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嘉靖攻略 > 九十一 上疏

嘉靖攻略 九十一 上疏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2: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徐渭翻了翻白眼,说道:“还能怎样?两条路,一条是向抚台说明原因,请抚台上奏皇帝,让皇帝下旨允许苏松巡抚在义乌县招募新兵组成新军训练,然后持此旨意让金华知府和义乌知县配合,你自己去劝说义乌人参军。”

郑光皱紧眉头道:“这样太慢了,最快也要二十天才能得到回信,有没有更快的方式?”

徐渭说道:“第二条路,现在并无浙江巡抚,就要看看抚台能否和金华知府说上话,请抚台与金华知府商议,让金华知府允许配合你去义乌招募三千新军,这也不是难事,不过,那要看交情是否深厚等等,否则人家会不会帮你就不一定了。”

郑光也觉得的确是这样,所以便带着徐渭一起去找朱纨,向朱纨表示了苏松卫所兵不堪一用,还是不要浪费军费,尽快教会他们使用火器的方法,让他们能守城就行,野战是万万不敢指望的,若要训练出合格的野战部队,还是需要从其他地方募兵,目前最好的选择,就是浙江金华义乌县。

朱纨闻言,摇了摇头道:“金华知府就算愿意帮忙也是没有这个权力的,但是朝廷目前没有置浙江巡抚,所以本来可以联系浙江巡抚去做的事情,也必须要通过朝廷下达指令才行,再者说了,平之,苏松之地,将就着点儿,真的连三千士卒也招募不齐全吗?”

郑光松了口气,无奈道:“抚台,若硬是要这么说,也不是不行,只是,属下并不愿意将就着来,兵者,国之重器,死生存亡之道,不可不查,属下以为,若要练兵,若要花钱,就要练最好的兵,花钱就要花在刀刃上,练一支能打胜仗的兵,因此,将就这种说法在练兵之说里是万万行不通的。”

朱纨思考再三,便提笔开始写奏折:“这件事情老夫无法私自做主,毕竟老夫不是浙江巡抚,如果是的话,也就无所谓了,现在,这件事情还是要陛下同意才行,然后直接把政令下达到金华知府处,让金华知府和义乌知县配合,不过平之,义乌之地,当真可以招募到合适的士卒?”

郑光点头:“民风越彪悍,民越不服管制,当地农民山民乃至猎户就越是合格的兵源,这样的地方,大明很多,但是距离咱们最近的,可以最快成军的,就是义乌,而且属下以为当地官员不会多做阻挠,咱们把那些刺头和闹事的全部招募走,整个义乌就安静了,他们不会不愿意的。”

朱纨下笔飞快,说道:“老夫相信你的眼光,平之,老夫会以加急将此请求送抵京师,请陛下允许,然后,你便去义乌募兵,但是,最好不要超过三千人,否则,苏松的财政很成问题,这几日老夫也有些头痛,苏松的问题一大堆,老夫都来不及处理,之后的练兵,可能要全权委托给平之和文长了,若有需要,就与辅良商议即可。”

郑光和徐渭躬身行礼:“属下遵令。”

等待朝廷政令抵达的日子里,郑光就在家中一边温书一边拟定练兵大纲,对于先天条件极佳的士兵,规范军纪军法,使之成为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就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些士兵的搏击能力很强,很多都在官府无力过问的械斗中杀过人,一点儿都不害怕战斗和鲜血,这恰恰是最难克服的问题,而现在,有了优质的兵源,这些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朱纨的奏折以最快的速度,十三天抵达了京城,当天就被送到了嘉靖皇帝的手里,嘉靖皇帝虽然不大处理繁琐政务,但是有些奏折是他点名一定要拿给自己看拿给自己批阅的,比如人事安排,比如花钱的地方,比如兵务。

“哦,朱纨还真的把郑光纳为了代理练兵守备,让郑光为他练兵,郑光提出苏松卫所之兵不堪大用,不应当把钱花在他们身上,想要招募浙江义乌人组成新军,询问朕是否答应……陆炳,这个事情,你怎么看?”嘉靖皇帝把手上奏折递给了坐在一旁的陆炳,方才是他们奶兄弟之间时隔多日的叙旧小会,氛围轻松,突然间来了一封奏折,还真叫陆炳有些忐忑。

一听这个事情,陆炳就放下心来,笑道:“朱纨也真是敢做,不怕耽误了郑光的会试,让天下士子口诛笔伐?”

嘉靖皇帝把奏折放在桌面上,笑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也是想做些事情让朕看到,不过这郑光倒是有趣的紧,真就答应了,也不担心自己的科举,要求还挺奇怪,苏松人不要,现成的兵不要,偏要义乌人,陆炳,这义乌是个什么地方?有何特殊之处?”

