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日耳曼涅槃 > 第165章 最后的和平

日耳曼涅槃 第165章 最后的和平

作者:幽泠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轮彤红的烈日从东方海平面上冉冉升起,朝霞流舞,光芒璀璨。

波涛起伏的海面上,二十余艘悬挂着红底万字旗帜的战舰正穿波逐浪,向北面急速前航。灿烂夺目的晨曦照耀在战舰右舷,为她们披上了一层绚丽的衣纱。各舰船首冲涌出大片洁白的浪花,仿佛瀑布飞泻,千重吹雪;船后的尾流笔直绵延,在深蓝色的基调中显得格外亮丽怡人,赏心悦目。

“将军,我们驶出北海了!”俾斯麦号战列舰航海室里,方彦难掩喜色地对司令官伯梅报告道。经过一夜高速疾驰,舰队已经完全远离了丹麦所在的日德兰半岛,径直来到了挪威海南部的边缘地带。由于有夜幕和浓雾的掩护,拥有雷达的己方舰队,在先前的航行过程中便放心大胆的以直线航行;而这无疑极大降低了路途中的时间消耗,使得舰队动向被英国探知的几率近乎变得微不可察!

“15小时420海里,我们应该创下了各国主力舰队持续航行的速度新纪录!”伯梅笑容满面,话语中同样充满了欣喜和惊叹。他眸光流转,神情间逐渐露出了几分惋惜和感慨,喃喃道:“如果昔年的公海舰队能拥有这份航速,英国大舰队又怎么能将我们困在北海当中?”

方彦嘴角勾起,道:“工业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世界距离的变小和缩短。今天我们能在十几个小时内驶出北海,并且仍旧保持着充沛的战斗力,靠的是重油代替煤炭的军舰燃料革命,以及电磁波技术的飞跃性提升。上场大战时,时代的科技水平,还不足以让我们跳出北海的桎梏,这便注定了我们在海洋上的失败。然而在今天,英国的地缘优势,已经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再不像当初那么明显;我们完全有能力离开北海这个池塘,而英国也将再无法维系他们的海权。”

站在旁边的林德曼眼中光芒湛湛。他只觉得方彦的见地极为精辟深刻,寥寥数语间,就已经把过去和现在的英德海上博弈的局势核心给点明了出来。即便是在海军中服役了二十多年的自己,竟也有一种意念清明、豁然开朗之感。看来对方能在而立之龄成为中校。果然是有着高屋建瓴的横溢情才!

“现在我们的危险期已经过去了。挪威海出没的船只不多,即便是没有雾气的掩护、同时也不派出舰载机进行侦察,只要凭借着战舰上的雷达预警,我们也有相当大的把握避开往来的舰船。”方彦微笑开口道。当前舰队的进展一如预料当中的顺利,再有大半天时间。己方舰队就能进入几乎绝对安全的寒带冰海。

海风呼啸,浪涛拍舞,在俾斯麦号发出的灯光命令下,由24艘战舰组成的德国舰队开始了进入挪威海之后的迅速变阵。5艘航空母舰徐徐减速,在3艘重巡保护下位于队列中心;而旗舰俾斯麦号则引领3艘袖珍战巡航行到队伍最前,并排开扇形弧面,用她们的大型探测雷达实施警戒。12艘驱逐舰在航母周围散开,通过声呐防备着可能出现的水中不速之客。雷达上偶有出现亮点,都被高速机动的德国舰队,在视线距离外安全避过。

8月22日傍晚。伯梅下令舰队减速至正常巡航水平的16节,以节省燃料。此时德国舰队距离威廉港的直线距离已经超过一千公里,她们不仅进入了船迹罕至的挪威海域,接下来的黑夜又将为她们提供理想的掩护。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舰队已经不需要像之前24小时那般拼命赶路了。各舰的动力输出功率登时降到了额定负荷的10%以下,而技术人员也趁此时机,对各机械部件展开了全面检查。

虽然舰队在航行过程中严格实施无线电静默,以避免自身位置的暴露,但俾斯麦号的电报室却始终处在待命状态,以便随时接收威廉港发来的命令信号。此时。欧洲各主要国家正在进行错综复杂的外交斗争,英德之间是否会因为波兰而爆发大战尚不明确,包括方彦在内的所有舰队官兵只能等待。不过方彦的心中自有一只战争的时钟,现在距离战争爆发。只剩下不到十天的时间了。

