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日耳曼涅槃 > 第401章 计划

日耳曼涅槃 第401章 计划

作者:幽泠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甘末林的计划里,法英联军主力将前进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东,沿着安特卫普、卢万、纳慕尔建立起坚固的防线。这条防线上有桑布尔河和马斯河可倚为天险,法英联军45个师齐挖战壕,只消月余便可建立起铁桶般的堑壕阵地。而在联军前方,比利时22个师则在他们经营多年的东部防线上固守,凭借人工运河和坚固的连亘堡垒群,足够让德军崩掉一口尖锐的牙齿。

北方战区已经被防守得坚如山岳,其它地域也同样是完美无缺。南方马奇诺防线由2个集团军驻守,即便德国人来50个主力师,也别想染指防线后方的阿尔萨斯。至于中部,甘末林就更加放心了。那里是被整个欧洲军界都公认为极难行军的阿登山脉,堪与高峻崇险的阿尔卑斯山相比,而山脉西麓又是汹涌宽阔的马斯河,形成了对法国腹地的双重天然屏护。为防止万一,甘末林还把第9集团军部署在了山麓以西,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来犯之敌。

尽管第9集团军是法国各支部队里最弱的,仅拥有9个不满员的B类师和一些独立的要塞团,但要挡住从阿登山脉杀出的敌军,甘末林也觉得绰绰有余了。首先阿登山脉就不适合大部队通过,第9集团军完全可以在山麓摆出一个口袋阵,将零星出现的敌人各个击破。

退一步说,就算德军主力真的克服万难冲出了山脉,那么第9集团军也可以退到马斯河西岸固守待援。别的不敢说,重炮部队甘末林敢打包票是绝对不可能在5天之内通过崎岖险峻的阿登山林的,因此前期抵达马斯河东岸的德军只有步兵,完全不具备压制对岸火力强行渡河的能力。等到德国人把重炮从后方运上来,法军早就派出大批战略预备队支援第9集团军了。届时面对西岸重兵驻防的法军集团,德国人想突破马斯河天险无疑是天方夜谭!

纵观整条战线,北起英吉利海峡,南至瑞士边界,无一处不是雄厚坚实,固若金汤。甘末林信心十足,准备在这条战线后方与德国人再蹲个四年。现在甘末林担心的反倒是英国能不能坚持那么久:开战以来,这个国家那号称世界第一的海军一败再败,英德舰队的强弱之势早已逆转。倘若英国支撑不住退出战争,孤掌难鸣的法国可能也就只有向德国寻求和平这一条出路了。

5月3日,方彦接到了A集团军群司令部下达的全军一级战备命令。他随即结束了与隆美尔所部的联合演习,将麾下人员推入临战状态。在这十天的短暂磨合时间里,方彦让飞行员们着重训练了对敌我目标的识别,以及熟悉法国境内的山川地形。这两点都是空中力量在支援陆军时所必须满足的前提。由于期限过短,方彦只能选择抓大放小,至于详细的攻击细节,就只能让飞行员们自行去摸索了。

虽然方彦非常想让麾下部队再训练几天,但时间已经不允许让他再按部就班的准备下去。此时不止A集团军群,整个德国陆军都是蓄势待发,只等最高统帅部的进攻命令一下达,便按照预定计划杀向敌国境内。方彦知道,目前希特勒之所以还没有定下准确的进攻日期,除了入侵比利时、荷兰两国的借口还需要进一步推敲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为一支特殊的部队等待一个合适的天气。

在整个进攻西欧的“黄色方案”里,最关键之处便是要把法英联军主力尽快吸引到比利时境内。此前被德军统帅部视作最大困难的阿登山脉,如今已经被古德里安从技术细节上证明是可以越过的;倘若装甲集群越过了阿登山林,而联军主力却并未进入北方的比利时境内,那么整个黄色方案都将宣告破产。

届时,法英军队就能从容在中路封堵住德军的进攻,并将整条战线拖入德军最不愿意面对的对峙僵持状态。即便德军还能凭借装甲兵锋之利在联军防线上撕开缺口,但要想重创甚至是围歼联军主力,却是半点可能也没有了。

因此,德军必须在战役爆发伊始,就对荷比两国、特别是与法国接壤的比利时展开狂雷闪电般的进攻。只有用猛烈重拳把比利时打得落花流水败亡在即,法英联军才会认定德国依旧在沿用他们上次战争的套路,即将主攻方向选在北线,并火速赶去救援。而如果比利时人自己就挡住了德军攻势的话,联军也就极有可能不会全军东进了:毕竟德国将主攻方向放在北线只是其最有可能采取的一种策略,如果德军将主力部署在南方意欲突袭马奇诺防线,也不是不可能出现!

