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日耳曼涅槃 > 第7章 未来之路

日耳曼涅槃 第7章 未来之路

作者:幽泠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1919年8月初秋,来到这个世界大半年的方彦终于迈出了他本人在求革图变道路上的第一步:即辞别在汉堡操持家业的鲁道夫,独自前往首都柏林的自己中学入学就读。由于担心幼子年龄偏小,很难适应独自在校居住的生活,鲁道夫特意在毗邻学校的住宅区租了一套房屋,并让自己的一名心腹侍者长驻其中,在方彦的课后时间里对他进行生活照顾和学业督促。

尽管前世方彦开始独自生活的年龄比当前这具身体还要小上一倍,根本用不着再派个人来这么多此一举,但他在仔细思虑之后,还是点头应允了下来。除了不让鲁道夫对自己的改变感到过于惊异之外,他每天也能由此省下不少做琐事的时间,这便可以让他全身心的投入到提升自己的行动当中。中学的课程对方彦而言根本不值一提,他真正需要钻研的,乃是学校图书馆中那些关于海军战略战术、以及造船和航空学方面的具体专业知识。

自从决定要改变德意志的国运以来,方彦就在仔细思考该从哪一个方面来进行着手。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德国在二战中的最终失败与许多因素都有着直接的相关:在政治上,国社党的臃肿**使得德国的战争动员程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相当低下的状态,以至于坐拥整个中西欧工业的德国在1940年的飞机产量还比不上困守孤岛的英国,直到大厦将倾的1944年末才达到了1914年同期的总动员状态。在决策上,经历了前期辉煌胜利的阿道夫?希特勒在1942年后便昏招迭出,不仅葬送掉了东线的大好局面,也让盟军轻易开辟了南方和西线战场,致使德国在胜利的最高峰直落千丈,跌到了数百年未有之低谷末端。在资源上,德国除了煤炭之外无一物不缺,非但战机、坦克、战舰、各运载车辆饱受缺乏燃油之苦,其各项装备的生产规模和质量也都因原材料的不足而大打折扣。在情报上,号称不可破译的恩尼格密码机在盟军手中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许多时候盟军都能拨开战争迷雾以上帝视角作战,知己知彼之下自然是百战不殆。

然而,当方彦经过深入的探究之后,却将这些因素都统统放在了一旁,而将变革的核心放在了海军之上。因为德国海军在对英作战中的战败,才是导致德国最终战败的最根本原因所在。

1940年7月,德国在欧洲只剩下了英国这一个敌手,然而当英国人在丘吉尔的领导下表现出誓死不降的决心之时,在欧洲大陆上所向披靡的德意志战车却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手段来迫使对方屈服。空军轰炸的方式在持续两月的英伦空战之后不得不惨淡收场,巨大的战损使得德国空军无法再将这一行动继续推进下去:实际上,就算是德国空军成功压倒了英国同行,在没有地面部队渡海的情况下迫使对方屈服也都是纯粹的妄想。由于双方在海军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以及黑夜、水雷、岸炮等不利因素的多加困扰,想要仅凭空中优势就能让大军完成渡海、并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同样是不可能办到的任务。英军只需集结舰队来一次夜间突袭,就能把德军的登陆场连同补给船给一锅端掉!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只能选择漫长的海上破交来使这个岛国失血窒息;然而由于其海军从战略构想到舰队构造上都存在严重的失误,代表水面和水下破袭战的俾斯麦号和U艇都黯然沉沙折戟,而失败的种子也就由此在德国种下了。

随着美国的参战,坚守欧洲的英国顿时成为了美国反攻欧洲大陆的前线桥头堡;数以百万吨计的商船源源不断的驶向英伦,使得这里俨然成为了德国与美国直接交锋的核心舞台。而即便是把整个欧洲都拧成一股绳,美国都仍旧占据着决定性的工业优势;更遑论德国统治下的欧洲原本就是反抗不断: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比利时、荷兰……等等国家的民众根本不可能为臭名昭著、跋扈凶厉的德国侵略者卖命,这更加拉大了德美两国之间的硬实力差距。此外,英国的存在还能通过北极航线和印度洋航线向东方的苏联输送战争物资,使得德国所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剧。一旦进入这个比拼工业和人力的总体战大势,就算是德国内部再怎么革除弊病,也是不可能在苏美英三国的合围之下赢得胜利!

