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日耳曼涅槃 > 第134章 任命

日耳曼涅槃 第134章 任命

作者:幽泠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我认为对布罗姆集团有利的,对德意志也有利。反之亦然。”当希特勒问及如何才能处理好国家经济和自身家族之间的关系时,******如是回应道。

1936年9月3日,希特勒在例行召开的纽伦堡党代会上,正式向公众提出了一个旨在全面备战的“四年计划”。这个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有限的领域里保证人民的生活条件,同时倾注一切力量来调整德国的经济,使之能够为耗费巨大的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后援补给。燃油、化工、钢铁、电力、和农粮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务必要在4年之后基本摆脱对原料进口的高度依赖。

让绝大多数人都出乎意料的是,这个职务既不是由经济部长兼柏林中央银行行长沙赫特出任、也不是由弗里克、法朗克、莱伊等国社党元老承担,而是给了沙赫特的副手******?布罗姆。当希特勒宣布这一任命的时候,整个军政高层都炸开了锅:人们满是惊讶的看着一名年过5旬的矮壮男子走上中央平台、同元首亲切握手,随即前者就发表了一篇要为元首和国家鞠躬尽瘁的就职演说。

对于******此人,在场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都是陌生的。因为他的存在早已淹没在了其上司沙赫特的璀璨光芒当中,几乎从未有人注意到经济部还有这么一号人物。然而国社党内的老牌人物却是对******印象深刻。在整个大萧条期间,正是他接替突然死亡的戈林,帮助在野的国社党同国内那些“有头脸的人物”接触,并最终让后者接纳了希特勒,将其扶上了总理的宝座。如果不是******入党时间较晚,2年前的政府部长中就该有他的一个名额!

在一片连绵的掌声中,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的笑容简直比秋菊还要灿烂:他自是知道这位新晋部长正是方彦的叔叔,而对方的兄长也正是布罗姆-福斯的造船厂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名掌握着全国的贸易、生产、国民经济、和原料分配的实权部长,在资源分配当中都必定少不了海军的好处。甚至有可能让海军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想到这里,雷德尔已经激动得恨不能将远在比斯开湾的方彦狂吻一顿,这名青年少校简直就是一张能让自己从贫民变成富豪的幸运彩票!

不远处开外,以国防部长勃洛姆堡为首的陆军将领们也同样面露满意之色。目前布罗姆家族已经向陆军拓展了相当多的业务。其中尤以机械化部队的建设最为突出:如果由这个家族的成员担任四年经济计划的总负责人,那么陆军的关键性兵种扩充也同样能得到足够的投入。在古德里安的鼓吹下,当前机械化军团已经成为了全体德国陆军高层青睐的宠儿;他们都迫切的盼望这支新部队能够发展壮大,而******的当政显然会大幅推进这支部队的形成战斗力。

然而除了军方之外,其他政府和企业中的人就没有丝毫的热忱了。

经济部长沙赫特神色冰冷。他实在无法接受这个才能远逊于自己的副手,竟然爬到了更胜自己一筹的高位。更令他恼怒的是,对方为了得到权力,竟完全抛弃了身为经济学博士的专业立场底线,变成了毫无骨头可言的应声虫软蛋。他难道会不知道,这种经济政策的最终结果只能是让德国与国际贸易脱钩,成为扩张战争的策源地,否则就将迎来德国经济的末日崩溃?可他不仅不对希特勒的这一疯狂举动加以规劝,反而竭力迎合以谋求权力,这让沙赫特从内心深处感到不齿和厌恶!

沙赫特目光转动。只见弗里克、莱伊等目前身居要职的国社党徒,其看向******的脸上同样流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嫉恨之色。见此情形,沙赫特不禁心中冷笑,越来越浓重的鄙夷神色从他的眼中流露而出。这些国社党元老都是不懂得任何经济知识的不学无术之徒,可笑他们居然也想追逐这个四年计划总负责人的位置,这简直就像非洲食人族头目想担任帝国大厦总工程师一样荒谬!幸亏希特勒在这次人员任命上还残存了半分理智,没有将这份至关重要的实权交到这些白痴的手中,否则等不到四年任期结束,希特勒就会为自己和德国敲响死亡的丧钟!

