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日耳曼涅槃 > 第253章 理想核武发展规划

日耳曼涅槃 第253章 理想核武发展规划

作者:幽泠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瓦爾特心中骤然大震。qiuyelou他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方彦,眼眸中满是震撼的神情。

自从人类诞生灵智以来,天空中那轮永恒炽烈的光辉曜日,就是所有部落共同膜拜的神明。人们无法理解这份孕育了万物生灵的巨大光热是从何而来,只有将其视作上帝的伟大神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对太阳能量的敬畏,反而随着物理学大厦的飞速构建而愈发加剧:太阳已被观测到距离地球足有1.5亿公里,这意味着它只用了22亿分之1的光热辐射,就将地球孕育得如此生机勃勃,万象!它究竟是用了何种燃料,才能在过去数十亿年的漫长岁月中辉煌不坠?

可以想见,如果哪个国家能够如普罗米修斯那般得窥这份神灵的伟力,那么必将在当今的世界战略中产生惊天动地的影响,甚至于彻底推翻过去数千年来所形成的人类版图格局。因为,掌握这份超级力量的势力就等于从人进化到了高维度的神,它所拥有的威能已经足可无视人类社会当中的一切准则!

“虽然太阳那强大能量本质究竟是什么,当前还无法做出确定的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崭新的能量纪元已经向人类走来了。”方彦认真看着瓦&尔特的眼眸,不紧不慢地说道,“就在刚刚过去的1938年,德意志化学家哈恩发现了铀235的原子核裂变,在炸碎成几个轻型粒子之后释放出了惊人的能量。经计算,1kg铀235的重核裂变产能,足足是1kg优质无烟煤燃烧产能的250万倍!如果能将这项发现运用于武器,那么产生的威力将无可估量。”

经过短暂的震惊,瓦&尔特逐渐恢复了正常的冷静。他沉吟片刻,而后开口说道:“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严格论证的科学问题。即便你刚才所说的情况完全属实,这个什么重核裂变现象想要从实验室走进军队,也依然需要相关的科学工作者们进行多方研究和努力。对我来说,我需要先确认这项工程的具体开销,以及是否具备足够的军事可行性,最后再根据其性价比,做出投资与否的决定。qiuyelou”

说到这里,瓦&尔特话音放缓,语重心长地说道:“约纳斯,你已经是德国海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官,现在正应该是潜心钻研海军专业能力的时候,争取早日成为真正合格的舰队司令。像这种武器研发的事情,你其实完全不用再投入过多的精力,更何况这还是最尖端的研究型科学领域。你一个海军将领,怎么就做起微观粒子的研究了呢?这不管怎么看都是不合适的。”

方彦嘴角微微扯了扯,心中不禁泛起几分无奈之情。自己倒是想当甩手掌柜,对除了海军之外的任何事情都不加搭理;然而德意志这架战车在飞驰的过程中却远不止存在海军这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其在许多方面的弊病,都需要方彦这个洞悉未来的穿越者予以消除。在众多弊病之中,未能研制出核弹便几乎是首当其冲。

正如方彦对瓦&尔特说的那样,铀235在慢中子的轰击下发生裂变是由德国人率先发现的。美英鬼畜的核弹项目直到4年之后的1942年8月,才开始在曼哈顿上马。然而由于德国政府对核弹科技树的缺乏重视、以及犹太地下抵抗组织的暗中破坏,这项原本相当有希望实现的工程才最终流产,以至于让后来居上的美国拔得头筹。在这个位面中,方彦便决心对症下药,再不让德国重蹈历史的覆辙。

诚然,德国发展核弹的先天条件是无法和美国相比的。土豪美国为了核弹的顺利研发,向曼哈顿倾注了海量的物资、配给材料、和熟练工人。为了满足数千台气体扩散机的巨额用电需求,美方直接就在研制基地旁边新建了一座大型发电厂;而为了能让电磁分离工厂取得最好的效果,美国人甚至用昂贵的银金属来制造巨型磁铁的导线线圈。最终美国人为这些性能优异的电磁线圈花了1.4万吨白银,可谓是有钱任性的极致。

而换了工业总量只有美国30%的德国,只怕就难以在资源和人力都非常紧张的战时环境下,再复制美国式的曼哈顿工程了。战后,德国军备部长施佩尔在他的回忆录中,也对这一点进行了证实。

