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日耳曼涅槃 > 第156章 慕尼黑的后果

日耳曼涅槃 第156章 慕尼黑的后果

作者:幽泠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1938年9月29日,英、德、法、意四国领导人在慕尼黑签署了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联合协定,条约规定捷克政府必须立即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且不得破坏任何工事设备、迁走一个当地居民――即便苏台德区的360万人中有80万是捷克人。钠缡雍驼蜓埂?

眼见英法无一愿意为自己伸张正义,而波兰和罗马尼亚又坚决拒绝苏联军队通过他们的国境,孤立无援的捷克政府在绝望之下,只得选择了屈服。10月1日,德军大举开进苏台德区,并受到了当地日耳曼居民暴风雨般的狂热欢迎。而这无疑为希特勒的征服披上了一层正义的外衣,似乎德国吞并这片土地,真的是上合天理、下承人情的容不得任何外人置喙的堂堂正正之举!

对于捷克人来说,慕尼黑协定无疑是为他们敲响了丧钟曲。这场由大国主导、完全将他们排除在外的宰割会议,使得他们丧失了21%的领土和35%的人口,与此一同失去的还有多达66%的煤、86%的化工、70%的钢铁、和70%的电力。捷克斯洛伐克的铁道、公路、电话、和电讯系统也被尽数打烂,这个好端端的工业国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便陷入了破产萧条的悲凉境地。

除此之外,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安全,也遭到了无可挽回的毁灭性打击。他们不仅失去了抵御德国入侵的天然山岭屏障,更失去了他们苦心经营20年建立起来的坚固边境防线。一旦德国再度举起魔刀,捷克人在一马平川的土地上将再无任何力量抵挡对方的入侵。正如最高统帅部参谋约德尔上校在日记中兴高采烈的记述的那样,“捷克斯洛伐克作为一个国家力量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了”。

与捷克人同样悲沮绝望的,还有德国那些反对希特勒的密谋分子。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他们的认知观念,像两年半前进军莱茵时那样再度被证明是大错特错的愚言。许多人转变了态度,成为希特勒的坚定支持者。就连如现任总参谋长哈尔德、柏林军区司令维茨勒本这样的核心成员,都开始反省自身是不是真的小觑了那个下士出身的家伙。而密谋组织也由此遭到了重创,除了前总参谋长贝克上将之外,此时的军队当中。已经再无一人想要反对希特勒了。

凭借这场胜利,希特勒的威望又迈上了新的峰巅。身处德国的方彦在整个10月间,都能感受到周围民众那份欣喜若狂的强烈情绪,他们因为战争业已避免而如释重负。德国民众对希特勒的兵不血刃的胜利感到得意洋洋,这不仅是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胜利。更是对英国和法国的胜利。他们的骄傲欣喜显然是有着无比坚厚的根基:在短短6个月之内,希特勒征服了奥地利和苏台德区,给第三帝国平添了1000多万人口、和一大片具有深刻战略意义的领土,为德国称霸东南欧打开了大门。而赢得这样的丰功伟绩竟不曾牺牲一个德国人的性命!

显然,他以德国历史上所罕见的天才人物的英明睿断,不但看穿了那些中欧小国的弱点,而且看穿了西方两个主要的民主国家英国和法国的弱点,逼得它们向他的意志屈服。他发明了一套可以称为“政治战”的全新战略战术,而且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种政治战已经使得真刀真枪的战争成为不必要了。

在仅仅不到6年的时间里。这个出身微贱的人,已经使一个在政治上一片混乱、在军事上解除武装、在经济上接近崩溃的德国,欧洲大国中这个最孱弱的大国,一跃而被认为是旧大陆最强大的国家。而所有其他的国家,甚至英国和法国,都在它的面前瑟瑟发抖。而在这个令人目眩神迷的梦幻般的跃进过程中,没有一个凡尔赛和约的战胜国阻挡过它的进路;他们不仅没有这个胆量,也没能看到自己纵容希特勒的每一步侵略行动,将会在不久之后的未来造成的严重后果。

对法国来说,慕尼黑协定是一场大灾难。法国在欧洲的军事地位毁了。由于法国的人口数量和军工产能皆远不如德国。因此战后的巴黎曾煞费苦心,同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罗马尼亚等较小的国家建立了同盟,这些国家加在一起的军事潜力也许能弥补这份差额。部署在坚固的山地工事中的30个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捷克师,能在防御战中牵制住比这个数目还要大一倍的德**队。现在法国居然把捷克人给出卖了。失去这支力量的他们无异于自断一条臂膀。

