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日耳曼涅槃 > 第299章 圣诞(5)

日耳曼涅槃 第299章 圣诞(5)

作者:幽泠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基辅特别军区司令谢苗-铁木辛哥大将,我认为他有能力胜任北方前线的指挥工作。qiuyelou”沙波什尼科夫沉思半晌,然后缓缓开口道,“铁木辛哥同志擅长后勤组织和物资调度,能充分发掘出每一个师的作战潜力,这番优势正好适用于目前的卡累利阿前线,让我军集结在那里的优势兵力和重型装备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要做到这点,芬兰人就决计无法再挡住我军的进攻。”

斯大林默默抽着烟斗,心中对沙波什尼科夫提出的人选已经有了几分认同。现年44岁的铁木辛哥是斯大林尚处潜邸之时的军界支持者,在俄国内战中以骑兵师师长的职务崭露峥嵘。之后十几年间历任军长、集团军司令、方面军副司令,并于1937年接替被处决的约纳-亚基尔大将,成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

1939年9月17日,正是铁木辛哥指挥的60万红军跨越寇松线,从东部给了波兰背后一掌。而这次行动也堪称完美:红军用了10天时间,以伤亡不过万余的微小代价俘虏近20万波兰官兵,并为苏联增添了15万平方公里土地和1500万人口。

作为在大清洗中幸存下来的极少数高级一线将领,铁木辛哥的资历和威望已经足够指挥这场北方战役了。而他对斯大林二十年如一日的恭敬尊奉,也让斯大林极为舒心,全然没有任用其他人的那种军权旁落的异样感觉。倘若铁木辛哥的军事能力也确如沙波什尼科夫所言,那么他就是接替梅列茨科夫的最好人选。

“不过斯大林同志,即便我们任命了新的指挥官,对芬兰的进攻也很难立即展开。目前在卡累利阿地峡和拉多加湖东面两个主要进攻地段,我军的人员和装备均损失严重,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军很可能将不得不暂停前进,等待必要的人员物资补充。”沙波什尼科夫没有停下自己的话语,而是径直向斯大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虽然沙波什尼科夫非常清楚,此时斯大林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对芬作战的迁延日久,然而身为总参谋长,他却必须要从军事角度对军队和国家负起应有的职责。qiuyelou

斯大林瞳孔倏地收缩,一丝锋利的寒光从他眼中闪烁而过。不过他却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作为跟随列宁创立了苏联的元老股肱,斯大林虽然比不上托洛茨基那般允文允武,但却绝非是对军事一窍不通的纯粹政客;俄国内战期间,斯大林就担任着方面军政委的军职,参与了从察里津战役到华沙战役的历场戎马斗争。此时,斯大林能够明显感受到沙波什尼科夫最后补充的这条是逆耳忠言。如果红军再一味的对曼纳海姆防线展开死磕,极有可能遭致更大的失败,到那时,情况就比现在更加难以收拾了!

“向前线补充兵力和装备的工作,就请依靠总参谋部的同志了。我希望这个时间不会持续太久。”斯大林说道。沙波什尼科夫恭敬点头,心中也暗自松了口气。他最担心的就是斯大林会为了政治考量而无视前线情况,现在看来,这场失利的确让斯大林的军事态度有所改观。

在又和沙波什尼科夫交流了一些具体细则之后,斯大林随即把注意力转到了以加里宁为代表的中央委员们之上。此番对芬进攻的失利,不仅让拥有偌大声名的红军颜面扫地,同样让苏联政府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之中,其所散发的浑身腥气甚至超过了3个月前对波兰的瓜分吞并。不过,政治上久经风雨的斯大林已经有了应对之策,他很快就一一吩咐中央委员们按照他的意志贯彻施行。

首先,身为苏联名义最高领袖的加里宁,应当全面改变目前的宣传口径。他要让苏联国民和全世界知道,原来芬兰人早已偷偷将他们的曼纳海姆防线修筑得无比坚实,而这些相关情报,却都因为以卑鄙的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潜藏在军队中的那一批帝国主义间谍的刻意隐藏,而未能被送到光辉正确的党中央面前。再加上被芬兰人狡猾破坏得面目全非的地形环境,以及不可预料的恶劣天气,红军才暂时没有在卡累利阿地峡前线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不过即便如此,面对雄厚程度丝毫不亚于马奇诺防线的资本主义铜墙铁壁,英勇善战的苏维埃红军仍是在为期一月的进攻中,给予了芬兰白匪沉重打击。目前芬军已经伤亡5万人,几乎是红军损失的两倍。等到红军短暂的调整期结束之后,红旗必然会高高飘扬在赫尔辛基的总统官邸。

