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嘉靖攻略 > 八十 朱纨

嘉靖攻略 八十 朱纨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2: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沙场征战者,战将为先,统兵训练,临阵指挥,率军厮杀,激励士气,非战将不可;然当今东南战将除卢镗、汤克宽等寥寥数人外,多数皆庸碌无为之将,遇倭寇则退避,不敢战,倭寇逼近则一哄而散,兵败如山倒,败后杀良冒功,殊为可恨,其罪罄竹难书。

故臣以为,若要平定倭寇,当先选将,得优良善战之将才,予以重兵统帅,一者练之,二者御之,使其精熟军阵、火器之法,而后方可用于战场,新军未成之前,东南诸旧军应尽快操练火器之法,不应主动出击,遇敌当以火器死守,无令不得追击,以守为主,力图稳住局面,待新军练成,一举出击,必可击溃倭寇,一举而尽全功,故其三者,精选战将,守主攻辅。

然则倭寇来于海上,陆上倭寇既灭,则复有倭寇自倭岛而来,灭之复来,乃治标不治本,故臣以为,倭寇自倭岛而来,大明当斥令倭国约束臣民,大明天威之国,区区倭国不敢不遵,必可使相当部分倭寇销声匿迹,故其四者,斥令倭国,寻标治本。

昔年成祖时,大明水师雄壮,四夷咸服,声威远播欧罗巴诸国,然成祖后,大明水师不复当年,倭寇既来于海上,大明当精练水师,御敌于国门之外,避免倭寇登陆,发挥大明火炮之利,使之不能荼毒百姓,故其五者,精练水师,御敌海上。

倭寇来自倭国,定不能深知大明地理,然臣观近来倭寇,皆熟悉地理,明道路,若无里通外国数典忘祖之辈为之指引,则万万不可能,臣以为定要严查此类叛逆,定斩不赦,使倭寇不明地理,不知道路,我军则可轻易围歼之,故其六者,明察暗访,斩杀叛逆……”

朱纨手里拿着皇帝方才交给他的奏折,仔细的阅读,同时他又有一个习惯,一定要读出声音才能将文章记在心里,更深的理解,于是他便轻声的读了起来,读完全文之后,朱纨缓缓合上奏本,不由得赞叹道:“陛下,若说之前老臣对倭患是雾里看花,那么如今,老臣对倭患已是豁然开朗,老臣很久没有见到如此有实际意义之文章了,不知,这文章是哪位东南大贤所作?”

嘉靖皇帝微眯着眼睛,不无得意的笑道:“你看看最后的署名?”

朱纨定睛一看,署名是南直隶举人郑光。

“苏州文豪郑光?居然是他,那就难怪了,说起来,老臣与他可是真正的老乡,老臣也居住在苏州城内,不过老臣是长洲县人,他是吴县人,但距离不远,同属苏州城,也是绝对的老乡,家乡居然出了这样一位贤才,老臣也是很高兴啊!”朱纨的脸上充满了笑意。

嘉靖皇帝笑着点点头,而后露出严肃的神情:“古人说自古英雄出少年,现在看来,的确不假,之前关于倭寇的奏折,除了战胜请功折,就是战败请罪折,要他们分析原因,不是倭寇太狡猾,就是我军速度太慢,赶不上,哼!一群吃里扒外的混帐东西!这种事情都要瞒着朕,可想而知,东南的局势被他们把持到了什么地步,朕要是再不出手,东南就不是大明的东南了!”

朱纨深有同感的点头:“近些日子家人给老臣的家书里屡屡提及之前的苏州倭乱,若不是郑光破敌,苏州恐不存矣,老臣甚为后怕,故此番回乡,定要剿灭倭寇不可。”

嘉靖皇帝点头道:“那朱卿以为,郑光的这些策略里哪些能用,哪些可以立刻就用,又该怎样用呢?”

朱纨翻开奏章,一边看一边说道:“郑光之策略,绝非纸上谈兵之书生可以提出,之前的战绩也体现郑光的军事才能,所以这些策略都是他深思熟虑之后提出的大明军队的顽疾,刻不容缓需要改变的顽疾,至于斥令倭国约束臣民,从海外掐断倭寇来源之策,也是可行的,查处东南沿海为倭寇做事之叛逆,更是势在必行!”

嘉靖皇帝笑了笑道:“那朱卿打算如何练兵,如何选将,如何操练火器,如何查处叛逆呢?”

