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影帝他不想当太监 > 第1120章 黄山归来不看岳(求推荐票)

钱宸在江城这边过了几天悠哉悠哉的生活。主要是最近没什么活动。

他和安茜都拒绝了今年的春晚邀请,马大缸虽然遗憾但是也拿钱宸没办法,而且他也知道钱宸拒绝了就是拒绝,请谁去说都没有用。

钱宸在江城这边逗留的时间,主要看黄山什么时候下雪。他的行程是从江城直接去黄山画画。

因为要画雪景,所以就得有符合条件的风景。那必须得下雪才行。

当然,画黄山雪景也未必一定要到现场。

苏东坡写《赤壁赋》,其实他去的是湖北赤鼻矶,和三国时候的赤壁没关系,但是这个也不妨碍他写出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还有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太出名了实在没办法,乾隆年间,这个地方就改名叫东坡赤壁了。你说是就是吧,你说的都对。

还有范仲淹,他写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但他没去过岳阳楼。有的时候,不去的话,反而更有想象的空间。

思维不受拘束。

而且黄山那边也没意见,完全可以用无人机拍全方位的照片提供给钱宸。省的这个大明星、钱家二公子爬山的时候路太滑摔倒。

水太凉,路太滑······但是钱宸偏偏要去。

路滑根本不怕,想他铁腿雪上飘的绝顶轻功,根本就不在乎这点艰难险阻。但是安茜也要跟着爬,他就觉得头疼了。

好在俩人都不是弱鸡。

雪爪、鞋套,还有登山杖,都是很不错的工具。

什么铁腿雪上飘肯定是假的,那是钱宸在媳妇面前吹牛皮,但是作为一个练功数十寒暑的高手,钱宸就算什么工具都不用走雪地也不可能滑到。

下盘功夫,必须得稳。

他不仅自己稳,还能扶着媳妇走,抱着背着其实也没问题,就是有点惊世骇俗。安茜也不弱,她比普通人的平衡感都要好。

同样很厉害的还有摄影师。

摄影师是一个很神奇甚至离奇的物种,人们看到很多极限运动的高难度镜头,总觉得这些玩极限运动很牛,却忽略了拍出来的人更厉害。

因为很多时候,被拍的人没办法自拍,也没办法用设备。

就只能费摄影师了。

所以,钱宸就帮助摄影师拿了一些装备,完全没有明星的架子,换做是一般明星,怕是得让人冒若滑倒的风险,用肩舆给抬上去。

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这一次的黄山雪量适中。

实际上,最近这些年皖南很少能下太大的雪了,连皖北的雪都比十年前小了很多。钱宸上辈子有机会去过一次徐州,适逢大雪,那个应该称之为雪灾。

大明灭亡,有一部分原因只能归咎于天命,小冰河时期太伤了。天灾必然产生人祸,造反的就多。

如果说有一种风景能让你永生难忘,那么黄山绝对算其中之一。冬天的黄山虽然冷了一点,但也不失风雅。

不仅能看到奇松、怪石,还能欣赏雾凇、云海和冰雪世界。而雪后的黄山更是冰雕玉砌。

先去的是始信峰,这是黄山36小峰之一,海拔不算高,只有一千六百多米,从云谷寺索道上来,步行大概半个多小时就能到达。

山顶有一颗松树非常有名。

这里三面凌空,悬崖绝壁,以「奇、秀、险」著称,登峰环顾,日出的光芒正洒照在眼前的峰林和皑皑白雪中,冰清玉洁,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色。

这就是钱宸第一幅画要画的地方。

先画草图,回去之后再画正式的,毕竟这样大工程的画作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画好的。

摄影师会拍一些钱宸画画的场景,也会拍一些雪景给钱宸做参考—但其实钱宸只要看了,就已经记在了心里,尤其是观景时候的感觉,是摄影无论如何也替代不了的。

但是他为人比较低调,不会主动说自己过目不忘。

而且,别人也是在工作,何必为了装比剥夺别人工作的机会呢。

就跟那些用肩舆抬人上山是一回事,都是为了生活,真要是大家都不坐,他们可不就赚不到钱了嘛。当然,下雪别喊人出来抬,有命赚钱没命花,很多顾客动辄0.1吨朝上。

钱宸这次画的是系列画,一共好几幅。所以就不配诗文了。

只在首幅那一幅写一篇小序,按照委托方的要求用古文写。钱宸不擅诗词,但是古文绝对没问题。

让他用古文写论文都可以。

每一幅画都有一个题名,然后落款盖章。盖他长阳居士的章。

这个章他一直在用,大家也没有谁错误解读,毕竟文化人的事情,想歪了就太龌龊了。就比如「揉指花欲露,入壑泉始出」。

心思不纯的人已经开始暗搓搓的嘿嘿嘿了,但其实这是人家贾岛的句子,《全唐诗》中晚唐诗人怀念追和贾岛的诗,达38首,大大超过了怀念追和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

