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嘉靖攻略 > 二百一十二 廷议 三)

嘉靖攻略 二百一十二 廷议 三)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2: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历来大明朝廷设立总督,都是在九边之地设立,为了便于行事,免得边将互相之间虚与委蛇,相互庇护或者互相推卸责任,委派文将作为总督监督和统帅边将,用以集中全力对抗蒙古骑兵,东南之地本来是大明的内地,绝对算不上是边地,也没有设立总督的理由,但是从嘉靖初年开始,倭患愈演愈烈,往日的和平地区都已经成为战区了,所以设立总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qiuyelou

但是三省总督,还是大明最重要最精华人口最多的三个省,把财政军政之权全部赋予,不说皇帝会怀疑了,就算是大臣们也会怀疑,科道言官更不用说,稍微有些风吹草动的,弹劾奏章立刻像雪片一样飞到嘉靖皇帝的桌上,非要弄死那总督不可,科道言官宛如疯狗,见谁就咬,绝对是不会在意东南百姓们的水深火热。

郑光也不住的腹诽,记得另一个时空里,一开始东南是没有总督的,也就是提举两省或者一省兵马,要不然就是巡抚,结果十五年之间换了七八任抗倭总督,下场都很凄惨,除了一人以父亲去世为由去职之外,其余的几个人最好的下场都是流放,结果越到后面局势越乱,被逼无奈才设立了东南总督,但是几个东南总督的下场也都不好,总而言之,这群抗倭功臣里面,就没一个善终的,嘉靖皇帝很不相信这些臣子。

那自己以后……也挺危险的啊……

郑光担心自己的档口,嘉靖皇帝又开口了:“夏阁老所言也有道理,大明朝历来设立总督都是在九边之地,便于管理边将,整合力量,避免相互之间推卸责任,东南之地本数内陆,是不该设立总督的,但是奈何倭患剧烈,若不设立总督以专其权,各地官员军队各自为战,倭寇则四处流窜,不利于抗倭大业。

然夏阁老所言并非没有道理,朕思虑再三,决定遂了夏阁老的意思,东南的总督无干预政务、财务和官员任免之权,专司统帅军队、统兵征战,东南三省军队需听其命令,关乎战况,总督所到之处,地方官员必须配合总督,不得推卸,不得虚与委蛇,不得抗拒,战时若有此情况,总督可紧急罢免此人,指挥作战,战后朝廷查明情况,必将严惩此类官员!另朕决议设立转为东南总督运送粮草的粮草转运使,调集东南诸省粮草,专司提供总督之用,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夏言也没什么可说的了,这是最大限度保证总督安全的方式,再要分权,估计就无法专心对敌倭寇了,所以夏言便顿首道:“陛下圣明!”

其余人等见夏首辅没有意见了,他们自然也没有意见,便一起开口道:“陛下圣明!”

嘉靖皇帝点了点头,接着开口道:“那,你们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可以推荐吗?朕需要一个久经战阵,有丰富经验之总督与一员精干的干吏作为转运使,另需福建巡抚一员,你们都说说,何人可以担负这几个职位啊?”

夏言看了看孙承恩,给孙承恩是了一个眼色,孙承恩会意,便出列开口道:“陛下,老臣愿举荐现任浙江巡抚兼浙江兵备使朱纨出任东南三省总督之职。qiuyelou”

现场官员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嘉靖皇帝也皱了皱眉头,郑光知道是为什么,之前严讷的信件引起了嘉靖皇帝的注意,嘉靖皇帝特意询问了近来东南的抗倭情况,得知了苏松的情况还好,之前死了太多的倭寇,加上郑光的黑旗军主力在苏松驻防,现在倭寇基本上不敢进入苏松范围之内,但是这将就不同了,过年之后一两个月之前尚且平稳,三月底开始,倭寇再起。

而且也不是攻打大的城池,而是偷袭小村庄,朱纨应付不及,训练的火器部队并不能及时地发挥作用,向苏松要求黑旗军出动,但是黑旗军人数少,并不能分兵把守各乡村,所以造成倭寇屡屡进犯小村庄,屠戮乡民,不少浙江百姓都拖家带口的往苏松之地逃跑,造成不少混乱,有不少人弹劾朱纨,说他渎职。

于是嘉靖皇帝沉思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道:“朱纨在苏松任上尚可,敢于与倭寇对战,是员能吏,也有胆气,然其浙江任上多有失误,使倭寇大肆屠戮乡村,造成混乱,也不见其拿出什么对策妥善应对,可见其人虽有才华,却不足以为三省总督啊!”