朱纨放下奏折,端正姿态,严肃道:“东南卫所之兵,臣自幼便深知其无能,战不能战,耕不能耕,宛如杂役,战力甚至不及农民,臣原本的策略是集合敢战之兵,敢战之将,猛冲猛打,直捣倭寇老巢,现在看来,倭寇之患不仅仅在陆上,更在海上,以陆军自然可以歼灭陆上之倭,可海上之倭若不歼灭,还会登陆,没完没了。

所以,老臣打算采用郑光的策略,首先采取守势,在整个苏松被倭寇重点袭扰地区设计封锁线,以重兵警戒倭寇,设烽火台,一旦发现倭寇,白日点狼烟,晚上点营火,百里延绵不绝,以为警戒,之后紧急训练一批精熟火炮、火箭之兵,用于防御之战,逐步将倭寇之患控制在封锁线之外,使倭寇不得进入内地作乱。”

嘉靖皇帝微微点头,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接下来呢?”

朱纨继续说道:“接下来,就是精选军中敢战之兵,训练为一支强军,可面对面击溃倭寇之强军,授以阵法,使之精熟战阵,倭寇作战,往往是一拥而上,没有战法,我军以严密阵法应对之,就算难以取胜,也不会落败,接着,老臣还要考察一下,东南十万大军,是否真的如同郑光所说不堪一用,是否有重新招募新军训练之必要,如果有,老臣恳请陛下答应。”

嘉靖皇帝的眉头微微皱了皱,继而舒展开来,说道:“招募编练新军?这,怕是有些难办吧?若招募新军对付倭寇,那么卫所之兵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太祖皇帝设立卫所,就是希望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粮,若招募新军,则要给予兵饷,粮食,装备,一切都要重新调配,难度不小啊!”

朱纨认真的说道:“若东南卫所之兵不堪一用,老臣即使有与倭寇死战之心,也没有愿意听从老臣命令之兵,上令下不达,阳奉阴违,老臣实难保证此去平倭有大的斩获。”

嘉靖皇帝思忖再三,觉得这个要求其实合情合理,东南之兵十数万,屡战屡败,实在是太不像话,如果东南卫所之兵当真腐朽不堪用,还不如将那些卫所兵遣散,换一批新的来用……可是这样岂不就是违背了祖宗之法吗?而且东南若是如此,那些急欲脱离卫所之人岂不是欢天喜地?难道要废除卫所,行募兵之举?

“朕思量再三,还是觉得此举不宜过大,若卫所之兵实在不堪用,可招募数千新军予以遍练,一者此法是否可行还有待商榷,一者朝廷财政艰难,若大行招募新军,恐财政不安,东南是大明赋税重地,平倭就是在保护大明赋税,如今东南残破,赋税大为降低,朕也是无可奈何。”嘉靖皇帝最终的结论是这样的。

面对这样的结论和情况,朱纨也知道这是皇帝的底线了,大明的财政的确是危险,至于这是为什么,那就要问那些中饱私囊的贪官蛀虫了!一念至此,朱纨紧握住拳头,恨不能将那些人剥皮抽筋,五马分尸不可!若太祖皇帝还在,见大明江山变成这般模样,又会做何感想?

但是,这也总比什么都做不到要好,朱纨向皇帝行礼道:“老臣遵旨!那,陛下,老臣这就去了。”

嘉靖皇帝摆了摆手,说道:“去吧,朱卿平定倭寇凯旋回京之日,朕亲自为朱卿解下战袍!”

朱纨再拜:“多谢陛下!”

嘉靖皇帝这才挥手让他离开,正待朱纨要转身离开之时,嘉靖皇帝突然喊了一声:“朱卿,你去东南之后,若有苦难,不妨问计于郑光,若是可行,在不打扰他备考会试的前提下,可试着让他接触一些军政之事,权当是历练他了。”

朱纨一愣,随后接令道:“臣知晓,陛下,臣告退!”

嘉靖皇帝点点头:“去吧!”

朱纨这才离开宫殿,向外走去,嘉靖皇帝看着朱纨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般思考了很久,才对身边的黄锦说道:“去把陆炳喊来。”

朱纨离开皇宫之后,回家简单的整理了行礼,就带人离开京城去往苏州赴任,打算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苏州,开始布置,同时,也十分想见见那个立下大功的军事人才小老乡,两人同为苏州人,彼此之间本就该亲近,更何况是那么有才的小老乡,可要见面叙叙才是。

朱纨火速赶赴苏州的同时,唐顺之带着许久未见的徐渭抵达了苏州,来到了郑府,见到了郑光,对于师尊的再次驾临,郑光是很高兴的,不过唐顺之没说什么,一脸严肃的询问是否有锦衣卫来找过郑光,是否还要了什么东西走,郑光如实回答,唐顺之连忙要求看副本,看上去非常严肃,郑光一时间有些不明所以,连徐渭都没有顾及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