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嘉靖攻略 > 六十七 阴谋论者

嘉靖攻略 六十七 阴谋论者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2: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倭寇两千一百,守军一千九,斩首一千五,剩下的都被歼灭了,守军战死五百多人,也就是说,差不多是三比一的伤亡比,大明一,倭寇三,这个比例,貌似从倭寇之乱开始以来,就没有出现过吧?

嘉靖皇帝愣了好一会儿,直勾勾的盯着夏言,确定夏言没有什么门生故旧或者是什么子弟在苏州,或者参与了此事之后,对夏言的疑虑才打消,然后便对黄锦说道:“黄锦,你去把这奏报拿来给朕看看。”

黄锦方才也愣住了,被这突如其来的战报给吓了一跳,好一会儿没反应过来,听得嘉靖皇帝这样说才反应过来,走上前去,从夏言手里接来了奏报,递给了嘉靖皇帝,嘉靖皇帝打开奏报,反反复复将五百多字的报告看了三遍,确保所有的字都看到了,这才合上奏报,走回自己的御座上坐下,闭上眼睛,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夏言心中有些愤怒,等待着皇帝的解释,而严嵩和黄锦则被吓得大气不敢出一口,整个大殿十分安静,等到嘉靖皇帝深吸一口气把眼睛睁开以后,三人不约而同的紧了紧身子,等待着皇帝的发话。

“那郑光是何许人也?朝中可有亲属?还有他那个父亲有没有亲属在朝廷?你们有谁知道?还有,这名字朕怎么觉着也有些耳熟?”嘉靖皇帝开口问的是这句话,这一句话就暴露了嘉靖皇帝凡事从阴暗角度出发的诡异心理,如果郑光是有亲属在朝廷,那还真的容易进入嘉靖皇帝的惯性思维。

听闻这句话,夏言心中没来由的失望,便没有开口,倒是严嵩开口道:“回禀陛下,我等查阅了朝廷记录,郑光祖上三代,除了他的父亲郑微考取了苏州府的秀才之外,家中并无人在朝中为官,三代之前是北方落难农户,去南方避难,后来经营了些小生意,买了些地,在苏州安顿下来。

一直到郑光这一代,都没有任何亲属在朝为官,至于这名字,陛下忘了?前宋抗元大将也叫郑光,太祖皇帝还亲自为他做传,称赞其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延续宋祚,功莫大焉,恨不能与之共存于宋末,共诛元寇。”

嘉靖皇帝听了这话,就开始寻思着,自己一开始想的或许有些问题了,郑光大概不是被某些人特意扶持起来的青年俊杰,家里无人为官,朝中没有亲属,而且仅仅十七岁,可能真的是热血青年,挺身而出,为家乡而战了?

“假意向倭寇投降,和知府合谋,把知府给绑了,打开城门,站在倭寇面前,而神火箭立于其后,神火箭发,则和知府一起卧倒在地,箭矢中倭酋,倭酋就此丧命,之后城上火炮齐鸣,倭寇大乱,城内诸军杀出,继而全歼倭寇,郑光身先士卒,斩首十三,身披一十八创,犹自奋战不已……”

嘉靖皇帝饶有兴趣的将这一段读了出来,然后审视着底下的两位阁臣:“如此有勇有谋,还和前宋大将一个名字,还真是巧啊?不过你们觉得,一个十七岁的秀才,真的能这般有勇有谋吗?便是郑将军,也是二十五岁才开始为宋奋战吧?”

多疑敏感,不相信大臣,凡事从阴谋论出发,这就是大明至尊。

夏言开口道:“陛下为何不相信这就是真的呢?”

嘉靖皇帝冷笑一声,开口道:“朕曾经是无比相信你们说的话,相信大明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直到被俺答打到了京城!”

最后两个字,嘉靖皇帝加重了语气,表达了对臣子的绝对不信任,吓得严嵩再次跪伏于地,直喊“老臣有罪,陛下恕罪”,而夏言则不卑不亢的站着,颇有些怒气的开口道:“臣不知有何贼子胆大包天,敢于欺瞒陛下!但是老臣绝对不曾对陛下说谎!有违此誓,天人共愤!”夏言以手指心口,又以手指天,言辞切切,眼睛清澈,可知绝非妄言。

嘉靖皇帝何尝不知眼前这个老人是难得的骨鲠直臣,只是大礼议事件之后,他再也不愿相信任何大臣,唯我独尊的狂妄心思,更是让他变成阴谋论者,凡是从最阴暗的角度出发,将所有人都看成杨廷和,唯一可以稍微信任的张璁离职之后,他也不再信任任何外臣,总是觉得他们密谋着要欺骗自己,获得好处,哪怕理智告诉他夏言是可信任的,但是夏言的不卑不亢,始终让他觉得不喜。

眼见夏言正气凛然的模样,嘉靖皇帝烦躁的摆摆手,开口道:“朕多虑了,阁老不要在意,严嵩,你也起来吧!但是,兹事体大,一千五百级的首级,自朕登基以来,无论南倭北虏,大明从未取得如此胜利,朕不由得不怀疑,首级已经押送往京城了吗?”