而且人家贾岛去做了和尚啊,怎么可能会污呢。贾岛也游过黄山,写过一首《纪汤泉》。

贾岛不污,大公公自然也不污。想歪的,自己扇耳光。

安茜也挺喜欢眼前这样的风景。

她旅游去的地方还挺多—营业太少,又有闲钱,肯定会到处走走—但是这样大雪天爬山却一直不太敢尝试。

这场大雪,漫天皆白,把天地之间点缀得如童话世界般梦幻。

雪后天晴,俯瞰山景,皑皑冰雪遍铺峰峦,雾凇晶莹剔透,处处银装素裹,奇松怪石在冬雪的映衬下更加巍峨壮观,美不胜收。

在山顶上,寒意沁人,还有微微的风。

但是安茜穿着羽绒服,又有大号暖手宝,所以根本就不觉得冷。雪吹醉面不如寒,信脚千山与万山。

天甃琼阶三十里,更飞柳絮与君看。

和心爱的人一起看遍人间风景,感觉完全不一样。这种感觉是单身狗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

钱宸带着安茜走了几座山峰,采集够了足够的素材,然后回到当地给安排的酒店开始画画。一共画五幅图。

五幅确实难以画尽黄山美景,但是比较代表性的也差不多了。

古诗云「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画山水画确实很耗费精力,如果算上画家酝酿构思的时间,一幅画创作三五年都很正常。

至于为什么很多名家都有大量作品传世?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

因为他们有代笔—比如明末董其昌、清代钱维城等人,都被证实有代笔。至于现代的一些就更不得了。

论文可以让学生写,作品可以让学生画,连平时做饭打扫卫生都可以让学生帮忙完成。学生能「干」的事情,多的超乎你的想象。

钱宸属于画家里的快枪手,他在脑子里构思完之后,不用去看素材本,不用去构思,手上就能一刻不停的画。

而且他晚上睡觉睡的也少。

只是现在增加了睡前小节目,不然一般的时间就够了。

即便如此,四五个小时的睡眠,也让他比一般人多出近一半的创作时间。第一幅画很快就完成了。

剩下的四幅会等他回到首都完成。

画完第一幅画之后,钱宸还在黄山唱了两场戏,除了唱他自己的昆曲,还和当地戏曲家交流了「微剧」。

徽剧没有黄梅戏那么出名,但它和京剧、昆曲一样都是很古老的戏种。

元朝末期,南戏与北方杂剧分庭抗礼。弋阳腔流传到AH衍化成徽州腔和青阳腔,并以此为主体,形成了徽剧的前身—徽池雅调。

明嘉靖年间,昆曲也在徽州一带流传。

昆腔剧本文词艰深,温文尔雅,以丝竹等乐器托腔伴唱,悠扬动听,颇受文人欣赏。

当徽州腔在徽州本地流行之时,一些流寓在外的微商却喜欢附庸风雅,以听昆腔为时尚,甚至专门蓄养家班唱昆调。

这些演唱昆腔的徽商家班,随着主人回到徽州演出,也把昆腔带到徽州。徽州腔同昆腔的交流,使徽调又有了新的创造,一变为四平调。

四平调又名二黄平板,也是后来四大徽班进京时所唱的主要唱腔。

不仅京剧是在它的基础上演变形成,华夏南方的许多地方戏曲剧种,也都与它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其影响几乎遍及全国。

当然,钱宸唱的昆曲,尤其是一些古老唱腔,那绝对是戏曲之祖。就冲这一点,任何地方戏曲都能从他这边吸收养分。

而他因为爱好这东西,所以也乐得和大家一起研究一起分享和研讨。这种研究对徽剧非常重要。

老一辈戏曲家感动的热泪盈眶,钱大家终于来送温暖了。

民国十五年左右,由于京、沪等地京剧的蓬勃兴起,徽剧渐渐衰落,解放前夕几成绝唱。在1951年进行的老艺人普查、登记中,当时的徽戏老艺人仅有72人。

这是一个差点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古老剧种。

幸好,它得到了挽救,现在虽然依旧不温不火,可至少是活下来了。戏曲的发展是一件很窘迫的事情。

它跟不上时代。但时代又是什么。

更多的是文化战争失败后的表现形式。

钱宸无意拯救各种戏种,这滔滔的历史长河,埋葬了太多太多的东西,谁也救不了它们,也没必要去拯救他们,他只是对这东西感兴趣,然后每到一地,就拉着当地志同道合的戏友们一起畅谈一番。

就跟安茜拉着凤凰传说一起去KTV一个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