因此,德国的唯一机会便是将英国提早击败。只要失去了这个能够从容整备物资和积蓄军力的桥头堡,那么就算是美国实力再强,也不可能跨过整个大西洋来发起对德国的远征。而单独一个苏联,在无需三线分兵的德国面前根本不成气候,德国最多花费两年时间便可克竞全功。

即便是德美两国最终如历史上一般爆发了战争,无法奈何到对手的美国最终也只能退一步与德国和谈,如此德国便能将胜利果实安稳的收入囊中。而对于美国政府的对德态度,方彦从一开始就没有抱任何幻想:从1941年初的租借法案起,这个满口人权公正、实际上其行动却全是对外扩张的政府就已经全面站在了英国这一边;美**舰开始公然为英国的运输船队护航,罗斯福甚至在德美开战之前就下达了美**舰可以就地攻击德国潜艇的命令。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加入对德战争只是迟早的事,一如他们在上场大战时所会做出的必然选择!

至于后世那大行其道的“德国如果不与日本结盟就能避免对美战争”的观点,无非是英语世界用来刻意贬低德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拙劣不堪的托词。操着伦敦腔的人们似乎忘了一点,几年前的他们也正是在与这个德国的外交博弈当中一败再败,使对方几乎毫无阻碍的就以强绝之姿重返国际舞台;如果不是其祖辈留下的遗产足够丰厚,祸害欧洲和平数百年的他们早就被对方的复仇狂澜所征服践踏。

而要想迫使英国在美国完全动员起来之前提早退出战争,德国唯一的依仗便是海军了。如果不能实现扫荡英国海军、掩护陆军主力登陆的理想局面,也应当能够切断其海上航运线,迫使英国在严重的饥荒当中被迫求和。只要德国海军点对科技树,并在具体细节上进行更加深入的优化,即便是只有短短数年的筹备期,也完全有机会击败那个隔海相望的老对手!

有了这番谋划之后,方彦遂决定继续遵循“约纳斯”的理想,将自己的未来发展定到了海军这一领域上。每当课余之时,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各种战史、军舰性能剖析、以及各相关子系统的书籍都是他借阅的目标;当这所中学的图书馆收藏已经不能满足他那专业性极强的求知欲的时候,他甚至会在休息日乘坐城市电车来到柏林的几所高等学府里,在它们的馆藏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一来二去之间,方彦已经凭借着自己的年龄“优势”和如簧巧舌,与这些图书馆的管理员都混得面熟,而在不断的研习之中,方彦也积累了大量的细节知识,这对他前世那只是走马观花的海军宏观认知有了极佳的充实。

中学一年级的孩子年轻且天真,心智和知识都比他们不知高到哪里去了方彦很快就成为了他们眼中的异类:这个自考入学的年幼家伙几乎从不和他们一起玩耍,课桌抽屉里总放着些许不知所谓的艰深图书。然而这却并没有让方彦遭到排斥,相反却是让他获得了众人的一致钦羡;盖因方彦本身形象极佳,而他那令众位师长交口称赞的课业也没有任何可挑剔之处。在校之时,经常会有班级内外的同龄女孩来和他同行搭讪,而抽屉里也经常会发现向他吐露情愫的信件。不过,并非绅士(Hentai)属性的方彦对这些身形单薄的小丫头片子没有丝毫的兴趣,而他的理想也并非是当一个安稳闲适的富家翁;面对这些明珠粉黛,他都是予以礼貌得体的婉拒,并在不断的自我充实当中等待着寒锋出鞘的时刻。

春秋轮回,寒暑更替,在每天充实而又忙碌的生活里,方彦仿佛回到了前世那段一个人拼搏奋斗的岁月。尽管现在的条件比从前要好了太多,但那刻入灵魂的习惯却是让他与惫懒一词完全无缘。每个月他都要回一次汉堡,和自己的便宜老爹呆上一天,而对于方彦的表现,鲁道夫自是欢喜不尽,对当前国难的痛苦和忧虑也渐渐淡了下来。当方彦终于在1920年的初夏迎来自己12岁的生日之时,大洋彼岸的瓦尔特也通过线人传来了令他振奋不已的消息。

感谢书友Z道士和虚哥的打赏~~求大家给点收藏和推荐,来让作者更有动力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