孙承恩开口道:“陛下,朱纨的确是有小的过错,但其身为文臣,由于倭寇正面对战之勇气,积极应对,而不是消极逃避,足以见到其有足够责任之心,其早年也立下不少军功,经验丰富,关键是他在东南日久,对东南倭患足够了解,此时此刻若匆忙调派他处官员赴任东南总督,还需要时间去磨合,恐非上策。”

嘉靖皇帝倒也觉得这话有道理,新安排一个人去东南上任,还是担任那么高的职位,统辖所有的东南部队,能否得到认同还是个问题,关键还在于一旦倭寇来犯,此人没有足够的威望统帅军队抵抗,酿成大祸,那可就不美了,嘉靖皇帝吃过这方面的苦头,知道客场转战主场是多么的被动。

只是,让一个明显不具备更高才能的人去做这个事情,嘉靖皇帝实在是不放心。

见嘉靖皇帝如此的为难,夏言知道朱纨可能不会被任命为三省总督,就算强行任命了,估计也不会受到嘉靖皇帝的信任和期待,他也在考虑着是否还有比朱纨更加值得期待的人选可以任用,思考了一会儿,一个人名突兀的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陛下,若是陛下以为朱纨不妥,那么陛下是否可以考虑一下前三边总督张经?”夏言突然开口。

众人纷纷愣住,嘉靖皇帝也愣住,而郑光的脑海里则突然出现那个打了大胜仗却被冤杀的老总督的模样――王江泾大捷,若是没有自己的横空出世,那大概算是明军东南抗倭以来最大的胜仗了,而缔造这一切的那位固执古板的老总督,却在大捷之后不仅没被奖赏,还被冤杀,原因不过是没有讨好赵文华,从而被赵文华和急于上位立功的胡宗宪弹劾了。

张经的履历很漂亮,很早就是兵部人才囊里的文将之一,正德十二年进士,位次不高,最早被授嘉兴知县,任上开始展现自己的军事天赋,嘉靖十六年进授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以镇压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有功,进兵部左侍郎,不久与毛伯温定计抚定安南国,进右都御史,之后平息思恩九土司及琼州黎民起义,再进为兵部尚书。

不过那之后,经历了被弹劾和回乡丁忧等一系列事件之后,张经本该被启用为三边总督,但是就在这个档口又被弹劾曾经涉嫌贪污渎职,皇帝就取消了张经的任命,虽然查无实据,但是赋闲至今,但是他的军事韬略还是非常优秀的,也有大战役指挥经验,还有和少数民族鏖战获胜的经历,在云南湖广江西一带的异族里名声很大,本身又是福建人,自幼饱受倭寇苦楚,正是不二人选!

嘉靖皇帝对张经也有印象,当初议定陕西三边总督的时候,最早的人选就是张经,结果突然冒出来一个言官弹劾他在两广任上贪污军费,按照惯例,不管是否有此事,他都要自己主动停职待查,朝廷就另派了曾铣前往,后来查啊查啊也没查出什么,就不了了之了,现在想想,当初弹劾张经的人肯定是别有用心的。

但是这就是大明朝的祖制,为了保证言路畅通,也防止被人报复打击从而影响了言官的进言,就算是首辅被弹劾了,都要自己主动停职躲在家里等候审判,不得在被弹劾期间内正常上班,虽然是不成文的规定,但是你要硬是不遵守,还是会很影响身份和体面,并且成为科道言官的公敌,难得安生。

张经的履历很漂亮,奈何长久没有任职,是否真的可以胜任还有待商榷,兵部尚书陈经就站出来质疑:“张经久未担任官职,久未带兵打仗,贸然予以高位,果然妥当否?”

礼部尚书孙承恩反驳道:“张经资历深厚,战绩斐然,有统兵征战之能,昔年率兵平定云南广西土司叛乱,于当地土司大有威名,土兵强悍善战,若张经可调动当地土兵协同作战,岂不美哉?”

夏言也说道:“张经有军略之才,曾统大军征战,多有战绩,实为不二之人选,若不选张经,便只有朱纨,朱纨资历不够,尔等以为不妥,那又该选择何人?”

听的这话,郑光心里暗道一声不好,便偷偷看向嘉靖皇帝,果然看到嘉靖皇帝看着夏言微微皱起了眉头,突然开口道:“惟中,你是次辅,你以为呢?”

夏言闻言一愣,突兀的想起这些日子以来嘉靖皇帝每每召唤他议事,都喊夏阁老,而对严嵩却以表字相称,亲殊之别一眼就看出,心中不安之际,还有丝丝的落寞,不过想起自己身后那孩子,却又莫名的有一种期待。

严嵩低着头,声音不大:“老臣以为,首辅的话是对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