不过,德国却也并不需要像美国那样,对核弹工程进行不计成本的巨额投入。

历史上,美国之所以在曼哈顿工程中花了那么多钱,究其原因,完全是由于自身缺乏经验的缘故。由于无法预判气体扩散、和电磁分离这两种手段对铀235的最终浓缩效果,以及用钚239作为原料的核弹究竟具备多高的可行度,财大气粗的美国人选择了三种方法齐头并进的最为暴力的方式;这大大增加了人员和物资的消耗,光是三种不同类型工厂的前期建设费用都是天文数字。最后美国人既造出了铀弹,又造出了钚弹,倒也是超额完成了核子武器的研制任务;不过对于方彦来说,只需要为德国选择一条最为立竿见影的捷径就好了。

作为自然界唯一能够裂变的核素,铀235可谓是制造裂变型核弹的最直接的来源。根据物理,只需准备数十千克纯度超过90%的这种核素,就能实现不可控式的链式反应,引发核爆。然而要想实现这一点,难度却可以说是更比天高。在天然铀中,铀235的含量只有0.7%,其余超过99%都是不能裂变的铀238;这两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常规方法根本不能将它们分离提纯。

为了解决这项难题,美国人在曼哈顿工程中采用的办法,便是气体扩散和电磁分离。然而由于铀235和铀238赖以区分的质量差距实在太过微小(仅为1.3%),这两项工作都进行得极为困难且缓慢:前者需要让六氟化铀气体数千次地通过扩散薄膜,后者则需要用到大量上千吨的超巨型磁铁,每天也只能分离20多毫克铀235——那1.4万吨的白银线圈就是用在了这些磁铁上面。而这些都消耗了海量的资源、人力、和时间。可以说,美国在原子弹计划中投入的人力物力,除了前期建设和技术研发之外,绝大部分都消耗在了高纯度铀235的浓缩上面。这种氪金玩家的烧钱行径,显然是战争时期的德国不适合效仿的。

而如果选择用钚239作为核弹原料,上述问题便可以得到几乎完美的解决。这是一种在可控的核反应堆中生成的人造物质,化学性质和不同元素的铀有着明显区别;只需要用萃取等传统化学手段,便能将钚239从乏燃料棒中轻易提纯收集。最为关键的是,建造一座核反应堆,只需用纯度为3%的铀235就能运作,这相比于要把铀235纯度提高到90%制造铀弹,无疑大大降低了难度和工作量。

此外,用钚239制造的核弹,其威力也要比铀弹更大。后者至少要填充15kg铀235才能满足核爆的最低需求,而前者只需5kg即可。这一点又反过来进一步提升了钚弹在原料来源上的优势,使得德国核弹的量产成为可能。当然,钚弹相比于铀弹也存在着明显缺点。铀弹造好后放置50年,其安全性和威力都不会发生变化,而钚弹放个7~8年,其核心就因为衰变而变得不稳定了。更为痛苦的是,钚239拥有极大的化学毒性和放射性,属于高危物质;人如果在近距离上与之接触,很容易就会遭到不可逆转的致命伤害。

不过对于方彦来说,钚弹存在的这些问题都已经不重要了。且不说德国在战争期间研制的核弹根本不会存放超过1年,光是那份来自人员上的危险,便早以在战争这个死亡嗜血的大环境下变得黯然失色。更何况,从事科学应用项目,哪里又有不冒风险的?那位以自己名字命名了世界最高科学荣誉奖金的诺贝尔,不知有多少次差点把自己炸死,这点危险根本算不得什么大事!

如果要形象的做出一个比喻,那么钚弹就是傻大黑粗的T-54,而铀弹则是精密细致的M46巴顿。对于迫切需要解决有无问题的德国来说,前者显然是无可争辩的最佳选择。而德国一旦掌握了这种能够有效使用的核子武器,必定能在军事和政治层面产生出无与伦比的威慑力:欧洲大陆上再不会有敢于对抗柏林的力量,而美国也会因无法承受与一个拥核大国进行战争的巨大风险,而选择与德国走到谈判桌前。等到德国赢得了战争,再回过头来搞铀弹不迟,届时德国已经能聚集起足够的人力物力,追上这份差距不会有任何问题。(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