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嘉靖攻略 > 七十四 三旨(上)

嘉靖攻略 七十四 三旨(上)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2: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马涛的来访对郑光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当天晚上郑光就吃了三碗饭以示庆祝,然后把自己关进了书房,谁也不让进,说除非自己出来,否则出了送饭的谁也不许进屋子,这叫郑家一家老小有些疑惑,但是一想接下来郑光就要去和全国的举子们一较高下,紧张也是理所当然,所以,他们也就不再大惊小怪,全心全意地为郑光备考服务。

郑江已经带上了一笔银子出发先行前往北京城为郑光打点一些事情,比如选择合适的房屋购买等等,毕竟郑光如果考中了进士,就要在北京城至少有一处房产可以居住,还要有些人伺候着,不过京城的房屋可能稍微贵些,郑家虽然富裕,但是一时也拿不出太多的银子,只好先去看看,如果不行,还有时间调整。

郑光要读书备考,郑江去了北京打点,郑勇在苏州城防营做事,郑家只有靠一家子女人勉励维持着生计,不过郑光已经考取了举人,郑勇也能拿到一份兵饷,家里的负担小了许多,她们也可以稍微放下心,多找些专业人才来为她们分担工作,逐步准备扩张郑府的家业,为郑光的未来做打算。

也就在此时,马涛离开的第二天,苏州城爆出了大料――前任苏松巡抚在倭寇袭城之时擅离职守,罪大恶极,皇帝陛下亲自下令革除其官职,着锦衣卫押回北京受审,由苏州知府范庆暂代苏松巡抚职责,新任苏松巡抚很快就会到任。

说起来,那个倒霉的巡抚也是真悲惨,因为往年的苏松巡抚也会在乡试的时候暂住在南京城几日,凑凑热闹,谁也没说过什么,谁叫这一次他的运气那么不好,正好碰上了倭寇来袭,差点儿把苏州城给赔出去,不惩罚他惩罚谁?正好苏州知府范庆在此次的事件中表现良好,虽然正式的封赏还未到,不过这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讯号。

朝廷要对东南动手了!

一时间,知府范庆的府衙门庭若市,大量来路不明的权贵人士纷纷请求拜见范庆,倒是把另一个功臣郑光给忘记了,不过这也难怪,郑光再怎么着,目前也只是一个举人,范庆以五品官的身份暂代二品巡抚职,可谓是前所未有,怎么看,怎么觉着范庆的辉煌时日要到来了。

这都是人之常情。

很快,人们的预感就成为了现实,此次战功的首级运到京城之后,得到了官员和皇帝的认同,此次大功得到了大明官方的承认,皇帝亲自叮嘱,一切按照流程来,各方面的封赏已经有了确切的消息,封赏的队伍就快要抵达苏州城了,据说,这一次的封赏为了表示皇帝的重视,封赏主使是皇帝身边最亲信的大太监黄锦。

郑光此时还在闭门写奏折,并未了解到外面的事情,郑家人倒是对此有些许了解,但是郑光不出来,他们也不好进去打搅郑光,只能静待而已,再者说,他们并不认为皇帝会多么在意一个少年,尽管这个少年拥有出众的能力和学识,但终究还是一个举人,并未涉足官场,没有权势,这和外界的猜测是一样的。

不过从嘉靖时期四十五年的种种情况来判断,大明王朝的子民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了解过这位聪明绝顶也自私自利的强势皇帝,他们凭借着外部的评价和流传的小道消息来理解自己的君父,却从未试图真正的了解这位可以一言以决生死的皇帝究竟心里在想什么,不过,他们也无法去理解,无从知晓。

嘉靖皇帝在想什么,或许终其一生,只有三个人略窥门径――陆炳、严嵩以及徐阶。

所以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嘉靖皇帝到底会如何看待那位苏州文豪,自然,等到了天子来使抵达苏州的时候,来迎接的人群里,自然也没有郑光的身影――这是苏州权力集团的盛会,一般的百姓除了围观也没有参与的资格,至于郑光,并没有人试图去请他出来,因为无论如何,他也只是一个举人。

唯独范庆,派了一个人去郑府向郑光打了一个招呼。

天子来使没有想象中的大气磅礴,那让人们忐忑不安的太监也没有想象中的嚣张跋扈,微胖的身材,和蔼可亲的笑脸,让人们无法对他升起恶感,黄锦作为嘉靖府上的老人,自然是非常温顺的,更难得的是,这种温顺放在外面,则是温和,而不是一般得势的大太监所共通的两面派。

“臣范庆领苏州属吏、乡老、百姓,恭迎天使!”暂代苏松巡抚、苏州知府范庆站在欢迎队伍的最前面,恭敬的朝着黄锦行礼,但也仅仅是行礼,并未下跪,若是放在正德年间,不下跪就没有好果子吃的。

