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日耳曼涅槃 > 第275章 冬季序幕(3)

日耳曼涅槃 第275章 冬季序幕(3)

作者:幽泠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沙波什尼科夫暗自叹了口气,将所有准备劝谏的话语又重新吞回了腹中。qiuyelou

虽然芬兰的国力和苏联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如果落实到具体的军事层面,要想征服这个国家却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芬兰与苏联有着2000多公里长的漫长边境,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崎岖荒凉的冰山雪岭,以及完全没有任何开发度的原始丛林;这些地方的恶劣自然环境,本身就是苏联军队向前推进的最大障碍。苏军的坦克火炮固然可以在平原作战中将芬兰人彻底粉碎,但到了北欧却是徒呼奈何,谁叫这片区域的地形根本就不适合重武器的发挥?

即便是地理环境相对最好的卡累利阿地峡,对于苏军攻势的展开同样存在诸多掣肘。这片苏芬角力的最前沿湖泊密布,古木参天,苏军只能在丘陵地峡寻求突破,事倍功半。此外,今年的这个冬天也比往年格外寒冷,苏军不仅要和糟糕的地形做搏斗,还要艰难抵御动辄零下20度的严寒风暴。那所谓的冬将军是俄国士兵最大助力的说法,只是相对于地处温带的西欧国家军队来说的;芬兰的冬天可比俄国还冷,凭什么指望苏联军队能在冬天占据对芬兰的主场上风?

正是考虑到这些不利因素,沙波什尼科夫才准备用猛狮搏兔的态度来打这一仗。根据他的构想,苏联在今年整个冬天都应该按兵不动,积聚力量;等到来年开春之后,再用40个师的强大兵力从卡累利阿直接平推,一举摧毁芬兰的所有抵抗。

而除了陆军之外,阵容庞大的波罗的海舰队也能够一展身手,为在陆地上发动攻势的红军提供强有力的支援和掩护。芬兰虽然拥有3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但其精华核心几乎全部集中在靠海的芬兰湾沿岸:其首都赫尔辛基便是一座海港城市,从喀琅施塔得出发的苏联舰队只需六七个小时就能抵达!

既然苏联对当前的西北国境线连20年都忍了下来,难道还不能再忍上3、4个月么?此时发起进攻不仅兵力偏薄,艨艟重重的红海军也会因为芬兰湾正处冰期而无法出动,对陆上战斗起不到任何帮助。qiuyelou然而看到斯大林那决心已定的神情,沙波什尼科夫却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将这些话说出口;因为他已经目睹了太多同僚遭到逮捕、并连同家人一道从此消失的恐怖,心中只剩下了对独裁者的无尽惧怕。

1937年6月,就在大清洗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一场针对苏联军队的空前绝后的大换血,也在斯大林的授意下揭开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序幕。此前两年刚刚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的5人当中,真正才华卓著,声望威隆的图哈切夫斯基、布柳赫尔、和叶戈罗夫3人被尽数枪决,只留下了思维还停留在内战骑兵时代的布琼尼,以及斯大林的忠实走狗伏罗希洛夫。

此外,4名一级集团军级将领中的3人、12名二级集团军级将领的全部、67名军长中的60人、199名师长中的136人、以及397名旅长中的221人也都遭到枪决,整个苏联陆军总共有4万名指挥人员被镇压或是诛杀。要知道,即便是当年连续经历了一战和国内战争摧残的俄国军队,其高级指挥干部的损失也远远小于这个数字!当初托洛茨基缔造的红军,如今已然被斯大林杀得血流成河,再无法看到昔年的境况了。

看到那么多生死战友和忠实部下像割麦子似的在短短20个月内惨遭屠戮,沙波什尼科夫心中先是锥心彻骨的痛苦,然后便很快转变成了恐惧和麻木。沙波什尼科夫非常清楚,斯大林的屠刀之所以会避开自己,其根本原因还是自己在政治上的温顺听命,以及在军队中从不搞派系山头,对领袖的绝对权威构不成挑战。

如果自己敢像图哈切夫斯基、布柳赫尔等人那样正面顶撞斯大林,让后者的权威受到损害,那么自己和家人也就离死不远了。斯大林连那么多战功卓著的元帅大将都砍了超过一打,哪里还会在意再多他沙波什尼科夫一个总参谋长?