从表面上看,德国迅速击败比利时似乎不存在任何难度。后者虽然拥有一支规模可观的军队,但其狭小的国土却几乎没有战略纵深,只要德军以装甲部队为矛实施钳形攻势,两天内就能把比军主力包了饺子。然而翻开作战地图就会发现,比利时人在其东部边境修筑了难以突破的要塞防御群,其中最为关键的一处,就是号称坚不可摧的世界第一堡垒埃本-埃迈尔要塞。

为了防止德国再度入侵本国领土,从20年代起,比利时就对其东部边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建。宽阔的阿尔伯特运河被开凿出来,与滔滔奔流的马斯河(这条河很长,既流经法国色当,又流经比利时东部)共同形成了地形屏障;河流后方就是比利时军队的防御带,各种碉堡工事一应俱全。而为了给这座防御大门装上一把坚固的“锁”,埃本-埃迈尔要塞便被建造了起来。

这座要塞位于马斯河与阿尔伯特运河交汇处的一个花岗岩高地上。高地长900米,宽700米,迎河面是高达40米的垂直峭壁,南边则横隔着一道宽大的反坦克深壕和7米高的防护墙。要塞内部修建有4.5千米的加固隧道,驻扎士兵1200人,他们均可以在距离地面25米以下的掩体内作战,而不用担心自身安全。

考虑到敌军可能会用大量炮弹对这个堡垒的表面实施饱和覆盖,瘫痪其作战能力,比利时人把要塞所有的观察哨和火力点都隐藏保护了起来。其中机枪口和野战炮位均覆盖有坚厚的钢筋混凝土,且从表面看不出与周围环境有丝毫异样;4座重型要塞炮台更是采用了极其高端的整体液压驱动,平时隐匿在要塞内部,战时则迅速机动到射击口,对来犯之敌展开猛烈炮轰。要塞内储备了海量的弹药、食品、和水,足够守军坚持半年,其防御设计指标更是吸取了当年列日要塞的教训,可以抵挡已知最强的法国530毫米列车巨炮的连续猛轰。

倘若德军想顺利进入比利时,就必须先破开埃本-埃迈尔要塞这把钢锁。因为这座要塞的重型火炮可以覆盖方圆16千米内阿尔伯特运河与马斯河上的所有渡口,如果德军无视它的存在,后者的大口径炮群能把德军炸出翔来。而在要塞的西北面不远处,3座横跨阿尔伯特运河的大桥连通着比利时腹地平原,德军要想迅速席卷比利时,这3座大桥也必须从要塞的眼皮底下抢到手。

即便是以方彦的后世眼光来看,倾巨资打造的埃本-埃迈尔要塞也的确是比利时在东方抵御德国入侵的坚固金城。就算德军用一整个航空舰队(集团军级编制)的飞机不停从空中轰炸,没有十天半个月功夫,也很难让这座要塞的炮火陷入瘫痪。至于惊天动地的古斯塔夫列车炮,则还要等到明年7月才能制造出来。假如一切都按正常流程发展,北线B集团军群的佯攻行动将面临极大困难,不仅人员死伤惨重,更会在比利时裹足不前,让联军毫无支援比利时的急迫感。

然而,实际经过却并没有按照正常剧本来演。比利时人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那就是缺乏人生经验,总想要弄个大新闻,完全不懂得闷声发大财的坠吼精神。

埃本-埃迈尔要塞于1936年竣工后,比利时政府就广邀世界军事专家来给要塞进行评分。为了向国内外彰显这个工程建筑学上的杰作,比利时人甚至还请来了记者,对要塞内部进行深度报道。这种大吹大擂的行为无疑让德国有机可乘。

自1938年起,细心的德国情报部门便搜集了大量比利时人无意透露的关于埃本-埃迈尔要塞的各种情报。1年后,经过间谍人员的不懈努力,他们又获得了要塞内部的详细设计图。德国陆军随即对这个坚固防御体系展开了仔细的研究。为了让攻击计划不至于变成纸上谈兵,德军在南方一个秘密军事基地里完全复制出了这个要塞,以供部队进行各种各样的模拟攻击演练。很快的,他们就对这个要塞有了完整而深入的战术评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