陆炳不紧不慢地回答道:“义乌此地,臣了解的也不是太多,大概就是穷乡僻壤,民风彪悍之地,那些地方宗族之间为了土地和水源的斗争还真不少,这郑光有意思,专挑这些地方募兵,募来的全是刺头,虽然的确很能打就是了。”

嘉靖皇帝有了些兴趣:“能砍下一千多倭寇首级的能人,朕不觉得他会信口开河,把朕的信任当作儿戏,朱纨也是老臣了,有不少军功,不会信口开河,既然能为郑光做说客,那就意味着朱纨也是认同的,这郑光能打仗,能考试,还会练兵?”

陆炳笑道:“要真是个会练兵的能人,练出一支强军,那臣估计九边的那些总督们就会向陛下要人了,会练兵还能练出强军的人才,这些总兵总督什么的,可是非常渴望的,出了一个绝对被当成香饽饽抢来抢去,他要真会练兵,还是个进士,那对大明来说还真是好事。”

嘉靖皇帝看着那封奏疏,便对身边的黄锦道:“拿朱笔来。”

黄锦立刻照办,递上一支朱笔,嘉靖皇帝接过之后就在奏折上批下一个“准”字,递给黄锦:“你亲自交给内阁,告诉夏言,尽快下达苏松巡抚。”

黄锦说了一句“遵旨”,立刻就飞奔着跑出去了,陆炳好奇道询问道:“陛下这就答应了?跨省募兵,这还真不是常见的事情。”

嘉靖皇帝皱起了眉头,声音变得低沉起来:“到不完全是因为这个,连一个少年都看得出来东南卫所兵不堪一用,甚至都不愿在他们身上花钱,只能说明一件事,那些卫所兵已经烂透了,无药可救了,朕还要再看看,再等等,这新军是否真的善战,若当真如此,朕还真的要动一动东南了,十几万大军的军费一分不少的下去,就给朕拿出这样的结果!那孩子都在劝说朕不要浪费钱了!”

嘉靖皇帝的声音愈发低沉,眼神也越来越冷,熟悉嘉靖皇帝的陆炳自然清楚,皇帝生气了,又有人要掉脑袋了。

奏折下达到内阁之后,首辅夏言看了这本奏折,看着看着就把眉头皱了起来:“让苏松巡抚去浙江义乌募兵?这算什么事?黄公公,这个,真的是陛下亲自批阅的?还有,郑光不过一黄口孺子,尚未及冠,一次大胜,又能意味什么?”夏言坐着,抬起头直视黄锦,把黄锦看得心里发虚。

“阁老,这是陛下亲自批阅的奏折,吩咐小人告诉您,立刻下达给苏松巡抚,不能误事,这是陛下的原话。”黄锦小心翼翼的如此说道,夏言自然相信黄锦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弄虚作假,心里虽然有些担忧,但还是下达了,坐在不远处的严嵩一边批阅一些公务,一边小心翼翼的时不时的偷瞄一下夏言,似乎在想着些什么。

黄锦离开后,夏言摇着头叹息一声道:“郑光再有才华,也不过十七,尚未及冠,一个小儿,如何可以为他而改变国家规定呢?唉!”

严嵩放下笔,一脸人畜无害的笑容道:“夏公多虑了,这封奏疏乃是苏松巡抚所上,现任苏松巡抚朱纨可是个能人,在蜀地平定过不少次的叛乱,立下不少军功,这才被陛下调任苏松巡抚,主持抗倭大局,这样的老臣,又如何会被一个黄口孺子的信口开河所误导呢?既然朱纨还是上疏了,只能说,他也认为这样做是可以的。”

听了严嵩的话,夏言看了严嵩一眼,便把目光移开,开口道:“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只是,郑光不过一举人,年不过十七,如此年轻就被陛下和朱纨如此器重,恐怕对他的未来不太好,更何况他还是今科举人,明年二月就要赴京参加会试,此时此刻还要帮朱纨练兵,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考试吗?

老夫倒不是说他一定是信口开河,就凭他能用苏州兵斩首一千五,老夫也会对他另眼相待,只是,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突然的提拔,对少年人并不是好事,但愿他能考取进士,甚至是被选庶吉士,这样的少年人,要多在翰林院里磨练一些时日,才能真正的大用。”说着,夏言再次拿起一封奏疏,看了几眼,顿时露出了惊讶的神情,连忙把奏疏合上,这才看到了奏疏外面刚劲有力的五个大字――请复河套疏!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