在30度上下,这是比较适合的温度。等待五到七天,就能发芽。只不过,发芽率能有多少,就不是丁奇能够决定的事了。

等待水田浸泡期间,引水灌溉的沟渠已经挖好,丁奇又带领大家开始犁地。

犁铧在荆和马鹿两组人的合作下,成功做出。先期做出一个,进行了犁地试验,刚开始有点不合适,犁铧入土角度和翻土曲线的牵引点选择上搭配不是特别好,操控人和马匹之间的力量不够协调。

没办法,丁奇只能再次描画自己印象中小时候农村的犁铧样子,荆照样寻找合适的木头,将犁铧入土的着力点和马牵引的力量原点尽量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

中国的犁铧出现在西汉时期,结构简单,却完全符合力学原理。农村二十世纪**十年代以前使用的犁,和西汉时期的犁没有太大区别,都是由犁尖、犁镜、犁床、犁托、犁柱等多部件组成。犁尖安装犁铧,配上犁镜,马拉着犁托的位置进行翻地。

犁铧和犁镜用青铜浇铸而成,犁铧呈V字形,后面有孔洞能装在犁尖上。犁镜是一块铜板,略微向外弯曲,被两根青铜钉固定在犁柱上,它用来将犁起的泥土翻向一边,主要是翻到右边。

至于犁托前方,则用一根五十公分长的木头挂上去,木头两端各牵引出一条长四米的绳子,挂在前面马脖子上的围脖,就可以开始犁地。

犁地时,吸引了大批部落成员过来观看,没见过啊!

很显然,扶犁的事儿得由丁奇来做,至于牵马的人,奔不会让给其他人。至于拉套的马,非小二黑莫属,这家伙看到丁奇在马圈外转悠的时候就奔过来,伸长马脖子在他面前不住撒娇,让丁奇都不好意思不选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