在舆论宣传的同时,斯大林也指示主管国防的伏罗希洛夫,在波罗的海三国面前展示肌肉。此番苏军北击芬兰的失利,很有可能会让这几个已经被苏联驻军的小国产生动摇和侥幸心理,意图摆脱莫斯科的控制。而斯大林则要将这种征兆扼杀在摇篮状态,让几个小国时刻感受到自己所在的地界是谁说了算。根据斯大林制定的时刻表,这3个国家应当在1940年秋季就“主动”加入苏联,这个既定计划绝不能因为冬季战争的失利而产生拖延。

最后,贝利亚领导的内务部则加强国内监视,对那些在冬季战争问题上“造谣生事”的人进行毫不留情的处置。当斯大林声音冰冷地说出这番话语时,在场众人都忍不住心里一寒。有了总书记的表态,各地古拉格很可能又将迎来新一轮的涌入人潮。

“米高扬同志,您今后的对外贸易工作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了。”斯大林看向人群边缘的米高扬,略微有些歉意地说道。随着苏联在国际上被重新孤立,原本与西方建立的贸易成果势必会有一大半都付诸流水;而米高扬这十年来在主管贸易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为苏联的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即使斯大林今天已经是教主式的独裁者,对米高扬这匹温驯的健马,也依然产生出了几分内疚之情。

“苏维埃与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很难在短时间内修补。为了减少苏维埃的损失,我认为我们有必要与德国人展开更多的贸易合作。米高扬同志,您能告诉我目前苏维埃与美英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是什么形式么?如果将目标转移到德国人身上,是否会存在双方需求互相不匹配的情况?”斯大林问道。

面对斯大林的温言咨询,米高扬不禁感受到了巨大的幸福和虚荣。他努力控制下心中的惊喜,微微沉吟后说道:“这应该是一个有效的补救策略。目前苏维埃的外贸主要是出口粮食、矿产、石油等原材料,然后购买西方国家的轻工业消费品,以及具备较高技术含量的重工业机械。德国原本就是我国最大的精密重工业机械的提供者,只是在消费品产量上逊色于西方。虽然德国此时正处在战争状态,对各种工业品的需求同样相当旺盛,但只要我方提供给他们赖以持续战争的原材料,德国人也会满足我方的贸易要求。”

“我记得在10月初的时候,您与莫洛托夫同志就曾代表苏维埃,与德国人签订了一项贸易协定吧?有了这个基础,相信之后的条约续签将不会有什么阻碍。”斯大林微微笑了笑,心情愉快的说道。

“您说的没错。苏维埃在波兰战役结束后的确与德国人达成了贸易协定,未来半年内物品交换总额将不少于1.5亿马克。如果要基本抵消掉同美英交恶造成的损失,苏维埃每月都应当与德国达成5千万马克的物品交易额。”

与斯大林的乐观不同,米高扬此刻的脸上却有几分凝肃,再度说道:“不过这一次,苏维埃在政治上却存在一个小小的弱势。由于我军在芬兰前线的失利,德国人对苏维埃的态度很可能会趋于蛮横;而苏维埃与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全面交恶,也会让苏德双方交易的主导权向德国一方偏斜。因此,我估计我们很难再像过去那样占德国人的便宜了。为了得到苏维埃所需要的物资,我们极有可能要付出更多的货物。”

斯大林怔了一怔,嘴角边的轻松很快就消失无踪。他忽然发现,此次苏军在芬兰前线的失败,对于苏德关系同样会产生极其恶劣的结果。莫斯科与柏林之间原本就是脆弱的利益结合,而绝非是可以相互信任的真正盟友;如果哪方有难,另一方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趁火打劫,将奄奄一息的同伴撕成碎片当作食物享用。

先前波兰战役时,德国还摸不清苏联军队的底细,为了稳住这头红色巨熊,不得不牺牲了大量利益。现在苏军的拙劣战力,已经随着连续两轮进攻曼纳海姆防线的失败而彻底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岂会没有生出恶念?(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