经过反复的博弈、等待、和试探,1939年8月23日,德苏两国终于在先前达成的贸易协定的基础上,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除了公诸于世的正常内容之外,这份条约还包含了一份极为隐秘的附属细则。

细则规定,一旦东欧各国发生“某种政治上的变动”。德苏两国就将重新确立各自在东欧的势力划分。其中,芬兰、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被划归苏联,立陶宛则被划归德国。此外,德国还将支持苏联对罗马尼亚西北部的比萨拉比亚的领土要求,同时和苏联划出了一条共同瓜分波兰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比1920年英国陆军大臣寇松提议的苏波边境,还要向西推进了50至150公里。

毫无疑问,这是一份对苏联空前有利的势力划分。为了将苏联拉入自己的阵营、打击英法的士气和战斗决心、同时避免可能出现的两线作战,希特勒不得不痛下血本,将瓜分东欧的绝大部分好处都给了莫斯科的独裁者斯大林。而考虑到不能让德国人感到太过怨愤难平,斯大林也给予了对方一些甜头:譬如苏联将派出补给船,支援德国海军在大西洋上的巡洋作战,同时向德方开放摩尔曼斯克港作为潜艇基地。用不了多久,这些承诺就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然而让希特勒感到怒恨如狂的是,尽管他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才稳住了苏联人,使得后者在即将爆发的德波战争中将明确不与自己为敌,但英国的态度却依旧坚定无比,丝毫不因为丧失了一个东方大国作为盟友,而出现任何的退缩。

就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的次日,英国向柏林发表了措辞强硬的声明:“柏林某些方面显然认为,德苏协定一经宣布,大不列颠为维护波兰利益而进行干预的可能就已无需再加考虑。这是一个莫大的错误。无论德苏协定的性质可能如何,都绝不能改变大不列颠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声明最后还称:“一旦发生明显危及到波兰独立和国家利益的情况,英王陛下政府就将下定决心、并且准备毫不迟延地使用所拥有的一切力量。”显而易见,张伯伦再也不会姑息希特勒的扩张了。

法国政府虽然软弱混乱,但这一次他们终于在山雨欲来的前夕表现出了坚定的立场。8月25日,法国大使同样向希特勒告知了巴黎的态度:一旦波兰遭到攻击,法国将全力支持波兰。为了应对当前日益紧迫的但泽危机,同时也是对柏林施压,法国当天宣布征召36万预备役人员,同时全军进入二级战备状态。

英法这一连串本是对希特勒发出的雷霆警告,却先把远在南欧的墨索里尼给吓尿了。

眼见一场新的欧洲大战已迫在眉睫,而自己却还远没有做好同英法开战的准备,焦急的墨索里尼下定决心,即便是背上背信弃义的骂名,也要让意大利从《德意钢铁盟约》中抽身出来,避免因为希特勒在波兰的冒险而殃及自身。

8月26日,墨索里尼召集意大利三军首长开了一个战争会议,会后随即向德国提交了一份意大利作战12个月、所需要从德国得到的最低支援清单。用参加拟制清单的小齐亚诺的话来说,这份清单“足能气死一头牛,如果牛认得字的话”。

除了石油能自给自足外,意大利人开出的清单中包括600万吨煤、200万吨钢、100万吨木材以及一长串其他物品,一直到600吨辉钼矿、400吨钛和20吨锆。除此之外,墨索里尼还要150门高射炮,来保护意大利北部距法国空军基地只有几分钟航程的工业区。显然,这份清单的意义并不在其本身:墨索里尼这位泄了气的法西斯领袖,是已经下定决心要摆脱他对第三帝国所承担的义务了。

不过,尽管英法态度空前强硬,自己的盟友墨索里尼又临阵胆怯,但对于已经下定决心要灭亡波兰的希特勒来说,这些都不会改变他发动战争的既定策略。8月30日,希特勒指示希姆莱,要求他启动实施“罐头货”行动;身为忠实鹰犬的希姆莱自是心领神会,随即便向秘密警察头目海因里希?缪勒下达了命令。

8月31日深夜,一支由党卫军死囚冒充的波兰小分队,袭击了德国边境的格莱维茨电台,并在广播中用波兰语播送了一段辱骂德国的挑衅宣言。由于这起事件过于渺小,几乎没有德国民众能在当晚知道它的存在。然而,希特勒正是以此为借口,把德国民众带到了一场他们本身所想要竭力避免的战争当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