斯大林似是察觉到了沙波什尼科夫的迟疑,有些不满地说道:“沙波什尼科夫同志,您应该对今天的红军充满信心才是。2个月前红军在远东诺门坎获得的那场辉煌胜利,足可证明我军拥有完全不亚于德国法西斯的强悍战斗力!毫无疑问,肃反运动清除了潜伏在红军当中的间谍,让全军上下变得万众一心,战斗力比几年前有了质的飞跃。现在对付一个小小的芬兰,哪里还有什么问题?”

辉煌胜利?沙波什尼科夫心中微微抽搐,顿时有一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的强烈沮丧感受。作为陆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早在今年9月末,就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了这场与日本关东军冲突的真实战况。苏军在诺门坎战场上投入了超过10万军队,较当面的日军拥有3比1的兵力优势,和至少6比1的火炮坦克优势;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有多达2.6万名苏军官兵阵亡或负伤,并损失了55%的坦克和40%的飞机,可谓元气大伤。如果不是日军只有1个成建制的第23师团,在战场上独木难支的话,苏军根本无法将日军打退回国境线外!

在仔细分析了远东前线发回的电报之后,沙波什尼科夫得出了一个令他痛心疾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论:肃反运动对军队指挥人员的海量捕杀,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红军的战斗力。基层部队无力执行指挥部下达的命令,诸如一战沙俄军队的混乱颟顸情况又出现在了红军身上。日军此战的具体伤亡虽无从得知,但沙波什尼科夫估计不会多于己方:毕竟他们一共就才三万多人,并且在战役结束后还能在友军的支援下重新建立起一道稳定的防线。

然而当这则战报呈递到斯大林面前的时候,善于溜须拍马的伏罗希洛夫早已充分发扬了他报喜不报忧的春秋笔法绝技,对苏军收复失地、迫使日军后撤的战略胜利大加歌颂,同时竭力淡化双方在战术层面的人员和装备交换比。原本沙波什尼科夫对此还颇有不安,但出于明哲保身的考虑,他仍是默许了伏罗希洛夫的说辞。现在可好,斯大林竟然据此得出了红军战斗力反而因大肃反运动增强了的结论,这顿时让沙波什尼科夫有苦难言,只能在盲目乐观的氛围中选择随波逐流!

“此外,红军是以被压迫阶级和被剥削人民的解放者的角色进入芬兰。届时芬兰的工人、农民、和共产革命党人必会群起响应,热烈欢迎我军的到来,而代表大资产阶级的白匪政权顷刻间就会土崩瓦解。”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同样信心十足地说道。在这个年头,红色革命理论对饱受资本家压榨的西方工农有着极大的诱惑,如果苏联举起这面王旗大纛,能在极大程度上起到上兵伐谋的作用。

“那么,我们又该以什么样的理由对芬兰开战?”沙波什尼科夫终于妥协了。莫洛托夫和之前梅列茨科夫的话语实际上不无道理,或许是自己在芬兰问题上过于谨慎也未可知。斯大林嘴角露出一抹狞笑,却是反问道:“德国法西斯是怎么入侵波兰的?”旁边的伏罗希洛夫怔了一怔,随即眼中闪过冰冷的寒光,恭声道:“我明白了,尊敬的斯大林同志。这件事情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繁星闪烁,明月初升,一艘体型小巧的2千吨级商船缓缓靠上了基尔港的码头。沉重的船锚抛落在十几米深的水底,将商船的位置牢牢固定住。几名德国海关人员刚刚靠近舷梯,便发现一名衣着得体的男子从甲板上缓步走了下来。

“几位先生,这是开往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商船,因为在挪威海遭遇大浪,消耗了过多的煤炭,所以才来到基尔港进行补充。我们只想购买150吨无烟煤,等到明天清晨,就会立即启程。”拉斐尔从怀中掏出文书证明,笑容可掬的说道。

海关头目细细观察拉斐尔递过来的文书,发现这果然是德国官方开具的正式证件。由于目前德国海军在北海的强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船只开始冒险跑挪威水道这条航线;至于前往瑞典的船则更是如同过江之鲫,因为波罗的海对于德国来说就是一片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海关头目点了点头,随即招呼小弟们撤退。既然这是一艘不卸货的过路船,自己也就没有权力去检查船上的物资。

距离码头数百米外的一幢写字楼里,站在窗前的方彦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他转过头来,用意大利语对面前的秃头中年人说道:“弗朗茨先生,接下来就要靠您了。如果您能够顺利完成这项任务,那么您这辈子都可以衣食无忧。”(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