夏言见皇帝服软,语气也变得温和起来:“回陛下,此事的确很大,所以我等得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核查了相关人员的资料,确保人员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是苏州发往京城的战报,事情已过去半月有余,还有不少报告未曾送至京城,首级已经押送往京城待检,我等还未见到,不过苏州知府府衙全体官吏愿以性命担保首级数量属实,战功属实,这等情况,尚属首次。”

嘉靖皇帝点了点头,心中对此番战事的可信度增加一分,这些属吏是最胆小的,绝不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可见此事的确属实,他继续看着战报,继而眼睛一眯,开口道:“为何只提及苏州知府和那个小秀才,未曾提及苏松巡抚等一干官吏?”

夏言略带这些怒气的开口道:“说来可恨,其时恰逢南直隶乡试,苏松巡抚和应天巡抚等人全部聚集于南京城,而未曾在苏州驻防,主要兵力悉数驻守南京,致使苏州空虚,倭寇来袭时,驻军人数甚至少于倭寇是以逼迫范庆与郑光使出这样的计策才能对付倭寇,身为苏松巡抚却擅离职守!殊为可恨!”

嘉靖皇帝“哦”了一声,低声道:“将他撤了,押回京城,夏言,严嵩,你们主持内阁选一个合适的人选,接替苏松巡抚。”顿了一顿,皇帝继续开口道:“选一个知兵的,能打仗的,脾气硬一些的,别弄个不懂兵的老夫子过去!净被倭寇欺负!丢尽了朕和大明的脸面!连一个小秀才都能做到的事情,二三品的高管却做不到,可恨!”

两人应下,心中却惊讶的猜测,皇帝大概是要准备对东南的倭寇展开新一轮的打击了。

接着,皇帝突然说道:“南直隶乡试……那个叫郑光的小秀才是不是也参加了南直隶乡试?”

夏言没注意这件事,严嵩却特别注意了一下,开口道:“回陛下,士子郑光参加了嘉靖二十五年的南直隶乡试,考取第二名亚元,已经是举人了。”

嘉靖皇帝来了兴趣,接着问道:“哦?打了胜仗,还考了举人,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吗?”

严嵩回道:“年仅十七,当然是第一次参加科考,据说在苏州府连取小三元,县试府试和院试都是第一名,这次的乡试本来也很有可能夺魁的,不过,似乎还是差了一点儿,否则,就不仅是小三元,要变成大四喜了。”

嘉靖皇帝放下奏报,语气似乎变得有些轻松:“若是打了胜仗的同时,还能考个解元,那才是佳话,南直隶的那群官员也太不懂得成人之美了,如果这次的军功是真的,那么,这个小秀才,哦,小举人,朕该如何赏赐呢?毕竟是一千五百级的大功啊……”

嘉靖皇帝开始思考,过了一会儿,询问道:“你们两人有什么想法没?该如何赏赐?”

似乎皇帝已经开始倾向于相信这件事情是真的,不仅语气轻松了,面色舒展了,居然也开始讨论赏赐内容了,夏言深思了一会儿,便开口道:“武将加爵,文官升职,范庆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原本是苏州知府,五品衔,不如升一级,挂兵部侍郎四品衔,念其有胆略有兵略,可让其兼任苏松兵备,将苏松一代的抗倭事宜担负起来。”

嘉靖皇帝微微点点头,询问严嵩:“严阁老,你看呢?”

严嵩立刻表示:“臣无异议,范庆这样的人才,是该重用。”

嘉靖皇帝收回目光,微微思考了一下,才缓缓说道:“朕也觉得这样差不多,这样的大功,是该好好赏赐一下,人才也要重用,能和倭寇对着干,胆略的确是不错,那先这么草拟着,等功劳核实完毕,就这么赏赐,至于郑光那个小举人,这倒是有些难办了,不是官身,还是举人,如何赏赐为好呢?”

夏言说道:“老臣以为,郑光既然能考取南直隶的第二名举人,显然学识上佳,若是赐他官位,反而耽误了他的科考,有些不美,如此年轻俊杰,应当让其在科举正途上继续征战,考取一个进士,才算是正理。”

嘉靖皇帝点头道:“这样说也有道理,能在南直隶考第二名,想来的确很有些水平,继续考下去也是对的,那就不另外赏赐了,可是,毕竟是谋主,还是主将,小小年纪也能斩首十三,的确是有勇有谋,这样的少年俊杰,朕可是很久没见过了,要是不赏,恐怕不太好吧?你们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严嵩眼珠子一转,开口道:“陛下,臣听闻郑光之父郑微七年前死于倭乱,原因是为掩护数万苏州百姓逃脱倭寇追击,只身以火引开倭寇,救下数万人,之后被倭寇残忍烧死,甚为壮烈,而当时朝廷并未知道内情,只是时任苏州知府和吴县知县给予一些奖励和优待,既然此番郑光立下大功,倒不如追封其父,陛下可赐字一幅,朝廷为其拟定谥号,也好使郑光感受我皇天恩浩荡。”

嘉靖皇帝点了点头:“恩,这样好,这样也好,那,先这样预定着,你们去看着办,等倭寇首级运抵京城,你们仔细点数,不得有丝毫差错,否则,朕惟你们是问!”

夏言和严嵩一同行礼:“臣遵旨,臣告退!”

嘉靖皇帝一挥手:“去吧!”

夏言和严嵩退出之后,嘉靖皇帝的眼睛又习惯性的眯了起来,拿起那份被他放下的奏报反复看了几遍,然而轻声对黄锦说道:“去把陆炳给朕找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