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侯门医妃有点毒 > 第894章 拍马屁的最高境界

侯门医妃有点毒 第894章 拍马屁的最高境界

作者:我吃元宝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5-30 05:04: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撤销禁酒令?

户部尚书皱眉深思。

“莫非是想效仿采矿证,也来个酿酒证?”

非法私矿开采风靡,其中有不少历史原因。结果就是私铸钱币泛滥,朝廷损失大笔税收。

为了打击私铸钱币,当初顾玖给少府出主意,所有私矿全部纳入朝廷管辖,统一办理采矿证,非法私矿变身合法私矿。

若是拒不办理采矿证的私矿,将被认定为非法私矿,官府和地方守备可以依法封矿,罚款,补办采矿证。

罚款,地方官府留存五成,少府收取五成。

若是拒不缴纳罚款,私矿将被没收,变为少府产业。

一套连环拳打下来,民间非法私矿开采越来越少,天下矿业,至少八成都在官府有备案。

有了备案就有了税收。

矿业税收,也是一笔不小的钱。

“撤销禁酒令,效仿采矿证,办理酿酒证,是个办法。”

“大人果真要撤销禁酒令?如今北边正在打仗,粮食紧张,禁酒令虽然名存实亡,好歹也是朝廷律法,必要的时候可以限制民间酿酒,节省粮食。撤销禁酒令,就无法限制民间酿酒。”

“错了!撤销禁酒令,颁发酿酒证,才能真正遏制民间私自酿酒风气,节省粮食。还能增加朝廷税收。犹如采矿证。”

“难道自家酿点酒水来喝,也要办证吗?”下属发出疑问。

“自家酿点酒水来喝,当然不用办证。但是,拿到市场上售卖,就必须办证。比如京城各大酿酒作坊,钱没少赚,缴税却极少。这分明是在钻朝廷的空子。”

“不少酒肆卖的酒,通常都是自己酿造。下属还是认为,撤销禁酒令,颁发酿酒证一事,需要商榷。”

户部尚书点点头,“是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考虑清楚。”

想了想,户部尚书提笔写下一份条陈,装在信封里。

“交给诏夫人。请她务必答复老夫。”

下属接过信封,问道:“大人何不亲自去见诏夫人?”

户部尚书摇头,“老夫政务繁忙,就不去打扰诏夫人。”

分明就是借口。

怕是去见诏夫人,会被追问去年的欠款还有今年的预算吧。

同诏夫人讨价还价,户部尚书是怕了。

下属领命而去,再次上大皇子府见诏夫人。

顾玖看完了户部尚书写的条陈,笑了笑,提笔在条陈下方写下一个数字,然后交给户部官员。

“请转告尚书大人,本夫人恭贺佳音。”

……

同户部达成了协议,顾玖派人将今年的预算交到少府,请少府出钱出粮。

少府家令黄驸马一推二做五,让黄去病处理。他只要签章就行。

黄去病蹙眉,“这么大的数量,最好请示陛下。否则,事后陛下追问起来,恐怕不好交代。”

黄驸马当惯了甩手掌柜,“你替为父写一本奏章送到宫里。”

“儿子遵命。”

少府的奏章,不用走政事堂,可以直接递到兴庆宫。

常恩将少府的奏章放在中间位置,既不刻意,也不存在故意打压的迹象。

能不能被陛下看见,全凭运气。

每天奏章那么多,不是每一本都会被陛下亲自批阅。

文德帝忙到中午,终于翻到了少府的奏章。

看完奏章上的内容,眉头一皱,“户部没钱了?”

这才刚开年,户部就没钱。接下来一年时间怎么应付?别过几个月,京官又嚷嚷着户部拖欠大家的俸禄。

“启禀陛下,北边打仗,开支甚大。”

文德帝冷哼一声,“这些年,朕左右腾挪,增加了那么多税源,户部竟然还是没钱没粮。”

常恩小心翼翼地说道:“户部虽说没钱没粮,但是打仗期间,百姓赋税没有增加一文钱,徭役也没增加,这就是德政啊!千年以下,打仗期间,不增加百姓负担,陛下乃是千古第一人,千古明君啊!”