然而这还不是一切。在慕尼黑事件之后,法国在东欧剩下的盟国,还有哪个能对它的旦旦信誓有什么信任呢?同法国结盟还有什么价值呢?在华沙和布加勒斯特能听到的答复都是:价值不大。现在,这两个国家都争先恐后地想在为时尚未太晚的时候,同德国征服者做一笔尽可能不赔本的买卖。

莫斯科虽然没有发生争先恐后的忙乱,但却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斯大林无比恼怒的发现。法国政府竟然径自同德国和英国打交道,而一声不吭就把苏联排除在了慕尼黑会议之外,要知道苏联可是同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国都签订有军事同盟的存在。这一手是斯大林决不能忘怀的。他已经决定要重新考虑苏联的对外政策,将对它的盟邦法国不那么友好,而对德国的态度将“更加积极”。尽管在1938年末,这股风势还十分微弱,但用不了一年,它就会产生决定性的重大后果。

深秋的寒意渐渐降临到欧洲上空,将慕尼黑会议的余波逐步消纳吸收;除了捷克人之外,几乎所有的欧洲民众,都为一场臻临边缘的欧洲大战得到避免而欢欣鼓舞。一向以公正开明著称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甚至提名希特勒做为1938年诺贝尔******的候选人,以表彰他在缔造大德意志、和努力让欧洲局势重归平静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时至今日,希特勒给世界的印象始终都是和平英睿:抛去他在上台前几年所弹出的种种热爱和平的调子不提,光是1936年夏天召开的那场柏林奥运会,就足已让希特勒的贤名走出德国,扩散到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

如果剧本始终以当前的形势发展下去,诺贝尔奖这个举世闻名的至高荣誉,还真有可能会因此而滑天下之大稽。然而,希特勒的伪装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一场偶然的事件,他那泯灭人性的极端反犹理念,被彻底揭发出来大白于世,而这也成为了他人生命运中的一个看不见的重要转折点。

自从希特勒当政之日起,德国犹太人所遭受的迫害就日益加重;到了5年之后,这种行为变得越来越明目张胆、几近肆无忌惮。当年秋季,一万名德国犹太人被装在封闭式货车车皮里驱离出境,这顿时在犹太群体内部引发了强烈的仇恨和愤慨。为了给自己遭受噩运的父亲和同胞报仇,11月7日,17岁的犹太少年格林兹本在巴黎刺杀了德国大使馆秘书拉特,后者最终在两天后伤重不治。而让前者无论如何都预想不到的是,他的这番举动,却为自己的族群遭来了空前的灾难。

11月9日晚,国社党高层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对慕尼黑啤酒馆政变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庆祝。庆祝刚完,第三帝国迄今为止最疯狂的排犹运动就开始了。根据戈培尔博士和他所控制的报纸的说法,这是德国人民听到巴黎的凶讯以后“自发”举行的示威。然而事实的情况却是,党卫队领袖希姆莱直接组织了这场行动:他不仅煽动希特勒青年团的那些气盛少年群起闹事,而且还命令党卫队穿上便服伪装成民众,对犹太人施以骇人听闻的武力犯罪。

夜色深沉,苍穹如墨,然而在整个德国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四处都爆发出了嘈杂的喝骂声和冲天的烈火。犹太人的住宅、商铺、教堂遭到捣毁和焚烧,逃离火窟的犹太人则被残酷殴打,其中更有数十人被活活打死。超过2万名犹太人被抓进集中营,他们的“罪过”仅仅是在暴徒们毁坏他们的家园、殴打他们的亲属时做出了反抗。由于被捣毁的犹太商铺的碎玻璃遍地倾洒,宛若水晶一般闪烁着炫目的光芒,因此这天夜晚又被冠以了一个极具讽刺的名字:水晶之夜。

在这样一个有上千年基督教和人道主义文化传统的国家里,竟发生了这样野蛮的行为,这使得世界舆论出现了近乎一边倒的强烈愤慨和谴责。美国宣布召回驻德大使,一些国家更是声称同德国断交。希特勒隐藏在伪装面具开始展现出来,而这在国内外都引发了深远的影响波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