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嘉靖攻略 > 二百三十一 新官上任 上

嘉靖攻略 二百三十一 新官上任 上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2: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跟在一群看起来也是商人队伍的队伍走过城门,郑光便带着一群人去找了个邸店住下,打算明日再去县衙和现任知县办交接仪式,正式接过义乌县的最高权力。

在城门收取人头税的卫兵们都有些乏了,看着天色已经很晚了,这一批人走完就到了关闭城门的时候,也就到了他们应该下班回家的时候,这个时候也不免的较为放松,一个卫兵看着从身边不断经过的人们,忍不住的打了个哈欠,眼泪从眼眶中涌出,他不由得伸出手揉了揉眼睛。

就在此时,他突然被刚刚经过的一名蓝衣少年吸引了目光,不过这蓝衣少年走得很快,很快就顺着人流进入了城池,他不由得继续往城门处眺望,身边的另一名卫兵发现了他的奇怪状态,便拍了拍他,询问道:“怎么了?看到谁家姑娘那么起劲啊?”

这卫兵没有再看到那抹蓝色,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便摇了摇头放弃了眺望,低声道:“我怎么觉得好像看到了郑将军?还有那些人,怎么也觉得有些眼熟呢?不对啊,我是不是看错了?”

另外一名卫兵笑了笑,说道:“大概是看错了吧,郑将军现在可是郑知县了,要来的话,怎么这样也要有个入城仪式吧?怎么会就这样来了?你肯定是看错了!”

这卫兵不置可否的耸耸肩,继续干着自己的工作。

郑光步入义乌城中,看到了一副让他觉得很满意的景象,即使已经是夕阳西下的光景,他依然看到了很多人在走来走去,忙里忙外,很多快要建起而没有建成的建筑正在赶工,街道上到处都能看到叫卖的小摊小贩,一些店面也建立起来,店主卖力地吆喝着,生意很好,不少人都选择去购买一些东西,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店铺半死不活,小摊小贩毫无踪迹,不少商家门口都点亮了灯笼,宣告着他们即使入夜也不会停止营业,整个义乌县城一派繁华的景象。

跟着郑光一路走来的向青不由得赞叹道:“往日听说义乌是这东南诸省里排名前三的山穷水恶之地,义乌之民械斗严重,不遵法度,现在看来,这义乌县比起苏州扬州杭州那些大城市,也不缺活力,只不过刚刚开始建设,尚且需要些时日,师兄,这可都是你的功劳啊!”

郑光笑着摇摇头说道:“义乌原本就有这样的潜力,只是他们未曾发觉,一味地把目光盯在原本数量就不够的土地上,自然是错误的,人口会不断的上涨,但是土地却只有那么多,粮食的产量也是有限的,如果不走其他的道路,必然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但是义乌人一开始没有发现他们自己的优势,而是一味的扩大自己的土地数量,不同的宗族之间相互敌对,用械斗的方式争夺土地,究其根源,还是想要存活罢了,现在我帮助他们打开了商路,一部分人继续耕作,一部分人去养殖,一部分人去经营作坊制作商品,一部分人到城池内来经商,自然而然的就缓解了这方面的问题。”

向青赞叹的说道:“师兄果然大才!如此一来,义乌知县任上,师兄一定可以大展拳脚的!”

郑光说道:“这倒不是最主要的,大展拳脚什么的,目前的义乌并不需要,你看看,现在还不算是大展拳脚吗?整个义乌都在建设,原来的县城方圆不过数里,就是个小城郭,现在,已经开始扩建城池了,我预计这个县城还是太将来还要扩建。

这是我要做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呢,就是要在义乌办学,支持私塾和官学的办理,让适龄幼童都可以读书习字,之前的义乌人都在不停的械斗,不停的争夺土地,打打杀杀,私塾极少,官学不兴,浙江也算是科举大省,义乌籍的士子却寥寥无几,文风不兴,这是不可以的。

就算是当兵,我要练出来的兵,都要是识字的,至少,能把朝廷的召令给认出来,不认字的兵我不会承认他是我练出来的兵,之前我练的三千兵,他们可每个都识字,不敢说认识的太多,日常读写没有问题,这就是精兵的基础,义乌尚武,可以,我不反对,相反我还很支持,但是文风不兴,也不行。”

向青非常吃惊:“师兄,你又要扩建城池,又要办学,还要练兵,这事情也太繁杂了,我怕,不是那么好办的,而且,咱们大明朝可是流水的官铁打的吏,基本上三年就要调职,知县知府这些人是不可能掌握真正的实权的。”