黄锦从不在乎这些,见着那么多人行礼,心里还微微有些不安,出来之前主子嘉靖可是明里暗里招呼过的,你收钱什么的我不是很在乎,但是,你要是作威作福,那可就不太好了,既然你是跟随我多年的老人,你就该明白我的想法。

嘉靖皇帝从来不在乎自己的臣子是否贪污受贿,他一直都认为天底下没有清廉的官吏,贪污受贿是很正常的事情,贪污受贿在他的眼里不是罪责,而是习惯,你不贪污受贿他才要觉得奇怪,以阴谋论的看法去看待你,追寻你,找寻你内心中不轨的痕迹,试图发现你有颠覆他的权位和王朝的不臣之心。

不过就是这样的一位皇帝,也不能容忍臣子的某些做法,一旦触碰,非死即伤。

黄锦很了解这一切,所以连忙从轿子上下来,快走几步,托住了范庆,笑道:“范知府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咱家不过是为天子传话之人,怎值得如此阵仗?这要是被陛下知道了,可不知道要怎样责罚咱家,哈哈,此番范知府为国立下大功,陛下特意派遣咱家来慰问范知府,苏州遭此大难,苏州父老也损失颇多,此番,陛下也一并有赏赐!”

一个随行人员以托盘将圣旨送到黄锦身边,黄锦放下手中事物,双手取出圣旨,托于身前,范庆稍微抬起头打量了一下这份圣旨,发现是黑牛角轴的,愈发觉得自己之前的猜测是对的。

“圣旨到!苏州知府范庆接旨!”黄锦展开圣旨,亮开嗓子大声喊道,范庆急忙下跪准备接旨:“臣苏州知府范庆,接旨!”随后,一众随行官员和苏州大人物们也纷纷下跪,等待着皇帝的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国家于辅弼之臣,每笃始终之谊,才品程之,功实定论,采之舆评,其有绩丕著于地方,而报未孚于物望,则荣名竣秩,朕不敢爱焉,所以彰有劝示,无私也。

今有苏州知府范庆,锐志匡时,宏才赞理,守备一方,尽职尽责,利同魏绛杜猾夏之深忧,策比仲淹握御戎之胜算,苏州大捷之功,威震东南,群倭伏罪,倭酋授首,振我大明王师之望,特此晋苏松兵备兼苏州知府,秩四品,赏金三千,银一万,良田五百亩,愿卿再接再厉,不负朕望。

另有苏州之兵不畏强暴,勇拒倭寇,斩首一千五,创嘉靖以来东南抗倭第一大功,朕心甚慰,遂除却斩首赏赐,另赐苏州参战之兵将每人银二十两,家人免赋税三年,聊表功绩;苏州之民临危不乱,共拒倭寇,功甚大,着免去苏州城二季赋税,嘉靖二十五年九月初七。”

念完圣旨,黄锦笑眯眯地抬起头,将圣旨卷起,双手奉给范庆:“恭喜了,范知府,请接旨。”

范庆笑着双手接过圣旨,面北高声道:“臣范庆代苏州父老,叩谢天恩。”

身后诸人纷纷面北下跪,齐声道:“叩谢天恩!”

范庆缓缓起身,将圣旨交给了身旁的随员,然后让开身子,为黄锦引路:“天使一路劳苦,在下已为天使备接风宴,还请天使移步府衙。”

黄锦笑着摆摆手,说道:“不急,不急,敢问范知府,那大名鼎鼎的苏州文豪郑光现在可在此处?”

黄锦的声音不大,但是此时城门口一片寂静,所以很多人都听到了黄锦的话,一时间,诸人心中各有各的心思,范庆则是心下了然,果不其然,皇帝不会仅仅只是赏赐自己,一定也会赏赐给郑光一些东西,正如之前马涛所说,皇帝已经把郑光记在了心上,怕是之后会有大用。

不过今日,出于某些人的想法,范庆并未将郑光一起喊上,只是偷偷派了一个人去郑府报信,让郑光稍作准备,他相信郑光也会得到很丰厚的赏赐,事实上,马涛所告诉他的皇帝许给郑光的赏赐已经很不错了。

“郑光是今科举子,此刻正在府中闭门读书,准备明年的会试,且其年岁轻,遂并未来此。”范庆如此回复道。

黄锦点头笑道:“那就正好了,咱家来之前啊,陛下还特意嘱咐了,这个小举人不一般,很有几分能耐,国家很久都没有出现过这样文武全才的少年了,更别提江南繁华之地了,陛下让咱家亲自去郑光府上宣读圣旨,以示恩宠,那,范知府,还请前面带路了。”

黄锦看似无所谓的场面话,却叫所有听到这话的“大人物们”心神剧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