文德帝龙心大悦。

他一脸笑容,“说的不错。北边打仗,倾国之战,朕没有加一文钱赋税,没有增加百姓徭役负担,战区以外的百姓依旧能安居乐业,此乃千古德政。”

“该叫世人知道陛下的德政,传颂后世。”

常恩的马屁拍的刚刚好。

文德帝放声大笑,“哈哈哈……召陆爱卿觐见。陆爱卿文采风流,此事非他莫属。”

忙得脚不沾地的中书令陆大人,突然多了一个任务,召集人员,写文章歌功颂德。要将文德帝打造成千古一帝。

当然,文德帝不可能厚脸皮,夸自己千古一帝。

文德帝十分含蓄的提点了几句。

主要是常恩马屁精,说得最多。

陆大人领会了精髓。

说起来,户部很穷,但是始终坚持不增加百姓负担,不加税,不加徭役摊派,千年以下少有,的确值得歌颂。

文德帝要打造千古一帝的个人形象,陆大人想劝,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有眼睛都看得出来,文德帝正在兴头上,而且十分热衷。

劝不住的。

就算一时劝住了,文德帝还会搞出别的幺蛾子。

为了确保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朝廷和陛下的德政,常恩私下里甚至要求报业司下令京城各大报刊,统一宣传口径。

重点写一写战争和百姓赋税的关系,对比本朝,凸显本朝优点,陛下德政。为打造千古一帝,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大周生活秀》接到报业司的通知,一脸懵逼,二脸傻眼。

三顺有点不知所措。

头一次接到这种政治任务,到底要怎么操作,没经验啊。

三顺找到崔七,请崔七拿主意。

崔七当了一回甩手掌柜,找上顾玖。

顾玖听闻此事,却笑了起来。

“不错,不错,学得很快吗。短短几年,朝廷和宫里也知道统一舆论口径的重要性,终于体现了报业司的作用。”

当年《大周生活秀》大战《国子监报》,请蔡钟山,许成业扒皮国子监黑历史,恰好赶上科举年,引发各大书院口水官司,学子地域之争,整个京城闹得沸沸扬扬,吵了好几个月。

朝廷见风头不对,礼部出面干涉。并且顺势成立了报业司。

然而报业司不归礼部管。

当初文德帝不知怎么想的,成立报业司,归内侍省管。

也就是说,报业司的老大,是内侍省的太监。

太监监管报刊舆论,直接激起文官集体仇视太监。

内侍省针锋相对,毫不退让。

文德帝显然也是站在内侍省。

比起礼部,文德帝更信任内侍省。

太监等于是皇帝的家奴,皇帝可以放心使唤。

报刊掌握在一群愤青笔杆子手里面,监管一事万万不能再让笔杆子掌握。

这就是文德帝的态度。

内侍省不懂文章,但是懂忠君体国。有这一点,足够了。

常恩身为内侍监监正,内侍省老大,一声令下,报业司自然是不打折扣的执行。

崔七很好奇,问顾玖,“夫人认为这是好事?”

顾玖说道:“我始终坚持,报业出版,需要监管。当然不是搞文字狱,而是要做到正面积极的引导。虽说报业司的要求,有拍马屁,树立个人形象的嫌疑,但是对比一下历朝历代战争和赋税之间的关系,还是很有正面意义。

户部的功绩,不应该被抹杀,理应让世人知道,这些年户部都做了什么事,立下了多大的功劳。换做以往,如此大规模的战争,赋税增加一倍都是少的,两倍三倍也是有可能的。

一场战争打下来,后方百姓民不聊生,生不如死,那样的人间惨事,不应该被遗忘,应该被铭记。这些年,天灾**不少,赋税没增加,百姓还能安居乐业,的确值得称颂。”

“夫人的意思是,按照报业司的要求,《大周生活秀》也要写歌功颂德的文章?”崔七有些不满。

顾玖轻声一笑,“我的意思是,生活秀要报道事实。户部没有增加赋税和徭役,这是不是事实?”

见崔七还有疑虑,顾玖提起一件还没公开的事情,“前方最新消息,北荣饶过驻关关隘,扣霞关。霞关发生战事,霞关驻军坚守十日,付出近一万人的伤亡代价,最终打退了北荣军队。迫使北荣改变进军计划。

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我告诉你,霞关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能坚十***退北荣军队,靠的是上下一心,靠的是足够的后勤补充给了霞关驻军信心。

仓库里没有足够的粮食衣物药材和军械,霞光驻军用不了五天,信心就将崩溃。信心一旦崩溃,城门失守,北荣骑兵长驱而下,如入无人之境。霞关后面的几个城池,都将被北荣屠城劫掠。

霞关充足的后勤补充,靠的就是户部多年的努力和积攒,才免了一场人间祸事。户部虽说时常闹饥荒,但这场战争,户部居功至伟。我们不能抹杀户部和朝廷的功劳。”

“霞关打退了北荣,京城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崔七诧异。

顾玖轻声说道:“信使还在路上,再过两三天,消息就能传到京城。”

“但是夫人却提前得知了霞关的军情。”

“本夫人自有消息渠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