郑光笑道:“子聪,你可别忘了,我之前来义乌办了什么事情,做了什么功绩,义乌氏族实力强悍,基本上县衙的指令是到达不了地方的,地方上的氏族也根本不会理睬县衙,但是,我不是一般的知县啊,义乌目前的两大生财之物,义乌火腿,我手上有两成股份,文豪臭豆腐,我手上也有三成股份,他们基本上都听我的。

至于那些吏员……要么就是当地氏族安插的眼线,要么就是投靠前任知县郁郁不得志的,政令不出县衙,他们能和我斗?而且最关键的一点,那个知县手上能和我一样,有三万人的练兵之权?这可就等于练兵期间,我有三万人的兵权,就算是金华知府和浙江巡抚都不敢找我的麻烦,更别说旁人了!”

向青愣了一下,然后无奈的笑了笑:“师兄这知县做的比总督可舒服多了。”

郑光笑了笑,指了指前面的一家邸店,说道:“今晚我们就在这里住一晚,明日再去县衙吧。”

之后,一行人就在这家邸店休息了一晚上,叫了几个菜,大家随便吃了吃,便早早入睡了,明日一早要早早起身去县衙办理交接,和前任知县赵磊做一个最后的告别,这家伙举人出身,现在平白无故可以升一级成为杭州同知,不知道多高兴,这个时候去找他,绝对是满脸堆笑千恩万谢。

之后就是第一次升堂,和整个知县府衙的官员和吏员见个面,官员就主要是主簿,县丞,典史,教谕,巡检,驿丞,以及士曹,法曹,税曹,刑曹等等,这些有品级的都是国家任命的,最小的都是从九品,相当于现在的编制内人员,不属于知县的任免范围之内。

另一种吏员就是类似于刑名师爷啊仓储师爷之类的师爷、捕快等等,这些都是吏,不在官员的范畴之内,都是从县府拿工资,放到现在,就算是临时工,专门背黑锅的那种,但是从宋代开始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官员在地方待的时间都不会很长,基本上三四年就一定会调职离开,但是吏员却不会离开,一干就是好几十年。

这样一来,知县这样的官员虽然地位高,但是却并不一定可以掌握实权,读书读坏了脑袋的书呆子刚刚到地方,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会,不去依赖这些铁打的吏员,还能如何呢?更别说这些吏员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大多数都出身自本地的豪强人家,也就是土豪势力的代表,往往是父死子继,就像是一个县里面的贵族,拿到外面屁都不是,但是在县里面,一个干了十年的老吏员往往比知县还牛逼。

这样的情况基本上普遍存在于县一级的地方,等到了知府那就是正四品正五品的高官,基本上都有从政经验,不会被人亲自糊弄,所以,与其说大明王朝的统治渗入到地方,倒不如说是大明王朝的统治实际上止步在知府知州一级,这一类的官员往往掌握实权,而地方上的知县一级官员就必须要和地方土豪势力达成共识,相互妥协,共享权力,想搞一言堂,那是不存在的。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更别说你一个七品芝麻官的小知县还算不上地头蛇,这些土豪势力在当地的能耐可大得很,你要真想跟他们对着干,除了你自己带来的师爷和卫士,整个县都不会有人听你的,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你朱皇帝管天下,你牛,我们不造反,但是地方上的事情,我们说了算,你别乱来,大的斗不过,小的还斗不过吗?

官员们也习惯了,一般到任之后都会雇佣一个深谙个中道理的师爷帮助自己处理这些人际关系,走访各大家族,相互通个气,以后我来了,你们给点面子,不要闹大了事,事情闹大了咱们谁都没有好果子吃,安稳点,有什么事情私下里解决,你好我好大家好。

知县一级的官员也没有谁真的想和地方势力闹掰了,他们往往都想着高盛,力求安稳平和,顺便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修修寺庙啊,办办学校啊,修修水利啊之类的,只要让上官看到,等考评的时候把自己升上去,那就可以了,地方势力也聪明,你来我们挡不住,你想升级我们也挡不住,你自己弄,别损害我们的利益就可以,要是有需要帮助的,你说一声,欠个人情下来,我们出手,你升官儿,别忘了就行,以后有需要的,我们还要您老人家的帮助。

所以地方势力还往往和某些你根本想不到的人物有来往,有利益纠葛,或者干脆就是一个人情,但是往往就是这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让地方势力极为强大,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还真不能算是一盘菜,除非是某些同样有强大背景和势力的知县,过来镀金走过场的,那就更要好好儿的伺候着,赶快把这位爷送走,咱们继续逍遥自在。

而义乌县的情况和大多数县都不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