以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等人为代表的寡头集团面色平静,看不出有什么异样的心思。不过在此之前已经和他们打过太多交道的沙赫特,却是对这帮人的算盘心如明镜。大工业家们虽然同样对布罗姆家族的飞黄腾达妒忌交加,但他们更想先观望一段时间,看看这名新的不是部长、权力却高于当前所有内阁部长的经济领袖。会不会给他们带来足够多的订单好处。

如果******只顾让布罗姆家族大快朵颐、囊括一切的话,他们自是会向弗里克等人靠拢联合反对他的施政;而如果******能够做到利益均沾,那么吃进足够多财富的寡头们显然也会乐于保持这份现状。

作为曾经在美国华尔街混迹了近10年的人物,******自是明白自己当前所处的风口浪尖的位置。不过他却丝毫没有感到心怯退缩,反而是因为手中掌握的这份空前权力而激动至极,跃跃欲试。尽管他自认为没有沙赫特那份在国际贸易上纵横捭阖的逆天本事。但要********发展生产却也完全不在话下。

至于说今后的掠夺扩张,又有谁承诺了德国的边境就满足于当前现状的呢?即便是最软弱无能的共和国,都没有人提出德国的东部边界应该和西方边界一样就此确定下来。更何况希特勒已经向他承诺,1934年1月签署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只是应时之作,当时机来临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都是德国要征服扩张的目标!

两天之后,******就搬进了总理府中的新办公室,正式以四年经济计划总负责人的身份开始了工作。不管心中是欢喜还是妒忌,以往那些围转在沙赫特身边的企业家们,此时都一窝蜂的朝着******的面前涌去,以争取能够让他们的产业发展壮大的必需利益。而早有准备的******,则使出了他昔日在华尔街和那些大金融家谈笑风生的本事;一时间德国企业家使出的种种手段都被他从容化解,而这也让外界对他这名新上任的负责人再也生不出丝毫的轻视。

在******的居中统筹下,德国经济很快就以一种新的姿态飞速运作起来了。海量的投资如同流水一般被泼洒出去,而换来的则是大量生产工厂的建立、以及战备物资的订购。法本化工、联合钢铁、通用电力这三家德国最大的卡塔尔巨头,无疑在这种只立足于发展国内生产的政策中得到了极大的利益,而他们对******的态度,也随之从怀疑眼红变成了认可和接受。

对于沙赫特来说,******的上位所带来的大权旁落和路线变革,都使得曾经为国社党当政、为希特勒扩军备战而呕心沥血的他,感到既失望又痛苦。他已经可以预见,自己昔日在国际贸易上创造的巨大成就,会因为德国全面备战的狞相毕露而急剧葬送。然而令沙赫特感到万分惊愕的是,他的华尔街老朋友们虽然对德国经济走上战时轨道表达了深切的忧虑,但他们和德国的生意却仍旧做得热火朝天,浑然没有半点准备结束的趋势!

经过一番深入的思考,本身就是经济学大家的沙赫特,也明白了其中那令人感慨的关窍。在金钱这个领域,人们永远没有完全决定眼前事务的能力,路径依赖的力量往往比想象当中还要大得多。华尔街与德国资本融合的特性,不是自己那帮老朋友不懂养虎遗患、尾大不掉,但是形势如此,加深这种合作关系远比破坏它更为划算。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道出了残酷的真理:“在长期,大家都死了。”所谓千年田易八百主,立竿见影的利益是人人都难以抗拒的。而在华尔街这个世界的金融枢纽,活着更是其永恒的主题,今天能挣到的钱就绝对不能留到明天!

至于和德国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英国,其态度也同样和美国华尔街有着惊人的相似。眼见国际贸易仍旧大有可做的沙赫特,便没有立即辞去经济部长的职位,而是继续留在了当前的位置上做他的工作。此时,他对在外交上取得了一连串惊人胜利的希特勒还是抱有很深的崇敬,即便是对方在最终的经济目标上和自己南辕北辙。直到两年半以后,沙赫特才真正看清了希特勒的本质。

当年10月,意大利外交大臣小齐亚诺应邀访问德国。原本就有深刻合作的布罗姆和齐亚诺两个家族,更是被******趁机扩展到了国家层面,双方签署了大笔关于原油和机械的订单。德意两国的联合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